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聊天,听她诉说了生活中遭遇的种种烦恼,老公如何不理解她,婆婆又如何刁难她,生活如何不公正,他人又如何不肯改变云云。看着她满脸愁容,一脸阴云,止不住的抱怨,我内心实不想说出真相,也只能随口安慰了几句作罢。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这个朋友绝非她所描述的那般不堪,他们家住在200多平的花园洋房里,老公收入很高,她是全职太太,不用上班,只是在家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平常穿金戴银的,物质生活算得上富裕。可是就跟很多人一样,对于自己所拥有的往往并不珍惜,而对于自己未能掌控的,却千方百计想去控制和占有,只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诸如她希望改变她的老公和婆婆,希望他们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能顺遂她的心意,然而对方却不愿意听命于她,于是彼此之间经常爆发口角战争,换来的便是自己不断的烦恼、纠结、痛苦、难过,导致自己苦不堪言。 这样的经历我也是感同身受的,还记得刚跟老公结婚的头一年,我们也是经常爆发战争,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还动过手。那时候为了改变他,我采用了各种手段:苦口婆心的劝导,或是进行“冷战”对其不理睬,再不就是逼迫其写保证书等等,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收效甚微,一旦意见不合双方又发生冲突,搞得自己精疲力竭。那时候,我的眼里只看到对方的缺点,而且是用放大镜来看,经常对其进行批评指责,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决定都是正确的,对方必须听从自己的安排。而这样一种自我又狭隘的视野,让我很少回过头来反省自己,更没有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一直在双方的纠缠中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和问题,既影响了夫妻的感情,也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还记得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有一句台词:“最大的骗子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想改变别人,而拒绝改变自己。”的确如此,我们都有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每当我们纠结、烦恼的时候,会认为是别的人或事导致我们产生烦恼,所以希望改变别人从而使烦恼消失。但是,陷入情绪化中的大脑完全是宕机的,使得我们不能冷静的思考和决策,往往是不自觉地站在“自我”的框架里,不会换角度,更不向自身寻求解决的办法,只是一味的在内心哀怨,或是反复找人诉说,在抱怨中放大烦恼的情绪,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却未解决根本的问题。 诚然,人人都有控制欲,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控身边的人和事,使其按我们的意愿活动,都想要维护自我良好的形象和尊严,却很难接受自己是错误的。然而,当我们在笃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时候,是否应该扪心自问一下,有没有仅仅是为了维护自我的尊严而在自欺欺人呢?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想要改变他人,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行动开始做起。外在世界乃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射,当自性修得柔和如水般圆满,遇到任何人或事,皆是万般自在。此时此刻,我想到了王善人的《化性论》,方才有所体悟其文之内涵,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正是我们与万事万物磨合的过程,不管我们的遭遇是幸或是不幸,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化性的过程,也是我们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提高智慧,祛歪扶正的过程。 佛曰:“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无论你是富裕抑或贫穷,健康抑或疾病,达官贵人抑或是平头百姓,生活皆是如此这般慷慨,她所给予我们的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是消极、抱怨、愤恨、纠结的面对生活,或是心平气和、积极面对、奋勇前进、华丽转身般的热爱生活?选择和改变权皆在自己的手上! 正如【生命细胞科学】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修行,无论是出家生活,在家生活,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让生命发光发热、生态平衡、健康幸福、自然自在、自渡渡人,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养生,就是修行,就是积极主动,持之以恒,付出辛勤的劳动,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在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修正、调节、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养生,实际上就是不断的认识和发现,并且持续不断地修正、调节、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塑造良好习惯,培育心身健康,共享幸福人间。 虔诚虔敬把自己的心身,放在生活的熔炉里,用智慧之三昧真火,祛除假恶丑,提炼真善美,穷其毕生之光阴和精力,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美好愿望和生命的崇高理想。在时代的进程中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建设我们的幸福家园,为子孙后代造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