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网特稿 时隔十年,《星战》系列电影的第七部《原力觉醒》再一次登上大银幕。而影片片头响起的经典音乐,也勾起了星战迷的无限回忆。 作为电影当中最重要的视听元素之一,电影音乐对于强调视听效果的电影,尤其是那些系列科幻电影而言,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不管影片自身是传承经典还是另起炉灶,如果一部系列科幻影片能够使用一两个相同的主题音乐统领全篇,那么影片的风格必将由于这种贯穿性音乐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统一。与此同时,主题音乐自身也会作为这个系列影片标志之一,成为影迷心中最难以忘怀的“符号性”乐章。 相对而言,一部系列影片的集数越多,持续年代越长久,这些贯穿性的主题音乐就会变得越经典。在《星战7》内陆上映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重温那些标志性的科幻系列电影主题音乐吧! 在好莱坞漫长的电影历史中,不乏类似《星球大战》主题音乐的科幻电影经典乐章,在这里我们选出其中的十一大主题音乐,评选标准如下: 遗珠在所难免,也欢迎列位看官补充。以下这些主题音乐,有的是经典中的经典,而有的若想判断出处还是需要些功力的。如果你能够在“盲听”的情况下一口说出这些主题音乐的来源和它们所代表的电影形象,那么你在科幻电影配乐上的“段位”绝对够高! 下一页 技术贴:什么是主题音乐? 片尾字幕时间别走!听听电影主题音乐的“大串烧” 技术贴:什么是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Theme Music/Main Theme)是指一部影片当中那些具有鲜明音乐形象(旋律和节奏等)和相对完整结构的音乐段落。作为配乐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主题音乐往往被用来直接表达影片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以及情绪情感。根据音乐和电影历史的演变,主题音乐有时也被称为“主导动机”或“配乐主题”,或俗称“主题曲”。 ![]() 比如《星球大战》中的《帝国进行曲》就是黑武士的主题曲,只要达斯·维达出现的场景都会配上这首乐音。 ![]() 《星球大战》系列中,除了达斯·维达和卢克·天行者等角色,莉娅公主也有属于自己的主题音乐 如果上面这些话你还嫌多,还觉得晕,那么,你只要记住一句通关秘籍:最近上映的大部分好莱坞影片在片尾字幕出现时(电影主题歌结束后)所配合的音乐,往往就是这部影片中所有主题音乐的“大串烧”。其中哪个你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影片中重复频率最高的、最重要的一个主题音乐。 下一页 《星球大战》系列主题音乐 ![]() 《星球大战》序曲(约翰·威廉姆斯作曲) ![]() 《星球大战:新希望》片头片段 这段音乐出自国民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在拍摄《星球大战》的时候乔治·卢卡斯找到好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求他介绍一位作曲家,后者想都没想推荐了威廉姆斯。威廉姆斯当时看的是《星球大战》尚未完成特效的毛片,以为这会是一部青少年才爱看的娱乐片,于是就参考浪漫乐派曲风做出了配乐,还亲自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百人合奏。没想到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得到了空前的成功,电影原声唱片更是大卖。 ![]() 这首已经是《星球大战》系列标志性音乐的序曲也是卢克·天行者这个角色的主题曲 ![]() 此次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也使由约翰·威廉姆斯担任配乐,他与乔治·卢卡斯在经历六部《星战》电影的合作后,已经成为朋友 ![]() 《星球大战》"达斯·维达主题"粉丝自制MV 下一页 《星际迷航》系列主题曲 ![]() 《星际迷航》片尾主题(杰瑞·高史密斯作曲) ![]() 《星际迷航》原始剧集开启了一段太空传奇 ![]() 当年《星际迷航》电视剧就想找杰瑞·高史密斯来配乐,不过因为高史密斯工作上面的冲突,这一计划最终没有成形。在派拉蒙计划拍摄《星际迷航》电影版时,片厂和导演第一个想到的配乐师就是高史密斯,而他这次也为这部科幻经典交上了一份满意的配乐。 在这些作曲家当中,杰瑞·高史密斯为该系列影片担纲配乐次数最多——他曾为第1、5、8、9、10部创作过音乐。不过,除了作品的数量以外,真正让高史密斯与星际迷航系列影片一起彪炳史册的绝对是他为《星际旅行:无限太空》创作的核心主题,也就是那个被国人冠以“星际迷航主题”称号的著名乐章。 事实上,《星际旅行:无限太空》是电影史上少有的以完全黑场开始(之后变化为星空)的电影(连字幕都没有),此时观众只能听到一段充满浪漫情怀和幻想色彩的开篇序曲。而高史密斯创作的“星际迷航主题”,则是在派拉蒙公司的“星耀雪山”Logo出现以后,伴着黑底白字的影片名一起跃然而出的。这一主题无论是旋律走向还是配器设计,都与《星战》序曲如出一辙。在打击乐器伴奏下,由铜管乐器全力吹响的主题旋律充满英雄的豪情,无论是气势还是力量都绝不在星战序曲之下。 ![]() 《星际旅行》开场颇具浪漫情怀的主题音乐 Alexander Courage作曲《星际迷航》主题曲 ![]() 《星际迷航》原剧开头曲 这个所谓的“原始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是所谓的“启航号角”,也就是一小段由铜管乐演奏的慢速动机。作为星际迷航的标志性Logo,它出现在除第1部以外所有该系列影片的片头或者片尾(大部分情况下是同时出现的)。相比之下,作为“原始主题”主体的第二部分则是一段抒情性的旋律,在最初的电视剧版本中,它是用人声哼唱出来的,而在系列电影当中,你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它通过变奏的方式不时显现。 ![]() 《星际旅行2:可汗之怒》主题曲 下一页 《侏罗纪公园》系列主题音乐 ![]() 《侏罗纪公园》系列“公园主题”音乐(约翰·威廉姆斯作曲) ![]() 《侏罗纪公园3》剧照 ![]() 《侏罗纪公园》片段"Welcome to Jurassic Park" 另一段耳熟能详的主题音乐则是“公园大门主题”(Welcome to the Jurassic),它出现在两辆游览车穿越左右开启的公园大门的那一时刻。“公园大门主题”是一段与星战序曲、超人主题风格类似的铜管乐主题,宛如前进的号角一般,吹响了令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不过,这段音乐的第一次完整呈示,实际上更早的出现在哈蒙德等人驾乘直升飞机降落在恐龙岛上的时候。 ![]() 《侏罗纪公园》片段,这段乐章是“公园大门主题” 下一页 《超人》系列主题音乐 ![]() 《超人》系列主题音乐(约翰·威廉姆斯作曲) 源于DC漫画的超人一直以来就是科幻影视作品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早在1948年,哥伦比亚公司就发行了电视剧版的《超人》,而真人版超人形象第一次现身大银幕则是在1950年的《超人与摩尔人》当中。 ![]() 克里斯托弗·里夫、布兰登·罗斯和亨利·卡维尔饰演的三代超人 上述的6部超人系列影片在作曲家的选择上也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观。《超人1》选择是当年正大红大紫的约翰·威廉姆斯,他所创作的“超人主题”极为成功,并一直贯穿于前四部曲当中,其横扫一切的气势使得《超人2》、《超人3》的作曲家Ken Thorne以及《超人4》的作曲家Alexander Courage(就是那位创作了《星际迷航》“原始主题”的作曲家)所创作的所有新主题几乎都变成了摆设。 ![]() 《超人:钢铁之躯》片段,感受一下汉斯·季默在背景音乐中加入的打击乐 ![]() 《超人》主题音乐粉丝自制MV 下一页 《终结者》系列主题音乐 ![]() 《终结者》系列主题音乐“终结者主题”(布拉德·费德尔作曲) ![]() “终结者主题”贯穿了《终结者》系列的前三部,以及在去年上映的《终结者:创世纪》 伴随1984年的《终结者》诞生的“终结者主题”采用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创作套路——完全使用电子合成器完成配乐。这在交响化配乐占据主流的80年代,既是大胆之举,也算是合情合理。 虽然《星战》的火爆让好莱坞重新刮起了一股交响乐风潮,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子合成器已经在好莱坞影片,特别是科幻片中被广泛应用了。也就是说,即便是星战的横空出世,也没能阻碍电子乐器继续在电影配乐领域开疆拓土。到了1981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部完全使用电子合成器配乐的影片《烈火战车》。紧接着的1982年,科幻领域的神作《银翼杀手》在配乐上亦没有使用任何的真实乐器。这意味着用电子合成器完成一部电影的配乐,已经完全成为可能。 而造成《终结者》选择电子合成器作为“终结者主题”配乐方式的核心原因,在于合成器的音色与施瓦辛格所饰演的机器人的“神契合”。由合成器演奏出的那种冷冰冰的鼓点和生硬、失真的铜管旋律,让这一主题少了很多“人味”,多了一丝阴森恐怖的气息。就是这段音乐,配上魔鬼终结者的金属骨架和电子眼,也帅出了新的高度。 ![]() 《终结者2》开头片段,也是整个系列最为经典的片段 ![]() 这首“终结者主题”和施瓦辛格一道被保留了下来,成为这一系列的标志之一 下一页 《回到未来》系列主题音乐 ![]() 《回到未来》系列主题音乐(亚伦·史维斯查作曲) ![]() 《回到未来》剧照 作为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的御用作曲家,亚伦·史维斯查(Alan Silvestri)在接手《回到未来》第一部之前,只能算是个电影配乐领域的菜鸟——虽然他已经在电视剧配乐领域打拼多年,但真正创作过的电影配乐并不多,而且与泽米吉斯的合作也仅限于之前的《绿宝石》这一部。更糟糕的是,史维斯查是学流行音乐出身的,对于交响乐创作并不特别在行。但在整个80年代,星战的成功已经让好莱坞的配乐风向标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交响乐成了主流商业片最喜欢用的配乐风格。因此,为《回到未来》创作一个交响风格的主题音乐,势在必行。 好在,史维斯查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最终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这个能够代表整个影片精神内涵的“回到未来主题”,具有当时好莱坞主流配乐风格的一切元素——自然流畅的旋律、电光火石的节奏、宏亮震撼的铜管和层层递进的气势,绝对算是让人过耳不忘的“神曲”。 ![]() 《复仇者联盟》主题音乐 实际上,除了这个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音乐以外,《回到未来》三部曲当中再没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其他主题音乐了,反而是那些和剧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摇滚乐,造就了极好的喜剧效果。 ![]() 《回到未来》中最著名的片段之一,马丁演唱那首经典歌曲《Johnny B. Goode》 下一页 《蝙蝠侠》系列主题音乐 ![]() 诺兰版《蝙蝠侠》三部曲主题音乐(汉斯·季默作曲) ![]() 迈克尔·基顿、方·基默、乔治·克鲁尼和克里斯蒂安·贝尔四位蝙蝠侠 ![]() 蒂姆·波顿和丹尼·艾尔夫曼以及克里斯托弗·诺兰和汉斯·季默两组黄金组合为《蝙蝠侠》系列带来了不同的配乐 至于诺兰指导的《蝙蝠侠》三部曲的作曲家自然是汉斯·季默,只不过前两部《蝙蝠侠:侠影之谜》和《蝙蝠侠:黑暗骑士》还找来了《金刚》的作曲家詹姆斯·牛顿·霍华德(James Newton Howard)帮忙。 ![]() 由丹尼·艾尔夫曼作曲的《蝙蝠侠》片头 ![]() 诺兰版《蝙蝠侠》三部曲主题曲粉丝自制MV 下一页 《黑衣人》系列主题音乐 ![]() 《黑衣人》系列主题音乐(丹尼·艾尔夫曼作曲) ![]() 《黑衣人3》剧照 威尔·史密斯和汤米·李·琼斯之间的相互逗B永远是《黑衣人》系列的最大看点,但若是缺了丹尼·艾尔夫曼的配乐,《黑衣人》的光彩必定会下降不少。在已经上映的三部该系列影片中,艾尔夫曼将他所擅长的黑色诡异加幽默搞笑风格发挥到极致。尤其是这首贯穿三部影片的开场序曲(又称“黑衣人主题”),虽然不是那种一听就让人记住的Style,但绝对属于越听越有味道的类型。 ![]() 《黑衣人》系列主题曲粉丝自制MV 此外,丹尼·艾尔夫曼对于这段序曲的处理在三部《黑衣人》当中也不完全一致,但音乐中的核心的要素却始终被保留。这充分体现出主题音乐“形态可变,但精神不变”的本质。 下一页 《黑客帝国》系列主题音乐 ![]() 《黑客帝国》系列主题音乐“矩阵主题”(唐·戴维斯作曲) ![]() 《黑客帝国》海报 要是你因为对《侏罗纪公园3》的配乐没什么印象而忽略了作曲家唐·戴维斯的才华,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在《黑客帝国》三部曲中,唐·戴维斯展现了一种超越时代主流风格的后现代配乐手法。他将DJ、电子乐、说唱、交响、民族音乐融为一体,创造出了多个元素在同一时刻相互混搭的奇特效果。而且很多时候,你根本就分不清楚影片里哪些是音乐,哪些是音效。 ![]() 《黑客帝国》"矩阵主题"粉丝自制MV 或许,这并不是一个很动听的主题音乐,但有人说过:“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要是在观影的时候你没有注意到这个主题音乐的存在,那它要么就是太失败,要么就是太成功——这个“矩阵主题”显然属于后者。 下一页 《蜘蛛侠》系列主题音乐 ![]() 《蜘蛛侠》系列主题音乐(丹尼·艾尔夫曼作曲) ![]() 《蜘蛛侠》海报 上述这5部蜘蛛侠系列影片的作曲家可谓大腕云集:《蜘蛛侠》和《蜘蛛侠2》的作曲家是丹尼·艾尔夫曼,《超凡蜘蛛侠1》换成了詹姆斯·霍纳,而《超凡蜘蛛侠2》又换成了汉斯·季默。要知道,这三位可都是近20年来好莱坞作曲界叱咤风云的人物,自然谁也不会服谁,这就导致最先由丹尼·艾尔夫曼创作的“蜘蛛侠主题”不可能被《超凡蜘蛛侠1》和《超凡蜘蛛侠2》所继承,而后两者在配乐上也不存在过多的相似性。 ![]() 《超凡蜘蛛侠2》开头部分的背景乐就是汉斯·季默作曲的主题曲“I'm Spider-Man” 单听音乐的话,笔者认为汉斯·季默为《超凡蜘蛛侠2》创作的主题音乐更胜一筹,用“帅得嚣张”来形容毫不为过,绝对符合主角扮演者安德鲁·加菲尔德的气质。 ![]() 《蜘蛛侠》三部曲开头片段 下一页 《变形金刚》系列主题音乐 ![]() 《变形金刚》系列主题音乐“汽车人主题”(斯蒂夫·贾布隆斯基作曲) ![]() 《变形金刚》擎天柱 《变形金刚》四部曲的配乐全部出自斯蒂夫·贾布隆斯基(Steve Jablonsky)之手。作为成长于汉斯·季默旗下的Remote Control Productions公司的作曲家,贾布隆斯基全盘继承了汉斯·季默开创的当代大片配乐主流风潮:密集的交响乐器、隆隆作响的电子音效,甚至还有宗教唱诗般的人声合唱被混搭在一起,再加上经常出现的流行和民族音乐元素,让你时刻都处于听觉轰炸的状态之中。 ![]() 《变形金刚》片段,擎天柱变形时的音乐就是该系列的主题曲 实际上,在整个《变形金刚》四部曲中,原创主题音乐的比重相当大。除了这首“汽车人主题”以外,还有“擎天柱主题”等其他主题音乐也得以贯穿始终。不过,这里面的很多主题音乐在音调和配器上十分相似,造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很难具体的划分清楚。而这,也是现代很多好莱坞大片在设计音乐时候的一个普遍做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