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曲)腊八节情怀 文|01一线 2024年1月18日,又逢一年一度的腊八节。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节日,起源于古代腊祭和佛教传入。据传,释迦牟尼佛在腊月初八(农历十二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因此这一天被尊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或“成道会”等。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的习俗,节期在腊月,具体日期并不固定,该腊祭习俗被后人视作“腊八节”的来源之一。先秦时期,在腊月要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和吉祥。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据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辑录,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因“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汉代之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不过在这天并不喝腊八粥。 宋朝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明《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宫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传说与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这种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据说来源于佛教。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融合了宗教和文化特色的民间节日。腊八节,在我国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和制作腊八蒜,同时,也涉及其他一些相关的食品制作和民俗活动。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食材熬制成的粥,通常包含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以及各种豆类。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食材选择,并且粥的味道也有甜咸之分。我国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除了喝腊八粥,还有一些相关的民俗活动,如泡腊八蒜。这是一种在腊月初八用醋泡大蒜的做法,因其独特的绿色和辛辣口感而在春节期间食用。另外,有些地区还有腊八面的习俗,这是在腊月初八吃面条的一种食俗。此外,腊八节还与腊八豆腐有关,这是一种在冬季制作的豆腐,经过特殊的发酵处理,颜色变为黄褐色,口感独特。有些地方还有在腊月初八吃冰的习俗。 总之,腊八节有着“腊者,接也”的说法,意味着新旧季节的交接,同时也是辞旧迎新的时刻。也寓驱除瘟疫、迎接春天之意,体现了古人对健康和自然的重视。它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宗教内涵,涵盖了祭祀、祈福、家庭团聚和对健康的追求等多个方面。源自古代的祭祀活动,用以感谢祖先的神圣庇护以及祈求未来的丰收和吉祥和祈望来年的五谷丰登和生活富足。腊八粥所含的各种食材,如米、豆、干果、莲子、枣等,象征着各种吉利之物。腊八节是团聚和分享的日子,人们会与家人、亲友共尝腊八粥,并互赠礼物,以此增进彼此的感情。泡制腊八蒜,寓意红红火火、吉星高照。今天中午,回忆曾经的腊八节,欣然命笔,作此篇。敬请大家点评!
【双调·沽美酒带快活年】腊八农家乐 (中原音韵押皆来韵) 早晨整料材,熬粥岁时派,庭院幽香窗外排。全家显摆,喜照一片安泰。〔带〕儿孙台案把糕裁,婆媳厨房颠菜来。门庭热火乐开怀,窗台喜鹊歌清籁,慈爱父母宣封盖,年酒采。
五绝·腊八节吟 (一) 腊八岁丰思,当今节俗移。 从前斋粥念,盛世往年追。 (二) 腊八岁丰思,当今民俗忆。 从前舍与心,盛世感恩刻。 
七绝·腊八有吟 腊八临门映岁年,寒冬晴日暖人烟。 温炉赈粥谢天泽,旧事恩施触眼前。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