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属于心理精神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类疾病,简单点说,就是由于心理、精神上的原因,引起身体的某些系统活动异常(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进而导致身体一些本身正常的功能不正常了。 从表现上来讲,进食障碍主要是「吃」这个行为的不正常,主要可以分为「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 所以,我们可以把进食障碍简单理解为「一个关于『吃』与『不吃』的精神心理问题」。 据有关数据统计,世界上约有 3% 的青年及成年人患有严重的进食障碍症,其中年轻人占了 10%,而男女比例为 1:10。 这意味着:
后果很严重!厌食症的最严重的健康风险是死亡,死亡原因或为「大幅度体重降低」,或为「自杀」。 此外,厌食症可能造成的其他问题包括:
而贪食症相关的健康问题不像厌食症那么严重,部分原因是大部分贪食症者体重都在正常或超重水平。 但贪食症可能导致的病症有:
此外,还有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和其他社会适应不良行为,如:
人活一张嘴,「吃」的行为不正常,就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正确识别进食障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根据精神病学界权威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5)的诊断标准,下面一些指标可用以识别贪食症和厌食症。 此外,可以通过「进食障碍调查量表」进行自我测试,了解有没有进食障碍的认知或行为症状。 神经性厌食症——不仅仅「不想吃」厌食症的主要症状表现有: 1. 体重明显下降 通常,患者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会低出至少 15%。 DSM 5 指出,那些由于原本就肥胖,虽然体重骤减、但还没降至低于正常值 15% 的人群,也应纳入「高危人群」范围。 2. 对体重的认知歪曲 患者会表现出对「体重增加」或「变胖」的高度恐惧,甚至有的人已经明显消瘦了,仍认为自己「太胖」,并且对于体重过低的危害性不以为然。 3. 厌食后贪食,贪食后又出现补偿行为 由于长期饥饿,患者对食物的强烈欲望会间歇性爆发。 但进食后,患者又会自觉采取「补偿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此外,暴食行为通常都是秘密进行的,因此,患者往往回避集体聚餐。 4. 内分泌失调 由于营养不良及精神病态,女性患者会出现闭经症状——至少连续三个月不来大姨妈;而男性则可能有性欲减退及阳痿的表现。 若是青春期前发病,患儿的发育则会放慢,甚至停滞。 5. 其他症状 除此之外,患者的症状可能还包括皮肤干燥、怕冷以及手足冰凉,经常感觉疲倦、虚弱、眩晕等,这和营养不良的关系比较密切。 青春期的厌食症征兆由于厌食症在青春期多发,并且,孩子往往不愿意坦诚自己的厌食行为。 因此,家长应注意自己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是否有以下反常的行为:
神经性贪食症——纠结的「吃货」神经性贪食症比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病年龄稍晚些,患病率却更高。 最明显的特征是:患者具有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出现根本停不下来的异常多食或暴食行为;进食后,又担心发胖而采用各种方法减轻体重。 这是一种体重变化并不一定明显的进食障碍,多为 18~20 岁的女性。 患者的内心独白大约是这样:本宝宝不仅要不停地吃吃吃,而且还要瘦瘦瘦成一道闪电! 如此矛盾而又高标准的要求,真是让人震惊啊。 那么,贪食症患者有哪些主要表现呢? 1. 周期性暴食
2. 周期性暴食后弥补行为 暴饮暴食后因担心体重增加,会反复采取弥补行为,如自我诱发呕吐、使用泻药、利尿剂或完全禁食、进行过度运动等。 3. 持续出现 暴饮暴食和弥补行为平均每周发作至少两次,至少持续三个月。 4. 对体重非常介意 患者以瘦为美,担心肥胖,对自我的评价很大一部分来自「体重」和「身材」的描述。 哪些人容易患上进食障碍?假如出现以下症状,你就要当心了,因为,这样的人是进食障碍患病的「高危人群」,容易发展成进食障碍:
出现进食障碍,怎么办?1. 定期看医生 进食障碍需要一对一的专业治疗,医生会同患者讨论体重和营养的问题,并和患者一起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2. 重塑正确价值观 患者往往存在诸如「瘦就等于一切」「要么瘦,要么死」等不合理观念,这就像被植入大脑的「病毒程序」,需要我们主动识别和拦截。 除了心理治疗能帮患者更快地做到这一点,患者自己也需要爱自己、接受自己,这样才能抵挡媒体关于「什么是正常体重和理想体型」的洗脑。 3. 制定规律的进食计划,并遵守 一日三餐最好要安排在固定的钟点,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吃饱了,就停下,阻止自己吃得过饱。 4. 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 新鲜蔬果和鱼、禽、蛋、瘦肉等可以多吃点,健康的、平衡的饮食能够让人精神一整天;进餐时,不妨放慢些速度,细细品味食物本身的味道。 5. 规律、适度地锻炼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运动不仅有益身体,也有益心态——喜欢运动的人,心态更加健康。 6. 培养兴趣爱好、学习新技能 新的爱好和技能可以让注意力从食物上挪开,并且增加自信。学习新技能、发展新爱好、做志愿者、养只小动物等等,都能起到效果。 7. 改善家庭关系 假如家有进食障碍的孩子,家长需要努力改善家庭气氛,要包容和接纳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尊水平低,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厌食症或暴食症。向孩子表达爱,对孩子的进行及时和具体的表扬,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建立畅通而有效的亲子沟通,都能够给予孩子一个强大的家庭支持系统,抵御不良心理精神问题。 责任编辑:丁若水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那么,减肥的人都有进食障碍么? 当然不是啦!身材健康,身体才健康,太瘦、太胖,都不好。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学习健康减肥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