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摄影家眼中的苏州好风光

 苏迷 2016-01-15
不一般的视角别样的美
看摄影家眼中的苏州好风光


  易都《苏城记》之落黄


易都《苏城记》之西厢


  汤生古韵今风·姑苏篇之一


  汤生报春之一


  杨晓征   玲珑晚秋


 杨晓征《年味》系列
 
  透过摄影家不一般的眼,重新审读我们熟而又熟的苏州,别样的美,就这么意外地被发现。
  易都喜欢用带有神秘故事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对当代摄影的理解。他通过发髻、旗袍、衣冠等元素以及一些道具,在苏州园林里上演一部打破时空的大片,这是他对苏州的独特理解。
  汤生镜头下的苏州,更加讲究构图与色彩,他把平面构成、创意设计、水墨意境、东方美学及影像技术诸多方面融合起来,进行画面构成再创作。通过跨界手段的融合,达到适合苏州这座城市特点的视觉效果。
  杨晓征更关注于老苏州的生活场景。苏州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最让他动情,通过镜头,他把这些细节展示给观众,柔软而细腻。

  看你如何去表现它的厚度 易都:照片本身只是一张纸,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自己理解的苏州,所有的创作者都是为此在解读,但我拍有关苏州的创作前其实并没有事先的太多构想,也不敢定论苏州应该有什么样的特质。”在易都看来,一座城市对于一个人来讲,它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人的感观碎片,所有的感知都是自我理解的,无需刻意去定位它,随遇而安,一个人对城市文化的了解过程和创作的灵感也是讲究缘分的。“在苏州长期生活自然就浸泡在里面,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的创作思维,这种感觉是没有压力的,出来的东西就是代表你自己的。”
  易都镜头下的苏州,耐人寻味。《苏城纪》是他在苏州这座老城沉淀了几年的状态下拍摄出来的一组片子。乍一看画面会以为是一幅生动而又朴实的工笔画,仔细一看,却是略显“荒诞”的人物图。
  “这组片子是我08年来苏州时一直想拍的题材,一开始没敢下手,觉得对这座千年古城的体会的还不够,而且前人对老苏州的表现形式已经多种多样了,最难的就是突破。”经过一段时间的挖掘,易都发现了一个问题,知道的东西越多,随之你的限制也越多。“摄影是个纯感觉的东西,必须是个人的,独立的,与他人无关的,为何又去做深度了解呢?”就这样绕了一圈,易都拿起相机,回到最初最本真的状态来看苏州,片子也就水到渠成地出来了。“所以说拍《苏城纪》不是出于某个灵感,而是在苏州待下来的一种状态。”
  易都比较擅长用带有神秘故事的画面来表达对当代摄影的理解和看法,喜欢对传统和现代尝试着巧妙的嫁接,建立贯穿古今的视觉效果,尝试古典主义与现代摄影相结合。初看《苏城记》这组作品,画面似乎是一幅活色生香的工笔,再看发现里面隐藏着一些若隐若现的时尚元素,甚至荒诞的黑色幽默,就要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通过发髻、旗袍、衣冠等元素以及一些道具,加上当今社会的一些时代特征,打破时空,达到一种神秘感和错位感。“在苏州园林的这些老宅里,千百年来,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故事,真正的历史或许比我们的想象要鲜活的多,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也只能凭现有的思维去理解和创作。在这样的环境拍摄,任何构思都不及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易都的很多作品,会让人看了眼前一亮。摄影在他的观念中,不仅仅是摄影本身,可以说它的画面涵盖所有,你可以把它看做设计,也可以看做绘画、看做电影、看做诗歌,只不过是用相机这个载体来表达而已,载体与作品本身的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本身。
  “摄影对我来讲,意味着太多的东西,就像一场思想启蒙,虽过而立之年才初涉摄影,自从拿起相机拿一刻起,如同找到了青春的军火库,自由、激情、梦想、乌托邦、在路上和理想主义,等等这些,它就像某种神秘的召唤,只有拿着相机的时候人是完全自由的。”
  如今的他,已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PPAC亚洲专业摄影师协会特聘导师,2015米兰世博会最佳摄影师,然而最初竟是无意间闯入摄影这个行业。“传统玩摄影的进入,都是从研究器材、学习构图用光等等入手,而我是出于无意识的,反逆这种主流摄影的成长门径,传统的摄影比较注重技术本身,对我来讲,这些不是我擅长的,反过来这种枯燥会损伤创作激情。”易都更愿意以反常态的练习来拿捏画面,用更深层的思想来提升作品。他不愿把摄影看做摄影,只是看做是表达自己想法的画面,通过画面传达自己的意图。
  说到作品的好坏标准,易都认为,摄影作品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对摄影师来讲,代表自己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不管构图是否糟糕,光线是否完美,这些都不重要,关键看照片里有没有你想表达的东西,只要有,也算是好作品。“照片的本身只是一张纸,看你如何去表现它的厚度,照片的意义在照片之外,同时摄影师的功夫也是在摄影之外。”
  对于摄影作品的创作,人人都在追求完美,往往完美的东西都在意料之中,或者说在大众对美的认知范围之中。在易都看来,摄影是艺术,艺术更需要意外的东西。

  汤生:有感觉,有想法,有技术
  才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

  “粉墙黛瓦是苏州的的特色,黑白灰也是我最喜欢的。”汤生的摄影作品,把平面构成、创意设计、水墨意境、东方美学及影像技术诸多方面融合起来,进行画面构成创作。这种跨界手段的结合,视觉效果很适合苏州特点,它既是传统的记忆,又是现代人能接受的审美样式。
  近十年里,汤生主要喜欢两类主题照片,一种是苏州传统文化遗存摄影,另外一种则是当代苏州生态专题摄影。他的这两类照片在全国都获过奖,并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杂志发表过专题作品及文章。
  “摄影与设计同属视觉门类,摄影似乎让我的设计一直保持着原创的力量。这十五年来我积累的苏州元素'仓库’很大。摄影更让我多方位、多角度、有深度地观察世界。”
  在汤生眼里,苏州2500年留下来的文化元素是最美的。小街小巷、流水人家、古镇人文、粉墙黛瓦、古典园林无不透露着苏州特有的文化气息、审美价值。“自从我步入'发烧摄影’起,一心在苏州搞摄影创作,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其实就是因为有苏州旖旎的风光,深厚的底蕴吸引。”汤生说,作为一个“苏州摄影师”要感悟苏州的“江南美”,才能去发现无穷无尽的创作素材。享受本土文化的美,要从衣、食、住、游、购等去体验,美就在你的身边。传播美是汤生最大的愿望,这也可能就是他在摄影上成功的原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民安教授曾评价说:“汤生兼有摄影家与美术家的双重能力,他不用画笔,却把人们带到了画意中抽象与具象、似与不似之间的神妙之中。”汤生的摄影,不走寻常路。他经常去苏州的各个角落寻找灵感。拍摄有小桥小巷、园林古宅、城墙古刹、假山长廓……许许多多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贝”。这些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景与物,岁月沧桑,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很多特色正在被人遗忘,正等着“有识之
  士”去发现、去发掘、去表现。
  “我很喜欢苏州,走在小街小巷,体验苏式生活,也喜欢欣赏园林的建筑文化,我对苏州天天充满着各种想象与创作情感。”只要一拿起相机,汤生就会充满创作的兴趣,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创作。如今,他的摄影作品已经形成自己的特点,而接下来,他会继续关注传统、关注当下。“苏州还有许多现代视角需要呈现。”
  在汤生看来,一幅优秀摄影作品首先要有个人的主观意图,然后有独特的发现,创新的角度,且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当然作品最好还能进入市场销售。“一张照片绝不能'你有我有’,你拍的角度好我就跟着你的角度拍,造成摄影的原创性就非常差。”汤生说,摄影其实是一个低门槛的活儿,只要有相机人人都会拍,但如果要拍出原创水平,彰显风格特点来,那就很难了。所以一个城市有可能有几万个“摄影发烧友”,能出成绩的“范儿”就那么几个人。有人经常说“我天天在拍照”,但很少看到这样就能成功的,他们的问题都出在观念与思想上。不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摄影水平很难提高。所以汤生认为,要静下来,提高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整体水平。“摄影的标准其实很简单,第一就是'感觉’,第二是'想法’,第三是'技术’。”

  它的偶然性和突发性让人痴迷 杨晓征:摄影是一种很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

  “苏州的美在于苏州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杨晓征的摄影作品,多是描述苏州的生活场景,虽然不是鸿篇巨制,却细腻得让人动情。
  杨晓征生长在苏州,在他印象中,小的时候苏州每一年的变化并不大。“整个市区公交车只有5条线路。”那时候的苏州特别安静,偶然也会梦见小时候夏日的午后,有线广播叮叮咚咚的评弹声中,一辆老坦克(自行车)在小巷弹石路面罄零匡啷而来,又一路远去……每年冬至前后,许多人家开始在河滩边洗雪里蕻晾晒,为了腌制一缸鲜美的腌菜。
  如今的苏州在飞速发展,新苏州人的不断涌入,各种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层出不穷。然而,老苏州的各种习俗依然在吸引着新苏州人的眼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过一条平江路,喝上一杯碧螺春,吴侬软语声中,不管你来自何方,最终都将被苏州融化,变成苏州的一部分。”在杨晓征看来,一座水做的城市,无论老城还是新城,都离不开水的主题,苏州始终以柔的姿态面对世人,似水柔情或许就是苏州最极致的魅力。
  杨晓征还记得,第一次拿起相机还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因为当时从事动画片的绘制工作,平时非常需要一些图片作参考。那个年代,资讯不发达。电话都还没有完全普及,报纸也基本上以黑白的为主,图片资源非常的匮乏,特别是国外一些印刷质量高的图书在当时是非常珍贵的。有一次为了翻拍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宫崎骏的作品画册,第一次拿起了表哥的虎丘135相机。
  杨晓征20多年来一直从事动漫制作。无论是早期的传统绘画,还是目前电脑CG绘画,都非常注重对画面的形式感和故事性的把控,在动画片及影视作品里称为镜头语言。早期的无声电影就是通过一个一个镜头的串联来表达故事情节的,也就是画面内容要让观众看得懂。“我想,我的摄影作品大概也同样延展着我专业的某些特征,简单易懂,又不失画面感染力。”杨晓征说,一开始摄影只是我获取影像内容的一种方式,几乎没有想要使其成为作品和发展方向。后来发现,摄影同样可以用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和体会,同样也是一种很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它独特的偶然性、突发性让人感到痴迷。“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哪种摄影类别,绝大多数前期创作大都是以记录的形式来获取影像的。艺术摄影,纪实摄影和商业摄影我都喜欢,也都有涉猎,往往也是看了所拍摄的内容,后期再决定采取哪一种表达方式。”
  说起老城和新城,如今在杨晓征的印象里有两个苏州,“老苏州”和“新苏州”。他会用朴实、精致、韵味来表达老苏州的小情调,以表现苏式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各种讲究,奢华而不奢侈。如同每年冬至,排上几个小时才能买到的元大昌的冬酿酒、甜美、好看、不贵。至于新城,他会用时尚、大气、品味来表达新苏州的情怀。
  “我始终认为作品的好坏没有唯一标准,不同类别的摄影作品标准也是不尽相同,然而主题的突出,表现的形式,影调的合理控制这几个基本方面还是好作品不可或缺的几个因素。”杨晓征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