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莱坞科幻电影主题音乐大赏 没听过这11首曲子 还敢称自己是科幻迷吗? – Mtime时光网

 圆角望 2016-01-14
  时光网特稿  时隔十年,《星战》系列电影的第七部《原力觉醒》再一次登上大银幕。而影片片头响起的经典音乐,也勾起了星战迷的无限回忆。

  作为电影当中最重要的视听元素之一,电影音乐对于强调视听效果的电影,尤其是那些系列科幻电影而言,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不管影片自身是传承经典还是另起炉灶,如果一部系列科幻影片能够使用一两个相同的主题音乐统领全篇,那么影片的风格必将由于这种贯穿性音乐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统一。与此同时,主题音乐自身也会作为这个系列影片标志之一,成为影迷心中最难以忘怀的“符号性”乐章。


《星球大战》片头激昂的音乐已经成为这一系列影片无法磨灭的标志之一了

  相对而言,一部系列影片的集数越多,持续年代越长久,这些贯穿性的主题音乐就会变得越经典。在《星战7》内陆上映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重温那些标志性的科幻系列电影主题音乐吧!

  在好莱坞漫长的电影历史中,不乏类似《星球大战》主题音乐的科幻电影经典乐章,在这里我们选出其中的十一大主题音乐,评选标准如下:

  1、好莱坞科幻电影系列的主题音乐(《指环王》《哈波》和《加勒比海盗》等虽然拥有经典主题音乐,却不属于科幻类型,只能忍痛割爱了……)

  2、同一个主题音乐在同一个系列中,被3部以上(包含3部)的影片连续使用(《复仇者联盟》系列只有两部,而《X战警》虽然有经典乐曲却没有贯穿整个系列,所以两部都被排除)

  遗珠在所难免,也欢迎列位看官补充。以下这些主题音乐,有的是经典中的经典,而有的若想判断出处还是需要些功力的。如果你能够在“盲听”的情况下一口说出这些主题音乐的来源和它们所代表的电影形象,那么你在科幻电影配乐上的“段位”绝对够高!

下一页
技术贴:什么是主题音乐?
片尾字幕时间别走!听听电影主题音乐的“大串烧”
  技术贴:什么是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Theme Music/Main Theme)是指一部影片当中那些具有鲜明音乐形象(旋律和节奏等)和相对完整结构的音乐段落。作为配乐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主题音乐往往被用来直接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以及情绪情感。根据音乐和电影历史的演变,主题音乐有时也被称为“主导动机”或“配乐主题”,或俗称“主题曲”。

比如《星球大战》中的《帝国进行曲》就是黑武士的主题曲,只要达斯·维达出现的场景都会配上这首乐音。

  主题音乐会以原型或者变奏的形式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而且具有高度的可辨识度和鲜明的意义指向性。或者说,凡是主题音乐,几乎都是贯穿全片的,而且看完影片你也一定能够弄清楚这些音乐“讲的是啥”。

  一部电影在配乐上可以有主题音乐,也可以没有主题音乐。按照好莱坞的历史传统,有主题音乐的电影占大部分,不过,没有主题音乐的也不少见,比如《低俗小说》《逍遥骑士》等。

《星球大战》系列中,除了达斯·维达和卢克·天行者等角色,莉娅公主也有属于自己的主题音乐

  一部电影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主题音乐。就好莱坞影片的惯用手法而言,它通常会安排多个主题音乐,分别用来代表影片中重要人物、地点、情绪和思想。一部影片中,出现三、四个主题音乐的情况较为常见,如此推算可以得出,一个持续3部以上的系列影片,大多会出现十来个主题音乐。不过最极(Shen)端(Ji)的例子是:在《星战》系列的七部影片中,总共出现了将近60个主题音乐!
  如果上面这些话你还嫌多,还觉得晕,那么,你只要记住一句通关秘籍:最近上映的大部分好莱坞影片在片尾字幕出现时(电影主题歌结束后)所配合的音乐,往往就是这部影片中所有主题音乐的“大串烧”。其中哪个你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影片中重复频率最高的、最重要的一个主题音乐。

下一页
《星球大战》系列主题音乐
  

《星球大战》序曲(约翰·威廉姆斯作曲)

《星球大战:新希望》片头片段

  单论主题音乐的知名程度而言,星球大战的“序曲/卢克·天行者主题”绝对是科幻电影史上当之无愧的No.1。这段主题音乐也就是每一部星战影片的开场曲:当漆黑如夜空般的银幕上出现“很久以前,在遥远的星系里……”的字样后,这首乐章就通过铜管齐鸣的方式霸气奏响。伴着如空中舰队一般由近到远翱翔至天际尽头的黄色文字,所有观众的肾上腺素瞬间就被提升到了最高点。正因为如此,这段主题音乐也往往被人称为“星战序曲”、“星战主题”,或者直接叫做“星球大战音乐”。

  这段音乐出自国民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在拍摄《星球大战》的时候乔治·卢卡斯找到好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求他介绍一位作曲家,后者想都没想推荐了威廉姆斯。威廉姆斯当时看的是《星球大战》尚未完成特效的毛片,以为这会是一部青少年才爱看的娱乐片,于是就参考浪漫乐派曲风做出了配乐,还亲自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百人合奏。没想到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得到了空前的成功,电影原声唱片更是大卖。

这首已经是《星球大战》系列标志性音乐的序曲也是卢克·天行者这个角色的主题曲

  除了被作为所有影片的序曲使用以外,约翰·威廉姆斯当初设计这段主题音乐的时候,主要是将它作为正传三部曲的男一号——卢克·天行者的化身来使用的。因此,它在这三部曲当中的出现频率非常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不过,到了前传三部曲上映时,影片的男一号已经从儿子变成了父亲,星战序曲作为卢克·天行者的音乐符号显然不合适了。因此,在前传三部曲以及目前正在上映的《星战7》当中,星战序曲的意义被泛化为整个星战的宇宙观以及正义必胜的价值观,从而得以被一直延续下来。

此次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也使由约翰·威廉姆斯担任配乐,他与乔治·卢卡斯在经历六部《星战》电影的合作后,已经成为朋友

  需要说明的是,在《星战4》上映的1977年,除了一些系列短片以外,系列电影这个概念在好莱坞并不盛行,真正家喻户晓的系列电影也就算是《007》系列和《粉红豹》系列了。而《星战》系列由于有着卢卡斯的全套剧本在先,形成了前后衔接的故事框架,并构建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制作团队,从而能够实现完整统一的影片风格。由此,《星战》系列也成为现代系列科幻影片的首开先河之作。而约翰·威廉姆斯为这一系列配乐坚守长达38年,不但让自己成为星战上映之后近30年的世界电影音乐第一人,也造就了人们对于系列影片音乐处理的普遍价值观——系列影片就应该尽量使用同一个作曲家,从而保持同一种风格。

《星球大战》"达斯·维达主题"粉丝自制MV

  其实,除了序曲/卢克·天行者主题之外,在星战系列影片当中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主题音乐。比如号称历史最佳反派主题音乐的“达斯·维达主题”《帝国进行曲》,代表原力变化无穷的“原力主题”,等等。但是,真正能够全面代表星战,甚至代表整个科幻电影的,唯有“星战序曲”。用“星战恒久远,一曲永流传”来形容它,当之无愧。

下一页
《星际迷航》系列主题曲

《星际迷航》片尾主题(杰瑞·高史密斯作曲)

《星际迷航》原始剧集开启了一段太空传奇

  在科幻电影的历史上,唯一能够与《星球大战》并驾齐驱的太空史诗系列非《星际迷航》莫属。不过,与星战系列是从电影起家发展出小说、动画等一系列作品不同,星际迷航系列的起源却是从1966年开始播出的电视剧。这样一部年代久远,而且是以黑白电视为载体的作品,自然不能在视听水准上与十多年后出现的《星战》电影相提并论,但是由此衍生出的星际迷航系列影视作品却以其更为广泛的文化内涵和更为深刻的价值观念,成为名副其实的“平民太空史诗”。

当年《星际迷航》电视剧就想找杰瑞·高史密斯来配乐,不过因为高史密斯工作上面的冲突,这一计划最终没有成形。在派拉蒙计划拍摄《星际迷航》电影版时,片厂和导演第一个想到的配乐师就是高史密斯,而他这次也为这部科幻经典交上了一份满意的配乐。

  从1966年至今的50年间,星际迷航系列已经发展出了5部电视剧、12部电影和1部动画片。与星战系列坚持使用同一个作曲家完成所有影片的配乐创作不同,1979年开启的星际迷航系列影片虽然全部由派拉蒙公司出品,但作曲家并不固定,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杰瑞·高史密斯(Jerry Goldsmith)、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伦纳德·罗森曼(Leonard Rosenman)和迈克·吉亚奇诺(Michael Giacchino)。

  在这些作曲家当中,杰瑞·高史密斯为该系列影片担纲配乐次数最多——他曾为第1、5、8、9、10部创作过音乐。不过,除了作品的数量以外,真正让高史密斯与星际迷航系列影片一起彪炳史册的绝对是他为《星际旅行:无限太空》创作的核心主题,也就是那个被国人冠以“星际迷航主题”称号的著名乐章。

  事实上,《星际旅行:无限太空》是电影史上少有的以完全黑场开始(之后变化为星空)的电影(连字幕都没有),此时观众只能听到一段充满浪漫情怀和幻想色彩的开篇序曲。而高史密斯创作的“星际迷航主题”,则是在派拉蒙公司的“星耀雪山”Logo出现以后,伴着黑底白字的影片名一起跃然而出的。这一主题无论是旋律走向还是配器设计,都与《星战》序曲如出一辙。在打击乐器伴奏下,由铜管乐器全力吹响的主题旋律充满英雄的豪情,无论是气势还是力量都绝不在星战序曲之下。

《星际旅行》开场颇具浪漫情怀的主题音乐

  不过,在星际迷航系列影片中,这个所谓的“星际迷航主题”并非是一个从始至终贯穿所有影片的主题音乐,反而成了高史密斯自己的标志性符号——在他所参与的所有《星际迷航》影片中,都使用了这个主题音乐,而且都出现在片尾(第1部和第5部还将这个主题音乐用在了片头)。正因为如此,西方关于《星际迷航》的书籍或原声碟大多将这一主题音乐称为“片尾主题”(End Title)。

Alexander Courage作曲《星际迷航》主题曲

《星际迷航》原剧开头曲

  相对而言,其他作曲家在创作相关影片配乐时都没有使用这一主题,而是在开发全新主题的同时,引用了原始电视剧版星际迷航的主题音乐(由Alexander Courage作曲),也就是所谓的“原始主题”,作为贯穿性的音乐素材(高史密斯在自己配乐的那几部影片中也使用了这个主题)。因此,在很多《星际迷航》的粉丝眼中,后者才是真正的“星际迷航主题”。

  这个所谓的“原始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是所谓的“启航号角”,也就是一小段由铜管乐演奏的慢速动机。作为星际迷航的标志性Logo,它出现在除第1部以外所有该系列影片的片头或者片尾(大部分情况下是同时出现的)。相比之下,作为“原始主题”主体的第二部分则是一段抒情性的旋律,在最初的电视剧版本中,它是用人声哼唱出来的,而在系列电影当中,你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它通过变奏的方式不时显现。

《星际旅行2:可汗之怒》主题曲

  除了上述的“片尾主题”和“原始主题”以外,星际迷航系列电影中还有不少贯穿性的主题音乐。比如詹姆斯·霍纳为《星际旅行2:可汗之怒》所创作的宏伟开场曲,也被他用在了接下来的《星际旅行3:石破天惊》中(由于只出现了两次,它不能进入我们这次的盘点);而作为如今好莱坞作曲界的当红大咖,迈克·吉亚奇诺已经为《星际迷航》系列的重启版(也就是第11和12部)创作了一个全新的主题音乐,如果这一主题音乐能够被他继续使用在今年上映的《星际迷航13:超越星辰》当中的话,也可以算是一个出现过3次的《星际迷航》主题了。

下一页
《侏罗纪公园》系列主题音乐


《侏罗纪公园》系列“公园主题”音乐(约翰·威廉姆斯作曲)

《侏罗纪公园3》剧照

  影迷们无比熟悉的《侏罗纪公园》系列到目前已经上映了四部——三部《侏罗纪公园》外加最新的《侏罗纪世界》。相应的作曲家也前后更迭了三位:《侏罗纪公园1》和《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的作曲家是约翰·威廉姆斯,《侏罗纪公园3》的作曲家是唐·戴维斯(Don Davis),而《侏罗纪世界》的作曲家则换成了迈克·吉亚奇诺。不过,作为这一系列影片的音乐标志,由约翰·威廉姆斯为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原创的两个主题音乐却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侏罗纪公园》片段"Welcome to Jurassic Park"

  第一个主题音乐就是所谓的“公园主题”,它在影片中被称为“theme from Jurassic Park”。这一主题体现出了威廉姆斯不同于星战序曲的另一种作曲风格:节奏舒缓、旋律流畅,在配器上更多的突出了弦乐器的长线条织体,同时使用铜管乐器作为色彩点缀,使得整个主题的抒情意味更加浓烈。

  另一段耳熟能详的主题音乐则是“公园大门主题”(Welcome to the Jurassic),它出现在两辆游览车穿越左右开启的公园大门的那一时刻。“公园大门主题”是一段与星战序曲、超人主题风格类似的铜管乐主题,宛如前进的号角一般,吹响了令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不过,这段音乐的第一次完整呈示,实际上更早的出现在哈蒙德等人驾乘直升飞机降落在恐龙岛上的时候。

《侏罗纪公园》片段,这段乐章是“公园大门主题”

  对于整个《侏罗纪公园》系列而言,这两段音乐尽管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在功能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都不追求实现与画面节奏的直接吻合,而是力图在最大程度上渲染画面的气氛,调动观众的观影情绪。相比而言,“公园大门主题”更受青睐,它在所有4部影片中都有所呈现。而“公园主题”则在《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被另一个动力强劲,但色彩略显阴暗的新主题替代,直到后面两部影片才重新复活。

下一页
《超人》系列主题音乐


《超人》系列主题音乐(约翰·威廉姆斯作曲)

  源于DC漫画的超人一直以来就是科幻影视作品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早在1948年,哥伦比亚公司就发行了电视剧版的《超人》,而真人版超人形象第一次现身大银幕则是在1950年的《超人与摩尔人》当中。

克里斯托弗·里夫、布兰登·罗斯和亨利·卡维尔饰演的三代超人

  如今的影迷比较熟悉的《超人》系列电影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1978年至1987年间的《超人》四部曲,片中的超人形象由克里斯托弗·里夫扮演,这也是公认“最像超人的一个超人”;其二是2006年由布莱恩·辛格执导的《超人归来》,该片在剧情上承接之前的四部曲,但由于年代差距久远,风格变化也十分明显;其三则是2013年重启版的《超人:钢铁之躯》,在剧情上可以说是对《超人1》的重新演绎。

  上述的6部超人系列影片在作曲家的选择上也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观。《超人1》选择是当年正大红大紫的约翰·威廉姆斯,他所创作的“超人主题”极为成功,并一直贯穿于前四部曲当中,其横扫一切的气势使得《超人2》、《超人3》的作曲家Ken Thorne以及《超人4》的作曲家Alexander Courage(就是那位创作了《星际迷航》“原始主题”的作曲家)所创作的所有新主题几乎都变成了摆设。

《超人:钢铁之躯》片段,感受一下汉斯·季默在背景音乐中加入的打击乐

  《超人归来》的作曲家则是与布莱恩·辛格在《X战警2》中有过合作的约翰·奥特曼(John Ottman),其完全另起炉灶的音乐设计虽然称不上失败,但也谈不上有什么亮点。而重启版的《超人:钢铁之躯》则启用了制片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老搭档汉斯·季默,他在配乐中玩起了音响游戏,使得全片充满着震耳欲聋的铜管轰鸣和打击鼓点,震撼力十足,温馨提示心脏不太好的影迷慎用。

《超人》主题音乐粉丝自制MV

  因此,对于超人系列影片而言,真正能够代表超人形象并让所有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个贯穿在前四部曲中的“超人主题”。这个主题音乐可以说是最为典型的约翰·威廉姆斯式配乐,不但英气十足,而且结构也比较复杂。按照专业术语来说,它属于“回旋曲式”:全曲由一段宏亮的号角作为引子,然后进入强有力的铜管动机A段,犹如超人在空中飞翔一般;之后进入一段进行曲式的过渡B段,在号角引子重现后,又出现了一段讴歌式的抒情旋律C段,最后以A段的重现和号角引子的二次重现结束。全曲听罢,令人脑洞大开,在搭配上超人那“内裤外穿”的英武身姿,你懂的……

下一页
《终结者》系列主题音乐


《终结者》系列主题音乐“终结者主题”(布拉德·费德尔作曲)

“终结者主题”贯穿了《终结者》系列的前三部,以及在去年上映的《终结者:创世纪》

  到目前为止已经拍摄了5部的《终结者》系列影片,造就了施瓦辛格最为经典的银幕形象,也创造了科幻影史上最为著名的代表机器人形象的主题音乐——“终结者主题”。

  伴随1984年的《终结者》诞生的“终结者主题”采用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创作套路——完全使用电子合成器完成配乐。这在交响化配乐占据主流的80年代,既是大胆之举,也算是合情合理。

如果说《银翼杀手》的合成器配乐符合影片的科幻设定,那么标志着影史上第一部完全使用电子合成器配乐的影片《烈火战车》和这种新型配乐方式看起来就有些格格不入,后者是一部讲述两位奥运健将的英国体育题材电影

  虽然《星战》的火爆让好莱坞重新刮起了一股交响乐风潮,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子合成器已经在好莱坞影片,特别是科幻片中被广泛应用了。也就是说,即便是星战的横空出世,也没能阻碍电子乐器继续在电影配乐领域开疆拓土。到了1981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部完全使用电子合成器配乐的影片《烈火战车》。紧接着的1982年,科幻领域的神作《银翼杀手》在配乐上亦没有使用任何的真实乐器。这意味着用电子合成器完成一部电影的配乐,已经完全成为可能。

  而造成《终结者》选择电子合成器作为“终结者主题”配乐方式的核心原因,在于合成器的音色与施瓦辛格所饰演的机器人的“神契合”。由合成器演奏出的那种冷冰冰的鼓点和生硬、失真的铜管旋律,让这一主题少了很多“人味”,多了一丝阴森恐怖的气息。就是这段音乐,配上魔鬼终结者的金属骨架和电子眼,也帅出了新的高度。

《终结者2》开头片段,也是整个系列最为经典的片段

  《终结者》系列并非一个整体计划下的产物,因此其作曲家并不固定。前两部终结者影片的作曲家是布拉德·费德尔(Brad Fiedel);到了第三部变成了马可·贝特拉米(Marco Beltrami);第四部《终结者2018》的作曲家是这一系列里名气最大的丹尼·艾尔夫曼;而最新的《终结者:创世纪》则启用了新锐作曲家劳恩·贝尔菲(Lorne Balfe)。

这首“终结者主题”和施瓦辛格一道被保留了下来,成为这一系列的标志之一

  好在,尽管作曲家不停更迭,“终结者主题”却随着施瓦辛格一道被延续了下来。其中,唯一没有施瓦辛格参演的《终结者2018》,也是该系列中唯一没有明确使用这一主题音乐的影片(但在该片的开场曲当中,我们还是能够听到一些“终结者主题”的影子)。

下一页
《回到未来》系列主题音乐
  

《回到未来》系列主题音乐(亚伦·史维斯查作曲)

《回到未来》剧照

  《回到未来》三部曲是AFI评选出的影史十佳科幻电影之一,也是对80后影迷影响最大的科幻电影之一。

  作为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的御用作曲家,亚伦·史维斯查(Alan Silvestri)在接手《回到未来》第一部之前,只能算是个电影配乐领域的菜鸟——虽然他已经在电视剧配乐领域打拼多年,但真正创作过的电影配乐并不多,而且与泽米吉斯的合作也仅限于之前的《绿宝石》这一部。更糟糕的是,史维斯查是学流行音乐出身的,对于交响乐创作并不特别在行。但在整个80年代,星战的成功已经让好莱坞的配乐风向标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交响乐成了主流商业片最喜欢用的配乐风格。因此,为《回到未来》创作一个交响风格的主题音乐,势在必行。

  好在,史维斯查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最终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这个能够代表整个影片精神内涵的“回到未来主题”,具有当时好莱坞主流配乐风格的一切元素——自然流畅的旋律、电光火石的节奏、宏亮震撼的铜管和层层递进的气势,绝对算是让人过耳不忘的“神曲”。

《复仇者联盟》主题音乐

  此外,这一主题还展现了史维斯查此后配乐特点的一些端倪,那就是特别善于使用打击乐器来烘托气氛,这也是他在圈内获得“重击老大”绰号的来源。要是感兴趣的话,你可以找来《复仇者联盟》的主题音乐听听,它与《回到未来》一样,由史维斯查创作,尽管前后差了快30年,但气质依旧相似。

  实际上,除了这个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音乐以外,《回到未来》三部曲当中再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其他主题音乐了,反而是那些和剧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摇滚乐,造就了极好的喜剧效果。

《回到未来》中最著名的片段之一,马丁演唱那首经典歌曲《Johnny B. Goode》

  要知道,史维斯查可是玩摇滚起家的,这种把交响性质的原创音乐与流行性质的引用歌曲结合在一起的手法,他运用起来绝对驾轻就熟。而这种在当年的好莱坞并不十分常见的配乐方式,现如今却成了最为时尚的主流配乐风格。这样看来,《回到未来》三部曲的配乐思路还真是相当超前呢。

下一页
《蝙蝠侠》系列主题音乐

诺兰版《蝙蝠侠》三部曲主题音乐(汉斯·季默作曲)

迈克尔·基顿、方·基默、乔治·克鲁尼和克里斯蒂安·贝尔四位蝙蝠侠

  与超人同样来自于DC的蝙蝠侠也是科幻影视作品中的常客。目前广为人知的蝙蝠侠系列影片全部由华纳公司出品,共分为两个系列:前者是1989年开启的四部曲,即由蒂姆·波顿指导的《蝙蝠侠》《蝙蝠侠归来》,以及由乔·舒马赫指导的《永远的蝙蝠侠》《蝙蝠侠与罗宾》。2005年,华纳公司又重启了由克里斯托弗·诺兰为导演的蝙蝠侠三部曲,即《蝙蝠侠:侠影之谜》、《蝙蝠侠:黑暗骑士》及《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在剧情上可以说是前一个四部曲的前传。

蒂姆·波顿和丹尼·艾尔夫曼以及克里斯托弗·诺兰和汉斯·季默两组黄金组合为《蝙蝠侠》系列带来了不同的配乐

  在配乐方面,蒂姆·伯顿的御用作曲家丹尼·艾尔夫曼(Danny Elfman)当仁不让的承担了《蝙蝠侠》和《蝙蝠侠归来》的配乐工作;《永远的蝙蝠侠》和《蝙蝠侠与罗宾》的作曲家则是以《盗火线》《夜访吸血鬼》而闻名的艾略特·戈登塞尔(Elliot Goldenthal)。

  至于诺兰指导的《蝙蝠侠》三部曲的作曲家自然是汉斯·季默,只不过前两部《蝙蝠侠:侠影之谜》和《蝙蝠侠:黑暗骑士》还找来了《金刚》的作曲家詹姆斯·牛顿·霍华德(James Newton Howard)帮忙。

由丹尼·艾尔夫曼作曲的《蝙蝠侠》片头

  在上述作曲家为蝙蝠侠系列创作的主题音乐当中,最动听、最带感的当属丹尼·艾尔夫曼的“蝙蝠侠主题”。该主题极好的体现了作曲家所擅长的黑色诡异风格,也是交响化配乐的典范之作。不过,由于该主题只用在了头两部蝙蝠侠影片当中,因此无法列入我们的名单。同样,艾略特·戈登塞尔所创作的“蝙蝠侠主题”尽管可听性也相当不错,但也只贯穿了两部影片而已。

诺兰版《蝙蝠侠》三部曲主题曲粉丝自制MV

  因此,真正贯穿了3部蝙蝠侠系列影片的主题音乐,就只有汉斯·季默全新作曲的“蝙蝠侠主题”了。这一主题音乐相当突出地展现了汉斯·季默在新世纪以来所引领的好莱坞大片作曲风潮:交响乐结合电子音乐、以节奏动力为核心、音乐与音响相互融合。它的核心动机实际上只有两个音符,但通篇充满了不断涌现的节奏性元素。在电子音色和电子音效的渲染下,音乐的色彩相当黑暗,但又不乏强烈的英雄主义气概。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让你很难跟着唱,听了却又很难忘的现代风格主题音乐。

下一页
《黑衣人》系列主题音乐


《黑衣人》系列主题音乐(丹尼·艾尔夫曼作曲)

  改编自同名漫画作品的《黑衣人》系列自1997年上映以来,一直都是科幻喜剧电影的杰出代表。

  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之间的相互逗B永远是《黑衣人》系列的最大看点,但若是缺了丹尼·艾尔夫曼的配乐,《黑衣人》的光彩必定会下降不少。在已经上映的三部该系列影片中,艾尔夫曼将他所擅长的黑色诡异加幽默搞笑风格发挥到极致。尤其是这首贯穿三部影片的开场序曲(又称“黑衣人主题”),虽然不是那种一听就让人记住的Style,但绝对属于越听越有味道的类型。

《黑衣人》系列主题曲粉丝自制MV

  这首序曲的核心要素是带有进行曲味道的节奏和古怪精灵的铜管音型。不过,这里的进行曲可不是超人那种趾高气昂的大人物范儿,而是装B意味满满的平民英雄感觉。而铜管反复演奏的双音音型就像破锣嗓子一样在狂喊,让人瞬间在头脑中勾勒出威尔·史密斯的片中形象——明明是个唱嘻哈的,却楞要穿得一本正经来当政府要员。

  此外,丹尼·艾尔夫曼对于这段序曲的处理在三部《黑衣人》当中也不完全一致,但音乐中的核心的要素却始终被保留。这充分体现出主题音乐“形态可变,但精神不变”的本质。

下一页
《黑客帝国》系列主题音乐


《黑客帝国》系列主题音乐“矩阵主题”(唐·戴维斯作曲)

  1999年至2003年的《黑客帝国》三部曲不但震惊了世界,也让导演沃卓斯基兄弟(那时候还不是姐弟)一鸣惊人。

  要是你因为对《侏罗纪公园3》的配乐没什么印象而忽略了作曲家唐·戴维斯的才华,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在《黑客帝国》三部曲中,唐·戴维斯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主流风格的后现代配乐手法。他将DJ、电子乐、说唱、交响、民族音乐融为一体,创造出了多个元素在同一时刻相互混搭的奇特效果。而且很多时候,你根本就分不清楚影片里哪些是音乐,哪些是音效。

《黑客帝国》"矩阵主题"粉丝自制MV

  就拿这个贯穿了《黑客帝国》三部曲的“矩阵主题”来说(它同时也是这三部影片的开场曲),你在其中压根就听不到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或者说,作为影片中“矩阵”这个概念的化身,它本身就是音响化的。但是,当这个主题音乐配合画面中那些不断闪动的绿色怪异符号出现时,矩阵这个抽象的概念也就被实体化了。

  或许,这并不是一个很动听的主题音乐,但有人说过:“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要是在观影的时候你没有注意到这个主题音乐的存在,那它要么就是太失败,要么就是太成功——这个“矩阵主题”显然属于后者。

下一页
《蜘蛛侠》系列主题音乐


《蜘蛛侠》系列主题音乐(丹尼·艾尔夫曼作曲)

  作为漫威公司旗下的超级英雄,蜘蛛侠最初作为主角登上大银幕是在1977年哥伦比亚公司出品的同名电视电影上。2002年,山姆·雷米开启了《蜘蛛侠》三部曲。在《蜘蛛侠3》毁誉参半的情况下,又由马克·韦布指导,在2012年和2014年拍摄了重启版的《超凡蜘蛛侠1》和《超凡蜘蛛侠2》

  上述这5部蜘蛛侠系列影片的作曲家可谓大腕云集:《蜘蛛侠》和《蜘蛛侠2》的作曲家是丹尼·艾尔夫曼,《超凡蜘蛛侠1》换成了詹姆斯·霍纳,而《超凡蜘蛛侠2》又换成了汉斯·季默。要知道,这三位可都是近20年来好莱坞作曲界叱咤风云的人物,自然谁也不会服谁,这就导致最先由丹尼·艾尔夫曼创作的“蜘蛛侠主题”不可能被《超凡蜘蛛侠1》和《超凡蜘蛛侠2》所继承,而后两者在配乐上也不存在过多的相似性。

《超凡蜘蛛侠2》开头部分的背景乐就是汉斯·季默作曲的主题曲“I'm Spider-Man”

  相比之下,坊间评论最差的《蜘蛛侠3》的作曲家克里斯托弗·杨(Christopher Young)也是最弱势的,其结果就是曾在前两部《蜘蛛侠》电影中出现的“蜘蛛侠主题”在这部影片中被保留,从而成就了一个贯穿三部影片的主题音乐。

  单听音乐的话,笔者认为汉斯·季默为《超凡蜘蛛侠2》创作的主题音乐更胜一筹,用“帅得嚣张”来形容毫不为过,绝对符合主角扮演者安德鲁·加菲尔德的气质。

《蜘蛛侠》三部曲开头片段

  但是,就蜘蛛侠这个平民英雄的角色特性来看,丹尼·艾尔夫曼的“蜘蛛侠主题”却更加合适一些:弦乐声部不停顿的快速演奏如同一张无形的蛛网,而在此基础上叠加的主旋律则好像是牵动蛛网的蜘蛛侠本人。乐曲在音量上由弱到强的增长过程与小人物成长为超级英雄的历程十分吻合,而最终加入的人声合唱不但推动了高潮,也颇具英雄气概。此外,这个主题音乐也具有丹尼·艾尔夫曼的一贯气质:黑色而略显诡异,有点别样的病态美。

下一页
《变形金刚》系列主题音乐


《变形金刚》系列主题音乐“汽车人主题”(斯蒂夫·贾布隆斯基作曲)

《变形金刚》擎天柱

  每个生于80年代的男孩子都有一股“变形金刚情结”,对于迈克尔·贝执导的《变形金刚》四部曲,你可以喜欢它的热闹,也可以讨厌它的过于热闹,不过却不能否定它作为当代好莱坞科幻大片的一种模式化存在。而它的配乐,也是如此。

  《变形金刚》四部曲的配乐全部出自斯蒂夫·贾布隆斯基(Steve Jablonsky)之手。作为成长于汉斯·季默旗下的Remote Control Productions公司的作曲家,贾布隆斯基全盘继承了汉斯·季默开创的当代大片配乐主流风潮:密集的交响乐器、隆隆作响的电子音效,甚至还有宗教唱诗般的人声合唱被混搭在一起,再加上经常出现的流行和民族音乐元素,让你时刻都处于听觉轰炸的状态之中。

《变形金刚》片段,擎天柱变形时的音乐就是该系列的主题曲

  或许你在看完《变形金刚》之后只记得林肯公园乐队演唱的主题歌,但如果再仔细回味一下这首“汽车人主题”,你应该会觉得相当耳熟。没错,当擎天柱第一次从卡车车头变成庞大的机器人的时候,用得就是这段音乐。而且,它可是贯穿了整个《变形金刚》系列的最重要的一个主题音乐,汽车人的正义和力量通过它得到了完美的烘托。

  实际上,在整个《变形金刚》四部曲中,原创主题音乐的比重相当大。除了这首“汽车人主题”以外,还有“擎天柱主题”等其他主题音乐也得以贯穿始终。不过,这里面的很多主题音乐在音调和配器上十分相似,造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很难具体的划分清楚。而这,也是现代很多好莱坞大片在设计音乐时候的一个普遍做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