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今年只看一部4K修复电影,我会为它放弃《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真友书屋 2016-01-18

对于经典电影爱好者来说,最高级别的享受是什么?


在电影节观看4K级别修复版的重映。


事实上,每年的北京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卖得最好的票都是4K修复版的经典电影。


什么是4K修复版,也许很多人经常听说这个概念,却一知半解,待会看了下面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如果还是不明白,一句话,它就代表了最高水准的电影画质。


2016年,全世界影迷(或至少亚洲影迷)心目中最牛逼的4K修复版电影有两部。


一部是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很多人已经翘首期盼了。另一部就是这里谈到的印度电影《阿普三部曲》。


有的人一看到「印度电影」,就打算关掉页面了……


那可真是你的损失。


《阿普三部曲》和我们熟悉的绝大多数印度电影都不一样,它没有唱唱跳跳,而且,它还是「台湾新电影」的老师,侯孝贤和杨德昌都受到这套电影的巨大影响。


所以,如果一定要在《阿普三部曲》和《牯岭街》中艰难地二选一的话,我会痛苦地选择「老师」《阿普三部曲》。


如果你真的自诩是一个艺术电影影迷,那么一定留意好今年北京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的排片表,上面很有可能会出现《阿普三部曲》,一看到立即下手,晚了就买不到了。


《阿普三部曲》如此伟大,但是我们差一点就失去它了。


因为它被一场火烧成了灰。


对于印度来说,夸张一点形容,就像损失了泰姬陵一样。


幸好,有了不起的标准收藏公司(也就是CC)和了不起的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实验室,他们完成了一项电影修复史上最难的任务,将《阿普三部曲》从灰烬的边缘抢救了回来。


这项工作有多难,可以用最近会在国内上映的一部电影来比喻,就像是在世贸双子楼之间走钢丝,一不留神,就会万劫不复。


下面这篇文章,介绍了《阿普三部曲》是如何从灰烬中重生,再次在银幕上闪耀光芒的。


这篇文章不仅是《阿普三部曲》重生记,也涉及到很多有趣的电影修复知识,凡是热爱经典电影的影迷,都有必要了解这些知识,它让我们和电影的过去、现在、未来建立了联系。


它让电影获得了从此不死的渺茫希望。


编译:姒峥


以下是对标准公司的技术总监李·克莱恩(Lee Kline)的访谈。他详细披露了《阿普三部曲》被修复到影院级品质的曲折过程,展示了电影修复工作的重要意义。


标准公司办公室


Q:你们是怎么想到修复《阿普三部曲》的?


A:我们很早就想修复这三部影片,但似乎总是与之失之交臂。大约十五年前,索尼公司发行过这三部影片,但它所拥有的版权已失效,之后版权归到了不同的所有者手中,都在印度,与他们打交道困难重重。不过最终,经过无数拉锯式谈判之后,我们签下了合同,将修复发行工作放上了日程。


Q:一旦你们拿到了版权,修复过程如何展开?


A:我们的修复成果取决于胶片本身的品质。一旦决定进行某一修复项目,我们通常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查找相关影片的存世素材:负片、拷贝、中间片和声轨等。如果能够直接在原始底片上进行修复,无疑最理想不过,因为那是真正来自于第一手的底片,肯定要比拷贝好得多。




《阿普三部曲》是修复界公认的高难度项目之一,因为压根儿就没有好的素材。此前我们已听说:原始底片在一场大火中毁于一旦,所以一开始就根本没有考虑底片,而是从查找其他保存下来的素材着手。我们找到了各式各样的拷贝和翻制拷贝,但其品质无不令人失望,每一样都又脏又破。即使其中存在一点像样的片段,但总体状况都不理想。


后来我去了趟洛杉矶,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参与一项工作,此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学院的人提到:在学院的电影资料馆中,有好几箱《阿普三部曲》的素材。出人意外的是:这些竟是原始底片,即那些被火灾毁坏的素材!为此我要感谢学院,因为当1993年伦敦亨德逊电影公司实验室发生重大火灾并蔓延到影片收藏库时,雷伊的电影刚巧从印度被送到那里临时保存,本来要被转送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保存的。


火灾发生后,是学院的某位人士要求把素材送往美国,他在明知经历了火蚀的情况下,仍要求把所有受损的素材悉数送达,而不是任其被丢弃。即便当时无法进行修复,这位人士还是睿智地说:“别扔掉,留下它。”正是此举,拯救了这几部影片。


学院的工作人员问我们想不想看一下这些在那里沉睡了二十年的素材,并把它们送到了我这边。此前我还从没见到过被火烧毁的胶片,完全不知道看到的会是什么。结果很有意思:一部分胶片并没有被烧得特别厉害,但位于卷轴外侧部位的胶片状况特别糟糕,发硬、脆化严重,几近分崩离析,而且干燥孱弱得要命,裂缝累累。


要知道,这还仅仅是目测胶片盘的感受,还没把它们拿起来、或放入放映机里转动呢。我们甚至没把握这些胶片上能否经受得住摄影机的运转,因为它们实在是脆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严重扭曲的胶片


望着手中的这些胶片,我感到悲伤不已,再想到那些在大火中飞灰湮灭的胶片,更是双重悲哀。每当我打开一个三十或五十年前的胶片罐时,总是会被惊到,我把它比作一瓶酒。


陈年佳酿听起来令人兴奋不已,外观看去也十分撩人,可是你一旦打开它,闻到的却是一股醋味。电影胶片也是如此,同样透着醋酸的气味。当你绷紧神经,开启一罐胶片,却发现它已腐烂退化,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也正因为这样,电影保护的意义愈发重大。


再回过头讲洛杉矶的事儿。当时我在索尼公司设备一流的后期实验室中做另一个项目。正在我和其他人一块儿扫描一批胶片时,收到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我送来的那些被烧毁的《阿普三部曲》的片盘。我们打开其中一盒之后,惊吓得倒退了一步。


片盒中装的确实是胶片,但无疑是经历过火的洗礼的……我们选取其中品相最好的一部分胶片,在光箱的照明表面上进行检查。我们采用回卷器缓缓倒带,发现胶片真的面目全非,到处是胶带、胶水和蜡的痕迹,但是借助放大器,能看得出扭曲而脆弱的影像。当然这是破坏程度最小的一卷胶片,剥落现象还不算严重。




于是我决定扫描一段影像,看看质量究竟如何。我央求那里的扫描技术员,至少扫描个几秒钟的画面,结果他扫描了30秒的影像。扫描之后呢,啊哈,眼前真的出现了一个画面,而且相当清晰!不过呢,由于胶片卷曲,影像在扫描仪上显得很不稳定,跳来跳去。不过我们还是兴奋坏了,因为似乎被大火烧过的底片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有望派上些用场。


Q:和那卷胶片相比,其他卷胶片的状况如何?


A:因为那卷胶片的状况是最好的,所以试验扫描的结果其实有些误导。胶片的一些部分已经无法再用,何况胶片数量也残缺不全。我们从学院电影资料馆中共找到9卷《小路之歌》的底片,《不屈者》11卷,《阿普的世界》仅2卷。假设每卷胶片录制10分钟内容的话,那么光是《不屈者》的胶片估计就应该有13卷。总之我们手头的素材并不完整,我们显然高兴得太早了。




不过我们相信:如果能让手头的这些负片先发挥作用的话,便已经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问题来了,我还从来不曾和被烧坏的胶片打过交道,也不清楚谁有相关的经验。我们问遍了我们所熟悉或想到的实验室和电影人,最终意识到没有多少人知道如何应对这一棘手的问题;更何况大多数遭遇过火蚀的胶片根本就不曾被抢救并保存。我们只有一次机会。我们需要的不光是一套可行的方案,而且必须是能让我们以超高分辨率修复这部影片的一套工艺。为此,我们必须找到行家。


我们和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实验室有着多年的合作,它有可能是全世界最顶级的修复实验室了。那儿的技术人员对胶片处理的所有事情几乎都了如指掌,他们当属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批真正致力于修复事业的人。


他们早已成功实现了从胶片修复到数字修复的转型,但至今仍然拥有120来位胶片技术员。该实验室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胶片,不光熟谙胶片修复的方方面面,而且从不惧怕挑战。




很快,我们与博洛尼亚修复实验室的人在洛杉矶见了面。他们提出了明确的修复方案:使用特殊溶液中对胶片作覆水处理,以降低其脆性;去除胶带、胶水和蜡痕;修补接片处;修复片孔。


这些修复工作完成之后,再由标准公司分别采用湿门和干门法,对胶片进行无针式和抓钩式数字扫描,看哪一种方式效果最好。无针式的话,扭曲不平的胶片有可能更容易经过扫描仪进口,但稳定性不如抓钩式。博洛尼亚修复实验室提出的这套方案让我欣喜不已,我们终于找到了靠谱的行家。


博洛尼亚修复实验室工作人员对胶片进行修补


Q: 您本人有化学专业背景吗?


A:没有。我的专业背景是视频制作。但我了解胶片,了解胶片的工作原理,也在胶片洗印实验室里待过。溶液处理完成后,技术人员告诉我们需要修复所有的输片齿孔,把旧片孔统统切掉,重新制作;此外还要切开每一个接片处,重新进行接片。


这些胶片在1950年代时被涂覆了一层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举原意旨在保护胶片,却不料这些蜡在火灾中融化,渗入胶片,如今必须予以去除。总之,电影修复所可能用到的所有措施,在《阿普三部曲》项目中基本都用上了。


这样的投入会让一些人望而却步,但我们都知道:《阿普三部曲》是一部至为重要的杰作,而令之起死回生的机会正在向我们招手。




因此,我们让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实验室对一卷胶片作了试验。他们将原始底片撕开后重新拼接,用几种不同方式进行4K超高分辨率扫描。大家认识到:必须将原始底片修补到尽可能完善的地步,并用定位的湿门法进行扫描。不过这一套方案也是最昂贵的。随着试验的推进,我们对修复这些胶片越来越有信心,不过也始终在担心湿门等工艺的应用会不断推高成本。


Q:这样一个修复项目需要多少钱?


A:很难说出一个具体的价格。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实验室采用模拟手法对胶片进行了物理修复,而我们则花费6个月完成了数字修复。就我们而言,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因此可以在这个项目上倾注一切资源,不必计较时间,也不会被人盯着说我们预付的36小时实验室时间已经用尽,要么加钱要么就此打住。我猜想,这一项目的成本应在数十万美元,从发行角度不一定能够收回成本,但对于电影修复来讲,是非常值得的。


通过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和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实验室的合作,我们确保了在《阿普三部曲》项目上投入的资金万无一失,真正对得起这三部电影。我们从头开始清理这些影片,一步一步地让影片重见天日。




如我之前所说,原始底片中的画面并非每一格都可用,而且数字工具也未必能够矫正所有因烈焰而导致的严重影像扭曲。这意味着:修复过程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原始底片中无法修复的部分或镜头寻找合适的替代胶片。我们找来多个版本的胶片进行扫描,从中选取质量最佳的画面。


标准公司的姊妹公司Janus Films多年前曾购入一批拷贝印制前的孤品素材,其中有几个与本片有关的翻制素材(当时已被捐赠给哈佛电影资料馆)。此外我们从伦敦的英国电影学会找到一些品质上好的细粒正片和翻制拷贝,本来会很有用,可惜其中有部分镜头缺失,而且还被插入了黑格,所以我们在用到这些素材时,还需要采用其他翻制拷贝作为替代备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也有若干翻制拷贝,是他们在1980年代修复过的。


Q:既然你们手头的胶片卷本不完整,你们是将电影片段和脚本进行比照吗?


A:我们有发行拷贝,知道它们是完整的,因为它们曾在电影节上放映过。这些拷贝状态不佳,但至少是完整的。我们基于这些拷贝制订了一个EDL(剪辑决策清单),列出本卷胶片可供使用的最佳部分或画面。整个工作的开展就像玩拼图游戏,我们要为片中的每一个瞬间确定品质最佳的镜头,再把它们拼接起来。一旦全部拼好了,影片也就完整了。这套EDL是我们整个修复项目的路线图。




Q: 修复一部电影需要多长时间?


A:一般来说需要几天到一个星期,当然也有可能三个星期。一切取决于胶片质量。我们目前正在修复《法国中尉的女人》,因为这是一部相当当代的电影,其胶片还未及被破坏,因此只需几天就能修复好。我们的技术人员会检查全部胶片,作些清除灰尘、斑点、划痕之类的处理。


《阿普三部曲》的修复则复杂得多,足足花了几个月。差不多两年前,我们就已开始讨论、研究胶片了。对原始底片的修复工作超过1000工时,由专人进行剪切、制作片孔、更换接片部位等。


这一切都是在博洛尼亚修复实验室内完成的,他们安排了一个团队,几乎夜以继日地忙碌,为之不遗余力。这样的工作非常单调乏味,进度缓慢,做起来一定会感到没有尽头。对画面一格一格地处理,工作量极大,会忙个不停,只有某些人才能胜任此类工作。投身此事业的那些人,无不为之奉献着毕生精力,也往往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即便是这样,有次当我去看望他们时,所有人都没好气地瞪着我,目光犹如匕首,因为那活儿实在太冗长乏味了吧。我开玩笑说,幸亏他们拿到的只是一部分原始底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已经帮了他们大忙呢。




数字修复则在标准公司内部完成的,当时我们基本上停下所有其他项目全力以赴,才赶在最后期限前如期完工。


影片修复前后对比



以上就是修复《阿普三部曲》的故事。这个过程像一部史诗,它的伟大不逊于拍摄这套电影。


本文来自《数码娱乐DVD导刊》,若希望了解更多关于《阿普三部曲》的内容,以及关于《斯巴达克斯》4K修复、关于《窈窕淑女》4K修复的访谈,和其他经典影片修复和蓝光出版的详细内容,请购买2016年1月出版的《数码娱乐DVD导刊》年度特刊。


这是你花20元钱能买到的最值的东西。


购买方式:打开淘宝,搜索店铺“数码娱乐DVD导刊”后即可找到。





下面是《虹膜》自己的广告时间。


因为看到这里,你一定是《虹膜》的忠实读者了。如果你平时关注我们公众号的内容觉得还不够过瘾,那么《虹膜》杂志就是为你专门准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