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我读《魏公子传》(下)

 Purefact 2016-01-17

一篇文章写出来之后,解释权就不会完全在作者手里了,读者也能参与。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否则就不存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了。想当年,塞万提斯为了嘲讽骑士小说,写了一部滑稽的《堂吉诃德》,当时的西班牙批评家瓦尔伽斯就说:塞万提斯不学无术,不过倒是个才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这个评语流传了两三百年、到今天,塞万提斯已经成了西班牙有学识的思想家和伟大的艺术家,成了西班牙的国宝。

当然,读者有解释权,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胡乱解释,还是得知人论世,还是得依据文本来。今天我们接着读《史记·魏公子列传》

除了“仁而下士”之外,信陵君还有许多值得敬重之处。

首先是反抗精神。窃符救赵发生的背景如下:“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长平四十万降卒冤魂未散,秦军剑锋直逼赵国都城邯郸,“魏王恐”,“魏王畏秦”。在这种情况下,信陵君见劝谏毫无用处,毅然召集门客,自备战车,准备以微弱的力量去与秦军拼命。敌人无比强大蛮横,我们弱小者怎么办?司马大叔的回答只有一个字:拼!他将首先起义反抗秦朝统治的泥腿子陈胜提升入了“世家”(主要用以记载侯王家世),和孔圣人平起平坐,看重的是对暴力政权、强大敌人的反抗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为刺客做传,使反抗暴秦的荆轲、高渐离等人万世流芳。他为游侠做传,让朱家这样帮助大汉钦命通缉犯季布的侠士流芳百世。他津津乐道于伍子胥的复仇故事,“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我要复仇,我要反抗不公!电影《赛德克·巴莱》中有一句充满血性的台词:“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看野蛮的骄傲!”宁战而死,不默而生,这就是爷们儿!《世说新语》里庾道季说:“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廉蔺为什么如有生气?因为他们不惧强秦,活出了淋漓的生命元气!信陵君以自己的一百来辆战车面对数十万秦军,实在让我血脉贲张。

第二是侠义精神。为什么想到这个词呢,因为平原君劝说信陵君救赵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能急人之困,即为侠义精神。太史公在《游侠列传》中曾这样描述游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信陵君偷窃兵符,私杀老将,其行不合乎正义;答应平原君救赵,最后和楚军联合击退秦军,救下赵国,这是言必信行必果;公子“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准备以卵击石一去不返,就差风萧萧兮易水寒了,这是“不爱其躯”,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救赵之后,虽是经人点醒,但真的就“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表现得非常谦卑,这是“不矜其能,羞伐其德”,不夸耀自己的才能,羞于夸耀自己的德行。以上一切完全合乎太史公的界定。

司马大叔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这么欣赏信陵君,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这侠义。想当初汉武帝伐匈奴时,李陵身陷重围,力战之后不得已投降匈奴,群臣看武帝忿怒,个个落井下石,只有司马迁一个人站出来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蒙冤下狱,次年被处以腐刑。这是中国文化史中极惨痛的一页。如果当时还有人——哪怕一位——站出来替司马迁说几句公道话,《太史公书》也许就不是我们今天见到的这种样貌了。但是,没有。“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没有一个人,真的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救司马迁。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司马迁就是在这路途中看见了世人的真面的。所以,他欣赏刺客、游侠,欣赏敢于反抗充盈勇气的人物,欣赏敢于复仇痛快淋漓的人物。我可以分明地感受到司马迁当年内心涌动的不平之气。

其三,爱国爱民。明人王世贞说:“三公之好士,以自张也;信陵君之好士,以存魏也。”另外三位借门客扩张自己的势力,而信陵君窃符救赵为魏国赢得了盟友,拖缓了秦国扩张的步伐。之后的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另外,在窃符救赵杀了老将晋鄙之后,下令军中:“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选出精兵八万人,进攻秦军。面对强秦,宁可少掉五分之一的战斗力,也要保全基本的人伦,顾念士兵的家属,可以算得上“仁”了。我相信不是所有的统帅都能想到这一层的。

其四,从道不从君。荀子曾明确评价信陵君是辅弼之臣:“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坚持做合乎道义的事,不要总是想着谄媚上级。现如今很多人提倡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似乎也接近这个意思。明朝土木堡之变,英宗朱祁镇被俘,群臣震恐,迁都之声喧嚣尘上,于谦力排众议,推朱祁钰为帝,军民一心,抵抗住了蒙古大军,保住了北京城和明朝江山。后来英宗复辟,于谦惨遭杀害。——从道不从君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明知代价巨大而去做,这是多大的勇气!果然,后来魏王排挤信陵君,信陵君为自证清白,“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最终因饮酒无度患病而亡。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读《魏公子列传》,想见其为人。现在的电视荧屏上,《大秦帝国之纵横》详写秦君和张仪,孟尝君都出现过,但信陵君被抹掉了;拖沓冗长的《芈月传》中红了春申君黄歇,信陵君也被抹了。而在早年黄易的武侠小说《寻秦记》中,信陵君被塑造成了一个超级虚伪奸诈无比的险恶小人。当然,香港TVB把这部小说拍成电视剧的时候也把他抹了。后人终究是喜欢去看胜利者的。好吧,就让我这个后生小辈为他写点东西,为他喊一嗓子,权作宽慰吧。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有鱼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