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思考者,只有受束缚的思考

 madge23 2016-01-14

他上了年纪,虔诚,渴望同情和帮助。他说他已经有好几年固定地去北方一个老师那里聆听他对经典的解说,现在正在向南回家的路上。


“一个朋友告诉我你在这里有一系列演讲,我就留下来听听。我一直关注你所谈论的东西,我知道你考虑引导和权威的问题。我不完全赞同你的观点,因为人类需要那些可以提供帮助的人的帮助,事实是,一个人渴望得到这种帮助并不会使他成为门徒。”


毫无疑问,渴望被引导会产生服从,一个服从的头脑不可能发现真实。


“但我并没有服从。我既不怀疑,也不盲从;相反,我使用我的头脑,我对所有老师所说的都提出质疑。”


从另一个人那里寻找光明,而没有自知,就是盲从。所有的追随都是盲目的。


“我觉得我没有能力穿透自我的更深的层次,所以我需要帮助。我来你这儿寻找帮助并不会使我成为你的门徒。”


先生,请允许我指出,确立权威是一件复杂的事。追随另一个人只是一个更深层原因的结果。不了解那个因,不管外在是否追随别人都不重要。要达成、要抵达彼岸的欲望是我们人类寻找的开始。我们渴望成功、永久、舒适、爱和持久的和平。除非头脑能够摆脱这种欲望,不然一定会直接或间接地追随别人。追随只是内心深处渴望安全的表现。


“我确实想抵达彼岸,就像你说的一样。我会搭乘任何一艘能够载我渡河的船。对我来说船并不重要,彼岸才是。”


重要的不是彼岸,而是河流,以及你所驻立的河岸。河流是生活,它每一天都生机勃勃,有超乎寻常的美、快乐和喜悦、丑陋、痛苦和悲伤。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所有这些的复合体,它不只是一个穿越的通道。你必须了解这一点,不要把眼光停留在彼岸。你就是充满嫉妒、暴力、转瞬即逝的爱、野心、挫折、害怕的生活;你正渴望从中逃往你所谓的彼岸、永恒、灵魂、自性、上帝等等。不了解此岸的生活,不能摆脱嫉妒和它所带来的快乐和痛苦,彼岸只是一个神话、一个幻觉、一个由恐惧的头脑在寻求安全感时产生的念头。正确的基础必须奠定,不然无论房子多么有价值,都难以建立起来。


“我已经害怕了,而你还增加我的恐惧,你并不是消除它。我的朋友告诉我你不太容易理解,现在我明白为什么。但我认为我是非常认真的,我想要的不只是一个幻觉。我相当赞同一个人必须奠定正确的基础,但要让他自己明白什么是正确和错误是另一回事。”


不完全是,先生。嫉妒的冲突,以及它带来的快乐和痛苦必然地会在内在和外在产生困惑。只有头脑摆脱了这种困惑,才会发现什么是真实的。一个困惑的头脑的所有活动只会引起更大的困惑。


“我怎样才能摆脱困惑呢?”


这个“怎样”意味着逐步的自由,但困惑不可能一点儿一点儿清除。如果剩下的头脑是困惑的,那清除干净的那部分很快又会困惑起来。只有当你的头脑仍然关注彼岸时,如何清除困惑这个问题才会产生。你看不到贪婪、暴力或这一类问题深层意义上的重要,你只是想去除它以达成另一些什么。如果你完全关注嫉妒,以及它结局的不幸,你就不会问如何去除它。了解嫉妒是一个全然的行动,而“怎样”意味着逐步达成的自由,它只会是一个困惑的行动。


“你所谓的全然的行动是指什么?”


要了解全然的行动,我们必须探讨一下思考者和他的思想之间的区别。


“难道没有一个在思考者和他的思想之上的观照者吗?我觉得有。在极乐的瞬间,我体会过那种状态。”


这种体验是头脑受到传统和成千种影响塑造的结果。一个基督教徒的宗教影像和一个印度教徒或穆斯林的完全不同,因为所有这些本质上都是基于头脑所受的特殊限制。真理的标准不是体验,而是既没有体验者也没有体验存在的状态。


“你是指三昧的状态吗?”


不,先生,如果用这个词,你就只是在引用别人经验的描述。


“可是难道没有一个观照者超越思考者和他的思想之上吗?我几乎可以确定无疑地感到他的存在。”


从结论开始讨论就会结束所有的思考,不是吗?


“但这不是一个结论,先生。我知道,我感到了它的真实性。”


说知道的人并不知道。你所知道或感觉到真实的是你所受的教育。另一个人,恰好受到他的社会和文化不同的教育,会同样充满信心的坚信:他的知识和经验表明并不存在终极的观照者。你们俩不管是信仰者还是非信仰者都属于同一种类型,不是吗?你们都是从一个结论开始,从基于束缚的经验开始,不是吗?


“如果你那样说,好像我错了,但我并没有被说服。”


我并不想说你错了,或者说服你什么;我只是在指出一些情况要你检查。


“经过相当多的阅读和研究之后,我认为我已经相当全面彻底地考虑过这个观照者和被观照者的问题。对我来说就像眼睛看到花,头脑通过眼睛来看,因此,在头脑之后,必定有一个存在能够意识到这整个过程,那就是:头脑、眼睛和花。”


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不带任何武断、不要仓促或教条主义。思考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观察、接触、感觉,然后才有基于记忆的思想说,“那是一朵玫瑰。”思想创造思考者;是思考的过程形成思考者。先有思想,然后才有思考者,并不是相反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能认清这个事实,我们就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困惑。


“但是思考者和他的思想之间有区别,有或宽或窄的间隙。这不是表明思考者首先形成吗?”


让我们来看看。认识到自身是非永恒的、不确定的而渴望永恒和安全感,思想形成思考者,然后把思想者推向越来越高层次的永恒。因此在思想者和他的思想之间、观照者和被观照者之间好像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但这整个的过程仍然在思想的范围之内,不是吗?


“你的意思是说,先生,观照者是不真实的,他像思想一样是非永恒的?我真不敢相信这一点。”


你可以把他叫做灵魂、自性,或随便什么,但观照者仍然是思想的产物。只要思想以某种方式与观照者相连,或者观照者控制、塑造思想,他仍然是在思想的范畴、时间的过程中。


“我的头脑是多么不喜欢这个观点!但不管我自己的感受怎样,我开始把它当作事实来看待。如果它是事实,那就只有思考的过程,而没有思考者。”


是这样的,对吗?思想产生观照者、思想者和审查者。有意无意的审查者在无休止的判断、谴责、比较。正是观照者和他的思想之间发生冲突,观照者试图引导思想。


“请慢一点儿,我想慢慢地摸索一下。你在暗示——不是吗?——任何形式的努力,不管是否有价值,都是思想者和他的思想之间这种虚假的、幻象的区分的产物。你想去除努力吗?努力对所有的变化来说不是必不可少的吗?”


我们现在就要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清楚只有思考,它形成思想者、观照者、审查者和控制者。在观照者和被观照者之间存在努力的冲突,一方试图征服另一方,或者至少改变另一方。这种努力是徒劳的,它不可能在思想中产生根本的改变,因为思想者、审查者是它自身试图改变的一部分。头脑的一部分不可能改变另一部分,因为另一部分是它自身的延续。一个欲望有可能征服另一个欲望,经常是这样。占主导的欲望产生另一个欲望,它再成为失败者或成功者,这样冲突就在持续进行,没有尽头。


“在我看来你是说只有减少冲突才有可能发生根本的改变。我不太明白。你能再深入一点儿讨论一下吗?”


思考者和他的思想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没有谁具有独立的延续性;观照者和被观照者也是不可分割的。观照者所有的性质都包含在他的思考中;如果没有思考,就没有观照者、没有思考者。这是事实,不是吗?


“是的,到目前为止我都明白了。”


如果了解只是口头上、智力上的,它就毫无意义。必须实际地体验思考者和他的思想是一体的,是两者的融合。只有思考的过程。


“你所说的思考的过程是什么意思?”


思想被推动的方式或方向有:个人的和非个人的、个体的和集体的、宗教的和世俗的、印度教的和基督教的、佛教的和穆斯林的,等等。不存在一个穆斯林的思考者,只有受到穆斯林束缚的思考。思考的过程或方式必然地会产生冲突,如果付出努力用不同的方式克服冲突,只会形成其他形式的抵抗和冲突。


“这是很清楚的,至少我这么想。”


这种思考的方式必须完全停止,因为它产生困惑和不幸。没有更好的或更有价值的思考方式。所有的思考都是被束缚的。


“你好像在说除非思考停止,才会有根本的转变。但是是这样的吗?”


思想是被束缚的。思想从头脑中产生,作为经验和记忆仓库的头脑本身也是受束缚的。头脑在任何方向上的任何运动产生它自己有限的结果。当头脑努力改变自身时,它只是在建立另一种模式,可能是不一样的,但仍然是一种模式。头脑要使自己获得自由的每个努力都是思想的延续。它可能处于更高的层面,但仍然在它自己的圈子里,思想的圈子、时间的圈子里。


“对,先生,我开始明白了,请继续吧。”


头脑任何形式的运动都只会加强思想的延续,思想的延续包括它的嫉妒、野心和占有的追求。当头脑全然意识到这个事实,就像它全然意识到一条毒蛇一样,你会发现思想的运动停止了。只有完全的革命,而不是旧思想在不同模式中的延续。这种状态是无法描述的;描述它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它。


“我真的觉得我已经明白了,不只是你的话,而且也是你话中全部含义。我是否了解会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来。”


选自《生命的注释》


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克里希那穆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