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翡翠那些事

 语言罐头 2016-01-16
老翡翠那些事




老翡翠那些事



    翡翠作为玉石之一种,自明清始与和田玉一样被加工使用。因此,我们将清代翡翠跟清代和田玉一样归类为老玉之列。就玉器分期而言,一般南北朝之前的玉器称作高古玉,元宋至隋唐称中古玉,明清玉称作古玉或也叫做明清件。那么,清代翡翠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古玉或叫做老玉了。

    我们辨识古玉之真赝,一般是从“形、工、沁、浆、质、韵”等六个方面,综合考察、辩证判断,对翡翠当然也是如此。在古玉真赝辨识中,“工”“浆”和“质”尤其明显地体现着一件作品的时代及真赝特征。因此,对于清代翡翠,在“质”无异议的前提下,首先分清其做“工”究竟是“手工”还是“机器工”成为关键。“手工”是制作玉器的传统方法,此方法一直延续到电动工具出现以前。此后,便出现了电动工具与手工混合使用,一直到近几年又出现了数控机床雕刻。在玉器的留痕中,是“手工”痕迹,还是“机工”痕迹是很好区分的。现代已经有了现成的雕玉机器,且不说现在有很多古老雕玉技法已经失传,就工本费而言,也已经不允许玉工们完全用手工制作一件玉器,包括翡翠。

    其次,就是上百年老玉器的“浆”即“包浆”。“包浆”是一种物件自然的在空气或水、土壤中形成的,可感知而又不能游离于物件本身表面之外的物质。在各种玉器上,可表现为玻璃光、亚光、伴随次生物或无次生物等,有老厚轻薄之分。清代玉器有的入过土,有的从未入土,但由于受当时制作工具限制,其表面抛光程度远不如现代,其包浆的“亮光”就远没有现代玉器因高精细抛光,而形成的“高亮光”。因此,“老包浆”与“抛光亮”也很好区别。

    识别了“手工”还是“机器工,再分清了“老包浆”还是“抛光亮”,一件翡翠的新老便一目了然了。

    再说所谓abc货。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翡翠成品中发现了有填充环氧树脂的情况。环氧树脂是一种合成的化学物质,类似于装房子做家具的胶。这种东西,是高科技的产物,在清代一定没有。民国若有,也还没有用来填充翡翠。用来填充翡翠,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

    现在的翡翠标准是2004年修订的。这个标准,仅是把填充环氧树脂或胶当做“优化处理”。因为检测翡翠的机器还无法分清是环氧树脂还是蜡,再加上检测人员的水平问题,便习惯性的把传统制玉工艺中的“抛光过蜡”也当作优化处理了,这就不可避免的将清代、民国甚至以前的翡翠也都当做“优化”产品了,即都成了b货或b+c货了,致使现实中存在的大量老翡翠被错划了“成分”,甚至连北京“某”老字号,清代曾专为皇宫制作御用玉器的百年老店,其自有传世下来的极精品老翡翠也被机检为“优化处理”,成为天下笑话。试想,明清时期哪里来的环氧树脂一类的化学品?那时只有虫蜡,连石蜡也没有,而老法制玉过程中的抛光环节是必须过蜡的,制成品后也是要打蜡的,老翡翠身上的虫蜡是有机物,经过百多年甚至三四百年基本已经碳化,残存在玉器绺裂或经逐步风化后的浅表层。

    和田玉与翡翠的加工使用基本一样道理的,但和田玉就没有优化处理一说。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和田玉已经不仅仅指狭义的和田料,而是包括了青海料、俄料、韩料等广义的和田。其实,这里边是有蹊跷的——这是在保护广大经营者的利益。而翡翠的产地,原本就属我国的云南,只是后来送给了缅甸。翡翠这种彩色的玉石,当被发现时,就被国人源源不断的开采利用,加工成各式各样的饰品雕件,主要通过水路运入全国各地。当然,品质最好的只能由皇家及达官贵族享用,民间普通人家当然不会见到那些冰、玻种的极品(这也就是最近西方媒体上有报道,对中国民间近几年突然出现了不少皇宫贵族才可享用的极品翡翠而倍感惊诧原因),而这些极品翡翠,都是河床上的“籽料”。大家都知道,和田的籽料十分珍贵。同理,翡翠的籽料也是一样的且更加珍贵。这就是我们这些老翡翠的原料。

    玩翡翠的人都听说,缅甸的翡翠原料就要枯竭了。但明白人都知道,这是专指的老料,即那些籽料类的老料。其实,在前面的83年左右就新发现了一种所谓的“83料”———就是现在翡翠饰品的主原料。这种翡翠因为“种水色”都远远比不上老料的质量,才逼迫商家运用高科技进行“优化处理”。

    现在都基本没有老料了,“83料”也是翡翠料,商家都在经营这种翡翠;而国家制定标准只是90年代后期,后来04年又略作修订;其时国家的取样标本就只有这些“83料”。所以,老翡翠机检暂时过不了关,就非常好理解,但这绝不能否定老翡翠原本就是天然的。

    现在的机检,就连上90年前后买的翡翠,经这20年左右的佩戴把玩,都被检测成“优化处理”,何况在建国初期及民清之前的呐。

    古玉收藏家都知道,在电动工具出现之前,制作玉器使用手工和砣具,这种工艺无法超越时代。而现代也绝不可能再恢复到过去的老工艺制作一块玉器,因为,效率太慢,工钱太高,谁也承受不起。

    我们曾经很悲哀,因为新机检不认老翡翠,但是我们认识老玉就会认识老翡翠,况且,现在有了当下最先进的拉曼光谱仪,他可以轻松的检测翡翠的构成成分,即使有轻微的外源物质浸入,也会被毫不客气的测出,是不是天然翡翠已经不会再被划错“成分”。

    其实,我们作为收藏家,也大可不必悲哀,我们的机会正在这里,而我们自己也会用数据鉴定翡翠。翡翠是玉石中密度最高的玉,环氧树脂的密度只1.1左右,而蜡的密度不到1,其密度都远远小于翡翠很多,使其填充翡翠肌理必导致翡翠的密度降低。过蜡的翡翠,只要蜡未碳化水温达到60度以上,蜡可以用水煮出,环氧树脂则煮不出。只要密度还达到3.29以上,就绝没有填充,否则,一定没有3.29以上这密度。尚若再辅助以滤色镜、紫光灯,一件翡翠是否天然便一目了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