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

 南山五彦 2016-01-14
 戰國至西漢早期 龍首玉帶鉤。玉呈牙黃色,帶黃赭斑。帶鉤作獸形,鉤作獸首,圓眼,器身滿琢雲紋,腹下有一橢圓形鈕,其作用是固定於革帶上,彎曲之鉤,則扣在另一端的環上。 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蒲紋玉飾。半透明白玉偏黃色,有赭斑。三條弦紋構成兩圈,內圈琢雲紋及一個菱形,菱形內填以由兩種不同方向的平形線交叉組成的蒲紋,其相交處形成菱形。器薄,從背面可以看見正面紋飾。6.9公分x6.9公分x0.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鳳形玉觿。青黃玉,局部白沁,表面有玻璃光。琢作一側面鳳鳥形,一端大,一端小,為古人佩觿解結之遺制。細陰線刻繪表現羽毛、喙、爪等紋飾,鑿眼為圓穿。寬2.3公分 6.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龍紋玉珮。青白玉,尚溫潤,多處赭斑與白沁斑。鏤雕一側身的小螭龍,站立於一彎勾形的立柱上,造型優美。在螭龍的臉部,胸部,以及下端彎勾部分,都有原來玉材的凹陷處。寬2.2 4.95公分 0.5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晚期至東漢 金片包玉豬。青綠玉,沒有金箔覆蓋的部位,有白化現象。圓柱狀,橫向剖一平底,一端縮小作鼻吻,另一端臀部,並鑽有一穿孔。另以較寬的陰線勾勒豬軀體與四肢。長10.9公分 2.8公分 2.8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晚期至東漢 金片包玉豬。青綠玉,沒有金箔覆蓋的部位,有白化現象。圓柱狀,橫向剖一平底,一端縮小作鼻吻,另一端臀部,並鑽有一穿孔。另以較寬的陰線勾勒豬的身體與四肢。長10.9公分 2.8公分 2.8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玉豕。青褐色玉。以簡鍊刀法表現臥豬狀。一端琢出豬之拱鼻,雙眼、臥伏四肢等均以斜刀技法表現。尾端有一小圓孔。附木座。此漢玉特有的鏤刻技法俗稱「漢八刀」。 此器原為養心殿之陳列器,木座底部銘刻「古有此製。今弗敢然。不即不離。玉工解禪」十六字。出自《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五集冊十卷955。長10.6公分 3.1公分 2.8公分 木座長11.9公分 3.4公分 2.5公分。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玉豚。玉質。色澤青白褐沁的臥豬形。方柱一端內縮,琢出豬之拱鼻,雙眼、蹲伏四肢均以斜刀技法。尾端有一小圓孔。握豬一對,青白玉質,刀法為典型的漢八刀,其中一件頭下曾有破損,故另鑽一穿。長11.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早期至中期 刻字蒲渦紋璧。青玉,全器泌成褐白色,雜有墨黑色斑紋。圓整,平廓,廓線簡略;中孔、外緣齊整;兩面飾蒲渦紋。外緣壁上刻有「○○十二」等字璧緣刻數字。直徑13.8 孔徑4.33公分 0.4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青玉(王彘) 。玉質,有赭黑色斑,器表琢雲紋為飾,其線條外弛而使雲紋有寬漲之感,復因磨損使線條柔化,整體反而呈現了簡樸的趣味。全高1.3公分 4.8公分 2.5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雙身獸面紋璧。灰青色玉質,相對稱兩邊略帶暗褐色,器中有裂隙沁成深褐色,表面帶盤紅光澤。圓璧形,器面略不平整,厚薄不一,一端削薄一角,中孔單面鑽。此璧的玉料與製作工法皆屬齊家文化風格,推測原器為該文化所製作之素璧,後為漢代玉人琢刻上雙身獸面紋,改作成典型的西漢早期玉璧的形式。直徑19.8公分 孔徑6.5公分 較厚 0.7 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中晚期 玉舞人佩。玉舞人是漢代流行的組玉佩中重要的佩飾器,此時期製作的舞人舞姿頗有定式,一般都是著長袖衣,左或右袖高揚過頭,另一袖下垂擺動成翻卷狀,長裙曳地,細腰束帶。此件玉舞人青白色澤,作工精細,於舞人頭頂上方以及裙擺下緣各穿一小孔,便於佩帶。類似的考古出土物多見於西漢的貴族墓中。長6.0公分 2.8公分 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雕骨三鳥紋嵌片。將骨材磨成一橢圓形,正面細線陰刻三鳥,頭向中心,中心則細線陰刻一個三瓣之朵花紋,朵花紋之花瓣又延伸出一細陰線,穿過兩鳥紋間達器緣,近器緣處又各飾一雲紋。朵花紋、鳥紋與雲紋內皆陰刻短斜線紋,並填紅彩為飾。長4.3公分 3.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雲紋牙璧。扁平璧形,內外徑皆不規整,孔璧光滑平直,外緣窄而直;一面平,另一面斜弧,斜弧面打磨較平滑,細線陰刻三組流雲紋,部份陰線尚留朱彩,每組流雲紋間以二小洞間隔,原可能有嵌件,今已脫落。徑3.3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玉卮。青玉質,多赭黃斑。全器圓筒狀,器底是另嵌的圓玉片。全器以高浮雕技法鏤刻有兩隻雙身朱雀,其間穿插五隻圓螭。朱雀勾喙尖嘴、雙翅上揚,雙足下方有螭。朱雀後方另有兩隻螭,形態不一。此器可能為改刀過的漢玉,推測由新石器時代的素琮改建而來,作飲器。徑6.7 7.8公分 座長6.1公分 6.0公分 3.0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玉龍形佩。全器使用去地湼〉瘛㈥幘刻、鏤空等製玉技法完成。 龍作回首狀,身軀似欲S型,自頸部以下起伏兩次,起伏與起伏間沒有空間,因此,正面觀之,猶如兩個起伏圈緊鄰並排,在動態的表現上稍嫌不足,尾部垂直上揚。全高7公分 22.3公分。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玉高足杯。杯體略呈細長的圓錐體,有高足與單柄。自口緣至高足上,以五條橫飾帶圍繞器表,飾帶中湼〉窀魇诫吋y、四瓣葉紋。口緣處、柄之外側、高足至器腹下端,都因接觸銅鏽,而染成綠沁。其中以口緣處的沁色,綠中帶藍。全高12.3公分 口徑4.7公分。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 玉辟邪。「辟邪」與「天祿」本為墓前的鎮墓石獸,東漢時頗為流行。小型者以玉製作,成為漢代人心目中的祥瑞之獸。此辟邪玉色白裡透黑,多處沁斑,身軀兩側帶翼,作虎行狀,此型的辟邪至六朝風行不減。長12.9公分 3.7公分 5.1公分 木座長12.1公分 4.5公分 1.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玉韘形珮。「韘」原是古人射箭時戴於右手大拇指上,用來鉤弦的工具。至漢代,形制上演變成主體作心形,兩側作對稱的鏤空花紋的佩飾器,稱作「韘形珮」。此件韘形珮青白玉色澤,器主體心形,中心一大圓孔,器面陰線細刻雲氣紋;兩側鏤空雕刻一龍一鳳。屬西漢典型的韘形珮風格。長8.5公分 7.4公分 0.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玉龍紋角杯。角形杯在戰國漢代間存在不多,西漢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是為著名之例,惟在明清之際卻出現不少仿古之作。一般認為此種角形之杯是來自於域外之物。此件玉角形杯器身外盤以湼〉竦凝埣y,玉色白裡透褐黃,雕工極精細。全高18.3公分 10.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早期至中期 交叉S紋系璧。青玉,黃褐色,一端有灰黑色斑點,半透明。圓整,近孔、外緣各有一圈陰線紋,肉中厚,內、外稍薄,肉面微鼓狀;中孔鑽作齊整,外緣磨飾圓整光滑。器面上刻飾規則性的交又S紋和交叉斜線紋,刻工細緻,兩面花紋幾近相同。直徑4.8公分 孔徑2.37 0.4-0.2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早期至中期 雙身獸面紋璧。青玉,灰綠色,全體散布墨黑色斑點,有褐絲紋,半透明。圓整,平廓,外廓線比內廓線整齊而深;中孔甚小,中孔、外緣齊整;花紋分內、外二區,內區飾蒲紋,外區飾雙身獸面紋,兩區間以絞絲紋作界欄。直徑18.8公分 孔徑3.23公分 0.4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早期至中期 雙身獸面紋璧。青玉,褐綠色雜有墨褐色、針狀白色結晶,幾近不透明。圓整,平廓;中孔、外緣齊整,隱約可見鑽孔時留下的旋轉紋;花紋分內外二區,內區飾以蒲渦紋,外區飾雙身獸面紋。直徑21公分 孔徑6.73公分 0.5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转载]高古玉器之美——台北故宫的铁器时代(1)

 
西漢早期至中期 鳳紋璧。青玉,灰綠色,散布白色針狀結晶體,局部有褐色沁,半透明。圓整,平廓,廓線尚稱圓整;中孔偏一側;花紋分內、外二區,內區飾以蒲紋,外區飾以鳳紋,兩區間以絞絲紋作界欄。直徑14.4公分 內徑2.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