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转载]“骨干教师成就教学风格的策略”讲座(二)

 戴小眼镜的老师 2016-01-15

第二部分:正论

一、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

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偶然轻易形成的,而是教师富有独创性的较长时期劳动的结果,凝聚着教师的美学理想和教学艺术实践的匠心。但是,教学风格也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有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不是凝固的或静态的。教师从开始教学,到逐渐成熟,最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又可分为摹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教学风格完善阶段。

1、摹仿性教学阶段,即入格”阶段。这是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这一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模仿,包括他人的教学语言、表情、教态和板书等的学习运用。在入格的过程中,虽然模仿成分多,但模仿却是不可少的。没有模仿,就无从创新,正如不学习知识,就无法发展智力一样。但模仿的一个很大缺点就是带有不成熟的他人性,即从自己的教学中总能看到别人风格的影子,缺乏个性,自己的东西还没有确立起来。因此,模仿必须注意高标准,严要求,善于琢磨思考,得其精髓。

2、独立性教学阶段,即立格阶段。在模仿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后,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逐渐能做到把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这是建构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一步。这时,教师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完全模仿,开始走出别人的影子,逐步建立自我形象,犹如一只羽毛已经丰满的小鸟,能够展翅飞翔了。立格是形成教学风格的一个关键阶段。要实现从入格立格的转变,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思结合,在模仿别人教学的过程中,多加思考,抓住其教学风格的精髓;二是学用结合,把模仿与运用、大胆创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3、创造性教学阶段,即破格阶段立格之后,教师在进行独立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能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艺术加工,以自己的某种特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教学进入个性化的创造性教学阶段。这时,教师的教学从内容理解到教学方式、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对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也有所创新和突破。破格意味着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来自于他人而又异于他人,同时也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他人教学风格的一种超越。

4、教学风格完善阶段,即“无格之格”阶段。这是教学风格的最高境界,也标志着教师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学艺术家。这时,教师的教学已经不拘一格、一式、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齐白石先生也说过“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对于教学风格同样适用,“无格之格”才是至格,这也是教师的毕生追求。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从内容的处理、方案的设计到方法的选择、过程的组织,都表现出多样性与稳定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的有机统一。

这些阶段各有其特点,顺序不能颠倒,并且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都需有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在这种顺序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的摹仿性因素越来越少,而独创性因素越来越多,在独创性因素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能引起质变,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学风格形成的途径

1、实践提升式

实践提升式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中不断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抽象升华,择其典型特征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实践提升形式包括: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积累的大量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归纳、整理和筛选,得出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个性的典型经验;将典型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抽象升华,揭示其本质特点;将本质特点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等。实践提升的各种形式,都体现着实践经验的价值和对经验进行筛选的特点。

凡是教学上具有风格特色的教师,一般都是在提升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

实践提升的基本要求是:

尊重教学实践经验。因为教学经验是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感性材料,是教师聪明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富于教学实效的。实践提升式的深厚基础,就在于教师大量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尊重实践经验,正视历史积淀,才能总结出教学的科学规律。在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的实践经验就是其教学风格的成长。而不同的教学实践经验,往往孕育着不同特色教学风格的雏形。如福建省特级教师徐清泉,在44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不断开拓创新,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日趋鲜明、成熟,形成了“民主、形象、生动”的独特教学风格。

善于总结实践经验。教师总结经验的形式包括坚持写教师日记,写随感、随笔,写学期、学年总结,写调查报告、论文、论著,利用互联网开博客、建个人网站、个人空间等。“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教师教后随时随地把教学中一孔之见、一思之得记录下来,天长日久,会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日趋成熟;教师教后随时随地把教学中的失误和遗漏记下来,“吃一堑、长一智”,教学水平会在不断纠正这些差错中得到迅速提高。

重视理论升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实践提升的关键就在于理论升华。教学风格的形成来源于丰富的教学实践,实践经验是培育教学风格的土壤和温床。教师必须向实践经验学习,从实践经验中吸取营养;同时必须注意理论升华,有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才能使教学风格的创造火炬燃烧出智慧的光芒。

提倡教学个性,富于改革创新。实践提升的实质在提倡教学艺术化、个性化,在于改革创新。教学个性,是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核心内容。教学个性是一种独创,是教师“自我”在教学中的一种显示。教学个性根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层次的领悟,根源于教师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他个人的情趣、气质、性格,并不断升华。同时,教师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敢于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学方法挑战,并付诸于实践。有许多教师虽然教龄不短,教学经验也很丰富,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教学僵化,固守老一套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大量事实表明,我国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是从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可见,是否具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理论指导式

理论指导式是指教师教学中自觉地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并贯穿于各教学环节,最终形成个人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形成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教师的整个课堂个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而这一特点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理论指导的基本形式有:教师深入领会和掌握了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精神实质;自觉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培育教学个性,发展教学特色;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等。所有这些,都体现着理论指导的价值和理论演绎的特点。

理论指导的基本要求是:

强调理论指导价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指导可以提高实践的自觉程度。

注重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这是运用理论指导获得成功的根本所在。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俗话说“艺大根深”。《礼记·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习,是教学艺术的基础,而且也是教师信念的灵魂。有位特级教师说:“教师和学生不只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而应是长流水。长流水从哪里来?靠学习”。唯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才能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正因为许多特级教师不断学习,才为自己的教学奠定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和学科理论等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的教师搬用他们的教学方法,却效果甚微,问题在于他们学到的只是“形”,而没有学到“神”。可以说,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之所以鲜明,是因为里面渗透着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新鲜血液。

3、重点突破式

重点突破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个人教学特点,选择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最佳突破口,以点带面形成整体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形成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而稳定的表现,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而重点突破式的根本在于寻找教学个性和教学独特性结合的突破口,以求构建整体教学风格。

教学突破口选择得科学与否,关系到整体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否。教学突破口包括教学中亟待解决而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力的重点问题、教师发挥教学优势可以解决的问题、确实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问题、适合教师的个性和特点的问题等。

教学方法的突破,是教学风格形成的重点。方法,是解决教与学问题的船或桥。教学风格的形成,往往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个性上。我国特级教师在这方面都各自形成了特色,步入了“教有常法,教无定法,妙在得法”的境界。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课堂教学法”以及江苏南通师范附小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等。由于他们在教学方法上的突破,摸索并掌握了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为他们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视实践经验总结,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都是教师不畏艰辛、勤奋耕耘的结晶。一个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其风格来之不易,要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和研究才逐步形成。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提炼出典型特点,并推广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

4、移植兼容式

移植兼容式是通过精心选择,将他人教学风格的特色部分地移植到教学中去;或通过博采众长,将众人之长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综合优势使自己的教学形成整体最佳特色。教学有法,是先得“一法”后兼及“他法”,先学“一家”后师法“百家”,然后融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移植兼容的形式有:精心选择和研究教学风格或有特色的部分;分析和感受各种教学风格或特色部分的本质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将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熔为一炉,或移植他人教学风格的部分特色;依据实验和反馈,调整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组成新的结构,或调整移植部分风格特色后的结构,形成一种新的教学风格特点等。所有这些,其共同特点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

教学风格的部分移植,要求教师从自己的特点出发,慎重选择需要移植的部分风格特色,这是首要工作。因为,一方面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按照教学目的和审美要求,把移植的部分风格特色运用于教学实践,融汇于教学个性之中,这样的风格才是自己的、自然和谐的、有魅力的;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适宜移植风格特点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并能够同化、吸收移植的教学风格特点,使之体现出新的风格特色。当然,教师也可以向其它艺术形式学习借鉴,并合理移植其原理、方法和技能,以使教学体现出一定的风格特色。四川省特级教师梁世昌将美术、音乐理论引进思想政治课教学领域,移植美术、音乐中的“写意”手法用于自己的教学,形成了“重精神、重实质、重意境、重整体效果”的“写意式”的独特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的兼容,是教师不拘一家,博采众长,在广泛吸取一切优秀教学艺术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才能特点,熔百家于一炉,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新的教学风格。著名思想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从各种艺术形式中汲取精华,将各种艺术风格之长熔于一炉,用于自己的教学和演讲,形成了“相声般幽默、小说般的人物形象、戏剧般的矛盾冲突、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诗朗诵般的激情”的独特风格。他的教学和演讲所表现出来的光彩照人的风格特色和引人入胜的风格魅力,就是广采博收、移植兼容所结出的硕果。

移植兼容的基本要求是:

富有兼容思想。教师要坚持开放性创造思维,勇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勇于打破孤立看待教学风格的局限,善于从实际出发,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对各种教学风格进行科学优化和整体构建,有机揉合,相得益彰,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风格特色。

具备全面而扎实的教学素养。形成教学风格是一种创造活动,它是以教师的素质为基础的一种超常的活动,必须经过一个磨炼基本功的过程,才能尝试、体味其中之妙。教师只有广泛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优秀的教学风格,“内外兼修”到一定火候,才能兼容他人的风格。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各种教学风格的精华,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取其“神”而舍其“形”,进行再设计、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特色。当然,移植兼容他人风格之长,也是有标准、有限度的,即应当是自己能够吸收、消化的。

移植兼容不是模仿。教学方法、技巧可以模仿他人,风格则不能。风格的独特性,在于他的不可师承性、不可模仿的特征。问题在于,我们有的教师并不认识或并不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看见别人的课上得好,课堂活泼富有魅力,便不顾主观条件,盲目照搬,其结果是邯郸学步。风格的不可师承性,并不等于是完全不可学习借鉴的。所谓不可师承,只是相对的概念,因为学习和借鉴他人风格,只能借助于学习者的心灵体验和领悟,把他人的风格渗透到自己的内心灵腑,从而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融汇于自己的教学创造之中,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5、整体构建式

整体构建式是指教师从教学整体出发,通过整体改革,优化结构,从而全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整体构建的理论基础是教学整体观,即把教学看做是由各部分有机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课程内容上,教学是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试考核、实施要求等构成的整体;从结构要素上,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组成的有机整体;从工作环节上,教学是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评议、辅导以及学生学业考查与评定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整体构建教学风格,就是要解决从教学整体创造自己教学风格的问题。

每种教学风格的构建,都把教师思想境界的高度、知识掌握的渊博度、教学经验技巧的熟练度,教师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整个心理活动,以及教师教学活动的节奏、力度、思维活动的频率、速度及蕴涵的深度,融会在教学风格中,凝聚在教学风格里。

整体构建教学风格的基本要求有:

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整体教学改革。我国思想政治课特级教师都非常重视从整个学校德育这大背景下去构建自己的风格特色,做出非常自觉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优化组合,有所创新。任何整体都是由局部组成的,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也离不开整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构建教学风格的各方面、要素和环节,都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内容,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阻碍其它方面的发展和整体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必须从整体出发,对构成教学风格的各方面、各要素和各环节进行优化组合,有所扬弃、有所创新,使之处于最佳组合结构或最佳组合状态,以真正形成整体教学风格特色。

教学风格的构建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有的人用僵化的眼光看待教学风格,这是不科学的。每种教学风格的构建过程都是发展的、开放的过程。每种教学风格都有其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开放空间。与时俱进,永无止境地进取,才能永远保持自己教学风格的生机活力。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信息剧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我国的必然趋势,全面进行新的课程改革也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根本任务。与之相适应,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进取、创新精神,有较强的容纳、吸收能力,有较广泛的交叉学科前沿知识,有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在创造性劳动中找到最优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同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自觉有效地控制和调整教学风格的构建过程,以使整个教学风格系统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