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茶香飘万里 2016-01-14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石嘴山、大武口市相望,西与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地区相连,东北与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乌海市相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733.84公里。
  阿拉善盟现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盟行政公署驻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
  阿拉善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虽然已有200多年的开发历史,但生产力十分低下,只有原始、落后的单一畜牧业 ,政治 、经济、文化处于全封闭状态 。经过50年的建设 ,阿拉善地区工、农、牧各业迅速发展,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6.4亿元,吉兰泰盐场、雅布赖盐场、吉兰泰碱厂、古拉本煤矿、蒙港石材公司 、阿拉善左旗驼绒分梳厂 、阿拉善左旗地毯毛纺厂和阿拉善苁蓉集团总公司,都是阿拉善乃至内蒙古的重点企业。被国内外市场称作太西煤的古拉本无烟煤是内蒙古自治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出口额占全区出口总额的10%。

  阿拉善盟的传统产业是畜牧业,畜种以阿拉善双峰驼和白绒山羊最为著名。阿拉善盟的骆驼总数约占全区的3/5 ,全国的1/3 ,世界的1/4 。阿拉善因此被誉为“骆驼之乡”。阿拉善盟的驼毛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以上 ,被誉为“王府驼毛”。阿拉善白绒山羊以绒质优良著称于世,被列为国家珍稀畜种,所产羊绒被外商誉为“纤维宝石”,是毛纺工业的高档原料,产量占全国的1/10。
  阿拉善盟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100小时以上,仅次于青藏高原。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利用太阳能、水能发电具有广阔的前景。
  阿拉善盟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 37251万亩,占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21.5%,人均土地面积2194.5亩。其中耕地24万亩,未利用土地 17098.5万亩。全盟宜农土地资源有64.1万亩,主要分布在引黄灌区和沿河平原及湖盆地区的局部地段;宜林土地资源有14730万亩,主要分布在贺兰山、额济纳河沿岸及水土条件较好的平原与湖盆地段;宜收土地资源18958.5万亩,全盟大部均有分布;此外还有981万亩的宜飞播造林种草地,主要分布在阿拉善左旗东南部的腾格里与乌兰布和沙漠的边缘。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简称
04831
省会750300
位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石嘴山、大武口市相望,西与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地区相连,东北与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乌海市相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
气候气候干燥多风,植被稀疏,年平均降水量为200毫米,北部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年均气温6-8.5摄氏度。
最佳旅游时间夏季出游,对于贺兰山等的风景点的阿拉善盟的风景区是很好的选择。
面积28万平方公里
人口17.2万
行政区划阿拉善盟现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盟行政公署驻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
概貌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西南连接甘肃省,东南毗邻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接壤巴彦淖尔盟、乌海市,北与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内蒙古面积最大的盟。
景观甲渠候官遗址、黑城遗址、沙漠中的“仙湖”、阿拉善王府、曼德林乌拉岩画、巴丹吉林沙漠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 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有4处。举世闻名的巴丹吉林沙漠和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两大富饶辽阔的阿拉善沙漠景观。巴丹吉林沙山一般海拔1300米,最高达15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最陡的沙漠。在沙漠中星罗棋布着大小湖泊100多个,湖泊内有鱼,成群的天鹅,有些湖岸还有保存完整的寺庙等。每逢夏季,浩瀚沙海中的片片绿洲,令旅游者耳目一新。沙漠乘驼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中很热门的项目。在方圆18平方公里的曼德拉山上,分布着约8000余幅岩画作品。岩画中大部分作品是反映狩猎和畜牧生活。此外还有反映征战、俑经、舞蹈、游乐、杂耍等情景,岩画内容之丰富,场面之宏大令人惊叹。额济纳旗境内以黑城为代表的西夏时代各遗址群,耸立在戈壁沙海之中,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学者、旅游者和探险家。部分出土文物已以苏联览物馆和印度览物馆展出。1988年出土的元代纸币,属国家一类保护文物。由于此地历史上的作用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和旅游者的密切注视。贺兰山北寺旅游区是阿拉善盟的一座历史名山。山势雄伟,奇石壮丽,泉水溢流,松柏涛涛,鹿、獐、青羊、獾、松鸡等珍稀动物资源丰富,贺兰山清水湾,山清水秀,风景迷人,距巴彦浩特镇区仅30公里,对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阿拉善盟的旅游资源虽无南方海滨风韵,也无五岳黄山的雄伟奇特,但沙漠风光、古代丝绸之路遗址、原始森林等使人留恋忘返。不完全统计,199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8000人次,并有逐年增长势头,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阿拉善盟接近沙漠的地区,浓郁的异域风情。包头到兰州的铁路过境。
  现已形成了以巴彦浩特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干,旗线、边防线为支线,辅以乡镇及专用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到1997年,全盟共有公路47条(段)4528.48公里;其中,省道1383公里,县道1317.5公里。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62.1%,旗县级公路好率达到55.3%。桥梁97座2018.68延长米。
  到阿拉善旅游可乘火车到酒泉转汽车,酒泉每日7:30有开往额济纳旗的班车,约8小时到额旗;也可乘火车到银川转汽车去阿拉善左旗再转汽车。阿拉善左旗每日7:00有开往额济纳旗的班车,约12小时到额旗。
  在银川火车站可以包来越野车,2000元/辆(往返)。翻越贺兰山后,进入阿拉善左旗。茫茫戈壁中的公路非常好,黑黝黝地笔直地通向天边,好像没有尽头。八道桥胡杨旅游区位于额济纳达来呼布镇东20公里处。沙漠里以骑骆驼为主,200元/峰/天,可提前与阿拉善右旗外事旅游局(0483-6024316)联系。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达莱呼布镇大约有10家宾馆旅舍。最好的是“额济纳宾馆”。胡杨节(10月3日——7日)期间,住宿较贵而且随行就市。平时住招待所一般为10-20元。除了少数一些标间用热水无限制外,一般热水有开放时间,注意不要错过。在沙漠也可以住在向导家里或是搭帐篷。在阿拉善右旗,可住在阿盟宾馆,这里的涮羊肉非常鲜嫩。
  在八道桥胡杨旅游区,可住在镇上的小旅店里,80元的标准间带有浴室;50元的有公用的浴室。
  额济纳是个边防/边贸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的生意人很多,以四川人最多。主要餐馆都是外地人开的。因为是地处沙漠,运输不便,饭菜价钱不便宜。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凉拌蹄黄
  蹄黄即骆驼掌心鹅卵大小的两块纤维组织,因其是骆驼身上最活动的组织,肉质异常细腻而富有弹性,似筋而比筋柔软,似驼峰而较驼峰更富纤维组织,以其制作的凉拌蹄黄清脆可口,滑爽鲜嫩,是不可多得烹饪上品。
扒驼掌
  将水必成的驼掌,切成二分厚的片状,在每片驼掌之间,加一片冬笋片,排码整齐,装入碗内,再将鸡肉用开水氽透,放在驼掌上,其上铺以葱段、姜片、八角、蒜瓣,加鸡汁后笼蒸,一小时后取下,滤去汤,拣去调料、鸡肉,将驼掌翻扣入盘内,另将鸡汤加盐、酱油、味精、香菜、玉兰片丝,用水淀粉勾薄芡,浇入盛驼掌的盘内,再淋芝麻油。扒驼掌特点是:驼掌软烂,色泽红润,光洁明亮,醇香适口。驼掌又可做全驼掌,全驼掌采用剥皮后的驼蹄,进行加工,制做方法如熊掌,用文火慢炖。
烩羊杂碎
  阿拉善风味汤菜,亦称全羊汤。将羊头、心、肺、肠、肚、肝等烫洗干净,煮熟,切成丝,用煮杂碎时撇出的汤油炸辣面为红油。以原汤下入切好的杂碎丝,加葱、姜、蒜末、红辣椒、味精、香菜即成。汤菜味鲜、辣香不腻,热气腾腾,香味四溢,使人食欲大增,多以先品尝为快,食者赞不绝口。
粉汤饺子
  粉汤饺子俗名“皮条拉石头”。饺子馅可用猪肉或羊肉,配以白菜、萝卜和各种佐料,采用传统方法包成饺子。再选粉质丰盈的扁豆,制成粉坨。这种粉坨放在锅里有弹性,略透明,久滚不糊。烹调时,先在翻滚的汤锅里放入切成条状的粉坨,将另一锅里煮好的饺子和粉条,一齐倒入汤锅中,临出锅时,调放食盐、生葱、醋、油泼辣面子、味精等。其味酸辣可口,有发热去寒之效,颇适寒冷地区人们食用,成为阿拉善的传统风味之一。
黄焖羊羔肉
  黄焖羊羔肉是阿拉善传统名菜。选用阿拉善滩羊羔肉,剁成小方块,辅以少量酱油、调料等,再放蛋黄、粉面、优粉,抓拌后过油,炸成金黄色,扣在碗内,放入肉汤,加酱油、葱段、花椒、大料,上笼蒸20分钟左右取出,倒扣在汤盘内,将汤滤到锅里,加入味精,浇在羊羔肉上,再放点木耳菠菜叶等即可上席。
馓子
  阿拉善各族群众久有吃馓子的习俗,其炸制技艺竟后来居上,堪称一绝,尤其是回民,更擅长炸馓子,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或其它喜庆吉日,除了炸油香,还要炸馓子。先将精粉加少量淡盐水搓成絮状,再加水调和,反复揉压,揉成粗条,抹上清油,放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用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圈,轻轻抻长成环状,然后套在两根竹筷上,放入热油中,边摆边抻,等馓子股稍硬时,抽出筷子,炸至棕黄色时,捞出即成。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阿拉善地区划所族器乐,按使用和流行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流行的乐器,分为汉族常用民间乐器和蒙古族民间乐器,汉族学用乐器有竹笛、扬琴、二胡、板胡、三弦等。蒙族民间乐器常用的有 马头琴、四胡等。额外负担济纳一带还有一种土尔扈特民族乐器------陶布秀日,另一种是寺庙中的乐器,如:大吊鼓、大长号、唢呐、伊肯、咸角篥、宁萨、令布、雅托克、人胫骨唢呐等,主要用于演奏“查玛”音乐。其音乐基调雄深壮阔,气势磅礴,表现出震慑与压服一切邪恶的雄威。
阿拉善的民歌
  阿拉善、额济纳民歌的基本来源为:定居阿拉善所传唱的民歌;定居额济纳以后产生的民歌;从邻近盟旗及其它蒙古地区传入的民歌;少量的讽刺歌曲大多是从外地传入的。昔日宴欢这时不允许唱这类歌曲,而是唱古老的长调民歌,长调民歌内容有迎客、敬酒、喜庆、醒酒、宴终、送客、娶亲、嫁女、思念、祝愿、赞美、教诲等种类,歌词有较强的哲理性,内含礼仪、道德、和睦、友爱、团结、勤奋的思想。音调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民歌五音调式风格,还有少量的六声和七声调式。凡是阿拉善、额济纳长调民歌,唱时可以自由延长歌调。装饰音多,大多为不固定装饰音,可根据演唱情况随意增减,歌调结构多为两乐句子和两乐段体。歌词中感情词较多,歌词的反复也就比较多。民歌里还有一种固定的副歌,为论在何种宴会上,凡唱完任何一首民歌,紧接着都要唱副歌。
阿拉善民间戏曲
  阿拉善各地有一些民间戏剧,剧种有秦腔、山西梆子、眉户戏、道情戏、木偶戏、皮影戏等。
狩猎
  狩猎,是蒙古人古老的生产活动。作为马上民族,狩猎有三个目的:一是捕获那些害畜野兽,保护牧业生产;二是猎取食物,改善生活; 三是增强武备。 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人们的智慧和胆量,增强集体应变能力,调教坐骑和鹰犬。
  狩猎,又称围猎 、打围、畋猎。大型围猎,动员数十人 、上百人,甚至更多, 有固定的日期和规程。 一般来说,打什么围,就有什么章法。从猎取目标上分,有虎围、狼围、野猎围、黄羊围、狐狸围、野兔围、野鸡围等。从规模上分,有五段长围、四段长围、三段长围等。旧时,凡由扎萨克王组织的,均为五段长围。一般的围猎,也有很多人参加。管围的人高咕:“玛拉嘎啊!”(蒙古语“帽子啊!之义,是一种暗话命令。)猎人们就从山脚下围拢过来,包抄猎物。
  大型围猎,须事先下达通知,通报包括地点、预定时间,各个责任地段等。要延请围猎高手。猎人们根据时间,准备干粮、马匹、猎犬以及箭壶、布鲁(猎具)等器械。夏秋围猎之前须“吊马”(吊膘);给猎犬佩带用香牛皮或布帛做的红重项圈,观之威风凛凛。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当地特产:黄芪、蕨菜、苦杏仁、笃斯等。
  到牧民家做客,要带适当的礼品,如酒、糖、小食品等。对迎面狂吠的牧羊狗仅可喝斥,不可打。解手须至蒙古包南方较远处,不可到蒙古包东、西侧(有羊圈)、北侧(气味会随风刮入包内)。冬天不要到包北、西侧乱踩,因那里的雪是化水食用的。离开主人家须道再见并致谢意。
  沙漠昼夜温差很大,风大、气温低。要准备好防寒服。

  特别提示:防晒用品必不可少。有时会在沙漠中露营,要自备睡袋及防潮垫。
  多带消毒纸巾,一路卫生状况不是很好。沙漠风沙大,要准备塑料带保护相机。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