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电影市场为何如此冷清

 恶魔传说 2016-01-15

  农村电影市场是不是已跌到谷底?农民对电影有多大需求?什么样的农村电影放映体制和机制最有活力?日前,记者深入到辽宁省北宁市(县级),与农村电影经纪人王国文促膝长谈,陪他一道去给农民放映电影,看到了不少实际情况,听到不少心里话。

  王国文认为,农村电影市场现在真是跌到了谷底。北宁市的电影公司瘫痪解体10多年了,县城里惟一的一家电影院也因为是危房而关门大吉。许多乡村一年到头也看不上一场电影,在有些偏僻山区,八九岁的孩子甚至还不知电影为何物。辽宁过去的农村电影工作曾走在全国前列,它目前的窘境带有全国普遍性,中西部省区情况可能更糟糕。

  王国文分析说,农村电影市场之所以走入困境,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收费。在农村建电影院卖票不大现实,露天放映又存在谁付费的问题;二是队伍。县乡财政都很拮据,吃“皇粮”的太多供养不起,过去公家养的放映队大多解体,人员各奔东西了;三是放映设备和片源。受利益驱使,许多制片公司缩减了适合农村放映的16毫米拷贝,即使个别片子能买到16毫米的,拷贝质量与前些年比也差得太多。

  王国文知道中央对农民看电影问题很重视,国家还拨出巨额资金搞了“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但他认为搞工程是一回事,能否落实好和有长效又是一回事。

  此外,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与城市人很不一样。王国文介绍说,他们最喜欢看的还是《地道战》、《李双双》、《喜盈门》这类故事片,不大喜欢看飞来飞去的武打功夫片和看半天也不明白的“艺术片”,但这几年农村题材的故事片寥寥无几。对科教片,农村市场需求量也很大,可惜的是制片方面跟不上农村科技发展速度。像北宁农村已经有花卉产业,但有关科学养花的片子却没有。再如农村常见病防治之类的科教片,农民都需要。 (摘自《瞭望》2005年8月刊魏运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