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子书法散论

 紫嫣雅閣 2016-01-16

小引

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女诗人、女艺术家,但历史上对她们的研究却显得很不够。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l世纪的今天,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考诸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记载较少,但是女子书法家在书法艺术史上的地位,有时却是相当突出的。本文翻检了一些资料(特别是集中地参考了前辈学者马宗霍的《书林藻鉴·书林记事》和祝嘉的《书学史》),对中国女子书法的历史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希望能够提出些许有价值的思考,并有助于加强这个问题的研究。

一、后汉:女子书法的兴起

后汉时代特别是汉末三国,书法艺术开始逐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出现了进行观念探讨、理论研究并积极实践的许多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认识,进入到了更高层次。女性书家,也参与到了这个进程中,并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

这一局面的形成,首先可以追溯到后汉。据马宗霍《书林藻鉴》卷第四两汉部分收集,前汉皇室仅有孝成许皇后“善史书”(见于《汉书》),而后汉则有五位皇室女子享有书名:章德窦皇后“六岁能书”、和帝阴皇后“少聪慧,善书艺”、和熹邓皇后“六岁能史书”、顺烈梁皇后“少好史书”、安帝生母左姬(字小娥) “善史书”(俱见《后汉书》)。无论这些记录是否完全可靠,都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后汉皇室,女子善书、好书,基本已经形成风气。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遗憾的是,《后汉书》仅记载了两位非皇室女子书家,一位是蔡邕之女蔡琰,一位是皇甫规之妻。

蔡琰“得笔法于其父”、后汉著名学者和书法家蔡邕。她被曹操从南匈奴赎回后,自言原来家藏典籍有4000多卷,现能够记忆400余篇。曹操提出派10个文吏帮她整理笔录,她以男女有别婉拒,但是“乞给纸笔”,表示“真草唯命”,于是亲自“缮书送之,文无遗缺”。(《后汉书·列女传》)传世文献有记载说她曾经谈及八分的问题:“臣父造八分书,割程隶字八分,取二分;去李小篆二分,取八分。”这段话极有可能出自后人伪托,并不可靠,但这也说明她能够继承家学、擅长隶书的形象,是被后人认可的。黄庭坚《山谷题跋》记录自己曾经见过她的《胡笳十八拍》,认为“极可观”,同时遗憾作品不全,“流落”零散,“仅余两句”,感叹道:“亦似其人身世耶?!”寄托了自己对于蔡氏的赞赏与同情。黄氏以草书著名,能够让他这么欣赏的蔡氏作品,有可能是草书。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则蔡氏除了传他父亲所擅长的隶书之外,还精于汉末流行的草书。

而大司农皇甫规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时人怪其工”,可见比她先生的文、字还好;后来张怀瓘说:“扶风马夫人,皇甫规之妻也,有才学,工隶书。”皇甫规死后,董卓欲娉其为妻,不从,被杀,可谓烈女。韦续《九品书人论》列她的“行、隶”人中中品。如果这些材料切实可靠的话,则她同蔡琰一样,也是一个多能的书家。

二、东晋:女子书法的高峰

东晋时期,书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期。同样,这个时期的女子书法也取得了历史上引人瞩目的成就。这种成就既表现于出现了卫铄这样的大书法家,又表现在妇女们普遍擅长和热爱书法艺术。

东晋时代的社会思想,发生了剧烈变化,旧有的儒家伦理秩序,一定程度上被突破,妇女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机会相应增加,所以东晋时代的妇女书家特别是士族内部的妇女书家,构成了书法的一支重要力量。

对这一支力量,现存文献围绕王羲之保存了相对丰富的记录,从王羲之的母辈至孙辈,大致有四代:

第一代,王羲之长辈卫铄。

卫氏是三国、两晋时期的重要家族之一,卫铄先人中,卫觊、卫王瓘、卫恒等,均是极有影响的一代名家。张怀瓘《书断》称她:“隶书尤善,规矩锺公。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唐人《书评》等也予以极高的赞誉。历史上还长期流传托名为她的《笔阵图》,虽然不足为信,但就此可知人们对她的书法、书学造诣是由衷倾服的。她是王羲之的老师(王玉池先生甚至推测,她可能就是王羲之《姨母帖》中所悼念的姨母),对于书圣的艺术成长的作用,是极大的。

第二代,王羲之夫人郗璿及其嫂(郗惜之妻)傅夫人。

郗夫人培出自东晋大家族之一的郗家,其父郗鉴善书,兄弟愔、昙也都有书名,故夫人善书当出家学。 《书断》认同她善书之说,陈思《书小史》甚至说:“兄(郗)愔弟(郗)昙谓之女中仙笔。”民间还流传一些关于她批评王献之“只有一点像羲之”等一类故事。她作为王羲之的夫人、王献之的母亲,擅长书法,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还可以推想,她在王献之的艺术成长过程中,应当发生过很重要的作用。傅夫人书法被庾肩吾《书品》列入下之下,张怀瓘《书断》也认同她善书这一说法。

第三代,王羲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

谢氏也是大家族,其代表人物谢安,与王羲之、王献之关系密切。谢道韫是有名的才女,以柳絮比拟雪花,深得谢安赞赏。李嗣真《书后品》列其书人中下品,并评为“雍容和雅,芬馥可玩”;张怀瓘《书断》评为“有才华,亦善书,甚为舅氏所重”。可惜王凝之是个迂腐的五斗米道教徒,未能给她足够的展示才能的空间。

第四代,王蒙之女孙、王献之女安信皇后神爱。

此说见张怀瓘《书断》,虽然可能因为她是皇后而有所溢美,但作为王献之的女儿,擅长书法应当说也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局面,是奠基于当时氏族家庭与氏族之间活跃的书法氛围之上的。女性虽然无法像男子一样,全面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智慧,但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熏陶成书法家,是完全可能的。虽然由于传世作品缺乏,我们无从判断她们的艺术高度,但是有一点应当是可以肯定的,她们在艺术的传承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卫夫人、郗夫人等,这份功绩,历史不应忘记。

这种风气,至南朝时代仍有延续。谢氏至南朝时期善书的女子有张怀瓘《书断》所记载的孔琳之妻谢氏;郗氏则有梁武德皇后郗徽;此外有陈的武宣章皇后(见《书小史》)和后主沈皇后(见《述书赋》)。甚至北朝也出现了女性书家,如北魏的高慎之妻李氏和李彪之女,北齐的魏夫人(韦续《墨薮》列其正行书入下下品)等。

三、唐代:女子书法的又一个高峰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同时也是女性书法家相对较多、影响力较大的一个时代。


武则天是一个代表。她成就了中国女子空前绝后的政治事业,在书法上也有自己的独特贡献。概括而言有三:第一,她继续完善李世民开创的书法教育事业,并且把书法教育发展到皇宫中,曾经设有内教坊,教授宫女书法;第二,她延续了李世民开始的重视书法的传统,曾经命文臣摹写《王氏一门法书》,使王氏后人王方庆享受了很高的荣耀,这对六朝书法的传播是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唐代人对书法的热爱;第三,她本人据史载也擅长书法,至少是主持刊刻了《升仙太子碑》,不仅在使用草书上开了历史先河,而且其飞白题额也极其精美。

武后之外的唐宗室中,唐太宗有两个女儿有书名:临川公主善篆隶、晋阳公主长于临摹父亲的飞白。这些材料均见于正史,应当是可信的。可惜的是,此后皇族善书女性几乎就没有了。

唐代有名的女书家还有房磷妻高氏,曾经书写过《安公美政颂》和《铁弥勒像颂》,被欧阳修称赞为“笔画遒丽,不类妇人所书”,并两次指出“妇人之笔著于金石者,高氏一人而已”,可见高氏书法水准的突出。又有一位翰林书人刘秦的妹妹,嫁给马氏,以擅长临帖著名,想来是受到了自己的哥哥的影响。唐代窦臮《述书赋》赞赏她临的《兰亭》和《安西帖》“临效逼斥”、“貌夺真迹”。名妓薛涛不仅以制作笺纸享誉文林,《宣和书谱》还称赞她作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

值得一提的还有与柳宗元关系密切的三位女子。一位是他的堂妹、永州刺史博陵崔简的妻子,一位是他的堂外甥女、崔简的女儿,前者善隶书,后者善笔札(《柳河东集》);还有一位是他的妻子杨氏,《书史会要》称她善翰墨。柳氏家族的这个现象,与东晋王氏家族有些相似,只是范围、世代都要小得多,这反映了氏族传统在唐代逐渐被其他东西所代替的历史事实。

此外,唐代有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女子吴彩鸾,在书史上非常有名。据《宣和书谱》记载,当时民间广泛流传关于她的传奇故事,说是仙女被谪下凡,为谋生计而抄书,又以《唐韵》为多,据称见于著录的就有10多家。《宣和书谱》作者虽然不信这一传奇,但是仍然把御府中收藏的一部《唐韵》归入她的名下,评价说:“字画虽小,而宽绰有余,全不类人世笔。”

不过,《宣和书谱》关于吴彩鸾的一句话,已经反映出进入宋代以后,女子书法的影响力逐步下降的趋势:“抑女子能书者少,且有异能,而附会之欤?”

四、宋元明清:女子书法的延续

宋代女子书家影响都很小,并且主要集中在北宋。章友直女章煎,传家学,善篆书,史载她能够像她父亲那样“自高壁直落至地如引绳”(《书史会要》),可见并非篆书的高明格局;俞似之妻赵氏,书“遒健类薛稷”(洪适《容斋随笔》)。相对突出的有两位。一位是史琰,字炎玉,刺史张訚子张祺的夫人,“作字用秃笔,体法古劲”,曾经得到黄庭坚的赞赏(曹学俭《蜀中诗话》)。另一位是王英英,楚州官妓,据称曾经得到蔡襄的传授,喜爱颜真卿书法,善作大字,梅圣俞曾经赠她一首诗说:“山阴女子大字书,不学常流是梳洗。亲传笔法中郎孙,妙书蚕头鲁公体。”元朝最著名的女书家,是管道昇(字仲姬),仁宗皇帝当政时,曾经把赵孟頫一家夫妇儿子的作品汇集起来,目的是“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父子皆善书也”。管夫人现有作品传世,也有一些作品是赵孟頫代笔的,都很珍贵。


柯九思的女儿,《书史会要》也称她善笔札。忽都虎郡王八达太夫人、中书平章世延女、中书参政许有壬的妻子赵夫人鸾(字应善)、孟运判妻刘氏、段天佑女儿、南洵姚氏的妻子陈自幼,也都有善书之名。又有一位曹妙清,自号雪斋,前塘人,得到钱谦益的赞赏:“工书,行书点墨,皆有法度。”(《列朝诗集》)此外,顺便提一句,元朝有一位大长公主,叫祥哥喇吉,收藏了许多作品,并且在周围团结了一批书画家和鉴定家。现在传世的一些古代作品,后面就有冯子振等人奉命所题的跋。她对元代书画事业是作出了独特贡献的。

明代王室女子书家,记载较少,《书史会要》记一位娄妃,学当时的台阁书家詹希原(孟举),曾经用楷书写《千文》,陶宗仪以为“极佳”;又曾题写永和门和龙兴普贤寺匾额。非皇室书家不少:解缙之母高柯莹(字叔婉)善小楷;邢侗之妻杨氏(杨磐之妹)和妹妹慈静(嫁马拯)都有善书之名,慈静书类其兄,而评者以为杨氏过之;赵宦光之妻陆卿子诗书兼长,声名藉甚;王宠高弟徐元宾之妻书法绵丽多姿;范允临妻徐媛(字小淑)以书名世;黄道周妻蔡氏书法逼似夫君,还精于绘画。此外,嘉兴女子徐范,13岁能够临摹各家之体,卖字自活;《列朝诗集》还记载了梁小玉、何玉仙、马如玉、朱无瑕、杨宛等女子书家,其中有善于篆书的(何),有长于隶书的(马),还有精于草书的(杨),特别是杨氏,据记载甚至得到了董其昌的赞许。

清代皇室女子善书的记载更少,现在市面曾经出现慈禧的字画,有委托之嫌。民间女性书家,著名的有:姜淑斋善写二王,尤其是《十七帖》,朱彝尊曾经题词赞赏云:“仿佛卫夫人,问何似当年右军?”冒辟疆姬董小宛落笔生姿;刘墉姬嘉兴人黄氏学刘墉神似,晚年多为其代笔;骆加采妻上虞徐昭华(字伊璧)工书画,毛奇龄赞赏为“书传王逸少,画类管夫人”;王仲瞿妻山阴金礼赢(字云门)书学晋唐,兼及汉隶,包世臣《艺舟双楫》记载,她自称梦中得到神人传授笔法,提出“管须向左迤后稍偃,若指鼻准者,锋乃得中”;王芑孙妻长洲曹贞秀(字墨琴)善写王献之《十三行》,被《鸥波渔话》推为清代女子书家第一;张纶英(字婉训)书法极为赵之谦所推重,甚至认为“若能得此士书,又不必有天下人书矣”。

以上介绍的元明以来女子书法的情况中,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从数量上看,似乎也不少,但是如果与同时期男子书家的数量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的,这是时代的局限。其次,女子书家以书坛名家的妻子亲人为多,反映出家庭交流、教育的重要作用,这与东晋氏族女子书家的情况有相似性。不同的是,元明以来特别是明清时代女子书家的艺术创造力明显不足,多以临摹为擅长,无法真正参与到整个社会的书法发展进程中。最后,这些女子书家的书艺也得到了社会上许多名家的赞许,说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在艺术情趣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的,虽然这没能改变整个女子书坛不振的局面,但终究使得真正有才华的女子书家不致被遗忘。

五、新中国:女子书法的鼎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女子书法迎来了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萧娴(康有为女高弟)、游寿(著名学者)、萧琼……可谓群星闪耀。至于当代,则更是百花齐放:历次国家级展览中,都不乏女子书家矫健夺目的身姿;在理论研究的前沿,也有女子书家的倩影。更加可喜的是,在书协的领导层,我们也迎来了巾帼英雄,中国书协出现了两位副主席——周慧珺和林岫,并且同时分别担任两大直辖市上海和北京的书协主席;在南京,有江苏书协的女副主席孙晓云,已经引领风气10多年。作为领军人物,她们发挥着超过书艺本身的作用。重要的还在于,我们的女子书家,不仅在创作、研究领域各领风骚,而且有相当一批活跃在基础教育领域,例如少年宫、中小学,她们的辛勤劳动,使得书法艺术的魅力能够普及、传衍给下一代,从而为书法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女子书家的当代影响,正在不断地提高。随着中国建设的发展,她们将充分在书法领域施展聪明才智,迎来一个真正的半边天甚至更加广阔的空间。

结语:几点粗浅的思考

通过以上粗略的梳理,作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我国女性的智慧是杰出的,艺术才能是令人佩服的,尽管在历史上由于政治、社会制度的制约下,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是仍然为中国书法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像卫铄、武则天等,都是能够引领一个时代的。对于她们的贡献,我们的书法史著作反映得并不充分。这里面固然有史料缺乏的原因,但是,是不是也受到了旧有历史观念的局限呢?这是值得反思的。

第二,女性是人类的一半,她们的生理、心理、艺术感受,与男性是有区别的,因此,其艺术创造也必然有其特殊性。然而,由于资料的限制和本人研究的粗浅,本文没有能够对妇女书法的特色、特殊的艺术价值进行研究。我相信,如果能够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则必将充实书法艺术审美的内容,并且有可能探索出富于创造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一系列方法。这一点,萧娴老、周慧珺女士、林岫女士和孙晓云女士都有代表性。

第三,在上面所整理的材料中,我们指出过一个现象——家学对于古代妇女书法家的成才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教育已经与古代大不相同了。那么,如何给女性书家创造更好的条件,建立更加有效的参与机制,使女性书家在当代的文化环境中,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特性,为当代书法艺术做出更加有意义的贡献,也应当是我们各级书协的任务之一。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书协有专门的妇女书法展,我们北京书协也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将要推出一些重要的举措,各地的妇女书法活动也在蓬勃的开展。但是不是就已经很充分了呢?这仍然是值得思考的。


END


请点击“原文阅读”浏览完整组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