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

 三姑书斋 2016-01-16

原标题:《亦文亦物》山西平鲁出土唐代金铤(ting)

文/韩静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12月25日,海昏侯墓以285枚黄金饼创下了“汉代考古之最”;紧接着没隔两天,又再次出土了33枚马蹄金、15枚麟趾金以及20块金板,细细算一下,海昏侯墓出土的黄金器已经达378件之多。

虽然海昏侯是汉朝一位废帝,但这黄金规模可不低于一般帝王;数量惊人的金器,也再一次印证了西汉时期黄金储备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史记》记载

“卫青及其部下‘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

梁孝王

‘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

今天看来都是真实的记录。那为什么出土的黄金量没这么多呢?盗墓。

厚葬比然引来盗掘 流失在所难免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

这次也顺便刷新了我们三观,大大的提高了名词知识的储备,于是我们通过海昏侯墓学习了不少新名词:

金板 金饼 金元宝 金锭 马蹄金 麟趾金 ……

等等 好像少了点什么????

“金条”哪去了?如果历史上没出现过这个物件,我们的近代史上的硬通货又是从何而来?

这个还真有 但是名字需要改改,历史上它叫做“金铤(ting)三声”,是在魏晋南北朝才开始流行起来的,汉代根本就不时髦。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

一 聊一聊它的过去今生

金铤,在很多记载甚至是百度百科中,都一律认为就是金锭的一种,解释成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黄金,其重量数两、数十两不等。

《南史·梁庐陵威王续传》曾说:

“至内库阅珍物,见金铤”

从目前考古发现来说,最早的金铤实物出土自唐代,我们今天看的就是山西平鲁地区出土的一批“窖藏”金铤,国内非常稀有。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考古资料图 金铤)

二 什么样的黄金才能称为“金铤”?

把黄金铸造成“铤”型,在唐之前就有,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整个唐代也一直记载不断。可是大家都知道唐朝末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乱,所以很少有实物流传至今。

目前我们知道的出土实物金铤:一处在西安,另一处就是山西平鲁。

唐代黄金铸块,最主要的形式就是金铤,具有规范的形制和法定重量单位。宋代文献记载:

铤 五金锻为条朴者 金曰铤 木曰挺 竹曰筵 皆取其长

也就是说,“铤”的字面意思指的是长条形的物体。铤又分金银两种,宋代人把唐代银铤称为“笏”,称金铤为墨铤,形状是相对小一些的。

文献记载:唐代银铤是50量,有一定误差;金铤具体多重根本就没有记载,这也是它更为神秘的原因之一。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

三 这批珍贵的唐代金铤窖藏是怎么发现的?

1979年4月,平鲁县平鲁公社的屯军沟大队正在集体劳动,青年社员黑云和学生杨茂却偶然发现了大批金器,不禁数量大而且制作都很精美,后来悉数上报了国家。

这批金器就在距离村子1公里的土沟坡地的悬崖上,距今天的沟底有四米左右,上面覆盖了4-5米的厚黄沙土层。

原来是一片平川,经过近百年的洪水冲刷形成了沟沟壑壑的地貌。断崖上隐约可见夯土堆,经过洛阳铲的探测是一处北高南低的建筑台基,最有可能是一间房屋的遗址。

这批金器就安放在一个破烂的木匣子中,历经千年,盒子已经腐朽成纤维。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

四 黄金成色

这些金铤,上面都篆刻有铭文。大部分成分都是矿金,是直接由金矿石冶炼而成,除去矿渣浇筑得到,所以成色并不是特别高,含金量基本都在95-96%之间。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李隆基颁布《禁金玉锦绣敕》说到:

所有服饰 金银器物 令付有司 令铸为铤 仍别贮掌 以供军国

这就是说:法律规定,以后所有的黄金都必须上交,铸造成铤的形状,作为战略物资供应国家,私人不得擅自藏匿。

这批金铤由于是矿金铸造,还没有精炼,所以提纯度没24K那么高。这也在侧面说明了唐代铸造金铤实际上还没有统一规格和要求 成色也没定论。

唐朝时候的一两约合现在43克,这批金器按照开元九年后的度量衡折算大约是50斤。如果再折合当时一斤黄金兑换12万8千文计算,总价值是646万4千文,也是笔不折不扣的巨款。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

五 海量的黄金 它的主人究竟是谁?

金铤上面的年号为“乾元元年”,也就是公元758年,这是唐肃宗的第二个年号,正好是安史之乱,他正为此忙的焦头烂额,是一个乱世。

金铤上又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名字“张通仁”。

这是一位天宝初年的高官,戏剧性的是他的顶头上司正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

他天宝十年曾任过河东节度使;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反唐,自称“雄武皇帝”,张通仁正是安禄山的右丞相,左膀右臂。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安禄山后来占领了西京 关中 洛阳等战略要地,就指派张通仁留守西京,可见他极为得宠。

第二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的不孝之子安庆绪杀父篡位自立,张通仁还任职中书令辅佐。

这个人不仅文略了得,武功居然也不错。

在同郭子仪 李光弼 回纥人的战斗中屡建功勋,还是主要的军事指挥官。

后来史思明也篡位称王,留下自己的儿子史朝清驻守幽州,也是由他辅佐,仍然是一位身边的近臣。

张通仁后来陷入史家内斗,死于乱军之中。至此在唐中期即公元755年到761年这段政治动荡中,尘埃落定。

金铤上记载张通仁官封“柱国魏国公”。

所谓柱国,是唐朝沿用魏晋时期对武将的一种荣誉称号。

《唐会要》在“功勋”一卷中提过:

旧制 勋官上柱国已下 至武骑尉为十二等 有战功者各随高下以授.

这就是说,他的柱国大臣不是朝廷封的,而是安禄山所封,这是他铁杆“造反派”干将的“铁证”。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

这部分金铤,应该就是他本人向安禄山进献的黄金,具体断代年份可以肯定在公元756年安禄山反唐到公元761年张通仁死于乱军之间。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

六 怎么会流落到山西又成为“窖藏”的?

第一种可能:

平定了安史之乱,这些财物也就被没收入官府了,因此上面的字迹不少被錾掉,说明主人换了。

平鲁县的屯军沟就正好处在唐代河东朔州到当今蒙古的清水河一带的交通关键节点上。根据《资治通鉴》的记录,安禄山的大军就是在这里和郭子仪 李光弼进行了数场恶仗,当时的主战场也就是河东的云中郡(大同)和单于都护府、朔方郡等地,基本都位于山西。

也有可能是战场上被抢夺走,后来改了主人,战乱之际埋在了地下,但知情人却意外死于军中,于是这批黄金就意外成为了“窖藏”。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平鲁就位于云中郡附近)

第二种可能:

唐军抵抗不力,当时是请了回纥人助阵的,这些骑兵队伍先后两次帮助平定叛乱,是建立在非常苛刻的贡献条约基础上的,对于双方的地下约定,《资治通鉴》中曾经写道:

“克城之日 土地 士庶归唐;金帛 子女(年轻女人)皆归回纥”。

回纥军队后来内部发生动乱,一部分被唐朝招降了,当时的安顿地点就是在平鲁附近。因为一部分回纥人定居在平鲁,很有可能把掠夺来的黄金又迁移到这里,窖藏到了地下。

也就是说,人家帮你打仗是有条件的,军费既然你给不起,只能靠本事抢了,除了抢叛军,那就是抢百姓。

涨姿势:海昏侯墓出土黄金378件,却唯独没有金条,为什么?

(回纥贵族像)

这是历朝历代打仗缺军饷的通病,即使到了康熙大帝时期,图海 周培公打西北,也是基本靠抢劫百姓才能凑够军饷的,要不然你以为古代那些当兵的为什么愿意上战场?

说穿了,是拼命换发财的买卖。

黄金 是用性命和热血换来的 这正是历史的铁律(韩静)。

说明:本文首发头条号 提供文物的个性化价值解读 喜欢可【订阅】 点击“打赏” 为小编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