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想象到现实的工业4.0,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etlef Zühlke教授为您诠释实施中的智能工厂

 Wangxn625 2016-01-14


被誉为工业 4.0“活字典”的Detlef Zühlke教授,拥有亚琛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机器人博士学位。目前,他是凯泽斯劳滕大学生产自动化教授和德国研究中心人工智能 (DFKI)创新工厂系统(IFS)科学总监,SmartFactory执行委员会主席,VDI/VDE-测量和自动化控制咨询委员会成员。他的研究兴趣在工业控制体系结构、工厂规划和工业应用的人-机系统。

以下是Detlef Zühlke教授在HxGN LIVE香港大会“自动化与工业4.0峰会”上的演讲实录,让我们更深的理解在他领导下的智能工厂项目:?

智能工厂 - 从想象到现实的工业4.0


我的职责就是进行变革。无论是国家还是公司,没有人喜欢变革,但又必须这样做,因为我们的行业面临着变化,我们每天都会听到这个词“变化”。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盈利模式,而这些都与工业4.0紧密相关。


我们很高兴德国成为工业4.0的发源地,这种模式和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引起关注,并将在未来形成全新的模式和概念。



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人们在探讨这一趋势,而其背后的驱动力,无疑是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技术。每个人都通过互联网相连,我们还会迎来智能工厂。这些智能技术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模式,还会渗透到工厂,比如物联网(IoT),更多的智能组件,他们通过相互的联系,通过互联网发挥着作用。正如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许多设备连接一样。这样,从地球的一端,你就可以对另外一端发出指令,实现操控。



过去,我们很多的运营模式是以成本驱动的,因为人们需要越来越便宜的商品价格。而现在,这种模式越来越难以实现;而且我们还面临着生产周期长、交付期延长的困境,这导致较长的产品生命周期。


未来更多是客户导向的。他们更为年轻,在网上下订单,需要更个性化的产品。我们需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更小的批量甚至单件生产,我们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 – 你需要实现更短的产品生命周期。



60年代,我们每个工厂可能只有1台电脑,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的PC时代,每个工厂都有上百台的电脑;而在这之后的革新,每个工厂可能会有10万多台的电脑,嵌入到你的系统当中;而此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每个产品、每个系统都有计算机,而这些计算机并不单纯是计算机,他们通过互联网紧密相连,这为我们未来的变革奠定基础,也是驱动事物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样一个结构,这种金字塔存在于我们的工厂系统中,很多情况下,基于水平的工程结构,一旦需要垂直相连,就需要很多艰苦的工作。


在未来,希望这种操作可以简化:直接插入,有了IP地址就可以得到需要的数据,可实现物联网操作。


通过无线、有线的网络,人们在物联网下开展工作,产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相连,可能是通过RFID的方式。我们的系统将拥有远程的维护,可以实现云端的相连,进行动态的扩展 - 这种扩展可以简单的只需购买一个模块,插入就可运行。


通过工业4.0,我们基于各种大家熟知的技术实现复杂性降低,比如面向对象、模块化 – 当进行首次工程规划时,不要谈采用什么传感器、哪种型号、什么颜色、哪个厂家,这只是对象,这个对象有原型和方法。针对这个对象目标,你可以进行很多的工程准备,并最终在硬件装备描绘这个目标。


建立标准很重要,将所有的对象标准化。并且我们所拥有的精益制造的思路依然发挥作用,要避免信息的浪费。



举例来说,旧模式的传感器,很多年前,他们是通过电缆相连,而在去年,这样的传感器有了控制器。通过控制器传递现场总线新信息,而在下一步,我们连接mWeb服务器。通过这种操作,这个小的传感器就有了其IP地址,你可以将传感器与互联网相连,构成了物联网。


通过这样的构建,建立网络服务,我们就形成了信息物理系统(CPS)。我称之为乐高玩具。因为我们使用了标准,而一旦使用了标准,使用这样的传感器就如同使用乐高模块一样的简单,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这是我们面向未来的理想。然后是服务的探索。第三项是自治的网络,这意味着各个组件能够在网络下自我组织,而不需要人为的组织和组合。



我们刚才谈到传感器,这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工程,运营乃至回收,最终,所有的事物相连,我们有信息作为基础,贯穿我们整个运作过程、公司或者公司的网络,基于OPCUA标准,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以上是我所介绍的理论部分,现在让我们转向如何实现:10年前就开始启动这个项目,其目标是探讨如何与行业、研究机构合作,这远在工业4.0这个词汇出现之前,我们的目标是将工业4.0的概念模型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是我们目前的成员,拥有各种规模的企业,有的来自德国,有的是国际化的企业,如IBM、CISCO等。我们还拥有了第一批的亚洲成员,包括来自中国的公司,他们在2-3个月前加入我们。我们的成员汇集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整合,进行技术的应用与开发。



举例来说,这是我们第一个演示模型。这个系统采用标准组件构成,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转换,将中心控制器替换为完全非中心的CPS控制器,系统没有中心控制器,通过mWeb服务器,他们相互沟通,可实现完全垂直的网络沟通,最终产品的芯片中存储有关于整个生产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可以对系统进行控制。这只是我们的研究工作,不要试图现在就在你的工厂实现,现在还为时尚早。



这是我们在1年半以前所建立的最大的演示系统,演示名片盒的生产。为名片盒赋予个性化的信息,并传递到系统。这个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由来自不同厂商的相关模块组成。我们提供标准,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插入就可以操作,完全是独立建造的。尽管外观看起来差不多,但内里大相径庭。所有这些模块即插即用,随时替换。运行时,关闭某个模块,进行新模块的替换,开机后又可以运行。通过这样的演示系统,逐渐把我们的理想化为现实。



无论如何,迈向工业4.0的道路是漫长的,不可能在下周或者下个月就能看到革命性的变化。这将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我想我们还需要5-10年的时间,直到我们看到真正的系统能够投入到工厂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操作。


我们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世界范围的标准,各国的标准需要统一。我们需要关于安全和保密的方案,没有公司愿意外人侵入他们的系统。我们需要新的规则,比如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FDA认证。你的系统提需要加以认证,一旦拥有这种认证,就不能修改任何的系统设置,不能关闭、更换……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还需要规则。


我们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在新的世界里,人们需要知道如何建立和维护网络,诸如此类的技能,培训对我们很重要。


最后,我想最重要的是新的商业模型,因为有些技术是颠覆性的,你要考虑未来的赚钱能力。如果建立了标准,如传感器标准化了,它们不能修改,客户为什么购买你的产品,你需要新的业务模型,比如乐高玩具,不是靠销售塑料小模块赚钱,而是销售情感、销售系统赚钱。因此,世界需要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型。



最后,可能的问题是,谁应该开始?谁需要开始?驱动要素可能是市场的压力、客户驱动。他们有着不同的视角,需要更少的投入与更快的交付,我们的产品生命周期将会缩短,这也是一个驱动元素。如果一个公司在机械结构上已经实现了模块化,实施起来将会更简单,而且这家公司需要投入越少越好。


因此,比较适合的可能是包装行业。还有从事手机、智能手机、电器设备装配的厂家。今天,他们也存在机械的模组,他们需要这种模组能够得到控制,对这些模组实现即插即用。然后可能是汽车行业,会随后而来,可能不会是最终装配,而存在于分总成的装配。


这就是我今天的介绍。我相信,我们已经处于变革的前沿,改变我们学习、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如何在未来建立我们的系统,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从今天的具体系统出发,至少你需要开始学习今天的技术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学习将这样的理念转化为真实的系统。


这就是我关于未来的信息。


谢谢大家!


Detlef Zühlk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