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与朗诵 作者:中原客 朗诵:中原客
蓦然一惊间,人已到了中年。少了一脸的春风得意,多了一身的秋阳煦暖。不惑之年的淡然与闲适减缓了脚步与心灵的急促,落下一地杂色的余辉、叶子,还有流水潺潺。言谈上没有慌乱、笃信与执拗,却平添了几分稳沉、厚重与释然。到了中年,不喜与人表露心迹,不喜当众发表观点。更多的是,心灵的叩问,内在的交谈。青年时的经历汇成几句人生体验沉淀在心海,作为历史,尘封在那个刚刚关上的匣子里。 人到中年,如果遇到了朗诵,便有了几许欣喜,这份情愫来的贴切,来的自然。晨光里,手不释卷,忍不住朗声读几句,不经意间颔首的惬意,已将自我与作者的人生相融,换了天地,改了人间。夜色中,灯下听诗,随性处吟和几节,闭目时音声在脑海与房间飘荡依然。这是诗的韵味,这也恰是中年的韵致。 中年吟诵,少了年少时的激情,音准与雕饰,多了不惑间的真切、随意与自然。中年吟诵,不为赞颂,更不为名利。只为顺我心意,只为物我两忘,只为心灵交融。吟古风,闭目穿越,置换时空;诵白话,直抒胸臆,情意悠然;总之,放下行走多年的疲惫和倦怠,拾起念念不忘的诗文,与李白交心、与杜甫畅饮,叹志摩狂爱,念舒婷意坚,徜徉在古今中外,流连于诗词歌赋。朗诵的声声传情处,变成了中年稳稳的心绪抒发点。 文字行走在中年的沧桑音色里,将故纸上的寂寞化为线条流淌在时间里,传给心灵,传送你我。如果说青年喜欢与人交谈,擅长肢体表达。那么,中年则更喜欢与己交流,适合浅吟低唱。 人到中年,且吟且行,在隔断心灵与躁动的通道时,也打开了心灵通往宁静的大门! 作者简介:中原客,现任湖北某高校文学院教授,传媒语言学博士。社会兼职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湖北省青联委员等。从事有声语言艺术教学与研究十余年,主持各级相关课题十余项,发表传媒语言专业研究论文四十余篇,荣获国家、省级奖项十余项。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责任编辑:苏瑾 主编微信:VERYMAS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