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宽博沉雄潇洒灵动:《石门铭》临习要点

 昵称974066 2016-01-14

  《石门铭》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刻,由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褒斜石门是世界上较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后汉开凿石门道破废,本崖文即记述了北魏重修褒谷道的原因、经过与结果,传颂梁秦二州刺史羊祉“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重开褒斜道的盛举。《石门铭》全文融记事、颂功、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是石刻铭文的代表作。《石门铭》是北魏摩崖石刻的代表,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崖面广阔,摆脱纸张限制,大书深刻,笔阵森严,气势雄峻,故而书风自然开张、气势雄伟、意趣天成,表现出大朴不雕的阳刚之美,堪称鸿篇巨制。此摩崖石刻今已割移藏于陕西汉中博物馆。



  《石门铭》以首页“此”字不损者为佳拓。此石刻为正书,凡28行,满行22字,后段题记为7行,每行910字。它吸取了处于同一地汉隶名品《石门颂》苍劲凝练的篆隶笔法,笔势与体势则吸取了汉隶跌宕开张、奇崛大气的特点,书风超逸疏宕、舒展自然。康有为誉之为“神品”,在《广艺舟双楫》中评曰:“《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门颂》《孔宙》等碑,皆夏、殷旧国,亦与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笼也。”书者王远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但康有为推之为南北朝碑十大书家。《石门铭》是魏碑中可以临摹、借鉴的上佳范本之一,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书法家都曾得此石之沾溉,尤其集中在清朝、民国时期,代表性书家有康有为、萧娴、李瑞清、张大千、胡小石、庄蕴宽和于右任等人。康有为一生对《石门铭》《爨龙颜》用功尤深,同时参以《经石峪》和云峰山诸石刻,书写上以平长弧线为基调,以圆转为主,以长锋羊毫挥写出特有的粗拙、厚实效果。萧娴的书法格调近似其师康有为,也深受《石门铭》启发,但一些捺画出锋时多重按,似乎有些夸张过度。


临习要点:

  1、凡古今书家,以用笔为第一要义。就《石门铭》而言,它风格雍容大气,虽经刻工之手上石,但仍然表现出较为明晰的运笔方法,临摹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和理解。此碑以圆线为主,起笔以侧锋起笔与方笔起笔两种形式为主。在提按过程中,切勿过于夸张。侧锋起笔时,有明显的角度变化,切忌刻意表现刀刻的味道,注意调整笔锋。部分竖画起笔皆为露锋,变化较多,需细心体会。部分线条以方笔入纸,刚健利落,尤其是竖画,格外饱满有力,起到了支撑整个字形的作用。收笔注重变化,尤以横画居多的字,收笔轻重、粗细、位置各不相同。笔画转换方向时多为方圆并举。大多顺势直转,虽方正但不形成圭角,个别转折处方圆相融,带有明显的弧度,运笔过程中要圆中见方,既显得浑穆圆融,又不失劲健之美。

   2、《石门铭》结体多变,宽博沉雄,有夸张,有对比。作为摩崖书,《石门铭》较之一般造像、墓志等气势更加宏大。有的则是由笔画的极力伸展夸张和极力缩短而形成对比,有的则是利用字的高矮来制造对比。撇捺伸展,体态开展,左右结构的字,并不对某些笔画进行伸缩避让处理。因字生形,《石门铭》的很多结字一时有一时之态,不拘常调,或一波三折或有松散,使整个字变得很疏朗;或左右倾斜,动感顿生,有些特殊点画起到改变字形、字势的作用,使整个字具有了动感,平中见奇。

  3、通过临习此碑,有助于我们对于线条的锤炼。由于此碑距今时间久远,碑文残蚀,部分点画、线条已经与原来的面目有所不同,这需要我们认真审读研究,切忌去描摹、勾画碑中经自然腐蚀而形成的一些“病”态的点画形体。当代印刷技术比较发达,各种集字的书籍很多,大家可以参考,借助于墨法的变化、字形的开合、结体的聚散,把《石门颂》那种挺拔、富有弹性而又飘逸的线条寓于其中,定当有新的收获。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