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姿势!原来海州历史上出过这么多名人……

 金樽清影 2016-01-16

在海州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他们中有许多是海州人,也有许多人为海州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今天,伙伴们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二!


麋竺

●麋竺,汉末东海朐人,字子仲,祖居南云台山关里村,死后葬在海州石棚山北部的山脚下。

●在中国古代的大富商中,如果挂“头牌”的是陶朱公,人们将他看成是商界崇奉的祖师爷,那“二牌”就该轮到麋竺了。按照《三国志》上的记载,他家“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财钜亿”。家里养着万把人,钱财以亿来计算,这样的人家在二十五史中为数不多,就连明朝号称活财神的沈万三,也没有那么大的气派。

麋竺的了不起,在于他还有着扭转乾坤的魄力。

●汉朝末年,帝室失去了控制力,群雄竞起争夺天下。麋竺原是徐州牧陶谦的得力助手,后遵陶谦遗命,接刘备做了徐州牧。

●两年后,吕布趁刘备带兵外出抵御袁术之机,攻下小沛,包围徐州,迫使刘备流窜到广陵海西,即今之灌云、灌南县一带。就在这时,麋竺兄弟挺身而出,将刘备接到家中,给他提供了两千丁壮补充兵源,又赠以大批金银、马匹、粮草作为军饷,还把貌冠朐郡、贤名海邦的亲妹嫁给了刘备,那就是麋夫人。从此,刘备得以重振雄风,最终走上三足鼎立的道路。

●曹操也非常器重麋氏兄弟,曾上书皇帝推荐麋竺为赢郡太守、麋芳为彭城相,但麋氏兄弟不愿屈从曹操,谢绝了封赐,一心追随刘备闯荡天下。刘备称帝后,拜麋竺为安汉将军,位置在诸葛亮、关羽等人之上。

●后因其弟麋芳害关羽败亡后降吴,使麋竺惭愧难当,不久便抑郁病死。

●麋竺死后葬于海州石棚山下,上世纪五十年代墓碑尚在,上书“安汉将军麋公墓”,残墓不太高,后被毁。


魏胜

魏胜,宿迁人,字彦威。魏胜勇猛,善使大刀,被人呼为魏大刀。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魏胜“聚义士三百人”,打着宋军旗号,自称制置司前军,北渡淮河,攻下涟水,乘胜攻打金人占领的海州。他在海州的抗金胜利,使金主完颜亮十分恼怒,急命七万金兵扑向海州,魏胜在孔望山设重兵堵截,重创金兵,并亲手将金兵主将蒙恬镇国斩杀。十月,完颜亮再派兵十万,围攻海州。魏胜与李宝水师联合夹击,水陆并进,全歼金兵水师。不久,金国太师乌锦再领兵二十余万第三次围攻海州,再被击退。至此,海州保卫战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以数千地方新兵和李宝三千水师,接连三次战败四十余万大军,不能不算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张叔夜

●张叔夜,字稽仲,宋开封人,虽生于乱世,却因他的神勇过人屡受荐拔。张叔夜在当兰州录事参军时,守军与羌人常有冲突,因提出择要塞布兵重点防守,深得皇帝赏识,不久便被升为礼宾副使、通书舍人。后因有人进谗,张叔夜被派到海州当知州。

●张叔夜第二次到海州,是在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正是二知海州,使张叔夜成了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会留名、《水浒》迷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宣和元年,宋江以36人在河北一带聚众起义,所向披靡,占了十个郡县。宋江义军攻至海州时,张叔夜伏兵城郊,用轻骑兵临海诱义军弃海登陆。义军登陆后,即遭张叔夜的重兵包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部投降,接受朝廷招安。张叔夜也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升为济南府知府。但不少宋史研究专家否定此说,孰正孰误,有待考证。

●今海州白虎山上还留有张叔夜携同僚登高题刻。




石曼卿

●石曼卿,宋时宋城人,名延年,字曼卿。

●在海州石棚山西南不远处,耸立着一块大招头崖,向阳背风,前临一片较为平坦的芳草地。传说当年石曼卿常在这里读书弹琴,饮酒宴乐,故明代人于崖壁间刻了六个擘窠汉隶“石曼卿读书处”,深入石骨,古朴可爱。

●古海州人民对石曼卿十分景仰,把他在海州为官数年,视为地方上的荣耀。石曼卿是当时著名的文章高手、诗人和书法家,著有《石曼卿诗集》行世。


凌廷堪


凌廷堪(1755~1809),字仲子,一字次仲。清海州板浦人,祖籍安徽歙县。青年时,学习经商不成,便发愤读书。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凌廷堪游学京师,深得内阁学士、著名金石考据学家翁方纲的赏识。第二年,凌廷堪在扬州与著名考据学家阮元相识并结为挚友,后又到开封任河南巡抚毕源的幕僚,任期很短。乾隆五十三年,凌廷堪回板浦,受板浦场盐课大使李汝璜之聘,开馆授徒,李汝珍及中正乔绍侨、乔绍傅等均拜读于其帐下。其外兄许乔林也经常向他求教质疑。乾隆五十五年凌廷堪35岁时中进士,接着,“连捷,中会榜第四,以歙县籍举京兆”,但他不愿为官,于乾隆六十六年被任宁国府学教授。嘉庆九年,凌廷堪再回板浦,并为李汝珍所著的《李氏音鉴》编辑。嘉庆十四年(1809年)卒于歙县,年54岁。著述有《礼经释例》13卷,《通鉴翼胡》4卷,《元遗山年谱》2卷,《充渠新书》2卷,《校礼堂文集》36卷及《燕乐考源》、《陵阳读余录》等。


林廷玉

●林廷玉,福建侯官人,“弘治十二年以工科都给事中谪判海州。刚明果断,民服其公。修理学校及祠庙坛土单,政声懋著。后累官至都御史。”(《隆庆海州志》)他谪判海州后的主要政绩是“修理学校及祠庙坛土单 ”。关于他修建学校的事迹,海州方志记载很简略:“十四年,判官林廷玉重修大成殿及两庑神厨等舍。”(《隆庆海州志》)说明林廷玉在弘治十四年(1510)重修了海州儒学大成殿及两庑神舍等建筑。


王同

●王同,字一之,河南郏县举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任海州知州。时海州岁荒民困,百姓原12700余户,逃亡仅存3500余户,官民田地11460余顷,有收成的仅1500余顷。王同即上书朝廷力陈百姓不堪赋役之苦,得准减轻赋税。招抚逃亡流民,开垦荒地,合并乡里,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民气复苏。在任上,王同还率民疏通河道,修整学宫,救荒赈灾,实政惠民。王同工书法,常为民间书写匾额碑记,在孔望山和石棚山留下“归云飞鸟”“高行清风”等石刻。后升任南京都督府经历。


唐仲冕


●唐仲冕(1753~1827年),字六枳,号陶山,善化(今长沙)人。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主持泰山书院时,遍览泰山典籍,研究其地理历史。至乾隆五十八年,完成巨著《岱览》。是年,中进士。历任荆溪(今宜兴)、吴江知县。嘉庆七年(1802年),出任海州知州后,用计谋捣毁盐枭巢穴,诛杀其首犯。又摆兵布阵,搜捕歼灭常窜至海州烧杀掠夺的山东曹、沂一带歹徒及头目,民众得以安居乐业。

●同年,首捐养廉银,发动海属士民捐助,建石室书院。嘉庆九年五月,率海州士民开掘甲子河。亲立纲目,延聘学者,编纂《嘉庆海州直隶州志》32卷。该书体例精采,为方志佳作。嘉庆十一年,移知通州(今四川达县)。官至陕西布政使、代理巡抚。


李汝珍


●李汝珍(约1763-1830前),大约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曾随兄海州板浦场盐课司大使李汝璜移居到海州的板浦,李汝珍与海州的缘分甚深,关系极为密切。著作以小说《镜花缘》最为著名,《镜花缘》是一部优秀的具有一定民主倾向的浪漫主义小说。

●《镜花缘》的故事,发生在武则天当了女皇的时代,描写天上百位花神获遣降落凡尘的经历。书中通过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漂洋过海,见识了海外许多离奇的国度,异人怪事,仙兽神鸟,从而借物言志,针砭时弊。书中还以相当大的篇幅,记叙了当时各种文学艺术、科学知识、娱乐活动、医卜星相的情况。

●由于作者大半生是在海州度过的,大海和云台山的山光水色,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语言,都成了他创作《镜花缘》的素材,这在书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痕迹,如东磊延福观庙后竹林中,至今还留有古代“小蓬莱”摩崖石刻,而李汝珍在《镜花缘》中竟把小蓬莱描绘成从人间飞升天庭的必由门户。书中的小蓬莱群山重叠,松林密布,溪涧深邃,鸟兽成群,景观酷似云台山,特别像云台山中的东磊。海上生活与登舟起航的细节,都写得极其真实细致,若非在海边生活过的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书中还有一些海州地区名特产品的介绍,如反复称赞海州葛藤粉天下第一。

●今天,《镜花缘》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被译成多国文字漂洋到了海外。


刘清韵

●清代淮上才女之一的刘清韵,1842年出生于海州的一个盐商家庭,18岁嫁给沭阳马厂秀才钱梅坡。清韵之古香纯朴,不但人才出众,模样长的秀美,而且善书画,会诗词,是个德才兼备的才女,尤其擅长写传奇,她写的作品,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曲折有趣,词藻华丽,语言流畅,引人入胜。她一生共写作传奇曲本24种,其中14种毁于1897年的洪水,剩下10种被收入《小蓬莱仙馆传奇》,清代著名诗人俞曲园,为该书写的序言中评价,就此10种曲本观后,她写的旧事,但内容时出新颖,关目节拍,极皆灵动,至其词则不以涂泽为工,而以自然为美,颇得元人三味,视李笠翁10种曲,才气不及,而雅洁转似之。她的传奇作品尚有《小蓬莱仙馆诗抄》、《瓣香阁诗》、《小蓬莱仙馆曲稿》各一卷存世。

●据当地民间传说,刘清韵才思敏捷、聪明能干,结婚那天,洞房花烛夜,宾客散尽时,她含情脉脉地注视着风流倜傥的梅坡,看着房门上的喜联“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在右,女在左,世间配定好字”,清韵此时心中爱意浓浓,羞愧难于言表,便转弯抹角地说,“我出上联,请夫君对下联,如若对不出嘛……”此刻她脸上堆满笑容,心中充满喜悦之情,梅坡自知文才不如清韵,便硬着头皮说:“为夫愚笨,正要向贤妻领教。”清韵羞愧地笑了,顺手推开窗户,看到院墙头上有只猫趴着,微风吹拂,她灵机一动,吟出上联:“墙头趴猫,风吹猫毛,毛动,猫不动。”梅坡思来想去,绞尽脑汁也答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想讨教妻子,又羞于启齿,在洞房内苦思冥想。他心烦意乱地走到窗前,吹吹凉风,并向窗外望去,他突然看到,树枝上站着一只黄莺,在夜风的吹拂下,莺影和树影一起摇动,触景生情,他茅塞顿开,对联脱口而出:“树枝站莺,月移莺影,影移,莺未移。”清韵听了,笑容满面,拍手叫绝,高兴地携着梅坡的手,共同进入红罗帐。

●刘清韵洞房出对难丈夫的故事,至今还被传为佳话。刘清韵于1915年病逝,享年73岁。


卞赓


卞赓,原名卞桂山,字虞卿,因排行老三,人又称卞三,清同治七年(1868)出生于板浦镇中正街的一个盐商家庭。卞赓六岁时,其父卞敦典特聘请海州名儒朱璐来家做他的启蒙教师。卞赓不但喜欢文墨且精于颜体书法,还爱好使枪弄棒,卞敦典征求了朱璐意见,即为其拜山东临沂马戏团领班王学通学练武艺。由于卞赓勤学苦练且悟性极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尤熟娴骑射,十四岁时便考中武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虚龄十八岁的卞赓在乡试上外场弓、刀、石和内场答卷均以“头等头号”列为武举榜首;但因翌年其父病故,故守孝三年.没能参加本届会试。

光绪十八年(1892)秋,二十四岁的卞赓进京赴考。因他生得魁伟英武,相貌堂堂,而且敦厚纯朴,温文儒雅,较之其他赶考武举武德双馨,故甚引人注目。九月二十一日~二十八日的内外场会试,十月一日~三日的殿试,卞赓武功突出,力克群雄,名列第一甲第一名武进士;十月初四,光绪皇帝在太和殿御笔点元,钦点卞赓为武状元,并亲赐盔甲、腰刀和插花。

●卞赓中状元后,奉旨回乡祭祖,在中正街卞家祖宅上建造了颇为富丽堂皇的状元府,大门上高悬“状元第”金字竖匾,两旁对联为“急时雷雨舒龙甲,得意风云快马蹄”;大门前还竖起了三丈六尺高的武状元旗杆,兴建了一丈二尺高的石牌坊,另外,还有汉白玉石阶、雕花、石鼓、石狮等。卞赓是海州地区千百年来唯一的状元,因此,此番荣归故里,跨马游街,轰动全海州。


沈云霈

江苏海州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中举,曾任浙江某县知县。甲午战争前任浙江巡抚寥国嗣的总文案,解饷进京时,应会试,中甲午科进士,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农工商部右参议转左参议、邮传部右侍郎、署理邮传部尚书、津浦路会办大臣、吏部右侍郎。民国期间充任浦信铁路督办。 晚清至民国初年,在海州创办海赣垦牧公司、洪门果园、锦屏矿务公司和牲茂商行,被誉为实业界的“江北名流”。


朱自清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

●朱自清生前曾有自传,写道:“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官的,东海就是海州,现在是陇海线终点,我就生在海州……”朱自清的祖父朱则余先生在清光绪年间做承审官,从浙江绍兴到江苏东海县供职,前后有十余年时间。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在海州成家立业,娶东海人周氏女为妻,朱自清是其长子。

●1903年朱自清六岁,朱家从海州搬到扬州,他在那儿读书求学,并考进江苏省立第八中学。 据悉,朱自清在1936年出版的散文集中有回忆儿时婚姻的《择偶记》;有记叙冬天同父亲兄弟围坐吃“白水豆腐”的《冬天》;还有记叙生活琐事的《看花》以及叙述个人感受的《背影》,这些文章都与海州的民俗生活有关。


汪氏三杰

●海州板浦人杰地灵,这里的人们以读书为荣,出过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20世纪,汪氏一户人家兄弟四人中,竟出了三位声名显赫的科学家。大哥汪德耀是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二哥汪德昭是著名的水声学家、大气电学家,小弟汪德熙是著名的核化学家。

著名细胞生物学家汪德耀


●汪德耀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和生物科学教育家,我国细胞生物学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

著名水声学家汪德昭


●汪德昭是我国国防水声学研究的奠基人,著名的水声学家、大气电学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著名核化学家汪德熙


●汪德熙是我国著名的核化学家、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核工业研究生部教授兼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朱琳

●朱琳出生于海州西门外白虎山下的贫民区中。1938年后参加抗敌演剧九队、新中国剧社,任演员。曾在《雷雨》、《武则天》、《洋麻将》等剧中扮演主要角色。主演的《蔡文姬》已拍成舞台艺术片。朱琳被称作“中国话剧的皇后”,是北京人艺的“第一大青衣”。



来源:今日海州

更多详情,可登陆连网、连云港发布APP客户端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