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古代女书法家

 laobing719 2021-03-08

图片

文/张震

书法说白了就是写字,原则上讲不存在法,如果硬要说法,那就是指在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发明的不同书体,经过实践运用和文字改革后,所规定的一种规范写法,这种法更多成份属于文字学的范畴。写字最基本的要求是识字,不识字怎么写?

古代社会识字的人少,识字的女人就更少,所以古代女书法家相比于男性更少。如果仅仅是识字,想要成为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女书法家,这种可能性不大,所以,能成为一个女书法家,一定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颇有文辞,甚至文辞水平很高的女人。

图片

谁是中国第一个女书法家?据宋朝朱长文《墨池编》卷一记载,是鲁秋胡妻。鲁,指东周列国之鲁国,秋胡指鲁国的一个男子,在东周时期去另一个国家陈国做官,秋胡的妻子自有记载以来,按时间推算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一个女书法家,她在养蚕浣衣之余,发明了一种篆书——雕虫篆,其体旋绕屈曲,有若虫形,这种雕虫篆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

我顺便在这里插一句,其实在秦朝形成统一的小篆之前,从西周到秦朝,据统计各种篆体有五十六种之多,各国有各国的篆书,各地有各地的篆书,各用各的,这就像方言差不多,跑出几百里之外,当地人说话一快,就听不懂了,所以到了秦始皇时统一国家后,就必须要进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伦就是有统一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他不这么干,就没法当大领导了。 

图片

鲁秋胡妻后来怎么样了?汉朝刘向在《烈女传·秋胡洁妇》中记载,鲁秋胡婚后5天就到陈国去做官,5年没回家,回来时看到路边有一个漂亮的少妇,以金戏之,少妇不纳,秋胡回家见了母亲,母亲喊出儿媳,结果路边调戏的少妇就是自己的老婆,老婆顿时大骂秋胡,忘母不孝,好色淫佚,一气之下跳河自尽。

到了元朝,杂剧家石君宝把这个故事改编成元杂剧,后来京剧又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改编成《桑园会》《秋胡戏妻》,京剧名伶杨宝森、马连良都有一段经典的西皮流水:秋胡打马奔家乡,路上行人马蹄忙,坐立在雕鞍用目望,见一大嫂手攀桑⋯⋯

图片

汉 蔡文姬《我生帖》

史书上没有记载秦朝有女书法家,汉朝才开始有,汉朝的女书家法主要是一些皇后、美人以及蔡文姬,皇后中按时间排序,最早是许皇后,她是汉成帝刘骜的皇后,善写大篆,隶书。之后是窦皇后、阴皇后、邓皇后,窦皇后是汉章帝刘烜的皇后,阴皇后是汉和帝刘肇的皇后,邓皇后是阴皇后去逝后又续的皇后,这三位皇后在《后汉书》中都有早慧善书的记载。

美人,在东汉后宫中排名第二,即贵人、美人、宫人、釆女。美人中有一个叫王美人的,她是汉灵帝刘宏的美人,汉献帝刘协的生母,据《后汉书》介绍,她不仅能书法,而且会会计,会计在东汉时的意思就是会做数学题。

三国时期还有一个皇后也善书,她是甄皇后,即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她有一段很励志的话:闻古贤女,未有不览前世成功,以为己诫者,不知书,何由见之!意思是要汲取前人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并且把它当成自己的诫律,一定要去读书,不读书怎么能知道前人之事呢?也不可能成为一名贤士。

蔡文姬就是东汉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的女儿,博学多才,妙于音律,蔡文姬和曹操的故事,我在这里不在赘述,我只说一点:蔡邕得笔法于神人,传女文姬,文姬传钟繇,钟繇是楷书鼻祖,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王又有天下第一行《兰亭集序》,其实书法到了“钟王”,加之之前的篆隶,中国书法大的框架结构,基本上就形成了。 

图片

晋 卫夫人《近奉帖》

晋朝的女书法家主要有卫夫人和“王谢家族”的女性成员,卫夫人善隶书更善正体小字,唐朝张彦远在《传授笔法人名》中说:⋯⋯文姬传钟繇,钟繇传卫夫人,卫夫人传王羲之。宋人在《书苑菁华》中赞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波浮霞。黄庭坚在评卫夫人的书法时说:“王羲之初学于卫夫人,中年遂妙绝古今,今见夫人遗墨,疑右军不当北面,而蓋不知九万里则风期在下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王羲之之所以有如大鹏直上九万里的水平,是因为有风送他上去,而这风就是卫夫人。

除卫夫人之外,晋朝还郗夫人、谢夫人、傅夫人、荀夫人、李意如、杨皇后、王皇后等,郗夫人是王羲之的老婆,谢夫人即谢道韫,王羲之二儿子王凝之的老婆,傅夫人即王羲之的小舅子郗愔的老婆,荀夫人是东晋开国元勋王导的三儿子王洽的老婆,李意如是王献之的保母。杨皇后叫杨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王皇后叫王神爱,是王献之唯一的女儿,王献之也就这么一个孩子。

图片

武则天《升仙太子碑》局部

唐朝的女书法家首算是武则天,会行书,“潜移嘿夺”之后,意思是不露形迹的夺得李唐皇权之后,又得到王导十一世孙王方庆家藏的王家祖上二十八人书迹,整日摹榻把玩,书艺进步很快。后来,武则天不夺人爱,将这些书迹又重新锦缋装裱,还给了王方庆,于是很多人都大加赞赏。武则天题额有薦福寺、崇福寺,入碑的有《昇仙太子碑》,缮写的有宰相周允元去世时,她以七言长诗悼念,缮写就是亲自修改抄写,这对周家是极大的荣耀。

其次有临川公主、晋阳公主、杨贵妃,临川、晋阳两位公主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一个工籀隶,一个善飞白体,临川公主是杜甫的外曾祖母,晋阳公主临摹唐太宗的字很像。杨贵妃也有书法作品留世,在唐代真定大历寺中藏有一个涂金匣子,里面有一卷《心经》,字体婉丽,是杨贵妃所抄,卷尾题云:善女人杨氏为大唐皇帝李三郎书。再其次,唐朝的女书法家还有女道士吴彩鸾、柳宗元老婆杨夫人、白居易女儿白氏金銮、女画家女诗人薛媛,以及名妓薛涛,薛涛最好的书法作品是《萱草诗帖》,宋朝的贾似道曾长期收藏此帖。

图片

宋 杨妹子 七言诗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宋朝的女书法家和之前的朝代差不多,仍以皇帝、大臣的女家属,以及女姬、女妓为主。

皇后中有宋仁宗赵祯的向皇后,宋高宗赵构的吴皇后,宋宁宗赵扩的杨皇后,杨皇后有一个妹妹叫杨妹子,杨妹子的字与宋宁宗的字很像,很多时候都是由杨妹子来代笔,比如宋宁宗赏画,就经常让杨妹子题画,画家马远有《白玉蝶梅》,杨妹子就在上面题:重重叠叠染湘黄,此际春半已半芳。开处不禁风日暖,乱飘晴雪点衣裳。马远有很多幅画作,都是杨妹子题诗,并盖有小印“杨娃之章”。宋朝因为尚文,女书法家都喜欢做诗作词,典型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朱淑真,她俩本身就是千古才女,李的书法清真可爱,朱的书法字法妍妩。

宋朝的女书法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著名文人的妻妾和文人相关的营妓官妓偏多,有王朝云,苏东坡的侍妾,有翠翘,翰林学士洪迈的侍妾,有田田、钱钱,辛弃疾的二妾,她们都工书札,经常为她们的老公代笔复函。官妓有淮安人氏王英英,书学颜真卿,喜欢写大字,梅尧臣曾赠诗:山阳女子大字书,不学常流事梳洗,寻传笔法中郎孙,妙画蚕头鲁公体。营妓有马眄、马眄徐州营妓,聪明灵巧,苏东坡守徐州时,很喜欢这个人,经常去。一日,苏东坡写《黄楼赋》,写到一半离开书案,这时马眄一边念着“山川开合”,一边写了下来,苏东坡顿时大笑,又接着续写下去,后来这篇赋文被刻成碑,其中“山川开合”就是马眄的书法。

图片

元 管道昇《秋深帖》局部

元朝的女书法家主要有管道昇、八达太夫人、柯氏、曹妙清等,八达太夫人是蒙古人,其子忽都虎是开国功臣,官至镇国上将军。柯氏是画家柯九思的女儿,曹妙清是元朝有名的才女,也是个老姑娘,三十岁都没嫁人,善鼓琴,且有一手漂亮的行书,元朝最具个性的诗人杨维桢有诗赞她:红牙管带紫貍毫,雪水初融玉带袍,写得薛涛《萱草帖》,西湖纸价可能高。

图片

明 邢慈静《行书五言诗》

明朝的女书法家主要有李太后、郑贵妃、邢慈静、蔡夫人、何玉仙、林奴儿。李太后是明神宗朱翊的妈妈,她最喜欢写的四个字是“谦瑾持家”,写了无数遍,送了无数人,这有点像现在的某些书法家,写来写去就那几个字,不是“上善若水”,就是“厚德载物”。郑贵妃也是明神宗的贵妃,爱写泥金,楷法秀整。蔡夫人是明朝大书法家黄道周的老婆,能画能写能诗,何玉仙是明朝大画家史忠的老婆。

林奴儿,号秋香,成化年间初为南京女妓,后被大富人家买走落籍,风流姿色,名冠一时,秋香学画于史忠、沈周,从良后有老客欲求见,她不见,只在扇上画了一幅柳枝,并题: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从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我们看过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左一个秋香姐,又一个秋香姐,从岁数上看是这样,秋香比唐伯虎大5岁,但被唐伯虎迎娶,并趁夜逃出相府,远走苏州,却是虚构。秋香死的也早,殁时才22岁。

图片

明末清初 柳如是书法

清代女书法家多集中在名媛之中,有黄媛介,黄皆令女、沈无非等等,媛就是指美女,为什么要把她们归入美女类?可能是她们长得漂亮吧。黄媛介浙江嘉兴人,书学《十三行》,画学吴镇,诗学杜甫,满腹才华,但也一生坎坷。黄皆令女,即黄媛介的小女儿,能自咏诗词写帖,她的长辈明末清初女诗人朱中楣夸她:鸳水毓灵多鲍谢,蝇头妙楷逼钟王。明清交替及清代的女书法家还有很多,像马湘兰、卞玉京、董小宛、柳如是、孙云凤、张伦英、吴藻、秋瑾等等,她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女书法家。

中国古代女书法家,总体而言,她们的创作形式和男书法家也差不多,也是以写诗词、写信、抄经、题签、题画为主要抒写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她们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所以至今看不到她们应试的“馆阁体”和“博文宏论”,中国古代女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也十分稀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历史上的女书法家本身就少,也可能是不受重视,她们的作品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

图片

张震作品

*作者简介:张震,独立文人画画家,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喜欢独立思考、写作、画画,避热闹,轻粉华,忌悖德,不向往混的好,只想平和平静地与纸笔交朋友,南山种豆,东篱采菊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