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顿、雪莱、托尔斯泰,他们为什么选择吃素

 夏光* 2016-01-16

朋友Y是美术系的副教授,也是一个沉迷古典占星术的神秘主义者。与Y交流经常能赋予我——一个水瓶座的好奇宝宝以不可预见的新鲜知识,每次交谈都格外有趣。可是,找Y吃饭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她是一个素食主义者,而我近乎无肉不欢。

牛顿、雪莱、托尔斯泰,他们为什么选择吃素

我也曾特意问她,如果说把动物作为与人一样平等的生命,那为什么你们却可以吃蔬果类的植物?难道蔬果不是生命吗?她白了我一眼,道出了原委:因为果蔬没有痛觉,而杀死动物的时候,它们会痛。基于这样的理由,她更不可能享受海边人民传统的饮食——海鲜火锅,这对于她来说无疑强迫观看一场酷刑。

当然,素食主义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各种流派和思想。有的是全素者,有的能吃奶、蛋等。据一项调查称,仅在中国,形形色色的素食者总数就已超过5000万,他们秉持着宗教、环保、健康等各种各样的理念。

虽然有史记载最早的素食者出现公元前7世纪的印度,在不同的文明中也存在着不定期进行斋戒的习俗,可是素食主义在世界范围流行开来,却是拜大航海时代所赐。

牛顿、雪莱、托尔斯泰,他们为什么选择吃素

【印度耆那教徒以素食主义闻名于世】

15世纪末,达·伽马率领舰队绕过好望角来到印度。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群吃素的印度人。达·伽马和他的船员们惊奇地发现,印度的统治阶级“既不吃肉也不吃鱼,甚至不宰杀任何动物。而且贵族、朝臣和其他达官贵人都是如此。”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欧洲旅行者踏上了印度这篇土地,关于印度的游历和见闻在欧洲风靡一时,其中就有大量关于素食风俗的描述。十六世纪,一个名为巴博萨的葡萄牙作家这样写道:“由于摩尔人经常带着活生生的蠕虫和小鸟来到印度,并且声言要当众杀了他们,于是印度人只好付钱替它们赎身,然后放生。为了拯救它们,他们付出超过那些蠕虫和小鸟本来的价格。”更有甚者,某些旅行者声称在印度有专门的人负责照料虱子等害虫,这些人的工作就是让它们吸他的血。对了,印度人开设的动物医院也让西方人叹为观止。

牛顿、雪莱、托尔斯泰,他们为什么选择吃素

【达·伽马】

印度婆罗门或耆那教徒的“戒杀”“素食”观念与欧洲的基督教义有隐隐相合之处。在科学并不昌明的年代,欧洲人的所有知识来自于无所不包的《圣经》。根据《圣经》的记载,直到诺亚,人类的寿命都可以达到八九百岁,而越往后人类的寿命越短,只有几十岁。这是为什么呢?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吃肉是罪魁祸首。因为在人类刚被造之时,上帝说:“看哪,我将遍地上的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做食物。”而经过了大洪水,地上的植物失去了营养,为了免得人类饿死,上帝对诺亚说:“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也就是说,吃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于是,要保持长寿,甚至重新回归伊甸园,就必须开始吃素。

牛顿、雪莱、托尔斯泰,他们为什么选择吃素

巧合的是,与东方宗教相似,伟大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也提出过灵魂转世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灵魂要经历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然后接受审判。基于这个理由,人类也不能吃肉。莎士比亚笑谈:“小心点,别射杀了山鹬,免得你奶奶的灵魂失去了安生之所。”

事实上,这些古老的思想被近代欧洲人重新翻出来,变成一种精神追求,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因素。大航海导致了欧洲的崛起,工业革命摧毁了宁静悠远的田园牧歌,冒着浓烟的蒸汽巨兽给资本新贵们带来了滚滚财源,也赋予他们挑战旧秩序的胆量和权力。社会动乱、战争频仍、贫富分化……世界看起来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好。于是,无论是遥远的东方,还是圣经中的伊甸园,都成了那些具有探索精神和反省意识的富有阶层的“诗与远方”。

牛顿被后世的素食主义者当做旗帜性人物。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打开了近代科学的大门。然而他也是一个地道的宗教神秘主义者,酷爱从《圣经》和炼金术士那里寻求探索世界奥秘的法门。牛顿不一定是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但热爱小动物,并且绝不碰血制品。圣经里说:“唯独肉带着血,那就是他的生命,你们不可吃”,因此他坚决抵制“血肠”,引发了著名的“血肠大辩论”。

牛顿、雪莱、托尔斯泰,他们为什么选择吃素

【伊萨克牛顿爵士除了喜欢苹果,也热爱小动物】

雪莱认为,吃肉将会唤醒人类残忍的“动物性”,因而把吃素作为反抗父权和世界不公正的手段。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了当时的上流社会对于素食主义的关注。

牛顿、雪莱、托尔斯泰,他们为什么选择吃素

【雪莱】

萧伯纳把吃肉称作咀嚼动物的尸体,把打猎叫做残杀的兴奋。一次生病,医生叫他吃肉。他说我宁可死去,也不愿肚子成为动物的坟墓。

牛顿、雪莱、托尔斯泰,他们为什么选择吃素

【萧伯纳】

早年生活糜烂的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尼娜》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贫苦农民,以至他的世界观大变。从57岁之后的25年,他坚持吃素,最常吃的是蔬菜汤和燕麦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牛顿、雪莱、托尔斯泰,他们为什么选择吃素

【托尔斯泰】

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得很长,包括笛卡尔、卢梭、梭罗、甘地、爱因斯坦甚至希特勒。

希特勒的素食理由比较有趣,他相信素食可以净化身体里的“坏血”,借此达到身体健康和血统纯正的功效。

进入新千年,发达的食品工业化不仅给人类带来了便利的饮食,也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心。一方面科学家忧心忡忡地宣称到了21世纪末,这个星球完全无法养活全部的人口;另一方面,转基因种子、杀虫剂、化肥被人们所抵制。特别是疯牛病、禽流感的爆发,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慌。

1971年,拉佩在《小行星上的饮食》一书中,从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出发,提出应该改变现有的食品消费模式,只有转变成为以素食为主的饮食结构,才能够实现科学与营养的理想。这本书被新时代精神领袖斯蒂夫·乔布斯推崇有加。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从世界经济角度上看,素食主义可以缓解世界上存在着的地区间贫富差异和饥荒问题。

牛顿、雪莱、托尔斯泰,他们为什么选择吃素

在这个新千年,吃素的理由变得越来越多,宗教的、文化的、健康的……可必须指出的是,无论什么时代,吃素这种时尚都是中产阶级和上层人士的权利,从来都不是穷人的自由。可不是吗?吃饱的人想吃素,而饿着的人只想吃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