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作业设计的看法和建议之二
在“关于改进作业设计的看法和建议之一”一文中,列举了几个在初等化学教学中曾经和现在仍然存在的问题,依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基本概念介绍了一些看法,供读者参考。其实中学化学中值得深究和探讨的问题远不止此,希望老师们提出更中肯、更切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的问题,以丰富作业设计改革的内容和途径。 虽然在前文中曾经提到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但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否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作业本身能够覆盖的知识点的多少、能否获得更多有参考价值的新思路,以及有趣的 由于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思维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在设计作业时,不可强求一律。一方面不能罔顾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应当着眼于尽可能满足不同程度、兴趣与特长学生的学习要求。建议按照不同难易程度分层次进行设计。除以复习和巩固课程基本要求为目标的作业之外,其余层次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作或不做,或者只参加交流活动。难度较大或工作量较大的作业,应当鼓励学生组成小组来完成。 以下是近年来尝试编制的部分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包含少量其他形式的作业。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了阐明基础水平作业改革的着眼点和可能起到的教育作用,分别做了一些简单的说明。 1 基础水平的作业和设计思路 题1 往水中加入化学式为NaCl、MgCl2、K2SO4和Al2(SO4)3 的四种盐,并形成均匀溶液。 题目要点:盐类在水中完全电离成为离子,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独立存在。多种盐的混合水溶液也是它们的组成离子的混合溶液。要求写出化学式,可考核学生对化合价的了解与应用情况。离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题2 石灰石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题目要点:石灰石的应用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石灰石本身,由于坚硬、稳定、资源丰富、开采容易,同时比较容易加工,所以常用作建筑材料。另一个是它在加热分解后得到的生石灰,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由于它吸水后生成的氢氧化钙或消石灰和泥沙等可以通过它起黏接作用,属于民用建筑常用的无机黏接剂,如配制三合土等。一般情况下用于内墙涂料。此外在污水处理、漂白粉制造中也要用到它。基于生石灰的吸湿性,家庭和实验室常用作吸湿剂,它的碱性还有杀菌的作用,灾区后处理时应用很广。在处理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时,如SO2、CO2、HCl 等,都会用到CaO 或Ca(OH)2。在炼铁和炼钢工业中,石灰石分解生成的CaO,因为具有碱性,用来和酸性的SiO2 造渣。为了减少煤燃烧时二氧化硫的排放,往煤粉中加石灰或石灰石粉,即所谓脱硫处理。这些都是石灰石常见的用途。 石灰石和石灰(包括生石灰和消石灰)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质,让学生从化学物质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它们,符合初中化学的要求。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预定几条基本要求,超出后可以给奖励分。 题3 使生产不同产品的部分生产过程形成联产,不仅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有时也有利于某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所以人们常把具有这种关系的工厂尽可能地建在一起。请根据这种认识来分析下列几个实例 题目要点:要求学生从优化生产流程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降低成本,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的思维取向,有利于三维教育目标的落实。 题4 请解释为什么下列用品要用热固性塑料制 题目要点: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所用到的塑料在使用时所涉及的主要性质,检查对有关塑料的化学知识的了解情况。如塑料由于结构的不同,有热固性和热塑性之别。塑料的可塑性(包括铸塑、吹塑、模塑等成型方法)、绝缘性、不溶于水、易染色、强度和弹性可调、容易黏接或熔接等特性,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明、创新思维。 题6 煤本身不会爆炸,但是煤矿中的矿难多与坑道内发生爆炸有关。产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题目要点:煤不会爆炸,但是煤粉和煤裂解后产生的甲烷等气体和空气混合后,就有可能导致爆炸。这是学习煤的综合利用时应当想到的一个方面。科学为我们揭露的是事物的本质,利害取决于用途和对使用时环境等条件的把握。这才是对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 题7 以塑料代替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为什么在以下的几种情况下不能这样做? 题8 玻璃和纸是两种可以再生的资源。 2~8 题均选自国外教材,我做了一点删改。主要是提供一种出题的新思路。作业的作用不应止于评价,应当还有启示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作用。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供参考。 2 可供学生选择试做的部分作业和设计思路 题13 在P 和V 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可逆反应存在: aA(g)+bB(g) mM(g)+nN(g) 设平衡时浓度分别为: aM/V bM/V mM/V nM/V 如果在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往其中加入少量稀有气体(例如氦),试判断该反应平衡状态移动的方向。 题目要点:在大学化学和物理化学中有一些使得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的习题,其实具有初等化学水平的中学生就可以获得正确答案。这是一道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题目。按照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和恒温下“PV= 常数”的关系,我们可以把稀有气体加入反应器中的作用,看成是容器减少了由稀有气体在同一温度和压强下所占有的那部分体积。亦即可以把该可逆反应视为处于P+ΔP 或V-ΔV 的反应条件下。这时根据吕查德里原理就可以对平衡移动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真正把握住基本原理,并不一定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就能够得出合理的结论。 题14 当你以为化学式为CH2XY 的有机化合物(X 和Y 为两种不同的官能团)会存在两种不同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时,实验却证明实际上只存在一种唯一的结构。你将如何解开这个困惑?由此可以加深理解在学习化学时研究和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的重要性。 题15 人们在介绍凯库勒提出苯的环状结构学说时,过分强调他的启示来自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部后形成环状的梦。其实更重要的启示源自苯的化学组成C6H6无法用脂肪族的碳链结构来表示(当时有人用正三角锥体来表示苯的分子结构,似乎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能否由范特霍夫的碳的正四面体结构学说的实验依据为榜样,尝试利用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差异来阐明凯库勒的苯环学说,使其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梦幻虽然和人们日常所思可能相关,也可能起到触发灵感的作用,但是不能作为科学发现的依据。 题16 混合物中的所有组分仍然保持着自身原有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亦即保持着它的基本性质。采用物理方法加以分离后,就可以证明这个结论。但是混合后所得到的物质体系会具有有别于各组分的新的性质,并不等于各组分性质之“和”。试从你所熟悉的事物中选择几个有说服力的混合物体系。通过解答这个问题,你对化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从上述事例看来,似乎物理性质对于识别化学元素不如化学性质来得重要,可是为什么道尔顿的原子量却是以化学元素的原子量为基础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吗?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