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而不弃,为而不争——李佩先生感动社会的是什么

 学海长流 2016-01-16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是公元1034年范仲淹所撰《严子陵先生祠堂记》石碑碑文里的一句话,用以咏赞严子陵逸士之风。如今,不知道还有几个人能担当这高山仰止的“先生”之名。

但李佩显然配得上“先生”之谓!

2016年1月13日,中国青年报一篇《湍流卷不走的先生》,让无数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春寒料峭的新年首月,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湍流卷不走的先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微信平台精选留言

百年的时光在李佩先生身上荏苒而过,作为一位跨越时代的老人,那些大大小小的数字至今震撼人心,在人生的加减乘除里,李佩先生最后得到的是正值。

烽火连天的战乱,人人自危的“文革”以及骨肉亲人的离去,对于这突如其来防不胜防的一切,没有人知道李佩先生是怎么挺过来的,只是那种悲怒不形于色的克制看着让人心疼。如今的她,看惯风雨,不屑湍流,平静地面对时间的流逝。虽然只有牙齿和胃还在顽强地运转,虽然背已经驼得像把折尺,虽然记忆越来越差,但李先生的心里依然敞亮。如今已没有什么能让这位百岁老人大喜大悲了,正如中青报作者在文中所形容的那样,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阳台上,看来访的客人渐行渐远,或者只是坐在那里,与时间对话。

这种难而不弃的伟大人格,是我们迎接挑战、积极奋进的最好榜样。

从辗转回国到教书育人,从开办讲座到捐资助学,除了维持日常简朴生活的必需品,李佩先生把能拿出来的东西倾囊而出。郭永怀104岁诞辰日,李佩拿出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藏品,捐给力学所:郭永怀生前使用过的纪念印章、精美计算尺、浪琴怀表,以及1968年郭永怀牺牲时,中国民航北京管理局用信封包装的郭先生遗物——被火焰熏黑的眼镜片和手表。”对此李先生轻描淡写,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她说:“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

而至今,李佩先生客厅里的茶几还是60年前回国时家里的陪嫁。“一个人的生活我一点也不孤独,脑子里有好些事”,这是期颐之年的李先生内心最真实的表达,而这许许多多的事几乎没有一件是为自己的,“老人从没跟学校提过一件私人的事”。

这份倾心尽力的奉献和超乎常人的淡泊,李先生一个人坚持了几十年。岁月改变了容颜,却改变不了心灵,命运的长歌高唱不止。一百年的长跑后,时间向她脱帽致敬。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功成不居。

精神世界充实的人敢于和时间为敌,有信仰地活着,每一天都在创造价值。总有那么一些人,近乎固执地坚守着高尚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他们如阳光,如清泉,让人高山仰止。无论时间如何喧嚣,总有令人感动的真实存在,这就是灵魂,是平凡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今,德高望重的专家们慢慢老去,留下的精神财富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去传承和发扬。

知道李佩这个名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但越来越多的人看了先生的事迹之后湿润了双眼。

文:启风
美编:金贝贝
校对:马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