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中的“魏晋风度”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04-15

魏晋书法承汉之余绪,规隋唐之法,开两宋之意,启元明之态,促清民(国)之朴,又极富创造活力,是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

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南朝书法婉丽清媚,舒畅活泼,喜出新意;北朝书法雄奇芳朴,严整敦厚,以方严为尚。由汉隶的破体隶变发展而成的楷、行、草在该时期都有飞速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书法名家和传世名作。

书法中的“魏晋风度”

《天发神谶碑》局部

《天发神谶碑》,又名《天玺纪功碑》,传为三国吴皇象所书,晋时折为三段,俗称“三段碑”。在中国书法史上,《天发神谶碑》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碑刻。从书体上说,它非篆非隶,处在两者之间。此碑用隶笔写篆字,横首用折刀头、横尾有波磔,竖尾用悬针,转折用方,若悬崖斩断,字势雄伟。

书法中的“魏晋风度”

皇象章草《急就章》局部

皇象,字休明,传世作品有《急就章》、《顽闇帖》、《文武将队帖》等,《急就章》尤为剧迹。清包世臣说:“草书唯皇象、索靖笔鼓荡而势峻密,殆右军所不及。”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是长期以来是章草学习的极佳范本。

书法中的“魏晋风度”

锺繇《宜示表》局部

锺繇,字元常,他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被称为“四贤”,后长期与王羲之合称“锺王”。他在历史上享名最盛的是小楷,有“正书之祖”的美誉。南朝梁武帝评其字说:“锺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唐代张怀瓘《书断》认为,“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说:“刚柔备焉,点划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馀。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书法中的“魏晋风度”

《兰亭序》冯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修禊,使王羲之触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的真谛,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一气呵成,挥写下千古杰作《兰亭集序》,正因为他情深意厚,故能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也因为他笔法精严,故能使笔底如行云流水而形神兼具;更因为他诸美皆备,故能使这篇文稿的挥写最终达到高华圆融的境界。

在这件尽善尽美的作品面前,后世名家虽竭力临仿,却都未能得其全。南唐张泊云:“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而王羲之本人在此之后再度书写《兰亭序》,也都不能及原作的神妙绝伦,沈尹默说“当时逸少本天全”,赞美了《兰亭序》的杰出有其不可重现的机缘,自然就非他人所能企及的了。

书法中的“魏晋风度”

北魏石刻《石门铭》局部

《石门铭》为著名的北魏石刻,由于是记载重开褒斜道这一利国利民之大事,故书丹、凿刻在当时也是请书法与凿字高手完成的。《石门铭》吸取了处于同一地方的著名汉隶《石门颂》等苍劲凝炼的篆隶笔法,其笔势与体势也吸取了《石门颂》等汉隶的跌宕、开张、奇崛的特点,发展成奇崛开张的北魏楷书。

书法中的“魏晋风度”

《始平公造像记》局部

《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於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书法中的“魏晋风度”

《张黑女墓志》局部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此志楷书二十行,每行二十字,共三百六十七字。其书法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结构扁方疏朗,内紧外松,多出隶意。此墓志虽属正书,行笔却不拘一格,风骨内敛,自然高雅。笔法中锋与侧锋兼用,方圆兼施,以求刚柔相济,生动飘逸之风格,堪称北魏书法之精品。

书法中的“魏晋风度”

《爨宝子碑》

南朝沿袭晋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极少,而云南“二爨” ( 《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可谓灿若星辰,光耀夜空。与《爨龙颜碑》相较,此碑字数较少,石碑较小,故后人称《爨宝子碑》为“小爨”。其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碑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飞动之势常现,古气盎然。李根源说该碑“下毛钢健如铁,姿媚如神女”;康有为称其书法“朴厚古茂,奇姿百出”。

书法中的“魏晋风度”

《瘗鹤铭》局部

《瘗鹤铭》是著名的大字摩崖石刻,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其内容虽不足道,但书法艺术诚然可贵。碑文存字虽少而气势宏逸,神态飞动;用笔撑挺劲健,圆笔藏锋,体法从篆隶中变化而来;结体宽博舒展,上下相衔,如仙鹤低舞,仪态大方,飘然欲仙,字如其名,表里一致,堪称书法杰作。

北宋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其胜乃不可貌”,誉之为“大字之祖”。宋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此碑之所以被推崇,因其为南朝时代书法气韵,特别是篆书的中锋用笔的渗入;加之风雨剥蚀的效果,增强了线条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韵味。此碑的拓本及字帖久传国际,名震海内外,它既是成熟的楷书,又可从中领会楷书发展过程中之篆、隶笔势遗踪,是研究书法艺术之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