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中枢穴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食欲不振、胃痛、腹胀满、呕吐、腰背痛、肝炎、胆囊炎、黄疸等,中枢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中枢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中枢穴位位置图】 【图解中枢穴位的位置】 【中枢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背部,当后正中线上,当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穴位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 【层次解剖】中枢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十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中枢穴】经穴名。出《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属督脉。 【补充】中枢穴,穴当脊中上一关节,为脊中的枢转处,因名中枢。 【按摩中枢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食欲不振、胃痛、腹胀满、呕吐、腰背痛、肝炎、胆囊炎、黄疸等。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肠痉挛、胃炎、肝炎等。 【穴位配伍】中枢穴配命门穴、腰眼穴、阳陵泉穴、后溪穴治腰脊痛。配中脘、足三里,可理气和中、散寒止痛,主治胃痛;配脾俞、胃俞,可健脾和胃,主治腹满、饮食不振;配委中、肾俞,可补肾强腰、通经止痛,主治腰痛、脊强。 (2)中枢穴配脊中、悬枢、至阳、筋缩、足三里治消化系统疾患。配脊中、命门治小儿腰以下软瘫。 【相关记载】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