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选择权,就没有存在感

 昵称535749 2016-01-15
发表于2016-01-14 07:10:19


文:任丽︱壹心理专栏作者

镜像理论提到母婴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母亲对婴儿情绪的回应,这种回应让婴儿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我们成年人也无时无刻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获得存在感。存在感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让我们感受温暖与温情,让我们获得安全感,让我们拥有生命的活力。无论是正面的沟通、拥抱、回馈,还是负面的争吵、虐待、折磨,都给人一种存在的感觉。负性事件给予我们存在的意义是给我们成长的机会,让我们看到我们恐惧的是什么,我们为了这种存在而忍受了、丧失了些什么。

当我们的选择权被剥夺时,我们会有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感觉到对事物的掌控权的丧失,自己也就不存在了。

当一个明星成名后,他就成为了一个公众人物,他必须为他的粉丝负责,为他的经纪公司负责,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他就越来越没有了自我,对外界的掌控实际上越来越弱。当他越在乎名利,越怕失去明星的光环时,他也就同时失去了选择的权利。他无法选择在公共场所和普通人一样,无法选择陪伴家人,无法选择什么时间给自己放假,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就越来越找不到自己,没有了存在感。闪光灯、舞台上、摄像机下的他与现实中的他反差那么大,他已经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己,哪个是扮演的别人。存在感的缺失让明星们开始尝试用一些毒品让自己沉浸在幻想中,在幻想中寻找存在感,但这无异于饮鸠止渴,幻想终究会破灭,伴随的是存在感的消失。

李健算是一个一直坚持自己梦想的歌者。他走到今天都是自己意志的选择,当然,考上清华学习电子专业是父母给他的选择,背叛自己的真实选择是痛苦的,他硬着头皮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拿到了毕业证书。但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去寻找自己内在真实的选择,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的过程中,他也非常的迷茫。我们通常在青年时期会遭遇到这样一个迷茫期,而迷茫恰恰是自我认知的开始。他在挫折中去找到一些能够安慰自己的东西,比如写歌、唱歌,情感就自然的流淌成了音乐,慢慢的,他在音乐中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那种存在的价值。他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即使在“水木年华”大红的时候,他宁愿放弃名利也不愿随波逐流。他忠于自己的选择,忍受孤独,甘于寂寞,终于凭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音乐才华而破茧而出。即使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星光熠熠,李健还是那个李健,还是那个经常幽默的有点不着边际的理科男。

在职场中,当我们总是被动的去选择一份工作,总是为了生计而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总是用应付的心态去面对工作,我们就很难从工作中去获得任何乐趣,也很难体会到自我在工作中的价值,我成为组织中可有可无的人,没有存在感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目前不喜欢的工作,我认真工作是对自己负责,我对自己负责最终会得到有价值的回报,这种回报也许是领导的肯定,也许是收入上的增加,也许是职位上的升迁,在点滴之中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态度是一种选择,选择何种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导向,当我们清楚了解自己目前还不具备选择自己喜欢工作的能力时,我会去为将来的兴趣做充足的准备,我会在一次次的挫败中积累经验,即使我暂时不能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乐趣,但我已经在追寻的路上,这个过程是我的选择,我会踏实而有力量。

在家庭中,一个妻子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成为一个家庭主妇体会到的价值感与存在感是截然不同的。一个被动选择在家照顾丈夫和孩子的妻子,内心会有很多的不甘心,很多的怨气,虽然在家庭中非常辛劳,但很难体会到自我的价值。这个妻子的价值更多需要外在的东西,比如丈夫的肯定、孩子的成就来获得,而依赖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去获得的自我认同总是那么苍白无力,那么令人不安。如果此时妻子总是将过度的关注投射到家庭成员中,她的内心是极没有安全感的,为了获得持续的来自外在的把控感,不自觉得对家人实施了“控制”。一些稍微高明的妻子可能会为了留住丈夫运用“软控制”的方法,比如先留住丈夫的胃每天变着花样的给他做好吃的,对他体贴备至,但日复一日,那个被妻子宠坏的丈夫把这些当做了理所当然,而这种“软控制”也就失去了效果。因为夫妻之间并不只有锅碗瓢盆,还有精神层面的交流,而一个长期与社会脱节的妻子,可能在精神上与丈夫渐行渐远。


一个主动选择回归家庭的妻子,她可能会非常喜欢在家里的感觉,每天充满着爱意地为家人准备早餐,享受一个人在家的独处时光,她与外部世界不会因为没有身在职场而失去链接,她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去思考外面的世界,她会在周末与朋友聚会,与孩子朋友的家长共同探讨育儿的趣事,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没事写写东西、插插花、学学茶道,日子平淡而充实。她不会觉得牺牲了自己而去满足他人的需要,这就是她向往的生活方式,家里因为有了她更温馨、更温暖,丈夫因为她的支持安心工作,孩子因为照顾妥帖而健康成长。

主动与被动的选择在心态上已经全然不同。因为你有选择工作与不工作的权利,你不需要依附任何人去生存,你时时能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而不是巨大的空洞感。

在家庭教育中,开明的父母总是引导孩子去做选择,并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选择的,也就是自己可以把控的,也是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孩子是通过体验去成长的,这种体验的过程,无论是挫折还是成功,都是孩子人生的宝贵财富。但过度控制的父母总是将孩子的选择权据为己有,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顺从父母的需要,始终无法实现物理上、心理上的分离,也就无法成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迷茫,找不到自己,也就无法去体会到真实的存在感。

当我们不停地在虚拟网络留下印记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时,我们是否会因为无人点赞、无人喝彩而焦虑?其实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是通过一个个主动选择去实现的。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也就对自己的人生轨迹有了把控力,也更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的肯定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部世界。

责任编辑:赵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