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大营彝族“哑巴节”

 侗乡人1961 2016-01-14

神秘的大营彝族“哑巴节”

2012-12-29 11:00:25 作者:编 来源:云南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

  在太阳还没升起以前,我们便从祥云县城驱车赶往祥云县禾甸镇的大营七宣彝族村。车子前行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也如约而至的到达了这座位于白云深处的彝族村落。</p>

  平时相对僻静的大营七宣彝族村,在今天显得格外热闹,这里将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大营七宣村彝族民俗&ldquo;哑巴节&rdquo;。 来自祥云县东山、禾甸、米甸各乡镇和来自楚雄州姚安、大姚县的群众近3万余人云集七宣村,再加上做生意的经商者,“哑巴节&rdquo;俨然成了一个热闹的街市。</p>

  七宣村&ldquo;哑巴节&rdquo;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是祥云县禾甸大营七宣彝族村世代相传的一个传统节日,当地彝族群众认为,通过“跳哑巴&rdquo;能使当地彝族村民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能为村民避邪免灾,带来清吉平安;也能给当天到七宣游玩的客人带来一年的吉祥、平安、和好运。</p>

  关于“哑巴节&rdquo;的传说</strong>

  在远古时代,由于自然灾害、兵荒马乱,少许几户人家迁移到现在的七宣,觉得这里的地势、水土都还不错,就定居下来,但还是避免不了自然灾害的冲击。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人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多数人还染上疾病。村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心地善良,可惜天生是哑巴。女孩为了村民的生活,徒步到寨子外面四处乞讨,给大家讨回干粮食物,求回药材。一天,女孩乞讨回来走到村外的龙潭边(现在的龙王庙)坐下休息,困得不行便沉睡过去。</p>

  当女孩醒来的时,自己吓了一跳。原来自己的心地和行为感动了龙王,被龙王带到了龙宫,纳为妃子,开始的时候女孩百般不情愿,因为她惦记自己的家和村民们,但最后还是嫁给了对她一片真心的龙王。</p>

  时间一缓过去了八年,女孩为龙王生了很多的子女,更让她惊喜的是,自己会说话了!可她还是忘不了生活苦难贫穷的七宣人民,几次恳请龙王放自己回去看看。龙王经不住女孩的诚心恳求,允许她在每年的正月初八带着自己的子女回村探亲,同时给七宣带去雨水,药材。从此,七宣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转了,疾病也少了。村民就在每年的正月初八,选出村民装扮成龙王,但装扮者都不讲话,代表对哑女的思念和感激。于是每逢正月初八,七宣村都按例举行隆重的&ldquo;哑巴节&rdquo;以示纪念。</p>

\

  各具象征意义的&ldquo;哑巴”彩绘

  七宣村不大,却很整洁。村里的大树上挂着许多的红绸条,整座村落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一路步行进村遇到的村民从小孩到老者,都身着着彝族特有的节日盛装,奇怪的是,他们的脸上布满彩绘,这让我们不由得好奇起来。</p>

  原来,大营七宣彝族&ldquo;哑巴节&rdquo;当日,整个村落男女老少都要进行脸部彩画,男青年要理固定的发型,代表着本地彝族对祖先的追随和崇拜,也体现了彝族从古至今的图腾崇拜。</p>

  “哑巴节&rdquo;当天,由村里懂画的老者在龙王庙给大哑巴彩绘,大哑巴只在腰间穿一条羊皮短裤,赤裸上身和双腿,头上戴一个插着雉鸡毛的牛皮头饰。长者为他画上一条黄龙,黄龙为龙王,画在胸前,龙身缠绕双腿;两条青龙,青龙为龙子,画在后背,龙身缠绕双手,在青龙之间是二龙抢宝,还有云朵。大哑巴腰里还系着一个小竹箩,上面写有文字,跳到每家都会由主人给他装少许的米、油。手里拿着小研臼和盐臼棒,一是在跳哑巴的时候用来击打节拍,二是在小研臼里冲打食物,相传里面的食物可以医治百病,如果谁肚子痛、头痛,跟大哑巴求讨少许服下,立即见效。</p>

  中哑巴男的上身穿羊皮褂,下身穿一条短裤,脚穿绣花凉鞋;女的穿彝族绣花服饰,脚穿绣花毛边底的布鞋。身上和脸部的彩绘也比较讲究,额头画太阳,男的黄心黑边红光,女的红心白边白光,脸部三条,男的黑底白边上翘,女的红底白边下斜。在男的胸前画牛头,手臂上有女性生殖器官,人像手拿弓箭及劳动工具,双腿膝盖是女性乳房,有彝族文字,彩云图样,颜色以红、白、黑为主。男的头型是公鸡头,戴耳环。</p>

  小哑巴的化妆比较简单,只是用锅烟胡乱涂抹脸蛋和双手。小哑巴主要是给来客脸上涂抹锅烟,表示欢迎,来客被涂抹越多表示越受欢迎。</p>

  神牛身披灰色毯子,手举编制牛头,耕田老农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扶一犁,手拿鞭杆,高卷裤脚。</p>

\

  传承原生态&ldquo;哑巴节&rdquo;

  七宣村里每年都有一户村民来承接“哑巴节&rdquo;,倘若遇到家里有丧事或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就三年不能承接。&ldquo;哑巴节&rdquo;的活动是从龙王庙开始的,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所有的“哑巴子民”在&ldquo;大哑巴&rdquo;的带领下,围着熊熊的火堆进行&ldquo;三正三反”的追跳,杀鸡恭酒,对龙王叩头祭拜,然后围绕盛满清水的石缸依次净身,即洗去烦琐尘埃。</p>

  接着是在承接“哑巴节&rdquo;的村民家中举行恭请&ldquo;大哑巴&rdquo;仪式,在这里要有彝族六大支系的族人毕摩和护卫总管,也就是为村民守卫寨子和捕取猎物的狩猎人。通过毕摩老者的号令,村民主人的三叩四拜,天地神灵的相互作揖,相互吼叫,这无疑是彝族人最真诚的祈福。</p>

  恭请完&ldquo;大哑巴&rdquo;,接着就是恭迎“哑巴队&rdquo;,&ldquo;哑巴队&rdquo;由一个大哑巴、12个中哑巴(男女各半),若干个小哑巴(有男有女),扮神牛一人,耕田老农一人,葫芦笙、三弦、笛子乐手各一人,讲吉利者一人,接收供品者若干人,共20多人组成。族人毕摩和整个寨子的村民对“哑巴队&rdquo;是敬仰的,该有的礼数不能少,该做的叩拜不能缺,从村头接到村尾,必须经过&ldquo;三请三唱三起号&rdquo;。</p>

  整个过程没有导演艺术家编导,也没有现代艺术的加工。活动再现了“哑巴节&rdquo;来源的历史故事,把平时农耕劳作的场面用歌舞的形式展现给人们,同时“哑巴节&rdquo;也告诫人们不能忘记美好生活与劳动和汗水永远不能分开的道理,更不能忘记给彝家带来幸福的祖先。</p>

  大营七宣村&ldquo;哑巴节&rdquo;在传承过程中保留了其相对完整的原生态貌,&ldquo;哑巴节&rdquo;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br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