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作家”的身份

 王立平868 2016-01-14

这几天报上登了,某“著名作家”病逝,去了真正该去的地方。看着报上的那些过分的美誉,我不好说什么,只有苦笑。也许,现在的人都不需要真相了,一说起真相,就像遇到吃人的老虎一样,全地警惕、恐惧、害怕起来。

 

“著名作家”的身份

 

为了避免对号入座,我小心地不说出“著名作家”的大名,不说出他(或她)的性别,也不说出其生于何年何月,让“著名作家”成为一个比较虚拟的人,反正都已去了,不再过分打扰他(或她)了。

某“著名作家”在作协,其实就是个有“特殊使命”的人。上世纪50年代初,我们的作协组织形式,小到我们的稿费制度,全都是照搬前苏联,而前苏联的作协中,其实有1/3的人员负有“特殊使命”。有些历史资料透露了这一点,深入下去,你便可查到相关的蛛丝马迹。

当时,某“著名作家”刚参加革命工作,就从事地下党学生工作,解放后发表作品,在文联、作协工作,正好,像这样苗正根红的年轻人,正适合在文化部门负其“特殊使命”。

    党的“特殊使命”,我不太清楚是怎么弄的,我想可能要分等级,像“著名作家”在文化部门负其“特殊使命”,这种等级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吧,所以大多时候,“著名作家”在文联或作协,干的就是日常组织工作,如担任创作辅导部干事、创作委员会秘书、刊物领导小组成员、文联党组书记、作协主席等,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或她)竟还有其他身份。

“著名作家”平时还是要写点作品的,否则与“著名作家”身份不符,容易穿帮。但写出的作品实在不怎么样,所以自己也承认:“不是专门写作的,只是在作协办事儿的。”

“办事儿”,这句话看似含糊其词,其实非常值得玩味,只是一般人不清楚罢了。有时,他(或她)也要向真正的著名作家请教,那个真正的著名作家就住在离作协不远的地方,他这样教育“著名作家”:“人多想好事,多学别人的长处。”著名作家为什么要教育“著名作家”“多想好事”呢?这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上世纪80年代,我也向这位真正的著名作家请教过,他对我传授经验说:“要多看外国名著。”这当然很好理解,不像“多想好事”那么多弯弯绕。

使“著名作家”成名的作品,最值得一说的,是他(或她)那篇写于上世纪60年代的报告文学,报纸吹嘘“撰写的纪实文学在最权威的文学杂志《人民文学》上发表,举国震惊”。什么是报告文学?应该是“真实”的故事。但什么又是“撰写”,这又与“杜撰”沾边了。

根据现在发掘出的历史真实,那些“水牢”什么的,原来竟是杜撰。早在1951年的一次会议上,冷xx就提出了水牢说:“1943年,我因欠了地主刘伯华(刘文彩的侄子)五斗租谷,刚生孩子3天,就蒙上眼睛抛进了刘家水牢关了七天七夜……”冷xx虽没明确认定她坐的一定是刘文彩家的水牢,然而让上级有关部门深受启发,遂于1954年移花接木设计了“冷xx坐刘文彩家水牢”的方案。据上报大邑县委的《农业合作化展览总结》一文,设计这个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冷xx 被“解放”前后的鲜明对比,“以达到‘想过去,看现在’的目的”。

到了1958年,阶级斗争升温,庄园陈列馆建馆,主管部门便全盘照搬1954年制作的刘文彩水牢模型,并给本来空空如也的地下室灌上水,仿制了铁囚笼、三角钉等刑具,以及血水、血手印,然后向社会开放,冷xx也开始由劳动模范一变而为“阶级斗争活教材”,到处声讨地主的罪行,而演讲稿则完全由主管部门提供。

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的上世纪60年代初期,“著名作家”根据这些莫须有的东西,杜撰出“水牢”的报告文学,从而使他一举成名的。

1981年9月15日,冷xx正式隐退,同年在接受陈列馆人员调查时称:“是县委要我那样讲的。”说完话的3年后她去世。那么,在虚假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东西,难道不是杜撰吗?

如果有人问,你怎么知道“著名作家”负有“特殊使命”呢?我没有天眼通,当然不知道。这完全是他(或她)自己说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中叶,“著名作家”到郊县一青年作者处,该青年作者受宠若惊,连忙设宴款待。酒过三巡,“著名作家”微有醉意,当然也因得意,于是一古脑地讲了出来。当时省内有另一个青年作者,思想稍有激进,曾在70年代因写日记等文章被说成“反动”。“著名作家”在酒桌上提到这个青年作者时,给这位思想稍有激进的青年作者定性说:“此人犯过错误,不可重用。”在那个文学青年要想出头成功就要靠作协的年代,文坛大佬一句话,就可把一个文学青年打入十八层地狱。

之后,在酒精的作用下,“著名作家”意犹未尽,便开始在招待他(或她)的青年作者面前“抖包袱”,吹嘘自己的双重身份。而那个青年作者认为自己攀上高枝,之后便在其他人面前吹嘘,于是我们才知道,原来“著名作家”在作协里的另一个特殊面目。

再后来,经济主导社会,文学遭到冷落,“著名作家”的另一身份更是显得没那么重要,人们渐渐忘记了他(或她)。有时,喜欢吹嘘的他(或她)在一些会议上滔滔不绝地述说往日辉煌时,甚至还免不了遭人烦。现在他(或她)终于闭嘴,让我们听不到其声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