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阅读】走遍港城:山海多情 淮盐遗韵

 印象秋 2018-05-14

(一望无际的盐田,唯有洁白的盐山巍然矗立)


        谈起港城的历史,绕不开一个字。如今,淮盐似乎已踪迹全无,但只需稍稍拨开尘雾,这白色的精灵立刻浮现出来。在许多土生土长的港城人心目中,淮盐有着特殊的意义。

 


 (明隆庆海州总图,盐场林立)


       明代《隆庆海州志》记载,海州境内有板浦、临洪、徐渎浦、莞渎、兴庄盐场。20世纪90年代以前,淮盐曾一度主导港城经济社会生活,城市财政收入的60-70%来自于盐税。台北、台南、徐圩、灌西、青口盐场,横贯港城南北,地域广大,幅员辽阔。

 

(如今众多盐场正逐步转化为工业园区)


从古至今,山海港城孕育了众多盐场,养育了众多以盐为业的子民,培育了繁荣的盐业文化,反之,盐业又为港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围绕盐业,无数港城人靠海生活,靠盐吃饭。解放后成立的淮北盐务局、省盐业公司(曾驻新浦)为港城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人才,盐大头”为港城的众多事业给予支持,《苍梧晚报》亦脱胎于《淮北盐工报》。

 

(板浦“盐池汇宝”位列清乾隆“云台二十四景”首位)


        如今,淮盐的影响大不如前,几乎销声匿迹,但作为工业用地的广阔盐田,却为港城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随着盐田的改造,曾经的盐民们再也不用“面朝盐滩背朝天”,纷纷转型渐变为市民,但淮盐的血脉依旧扎根于盐场人的心田。

 

(猴嘴盐坨旁的铁路及仓库,保存完好)


港城人骨子里的淮盐文化基因,随着实体的消褪,渐渐模糊不清。面对时间的淘洗,曾经的淮盐文化与民俗,成为中老年群体的记忆片断,对于青少年一代而言,淮盐似乎不曾存在。

 

(灌西盐场仍保留海盐晒制,淮盐晒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 


站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大门前,我们猛然发现,短短二三十年,淮盐的痕迹已经难以找寻。淮盐是什么?是连云港市博物馆里那块锈迹斑驳的宋代盐?是盐河巷几尊古代盐工雕塑?是隐匿于宿城青少年教育基地里的淮盐展厅?是远离城市灌西与青口盐场保留的些许盐田?是曾为2亿人供应淮盐保存尚好的猴嘴盐坨?还是作为盐区标志等待拆迁的云台区大会堂?……

 

(海州东门外出土的宋代盐鐅,极其珍贵,现陈列于市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厅 


伴随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从煮盐、煎盐到晒盐,淮盐一路艰辛走来。烟华易逝,当我们扳着指头去追寻、挖掘淮盐遗存,才发现擅于遗忘并非他人的专利,作为盐民的后代,人们急于摆脱淮盐的标记,似乎它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一座没有文化根脉的城市,是没有前途的城市;一个没有文化记忆的群体,是失去方向的迷途羔羊。

 

市博物馆碑林中陈列的“盐引告示碑”  


有人说,没有淮盐,就没有了海州、新浦、板浦的繁荣;没有淮盐,就没有了《西游记》、《红楼梦》、《镜花缘》;没有淮盐,就没有了扬州、淮安、泰州的兴盛。是啊,一部淮盐史,多少尘烟往事,多少盐民血泪史。

 

(采用现代技艺晒制的海盐,最大程度避免了雨水天气的影响

  

对于淮盐,港城人欠它一座专题博物馆,欠它一片盐坨遗址,欠它一个淮盐小镇,欠它一条运盐河,欠它一部盐业史著,欠它一场盐文化剧目……

 

(又是一个丰收年,高耸的盐廪

 

作为曾经的淮盐产运、管理中心,去除对淮盐的“有色”眼镜和传统认识,趁来得及,行动起来,去回忆,去提炼,去保护,去传承!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淮盐产储运销流程展示 


来源:山海云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