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九义校体育大课间改革的有效性研究

 昵称4735739 2016-01-17

农村九义校体育大课间改革的有效性研究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港青学校   黄中苹

【摘要】  为适应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贯彻落实教育部“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结合本校实际,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论证,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关键词】  农村九义校   体育大课间   改革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小学12个,中学15个),学生近1300人,标准的200米环形塑胶操场,专职体育教师3人。活动场地与学生的人数的比率严重失调,学生得不到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真正走到“阳光”下,体验“自信与成功”。作为一线的农村体育教师,我们该如何处理时间、场地、教师之间矛盾,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难题。结合本校实际,对体育大课间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论证,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使农村九义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二、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过程

1、准备阶段:(20143月~4月)

1)分析本校和周边地区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的经验,过滤出可供借鉴的项目或方面

2)广泛学习相关经验和理论,过滤出可供借鉴的项目或方面;

3)召开体育工作会议,商讨实施方案。

2、实践阶段:(20144月~5月)

1)学习一般体育活动的理论和优秀大课间活动案例。分年级进行活动设计和教学研究;

2)开展改革研究会议,确定初步的设计策略;

3)再设计、再实践、再研究,完善大课间活动改革

3、总结阶段:(20146月~7月)
     成果展示并录像,报送参加成都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录像评比。
   4、成果巩固阶段:(20149月~20157月)

20149月开始,巩固大课间的改革成果,在巩固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分析整理教育教学理论,优秀活动案例,利用相关的优秀内容等形式学习借鉴。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与实验法、观察法结合,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

(3)案例分析法:利用各学校典型大课间活动案例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地设计和实施的策略

4)实验对比法:对大课间活动的改革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对比,找出不足之处并研究整改方案,再实验,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创新

1、注重发展,构建体育大课间活动管理体系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其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方向;贯彻落实教育部“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德育处统筹安排,体育教师具体实施,班主任齐抓共管,构建了科学、完善的体育管理系统;统一思想,营造舆论氛围,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激发每一位师生自觉地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去。

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改革是在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既集中反映我校校风校纪、集中体现我校的管理水平,又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和奋发向上精神。学校教师也切实感到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需要大家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全员参与、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体育大课间活动改革的顺利实施。

2、注重实效,构建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体系

 正确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切教育活动均属课程,把大课间、体育课、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等列入活动范畴;坚持一切活动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激发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1)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划分:根据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标准要求: 1——2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3——6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7-——9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和第三节课后20分钟分别是9年级和78年级的大课间活动。如遇雨雪等异常天气,由各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统一安排学生在教室内和教室走廊上进行室内游戏或棋类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一节课外活动课,有班主任巡回指导监管理,体育值周教师负责场地、器材的设置与安排,并做好登记和检查,切实做到对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适应生理规律,艺体教育相结合
注重体教结合,认真实践和创新体育活动,加强教师培训。体育教师对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学生进行体育方面的必要培训,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有科学的指导,发挥群体作用,使体育活动落到实处。依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精心编排设计了大课间的流程。上午第二节课后,小学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全程在音乐信号的伴奏和指挥下,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组织带队、做操、兔子舞、跳绳、放松手语操、退场,内容链接不断。让学生由静到动,运动量由小到大再到小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身体有一个恢复调整的过程,到教室后学生能静下来,坐得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上午第三节课后,九年级2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在跑步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中长跑。下午第一节课后,七、八年级2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在跑步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中长跑。
大课间项目的选择、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我校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譬如,每学年的春、冬季各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班级篮球赛、班级排球赛和乒乓球比赛和各种社团活动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做到了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3、因地制宜,构建体育大课间保障体系

改革后的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其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也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保证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营造舆论氛围,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集会、校园广播等广泛宣传体育大课间改革的意义和价值。营造一种强烈的学校体育氛围,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班主任的的特长和才干,各年级的班主任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引导社会人士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开展的体育工作,开发创新室内游戏项目,鼓励学生提供活动项目,以供参考,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身在其中的师生受到全方位的感染。同时充分整合校内活动场地利用,改造学校闲置场地,增加经费投入,补充、完善相应体育活动器材,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活泼健康地成长。

4、行之有效,完善体育大课间活动评价体系
   学校成立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阳光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认真地执行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九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的课程设置计划,严令要求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同时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大课间管理制度》与《大课间考核制度》,坚持督导检查,将大课间活动工作纳入学校整体教育工作中,作为评价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实际,检查督促,研究解决体育活动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学生运动会的举行、体育类兴趣小组活动安排、月月体育小活动的活动方案、每学期体育工作的思路等学校都召开专门的会议共同商量后决定。

5、初见成效,推动体育大课间纵深发展

改革后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改变了师生的教与学观念和生活态度,加深了师生情感交流互动,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特别对农村学生来讲,在精神面貌、身体素质、学习方式、生活态度、心理健康、审美观念等诸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和重要发展,尤其对那些隔代教育的学生以及单亲家庭的学生发挥了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和谐相处,塑造健康的心理。改革后的大课间活动的跳绳项目(花样跳绳),让孩子们跳得精彩,跳出了自信,调节情绪、提高心理承受力,锻炼顽强的意志,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乐观昂扬的生活态度,培养了责任感,开发了潜能。大课间活动让校园充满了活力,让孩子们灵动了起来。连续三年,孩子们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县级各类比赛(成都市校园健身操、啦啦操、花样跳绳等)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提高学校在社会知名度。大课间活动的改革,提高我校体育教学水平,认真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针对性的开展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素质,《达标》上报后,得到县级领导的认可和表扬。改革后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利用运动会、家长开放日、十周年校庆的机会,让学有专长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通过各个方面展示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进一步深化我校的素质教育。改革后的大课间活动,塑造了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团队: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是操场上的师者风范,工作之余运动轻松快乐的心情,走到讲台上的力量和振奋的精神;给学生带来的是阳光运动的愉悦,优美的形体和健壮的体魄,以及激励人奋发向上和积极向上的品质。本次大课间改革还参加了2014年成都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录像评比,获得中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由于研究和实践的时间比较短,目前正处于成果巩固阶段,肯定还存有不少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争取做到:

1.  定期组织教研组活动,就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及时整改。

2.  主动接受或邀请领导、家长委员会成员、社会人士的监督和指导,形成良好体育氛围。

3.  争取政策支持(扩建学校场地、提高体育教师待遇)。

[参考文献]

1、孙景启.完善课程建设 打造阳光校园[J].体育教学》2012.(12).
   2董翠香.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H}》北京体育大学,20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