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学生为IBDP课程做好准备——访位育中学校长?How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IBDP

 zqchen007 2016-01-17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国际教育圈致力于帮助未来的国际学校家长了解 国际教育机构 | 国际课程 | 国际学校,我们专心研究主流【国际课程】,并只推荐符合优质国际学校方法论的学校
国际教育圈专访人物
上海民办位育中学董事、校长、原上海市位育中学副校长 宋敏
注:2014年起原位育中学国际部转制为上海民办位育中学,位育的IBDP课程由上海民办位育中学全权管理和实施,,本文仍使用“位育国际部”简称。
Q
A
&
位育国际部的教育理念或办学有什么特点?
位育国际部一直以来隶属于位育中学大的教育环境之下,所以位育中学的特点和理念在国际部还是很鲜明的。我们并没有因为办了国际课程,就丢弃了位育的教育理念,位育中学从办学到现在已经7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文化氛围,它的教育理念直接借鉴或者引用到国际课程上也是非常合适的。整个位育的教育理念大的方面就八个字,从校名来的,“生长创造,自主发展”。位育两个字出自《中庸》“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位”就是定位,“育”就是生长和创造,校名的蕴含着在找到了合适的定位以后,在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成熟以后,就自然生长创造了。所以我们国际部的教育教学也是遵循位育的教育理念。
位育两个字出自《中庸》“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位”就是定位,“育”就是生长和创造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又把它引申开来,主要是把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教师的自主发展相结合。当时我们在考察国际文凭课程的时候,觉得IB教育本身的国际视野、全球公民和终身教育的概念,和我们位育的“生长创造,自主发展”是很吻合的。我们位育在历史上就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IB纲要性的学习文件里也是很强调学生学习发挥自主性,通过自主性去认识、去感知或者去认同外部世界。当然各有各的侧重点,各有各的做法,这个我认为都是无可争议的,但是教育理念中高层面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在位育大的教育理念下,我们结合IB教育,提出了我们的一些观点,主要是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认识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国际视野很好理解,不管孩子将来是不是出国读书,都需要有国际视野;还有一种情怀,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将来即使在上海工作,接触的同事也是来自四面八方。第二个就是我们很强调自主的探索和研究,这也是IB强调的,因为IB的育人目标里面有几点,它非常强调对知识的探究,我们把它归纳成主观意识下能主动地探究知识,或者说的高一点——探究真理。
好的教育都是相通的,位育这样做,是否意味着在做课程融合?
对的,我们是有意识地在做课程融合。我觉得脱离学校的大氛围,引进任何课程,都不太可能很契合我们的学生,而且我觉得位育历史上形成的优良教育积淀,完全可以整合到国际课程中来。
作为学校国际课程的建设者,您是如何看待、发挥治校效应的?
我作为国际部的管理者,把IB课程引进到一个中国的学校,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它的生源主要还是中国籍的学生,而且大多数是来自中国体制教育的初中毕业生。
我觉得用“治校”不合适,应该是支持和管理,我个人的观点是既要认识到学生前九年在国家体制课程上学习所积累的一些优点,也要把目标定位在IB希望培养的学生特质上面,就是这两头都要把握住。打个比方,如果自认为办的是一所国际学校,如果学生从初中毕业,就搞一刀切,不顾他们之前学习成长的环境,用所谓西方的模式或西方的情景去教育呢?我觉得有些不切实际。因为我们的多数学生,前九年不是在国际学校,接受的是上海这样资源比较好的优质公办教育或者国际课程教育。
我个人的总结(不代表对教育的总结),我们优质的公办民办初中毕业生,非常好的一个特点是,他们的学业结构、知识结构是比较牢固的,就是主要学科——人文学科的、实验学科的……如果学生在这个体系中处于中上水平,有很大的优势,就是说国际学校或国外的学生未必能达到这个高度的。又因为我们初中强调的是标准化的学习,当然标准化好还是不好,有很多争论,但是标准化带来的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学生一定要达到这个高度,学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往这个标准上去靠。从我们这几年招到的学生来看,基本上属于上海中考这个序列里上端的学生,所以他们在学业上是很有水准的,所以我不担心我们学生的各科均衡。就是说按照我们的选拔方式,没有发现明显偏科的学生,这是优势,也是我们进行IBDP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既要认识到学生前九年在国家体制课程上学习所积累的一些优点,也要把目标定位在IB希望培养的学生特质上面
我们IB的高一年级,十门课是全开的,没有像一些学校学生还没入学就替学生选科了,为什么这样做呢,一是有底气——我们选拔的学生是上海初中学生中的佼佼者,所以他们各学科是均衡的,有能力去学习各科,二是学生还没接触到IBDP,如果让他盲目地选课选等级,可能将来他回不了头,所以说我们的出发点是初中教育的高点。
我想讲下怎样把学生引导到符合IB教育理念上来。因为他们最终要是往海外升学的,我们觉得往外走和国外大学的接口,IB的教育体系还是很合适的,至少我认为比我们的国家课程要合适。那么这里面我们就面临一个任务迁移的情境,这是逐步引导的。刚才讲了我们学生的优势,但我们体制内毕业的初中生,跟国际学校出来的学生比,也有一些劣势,表现在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方面,部分社会活动方面,部分的表述和演示的能力方面。这在国际课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但对于体制内的学生总体上有些弱。我们高一除了开设的十门课程之外,就是帮助学生过渡到英语学习的大环境中,英语学习不仅指这门学科,也包括以英语为工具来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会帮助学生建立规范的表达习惯,包括口头的、书面的、借助信息工具的,这是以前学生在体制内学习有欠缺的地方,也是我们在Pre-IB阶段想着重解决的。
改变同学们的这一境况,难度大吗?
我们在逐步摸索方法,我们办学已经第六年了,现在成效慢慢出来了,但是每个学生起点不同,特质不同,所以就不能像标准化考试,用同一尺度来衡量。但是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因为学习IB课程,将来这几个方面是很重要的。
位育为何选IB这一课程,您是如何理解这一课程的?它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IB的好处我就不需要多讲了,它被引进到国内十多年了,慢慢它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而且现在国内的特别是上海的一些教育改革的意图,都有它的痕迹的。
讲实践层面的,我校开设IB课程六年,招收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国籍的学生,我觉得IB课程对这类学生最大的好处就是三年完整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确立了两个很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是学术自信,学术自信既包括主观上学生对他学习知识的认知,也包括客观上IB提供的不同等级不同学科的组合,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培养。顺利完成IB课程的学生,至少我接触到的,对自己学术上的认知是很有自信的。这样学生出去学习,无论进入什么样的专业,都是很好的学术素养上的支持。
刚才提到的是学术自信,不是学术基础,因为有些体制内高中学生,他也学了,
但可能没有对所学知识有理解上的自信,所学知识主要是为了通过考试,看上去卷面成绩不差,就是知识基础挺好,但是要运用知识并表述出来,没这个自信。IB的学生不但学习基础有保障,还有这样一种自信。
另外一个核心竞争力,我觉得IB课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大家讲的很多,但是就我个人接触到的材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地来表述批判性思维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量化关系,但是我觉得IB的学生按照IB的课程严格地学了三年以后,他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有相当提升的。这就不光是学科知识的问题了,他的认知观,把握事物的能力……都会有相应的提升。这样学生会有自己的观点,会提出质疑,当别人发出不同的声音的时候,不会简单地否定别人,能够认同别人,甚至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或者能够尊重他人的看法,但又不是盲目地服从别人,或顽固地坚持自我。这些东西是一个综合体,目前还没办法用其他词来描述它,所以用“批判性思维”,因为我觉得这是思维带来的本质上的变化。
我觉得IB课程对这类学生最大的好处就是三年完整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确立了两个很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是学术自信,另外一个是批判性思维。
我觉得这两个核心竞争力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意义。因为高中阶段孩子的成长,和小朋友不一样,要有知识上的积累转为人格上的塑造。IB课程在人格塑造方面,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两点。其实任何课程,包括我们的国家课程在顶层设计上都是很完美的,都是以育人为目标的,但是落实下来效果上是有差异的。至于说这本数学书学完我学到了什么,那本物理书学完我学到了什么,这不是IB课程的特点,任何课程都一样。当然IB教育达成这两点,前提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严格地按照IB课程的要求去执行,否则教育和教学又沦为某一种以灌输为驱动的东西,这对刚才讲的两个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就会弱很多,这不是因为老师不愿意或者老师没水平,有的时候可能是无意识的,所以老师要按IB教育的设计来落实。
您可以谈下您对国际学校择校的看法吗?
现在国际学校的择校是某种趋势,并不是说学校不开设国际课程家长就不准备把孩子送出国了。现在社会上也有质疑的声音,开那么多国际课程,国内的生源就流失了。其实不是这样,我们不开,可能有些孩子初中毕业就出去了,留在国内念完高中阶段,可能会有更好的成长条件和环境。
我们不开(国际课程),可能有些孩子初中毕业就出去了,留在国内念完高中阶段,可能会有更好的成长条件和环境。
对于家长择校,我自己的观点,第一个是先选课程,再选学校。孩子适合什么样的课程是首位的,在同一课程下有不同学校,学校(前提是每个学校都是在不折不扣地执行课程)间只是办学特质上的不一样,办学特质主要体现在软硬件资源和特色优势上,这些是容易比较的,也是容易选择的。我有个观点是,不同的学校,都有它的竞争优势,如果一个学校方主面面都不如其他学校,那这个学校发展不下去的。家长择校很重要的一点,假设家长对IB感兴趣,选择IB学校这几个因素是要考虑的,一个是看它的办学经验,如果你的孩子是中国籍的学生,又是在体制内的学校成长起来的,那么就要看这所学校是否有接纳中国籍学生、指导中国籍学生大学申请的经验和能力。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持续环境,初中毕业的孩子已经形成了学习和思维习惯,不可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容易塑造,所以我个人的观点还是同类型同特质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这样效果是最好。
这样是不是和体制内分重点学校、重点班一样?
有一点相似。家长会说一定有问题,孩子进入一所外国人学校,语言环境好啊。其实只要学校严格执行IB课程的话,学术上语言环境是一样的,当然中国人和中国人交流,还是中文方便,但不影响学术的语言环境。这点是较为重要的,学生成长需要的环境和学校能够提供的针对哪一类学生的教育环境要匹配。这是对一般情况而言,也有一些学生一下子就适合进入外国人学校的。
第二个家长择校的考虑重点,我觉得就看学校教育的大格局。IB是标准的课程,IB是允许并鼓励学校有自己的办学创新的,不是说IB授权学校的每一堂课必须用一个教法去上,必须做一样的作业。就位育的软硬件来讲大格局是很好的,它是传统意义上的市重点学校,它不是为了办一个国际课程而成立的学校。你的孩子首先是来念高中的,其次是来念IB的。
第一个是先选课程,再选学校。第二个家长择校的考虑重点,我觉得就看学校教育的大格局。
我们国际部有400个学生——聚集了相对比较高端的学术学生,国内部有1200个学生,都是经过中考选拔的,相对来讲学业成绩比较好。我们的校园面积足够大,学生人数足够多,举办大型的活动优势是很明显的,大型活动和小型活动的能量级是不一样的,学生所体验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艺术节、体育节都是上千人规模的,如果你是一个社团、学生会的干部,在一个一二百人的小学校所担当的职责和上千人的大学校所担当的职责相比,锻炼的机会和平台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的管理要求上是不刻意区分国内部和国际部的学生,我们认为两者只是课程不同,其他关于学习、生活等等我们都是统一的,包括寄宿制。这些特色共同形成了我们办学上的优势。
IB课程一直很积极地与本土课程融合,我们在具体教学中把本部与国际部融为一体的实践,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些经验?
关于融合,我可以举些例子,因为讲经验,我们短短的五六年还不能完善地总结出我们的理论。国际课程课程融合也是市教委的要求,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的起步比较高。
不是说我给国际班的学生开设几堂京剧课、茶艺课就叫融合了,当然这个要开。我们对融合的定义是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这些孩子身上就体现多元文化,首先他们是中国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次他们现在学习的课程和将来要去的环境就是西方的文化,那么你怎么去判断它,怎么有自己的视角,怎么兼容并包,或者怎么去避开它不合适的地方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学生体验的,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我们在IB课程大平台上面,坚持开设我们自己的核心的德育课程,我们的德育课程动作比较大,比如有为期三天的赴南京文化考察的项目,每组学生带一个课题,去一座陌生的城市开展课题研究。
我们对融合的定义是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同学们的课题切入点是很窄的,我们提倡大题小做,不能设计一个很宏大的课题,比如说三五个学生设计一个“南京古都千年的历史变迁”,这是做不了的,这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的。像我们有同学做南京的白菊文化研究,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我觉得这样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就是。除了大题小做,还需要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题目很小,但研究的一招一式要非常规范。IB教育特别强调诚信,你的数据是一手数据,你处理数据的手段是什么。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前面讲的核心竞争力,都会在这里彰显,我觉得这就是课程融合。这个去南京的活动在位育已经十多年了,我们Pre-IB的学生直接拿过来。
我们提倡“小题大做”和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
高二组织IB学生到湖南的农村去进行支教活动,支教时间很短,三个工作日,绝对不是代替当地的老师上课,我们带去的课程都是当地不开设的,就是山区或者农村的孩子,我们给他们提供一个窗口看外面的世界。(国际教育圈:就是说这三天的课是完整的小课程,微课程?)是的。我们的孩子三个一组去完成一次6课时课的教学,有教绘画的,有教简单的理化实验的。有一组实施的很好,连续两年了,教当地的孩子急救知识。我讲个题外话,现在中国中部内陆的农村,并不非常贫穷,但父母一辈的人外出打工了,留守儿童特别多,吃饭穿衣看上去也不差,但是很孤独,上面是爷爷奶奶照顾,稍微大些的孩子好多除了一起吃饭,没什么交流。有一组去年设计的是急救知识,就是孩子突然发现老人在家发病了,怎么进行急救干预,这些当地老师是不会去教的。
IB教育中CAS的精神之一就是服务精神,是在有计划的前提下的服务和反思,我们高二的孩子支教就这样,这对孩子自己的帮助也很大。我们孩子的家庭条件很好,没带他们去之前,他们中不少认为中国社会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就自己这样子的。(国际教育圈:看来支教是相辅相成的,那边的小孩子学到东西了,这边的孩子也对中国社会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去了之后知道,原来中国大部分的地区基本水平是这样的。
再回到前面的家长择校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国家课程上来的学生,需要引导,不能一刀切,孩子进了国际高中第一天就翻过来采用“西方”模式,这样学生不习惯,何况我们传统教育中好的东西还是要坚持的。
将要读位育国际部的孩子要做怎样的准备?
学生进入了IB课程,我觉得家长是要做一些准备的,主要两个因素:心理和语言的层面,我觉得家长和孩子都要进行转变。因为IB课程不再是树状结构的串联,老师中外教比较多,都导致不会以“传统”的方法来教学,所以同学们要有自主学习的心理准备,就是同学们在知识结构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能适度地主动超前,或拓宽学习的领域。
学生进入了IB课程,我觉得家长是要做一些准备的,主要两个因素:心理和语言的层面,我觉得家长和孩子都要进行转变。
第二个准备是语言,读IB课程,走出国升学这条路,在英语上投入多少精力都不多余,英语关必须要过。英语优势越明显,越具有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这个话听起来蛮矛盾的,先发优势就是如果你语言好,你在全英文课程扑面而来的时候,比较从容;后发优势是当课程深入到一定阶段了,大家的学科专业知识拉平的情况下,你的语言优势可以帮助你去更好地拓展阅读、思考的范围。但是不要唯语言学习,不是说为了冲一个托福或雅思,正常的课都可以放掉,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在一边,那样就不好了。IB课程是全科学习。语言学习和学术课程不要理解为对立,有的同学认为托福学习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或课程的学习影响了托福,要把他们看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你的语言运用在学科上很顺畅了,语言能力自然就提高了,不需要许多套英语语法阅读的题目。关键是你的结合点有没有,如果在学物理的时候仅仅把它当成工具学科,不会去运用英语语言思考的话,语言就没有长进。
不要唯语言学习,不是说为了冲一个托福或雅思,正常的课都可以放掉,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在一边,那样就不好了。
您可以说明下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吗?
首先我认为中国籍的学生学习IB的问题主要来自语言水平和思维方式。你的学习热情再高,你在初中阶段英语再好,一旦跨入了英语作为思考工具来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还是有瓶颈和障碍的,甚至是一个困难;第二个困难,就是思维上面的发散和突破,特别是从体制内升上来的同学还是有障碍的,我们的学生比较倾向一种标准答案,或者是老师想要我怎么做,或者怎么样做是“正确”的,根深蒂固。其实很多IB作业的标准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这需要我们的学生突破。有些孩子不敢提自己的观点,生怕自己的观点有疏漏,或者在别人看来比较幼稚。不提至少失去了一次发展思维的机会,其次失去了一些表达上的训练。
主要问题我想主要是这两点,其他的问题我想学习什么课程都会普遍遇到。
学生真正需要提高的是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时间管理能力,二是任务管理能力,三是情绪管理能力。
我想讲的是我们的学生真正需要提高的是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时间管理能力,二是任务管理能力,三是情绪管理能力。到目前为止,我没见过哪个同学说我时间管理能力不行,或者任务管理能力不行,但也没有同学说我完全掌握时间管理。从我们几届同学的情况来看,如果学生跨过了这几个障碍的话,后面的学习就比较顺畅。IB学生在这方面要注重,当然这里的时间主要是指课程学习时间;任务管理是指在确定任务之后怎么分配资源分配时间,和别人合作,这个任务可以是学习任务,也可以是社团活动;情绪管理就是IB的任务比较烦比较多,有些时候是多头来的,它有deadline在后面追着,这个时候情绪可能有些波动。我们的孩子有这种情况,每到高三又是大学申请又是交论文又是TOK又是最后一次托福考试什么的,这时候学生情绪是波动的,有焦虑的。
您怎么评价位育国际部开设IBDP项目?
我们学校开设IB课程这个方向我觉得很对,六年前我们开设IB课程的时候我们也考虑过是不是选择其他课程,因为IB课程要求授权学校独立办学、台阶很高,师资队伍、图书馆、实验室的成本都很高,其他的课程合作方非常容易找,起点也比较低。
现在上海有一个现象比较奇怪,不论这个课程水平高低,学校水平高低,总能招满学生,而且学费又差不多,我觉得这个现象未必正常,说明现在还是求大于供,上海准备出国的学生群体很庞大,他们总要找学校找出口,也说明上海国际课程的学校竞争格局是拉开了,但到现在为止还都没有明确的层面上的定位,如果有明确的层面上的定义的话,我想随之而来老师的待遇等就会明显拉开。
话说回来,我们做课程方案、做决策还是坚持以本土学生为出发点。我们要利用IB平台,严格要求学生,因为IB的起点是很高的。当然我们有淘汰率,不合适IB学习的同学也有淘汰,(国际教育圈:是让他们考单科成绩吗?)有一部分,也有一部分同学觉得IB课程的负担很重,就自然分流转到其他学校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毕业生都是全科。
位育本部的教育资源,国际部现在可以用吗?
所有的资源都可以用。其实不是可不可以用的问题,我们是不区分的,我们操场、实验室等的排课,都是统一排的,IB学生总体占用的资源更多。
我们非常欢迎家长、同学们报考我们学校,我们会给每一位同学机会,考试之后我们按照公平公正的方式来选拔,去年和前年大概是按照六比一的比例来选拔的。
1)电话咨询:021-64960246,64960808*208
2)电子邮件咨询 weiyudp@hotmail.com
3)位育国际微信公众号 weiyu_IBDP
4)在线报名 www.weiyu.sh.cn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国际教育圈九宫格,更多国际教育干货。
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