分享

下基层要善讲“土话”

 庸庸学馆 2016-01-13

下基层要善讲“土话”

林祖华

 

组工干部下基层要想了解真实社情民意,与群众打成一片,赢得群众的亲近和信任,就必须先过“语言关”,掌握一些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技巧,多讲群众听得懂、听得进、信得过的“地方话”。在这次全省深化建设“三型”部门,争创为民务实清廉表率活动中,笔者对此感受颇深。

要多说乡土话,忌说官话。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当前,一些干部在下基层中,因为不善于讲乡土话,说起话来大都是“机关语言”,或是一些群众听不懂的“官话”,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干部讲得意兴阑珊,群众听得稀里糊涂。去年年底,我第一次到联系点——上栗县关上村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用的是统一准备的宣讲稿,讲的是普通话,结果大部分群众听得似懂非懂;第二次给村里党员上党课时,我改用萍乡本地方言,首先把这次开会的目的和大家说了,没想到,效果就是不一样,村组干部发言变得非常踊跃,讨论也很热烈。因此,组工干部下基层,一定要入乡随俗,多学一点乡音,讲符合实情的话,办实际需要的事,就

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要多说贴心话,忌说套话。组工干部和老百姓在一起,要推心置腹、以心换心,绝不能虚情假意,净说些无关痛痒的“客套话”、“场面话”,人为地形成心里“篱笆”。这次下基层活动中,我特意抽出时间住到农户家,与群众在一

块地里干农活、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在一个院子里拉家常,围绕老百姓关心的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真诚地嘘寒问暖,认真倾听他们的困难苦恼和需求愿望,把话题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从而让群众打开了“话匣子”,掏出了“心

窝子”,也让我掌握了基层的真实情况。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真心接近群众,细心关注群众,诚心对待群众,对群众说贴心话,群众就会向你说知心话。实践再一次证明,只要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视你为亲人。

要多说实在话,忌说空话。当前,老百姓最不喜欢一些干部说空话大话,特别是说话不算话。在挂点村调研中,我发现老百姓最关心、急需解决的是三件事:一是村组马路年久失修,需要立项补修;二是村民饮水比较困难,需要解决自来水问题;三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我把这些事列入工作日程,提出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向村里党员群众作出了承诺,并和工作组同志一起寻计问策,一件一件抓落实。在走访中,我了解到一名80多岁的老党员听力低,生活特别困难,便组织机关党员为其捐款捐物,配备助听器,并筹资2万元为他修缮危旧住房,群众对此交口称赞。我认为,组工干部下基层,就要少说点空话、大话,多说点实话,多办点实事,这样才能让组工干部的形象树起来,口碑在群众中立起来。(作者单位:中共萍乡市委组织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