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各大视频网站都开启了弹幕模式,一不小心就是满屏的字飞过,殊不知,这种现代科技的产物其实是乾隆玩剩下的,乾隆堪称“题字狂魔”和“盖章狂魔”,被称为20世纪美术领域马可·波罗的苏立文曾遗憾地在《Symbols of Eternity》一书中写道:“他的御章遮盖在了一些珍品的真迹上,有时候遮盖范围之广令人咋舌。” 中国画一向讲究留白,要的就是那种不说破的朦胧美。为了不破坏画面的美感,画上很少题字,即便有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小字,再加上姓名落款。钤印就更讲究了,宜少不宜多,钤印的位置也要仔细考虑,以烘托书法或绘画作品的美感为主。 但是乾隆皇帝可不管这些,只要是他喜欢的,统统都盖上了他的大印章。据《乾隆宝薮》记载,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有500多个。 比如《水村图》,元代赵孟頫所作,右上角十分扎眼的就是一方“乾隆御览之宝”。光有印还不够,旁边一串绵延整幅画卷的题字也是乾隆的御笔。 来看这幅《富春山居图》,空白处也无一幸免地被乾隆写了字。乾隆在游览富春山的时候,每走到和画里相同的位置,兴之所至,就在上面提笔咏怀,在今天看来这幅画上飘满的十足的“弹幕”,边角缝都不放过。 幸亏这幅被他乱涂乱写的作品并非真迹,而是仿作 乾隆爷有间小黑屋,自个取名叫“三希堂 ”。在这间小黑屋里,乾隆爷藏着他最宝贝的三件绝世珍宝。 其一是王献之的《中秋帖》,引首为乾隆所题“至宝”二字。 乾隆对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快雪时晴帖》被乾隆皇帝视为“三希”之首,此帖只有短短20余字,但乾隆题字的篇幅却远比书迹长得多。 王珣的《伯远帖》,这是一封信。大意是:伯远在同族中,是大家寄予厚望的人。他身体不好,但一直想远游。刚获得出游的机会,不幸没有完成,远隔山岭,不能去看他了。据说《伯远帖》是仅存的东晋书家真迹,到底被乾隆毁成啥样,自己感受一下。 这些真迹既然已经如此了,建议大家在观赏时自行脑补,将题字、印章这些乾隆帝发的“弹幕”关掉,找找原作的感觉。 乾隆的御笔一挥再挥,不仅紫禁城里的艺术珍品上留下过他的鸿影爪泥,连高墙之外的山水园林都不放过,恨不得签上“爱新觉罗弘历到此一游”。 香山上乾隆的墨宝就多达55处,分布在石壁、石墩、牌匾上。 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他在西湖看到爷爷康熙帝在“西湖十景”上的题字,便在御碑的背面上书十首诗。 趵突泉边题“激湍”,卢沟桥头书“卢沟晓月”,万寿山中刻“山川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意气风发,越题越长。也难怪郭德纲会在相声中笑侃乾隆题字“藏秘排油”了,走哪题哪,见啥题啥。 看到这些,乾隆大概又多了一个绰号——弹幕鼻祖。各位看官可千万不要模仿乾隆爷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