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

 点睛高考 2023-09-03 发布于河北

乾隆三十三年,乾隆下旨“查办两淮盐引案”。

“盐引”说的是什么呢?有些同学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详细说一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盐引,就是指宋及宋以后历代朝廷,给予盐商凭以运销食盐的专利凭证。相当于今天的营业执照。

也就是盐商缴纳盐款后,领取引票,每张引票规定有一定数量的盐,然后盐商凭引票到所属盐场,支取盐再运销各地。

然后,朝廷就是靠卖引票征收盐商“引税”,“引税”在整个盐税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成为朝廷盐税的主要来源。

清代除蒙古、新疆之外,全国共设有盐区十一个,拥有盐场三十二座,其中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六省的两淮盐区最为重要。

清政府在这些地区设有都转盐运司盐运使,驻在扬州,其上司是两淮盐政。

盐政大多由盐区所在省份的总督或巡抚兼任,只有长芦、两淮特设独立盐政。

两淮盐运使不仅仅只管理盐场的生产、盐商运输销售等日常诸多盐务,同时还兼为宫廷采办一些贵重物品,侦察社会及官僚情况等多种事务。

由于两淮盐区的重要角色,因而两淮盐商与朝廷、皇上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非同寻常。

两淮盐商每年上缴的盐税和其他盐区相比是最多的,当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雍正皇帝征伐西北、乾隆皇帝讨伐金川等历年巨额军费,两淮盐商先后就曾捐款缴纳上千万。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多次南巡,其中各种供应设施也大多出自两淮盐商,所以朝廷对他们十分照顾,海内太平时便通过增加销售配额、减少盐税等办法给予极大的优惠。

除此之外,每次皇帝南巡时,都要召对一些盐商,或者赐宴或者封官,礼遇规模形同封疆大吏。

盐商们偶尔周转不灵时,朝廷也会出钱来借贷给他们,然后收取一定利息。

两淮盐引案即是由利息银引发的贪污受贿案件。

两淮盐商借贷之后,打算靠多销盐还账。

当时价格十分稳定,销售状况特别好,于是从乾隆十一年起,盐商们便申请提前销售下年的食盐,好用这部分盐税来还债。

但是,这一款项,盐运使、盐政都没有奏明朝廷,变成了自己的“小金库”。

当然给皇上购置古玩器物、打点巡游消费以及办公事宜等等一切开支都要从这里面支出,但是其中更多的则被盐政、盐运使、盐商们勾结私分了,盐商们用这些钱请客送礼,盐官们用它大肆挥霍,这样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到了乾隆三十三年,新任两淮盐政——尤拔世,到任,他早就听说盐商积弊,也想利用这一机会索贿。

结果,盐商们看到尤拔世的这副丑恶嘴脸,并不买他的账。

于是气急败坏的尤拔世便上奏皇帝,“上年普福奏请预提戊子纲引,仍令每引交银三两,以备公用,共缴贮运库银二十七万八千有奇。普福任内,所办玉器古玩等项,共动支过银八万五千余两,其余见存十九万两,请交内府查收。”

一石激起千层浪,就是这短短一篇奏本,在乾隆朝中掀起了起轩然大波!

清朝当时已经把借贷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经尤拔世一提醒,再仔细一算,二十年来,连本带利,已超过千万,几乎是每年全国盐税的二到三倍。

尤其令乾隆皇帝恼火的是,朕的历次南巡,原以为盐商们的孝敬都是自愿掏腰包的呢,谁料想他们竟然把朕装进了“明着我请客,暗地你掏钱”的骗局里。

乾隆皇帝立即密派江苏巡抚彰宝会,和尤拔世详细清查。

详细清查的结果是:历年提引余息应归公之银累计一千九十二万二千八百九十七两六钱,除去累年代购器物、应承巡游、办公开支的费用,共亏空一千一十四万一千七百六十九两六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