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天地妙文:贯华堂第六才子书(3)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6-01-16

天地妙文:贯华堂第六才子书(3)

(2016-01-14 10:40:56)

才子佳人故事背后的文人救赎

潇湘蓝

一部《西厢记》或许只是才子佳人的故事,或许只是一部大团圆的热闹戏文。但在奇人眼中,它可以与《左传》《史记》《佛经》等相提并论,不单单是博闻广记,融会贯通,还有学人骨子里的敬仰,真知灼见在性情中的自由绽放。文人看戏,于景中看到情,于笑中看到泪,于俚俗间看到高雅,文人看书,掩卷而卧,数日不语,坐而叹息,起亦恍惚。有人说,这便是真正的读书人。

 

金批《西厢》,看到“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十余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简直感同身受,老泪纵横,哀哉此言,原来普天下万万世才子皆和他一样的遭遇。

金圣叹点评西厢时,已经年仅半百,虽然才名甚广,却是半世虚度。虽是壮年,也只能于书斋中看两本闲书,泻一段胸中清浊。鹏程九万里已经止步,雪窗萤火还在苦熬。更有俗人相难时运不济。这一字一句都触及内心,痛哭无声,却又感知到万万世才子,皆一般心境。此时的书斋,不在清初,乃已有万万年长久,千年前名为王实甫,今朝座上金圣叹。时光瞬间穿透的感觉,是美妙的。

《西厢记》词曲典雅,佳句迭出。作者王实甫,却“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这样的一个才子,除了留下几部杂剧作品,几乎来无影去无踪。可见王才子当年落寞,尤甚金圣叹。这样的两个人真是惺惺相惜,犹如神鬼相遇,千年之交。

这两人,旁人看似在笑谈才子佳人,风月往来,其实是在畅饮身世之叹,彼此共勉而已。

 

金批西厢,看到“这边是河中开府相公家,那边是南海水月观音院”。

观音菩萨有三十六种法相,南海水月观音为其中最美的法相。王实甫写莺莺,一身缟素,随即联想到白衣大士的法相。世上万年,美人如星,要形容莺莺之美,又为何偏偏联想到观音菩萨。佛殿神圣,法相庄严,与一妙龄女子有何相通?可见,王实甫心中有佛。佛入心中,必先有苦,苦不得解,唯有菩萨,救苦救难。与其说是莺莺之美打动了张生,不如说是观音菩萨便是王实甫现实中唯一的救星。

金圣叹自称佛家天台祖师智顗弟子的转世化身,喜读佛经。所以,他欣赏《西厢记》,而不提《牡丹亭》。也可能是因为西厢记故事来往于佛堂、寺庙、香火,而牡丹亭春光烂漫花团锦簇,难以寄托生情。

 他点评:“此节出三昧也”,三昧指心神平静,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用语。他再解释:“入得去,出得来,谓之好文字;入得定去,出得定来,谓之好菩萨;若前不知入去,后不知出来者,禅家谓之肚皮中鼓粥饭气也。”这一段点评,前言后语细细品读,没有太多在意莺莺之美,完全是佛家眼光,佛语点悟。亭轩、花柳、日影、春光、美人,不过是佛前过往,人世一遭,入去出来,有因有果,有始有终。书斋清苦,唯莺莺多情。人生悲凉,唯佛前寄语。

王实甫的《西厢记》与金圣叹的点评,彼此心神交汇,可谓相得益彰。人与人之间,又何必在意相遇相伴,若有灵犀,千年万年都有相知相交的可能。再看《牡丹亭》,真写男女情爱,《西厢记》倾向于因果人生。

王实甫、金圣叹、汤显祖,才子无用,粉墨戏说。以佳人故事嫣然入世,以因果人生,悄然救赎。

 天地妙文:贯华堂第六才子书(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