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震中:陶寺都邑遗址属于帝尧的都城

 修和 2016-01-16

4月15日—16日,在山西省委宣传部、临汾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尧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驽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全国知名科研院校22位专家学者,聚焦临汾,亲临陶寺,畅所欲言,形成共识:陶寺是尧的都城,临汾是最早的“中国”。“尧都平阳”正在走出传说时代成为信史。

本网现将部分权威专家学者研讨会上的论述进行整理,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观点提示:陶寺遗址时间、空间上与帝尧时代一致,出土龙盘反映了文献中唐尧文化传统中的龙图腾崇拜,考古成果强有力说明,陶寺都邑是阶级社会的都城,体现了中国早期国家——都邑邦国文明发展水平,280万平方米的陶寺都邑遗址属于帝尧的都城

首先,在空间上,即在地望上,唐尧最后定都于平阳,而这与陶寺遗址所在的地域是一致的。

其次,在时代上,尧舜所处的时代是夏代之前、紧接夏代的一个时代。从文献推算,夏代开始的年代约是在公元前2040年或公元前2024年左右。尧舜禹时代就应在公元前2040年之前的一二百年或二三百年的范围内。陶寺遗址被分为早、中、晚三期,作为都邑的时间是在其早期和中期。陶寺遗址早期至中期碳十四测定的年代大致为公元前2300—前2000年或公元前2400—前2100年,这一数据大体与尧舜时的年代范围是一致的。

文献中有关唐尧文化传统中的龙图腾崇拜。在陶寺的考古发现中,陶寺几座顶级大墓出土有彩绘龙盘,就是最突出的龙崇拜现象。

陶寺修筑有城墙,都城的规模庞大,城址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在陶寺城内建有宫殿、观象台,还有阶级分化非常明显的墓葬。在城区的区划上,有宫殿区、贵族居住区、普通居住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天文建筑和祭祀区等不同功能区域的区分,反映出社会复杂化程度已经很高。大规模筑城和大型宫殿的修建,同时伴有严重的社会不平等,说明陶寺城邑内的社会权力,既具有公众性,也具有某种程度的集中性和强制性。陶寺城邑还展现出制陶、制玉、铜器冶炼等手工业技术水平和分工,也可以看到文字的使用。这些以及墓地墓葬所反映的金字塔式的阶级结构和观象授时的天文历法的发展水平,都强有力地说明陶寺城邑是阶级社会的都城,它体现了中国早期国家——都邑邦国的文明发展水平。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推定为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陶寺都邑遗址属于帝尧的都城。这样,我们对陶寺遗址都邑性质的分析,也就适用于帝尧陶唐氏;陶寺与文献中的尧文化可以相互补充、阐发。目前,有条件将考古与历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遗址,陶寺是不可多得的一例,通过这种结合,可以在考古学上对尧、舜、禹时代的社会发展阶段作一个很好的说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原标题:王震中:陶寺都邑遗址属于帝尧的都城)

neteas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