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与《玉皇心印妙经》

 循天园 2016-01-18
老子《道德经》五千言,《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也称《天上玉皇心印妙经》、简称《玉皇心印经》或《心印经》)两百字。《心印经》著者是谁?虽无法知道,但其经文具体内容,明显是《道德经》“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专题传承。考子被奉为道教之祖,尊称为“太上老君”,并非偶然,是因他博大精深,玄之又玄的《道德经》五千言,受到古今无数学者的崇拜.直至汉代张道陵创立道教,尊为道祖,皆因熟读《道德经》而得道。《道德经》第七十章,老子自己申述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为不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可知《道德经》五千言,不同于一般文史哲文字,而有其“玄之又玄”的奥秘,若要读懂弄通它,确也有其难度。其中奥秘,必然有其师承。张紫阳说:“任君聪慧过颜敏,不遇明师莫强猜。”即是重在师承。但《心印经》遣字用辞,皆是紧扣《道德经》原文。而用“诵之万遍,妙理自明”二句结尾,不像其他宗教经咒,多读多功德。也不是神话意识,而是教人熟读深思,明白道理,鼓励学习。
《玉皇心印妙经》“玉皇”二字,显是指神道中的“玉皇大帝”。从经文内容证之,纯是讲述以精气神为上品之药,进行“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丹道内容。“玉”表示珍贵,“皇”表示君王,“心”表示核心,“印”即印章。意为此两百字经文为“丹经王”核心方法的反映。若说《心印经》是“玉皇’所著,那是不可能的。若是假托或冒名,那就更为虚妄不实,情理不通了。
历传有《道藏》、还有《续藏》,其道书甚多。胡孚深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2200余页,资料很是丰富。人生岁月有限,难于尽读,能有幸读到《道德经》和《心印经》,也就受益不浅了。今将读后的一点理解写出,用以就教于高明,切盼不吝指正。
(一)药物
《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此以明言“精气神”为上药三品。包括“恍恍惚惚,杳杳冥冥”都是“药物”。《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传承《道德经》“道之为物”中的药物状态。“恍恍惚惚”四字从“心”,心为神,属阴。“杳杳冥冥”四字从‘日”,属于“气”,属阳。“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将神为主,气精合而为一类。正是洞宾所谓:“神气两个字,了尽万家书”。
(二)存无守有
《心印经》曰:“存无守有,倾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首两句很重要,许多解者都未作出具体的解说,读者也都滑口读过,不求甚解。“存无守有”具体是说的什么?老子对“有与无”言之甚多,恐怕也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之一吧!因为,能够“存无守有”就可以“倾刻而成”。如果做不到“倾刻而成”,说明还没有得到“存无守有”的方法。可见丹道法诀是真实不虚的,是可以立竿见影的。《周易参同契》日:“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天地至象”。是极其真实的。
“存无守有”,是同《道德经》第一章中“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一致的。注家虽多,唯黄元吉注解最为简明扼要。他说:“道家谓之玄关妙窍,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其吸而入也,则为阴,为静,为无。其呼而出也,则为阳,为动,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窍”。黄元吉道破了吸为无,呼为有,则“存无守有”可以豁然明了,倾刻而成。然则,呼何以名“有”?吸何以名 “无”?此事自然形成,因无故吸,因有故呼,非人为而人为也。
“存无守有”与“回风混合”,原属一体,不可分割。似若充电,倾刻而成,积蓄百日,定量圆成,正如张仲景所谓:“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疾病远去也。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天仙正理》曰:“取得下田先天真炁名曰金丹。用以服食飞升拔宅者皆此耳”!能否凭此内丹功法实现?《道德经》中未见提及,却有优美的嫦娥奔月故事,表演了这一理想事实。
“飞升”之说,是否古时早有此向往的理想,《心印经》著者,伏下理想诱惑之笔。《心印经》前十句,是全文之总纲,药物功法效果,刻期而就,提示于前也。“知者易悟,昧者难行”,说明于中。可知著者并未全盘透露,非有智慧者难于读懂悟通,“莫能知,莫能行”也。
(三)立竿见影
. 《心印经》曰:“履践天光,呼吸育清”。此谓第一步实践修炼,达到最后天道的光明,当从呼吸中落实,培养清气,去浊留清。接着说:“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道德经》曰:“谷神不死,是谓玄化,玄牡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张紫阳曰:悬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任君吐纳经千载,怎得金乌溺兔儿”。都是指的神息相依,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呼为阳,为玄,为出,为有。吸为阴,为牡,为人,为无。只言呼吸而缺乏主宰,存和守不能落实。神为阴,气为阳,此阴阳相交则如饮茶汤而冷暖自知,而立竿见影也。
又曰:“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体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这一节即是《道德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相一致,即精气神合一。神为魂,精气为魄,载为载体,即形体与魂魄三者合一,主要是用呼吸来起作用,故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重要的是“气合体真”身体自有感觉,产生变化。都明确告知呼吸的作用。《黄庭经》曰:“呼吸元气以求仙”。
(四)三品一理
《心印经》日:“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人火不焚”。此节专论“神”之内容。神是无中有,有中无,充满空间,不占有空间。《道德经》四十三章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天下希及之。”重在“无有入无间”,如电透物,如神寓形,神形合一。命即存在,精依气而充盈,所以,人身如松柏长青,不凋不残,延年不老。“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三品一理”即精气神聚集为一的道理,其不凋不残的效果,是反常的,妙不可言的。相聚则得此效,若不聚而散之则其效全无,零即无也。
(五)得丹则灵
《心印经》曰:“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七窍者,头部两眼,两耳,两鼻,一口,共七窍。窍窍光明是因圣日圣月的照-耀。“金庭”当指头部,此为“天光”实现之境况。又曰:“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身轻”源于“太和充溢”,“太和”即是阴阳相交,水火既济。《人药镜》曰:“水火交永不老”。“骨散寒琼”,“琼”为美玉,表示美好!人体深层为骨,寒为阴气,阴气散去,自然身轻变得象美玉般的美好!故日:“骨散寒琼”。又日:“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练丹者得丹则见灵效,不得自是失败,或有走火入魔之优。丹究竟是什么样儿?答曰:“丹在身中,非白非青”?此文尤妙,不作正面回答,而从反面提示,既言之,又未言之?“非白非青”,难道是红是黑,水火交而为紫金丹乎?留下思维空间,鼓励读者“诵之万遍,妙理自明”,不用师传,要靠自悟,何等激进!
(六)结束
通读《道德经》有道字无丹字。《心印经》有丹字无道字。《道德经》、《心印经》二书全无“仙”字。二书都有神字。后世以得丹道成神仙。辑织而完美也。《心印经》有“默朝上帝,一纪飞升”。《道德经》曰:“治人事天莫若啬”。“天之道,利而不害”,是否诱人思天,而有飞升之遐想?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返”,庄子鄙其“犹有所恃也”。当今科学先进,航天之用飞船,不亦犹有所恃乎!又怎及上古嫦娥奔月,只身而飞去,不恃外力,更为先进乎?人每求之于外而失之于内,《心印经》不言人每求之于外而失之于内,《心印经》不言道,不言仙,承传《道德》只言“丹”。丹为何物?是又当求师,不吝指正了。
附录
《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倾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知者易悟,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呼吸有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气,气合体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 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 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诵之万遍,妙理自明。

文/霍斐然(重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