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小乔
在泰州市区西仓路南,西城河畔,这里原来是泰州分司引盐过掣的西浦、郁浦所在地,今年,这里将成为江苏盐税博物馆。届时,你可以到博物馆内领略泰州源远流长的盐税文化。记者采访了解到,江苏盐税博物馆近日已正式开工建设。
泰州盐税文化源远流长
古泰州地域濒临黄海,辖地广阔,所属有大丰、东台、南通等地,官家盐场分布广而多,盐税资源十分丰富,盐税文化源远流长。
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是古泰州盐场的开拓者。当时,他召集被流放人员在黄海边“煮海水为盐”,为了把古泰州盐场的盐迅速运往扬州,然后销往不产盐的地区,他还下令开挖了从扬州湾头到泰州蟠溪(今属如皋)的邗沟,也就是古老的运盐河,即现在的老通扬运河。
从唐代到清末,历代封建政府为强化泰州域内的盐政管理,曾设有专门的盐业管理机构。唐代的海陵监为全国十大盐监之首,宋代“泰州盐仓场一年内支发客请盐及四十万袋,创一仓支盐1亿2千万斤的全国最高纪录”,宋代史称“天下大计仰东南,东南大计仰淮南”, 晏殊、吕夷简、范仲淹三位宋朝宰相都曾在泰州担任过盐官。从南唐诸仁规任海陵监开始,有四百多年时间两淮盐业管理衙门一直设在泰州,明初两淮盐运司署才移往扬州,明代以后,两淮盐税长期占全国总盐税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泰州又占两淮盐税的半数以上。清雍正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高凤翰坐镇泰州专司督坝查验盐务,清道光时期江苏巡抚林则徐在泰州南门城外滕家坝竖立税碑,永禁越坝逃税。到了咸丰年间,两淮盐运使乔松年,不仅买下了三峰园更名乔园作为他的私人花园,他在泰州做官期间,还倡导兴建了泰州盐宗庙,比扬州盐宗庙还早十年。还有泰州的税务街、税务桥等,这些深深的历史印记成为丰厚泰州盐税历史文化的佐证。
盐税博物馆青砖灰瓦
江苏盐税博物馆是今年重点工程项目,凤城河管委会工程科相关负责人说,博物馆近日已正式施工,今年建成。
江苏盐税博物馆位于市区西仓路南,西城河边,西侧和东侧分别是海城公寓和御景公寓。目前,该地块现有仿古闸房一间,老仓库三座计33间。
根据规划方案,在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过程中,将始终以文化为根本,充分发掘基地的历史文化优势,营造出江苏盐税文化园浓厚的文化氛围。
规划方案提出,新建建筑采用清代民居风格,青砖灰瓦,花格窗,将通过增加门厅、连廊、玻璃顶等手段将原有三座仓库联合成一个整体,并将中间狭长的巷道划成一大一小两个庭院,及一个将前后建筑连为整体的玻璃房,既满足功能需求,也将空间变得趣味盎然。
在博物馆的西侧,将新建泰坝衙门。泰坝即泰州拦河坝,是指从江南经泰州去下河及海安、如皋方向或向西去扬州方向,南去长江口岸的客货船,必须在泰州过坝。历史上古泰州盐场的海盐主要通过泰坝过坝掣验后,经扬州销往湘鄂赣皖豫等地。其中,滕家坝、鲍家坝等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清雍正年间,两江总督尹继善奏,泰坝为引盐汇集之所,各场夹带私盐皆于此出售,建议设泰坝盐掣署衙,专司淮盐翻坝运输和盐课查验事宜,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就是第二任泰坝监掣官,泰坝衙门就是他在任上建造的。
对于清代衙署建筑,《大清会典》有记载:“各省文武官皆设衙署,其制:治事之所为大堂、二堂,外为大门、仪门,大门之外为辕门;宴息之所为内室、为群室,吏横办事之所为科房”,由此可以看出清代衙署布局基本上可分为三个主要空间群组:治事之所、宴息之所、办事之所。
根据方案,泰坝衙门建筑采用官式清代风格,采用硬山顶,大门北侧设高凤翰雕像。
据了解,目前,国内尚无“盐税”专业博物馆,该盐税博物馆建馆目标是国家级盐税博物馆,暂定江苏,从江苏两淮盐业入手,再拓展、延伸至全国古代盐税,同时兼顾泰州,古代盐业以两淮海盐为主,两淮又以泰州为先,由泰州看两淮观全国。主要介绍古代盐税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及其重大作用,同时介绍古代盐业的管理,侧重于盐税的征收管理,展示我国(主要是两淮)古代盐业的生产、运输、销售概况;再现泰州古代的盐业生产、运输、管理、掣查的过程。届时,博物馆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多媒体、智能化、数字化,结合声、光、电及雕塑、仿真等手法,立体展现盐税文物,力求生动形象。
北宋盐税铜印为镇馆之宝
江苏盐税博物馆建成后,里面将会有什么宝贝?据了解,目前,江苏盐税博物馆筹备处已征集到301件展览藏品,还有2000多件藏品正在征集或复制中。其中,北宋盐税铜印为镇馆之宝。
在泰州国税局,记者见到了这枚铜印。铜印的全文为篆书“泰州西溪镇茶盐酒税务朱记”,朱文,从右至左上下读。
西溪镇现属东台,原属泰州。范仲淹曾任西溪盐仓监。
据了解,我国古代玺印的断代分期大致分为八期,即胚孕期、萌生期、蓬勃期、典则期、涣解期、更变期、规范期、新流期。规范期印章的时空范围为北宋、辽、西夏、南宋、金、元等政权统治时间与地区,这一时期印章分公印和私印,公印的大致特征为:基本上为青铜铸;印文为阳文;印文盘曲于印面,且每字都盘曲相连;印文不再用焊接字划而是直接铸出;面形略近正方,长度稍大于宽度;印章上凿创年款,颁发官署等款识内容。这枚铜印与北宋时期的公印特征几乎完全吻合。章体为青铜铸,印章长5.5厘米,宽5.3厘米,高1.3厘米,印背上纽的左右两侧各凿有4个字,右边的4个字为“庆历七年”,左边的4个字为“少府监铸”。经考证,该铜印为北宋时期的遗物。
据了解,公印一般过了使用期限即会销毁,这枚铜印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这对研究我国北宋时期的茶盐酒税历史和泰州的盐税历史,以及北宋时期铜印铸造工艺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还在复制之中的清宫两淮盐务奏折也将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据了解,奏折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两淮盐务的方方面面,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皇帝有御批类;二是涉及重大盐税案件类;三是名人奏折(如陶澍、林则徐、曾国藩等);四是盐务管理类(如考核奖惩)等等。
此外,秦代用于食盐计量的铁权,各类珍贵的盐税票据在新建的博物馆里都将可以看到。
“
盐,在今天许多人的眼中,只不过是个调味品而已,盐税,在今天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全国税收总量的极少部分。但你是否知道,盐税收入曾经在一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昔日的海边,曾经有多少盐民在那里煮海水为盐;昔日的运盐河,年复一年,航行着数以千计的运盐船;昔日又有多少盐税是用于赔款和还债?从古到今,泰州地区共为国家贡献了多少盐税已经无法统计,但是这段历史,我们不能遗忘。
”
泰坝记事(三首)
清 高凤翰
初至坝上
浪迹人同泛水鸥,今年又到海西头。
封堤万灶新亭长,隘控双河古界沟。
方苦无舟无问竹,不妨有蟹有监州。
生平雅负元龙气,舵尾犹雄百尺楼。
河上勾当公事毕还寓
摒当河干日几回,千帆坐看压云来。
筹边大计真难缓,托命穷黎实可哀。
冷案无从恣饱蠹,小臣亦许佐盐海。
书生老矣头全白,怕见如山烂雪堆。
建署落成
鹾部分曹地,亭连万灶场。
利民供楚粤,扼要控淮扬。
栋宇自今始,关河与世长。
一椽皆帝力,风雨慎无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