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

 金鑫康复堂 2016-01-18

痛经

痛经(dysrnenorrhea)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是指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本节仅叙述原发性痛经。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2. 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

  3. 精神、神经因素。

2临床表现

主要特点表现为:

  1. 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 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3.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4. 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3诊断

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即可诊断。诊断时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继发性痛经常在初潮后数年方出现症状,多有月经过多、不孕、放置官内节育器或盆腔炎性疾病病史,妇科检查有异常发现,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加以鉴别。

4治疗

  1. 一般治疗 

    应重视精神心理治疗,阐明月经时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消除紧张和 顾虑有缓解效果。疼痛不能忍受时可辅以药物治疗。

  2. 药物治疗

    1.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产生,防止过强子宫收缩和痉挛,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该类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80%。月经来潮即开始服药效佳,连服2~3日 美国FDA批准的用于治疗痛经的药物有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甲芬那酸、萘普生。布洛芬(ibuprofen)200~400mg,每日3~4次,或酮洛芬(ketoprofen)50mg,每日3次。

    2. 口服避孕药:

       

      通过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前列腺素含量。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疗效达90%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