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设多维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历史思维--- 张祯祥

 昵称15221501 2016-01-18
  
创设多维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历史思维 
 
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水布垭中小学校   张祯祥  444300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创设问题情境”是开展探究教学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觉察到一种有目的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学生而言,“问题”就是矛盾,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最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联系时事热点,创设历史问题情境
     时事热点常常蕴涵着复杂的历史因素,或是历史的继续,或是历史对今天的影响。因此,加强时事热点与史实的链接整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借助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认识,又能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一直是时事热点。在讲到八年级下册《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时,我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展示海峡两岸交流的图片(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两岸顺利实现直航;首届海峡论坛等)。通过对时事热点与史实的整合,我设计以下四个问题进行探讨:(1)你能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吗?(2)我国政府对发展两岸关系、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基础、最佳方式、立场、基本方针分别是什么?(3)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吗?(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何重要意义?
     这样将学习的重点与时事的热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今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探究,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学科联系,创设历史问题情境
    “文史不分家”,这句话说明历史与语文学科的紧密联系。古代诗歌大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全景,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至今仍广为人们喜爱,所以应利用诗歌等材料引导学生透过教材表面枯燥的文字发掘其深层内涵,加深对教材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十六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时,我曾引用了这首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这样分析:(1)这首词是我国哪一位著名词人所作,词名是什么?(2)“周郎”指的是谁?词中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联系在一起?史称此事为什么?(3)这位词人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突出的贡献?(4)这位词人与哪一位词人的词风一致?
     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感受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巧用图片材料,创设历史问题情境
     直观性教学是历史教学中使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大量丰富的图片材料为直观性教学提供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讲七年级历史下册《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中的“炎帝和黄帝”时,可以利用炎、黄二帝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1)炎、黄二帝生活在我国什么时期?(2)中华儿女为什么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你能举例进行说明吗?(3)炎、黄二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何?
通过设计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既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又培养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问题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尽管历史无法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但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历史图片、或遗址等,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中“红军不怕远征难”内容时,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flash革命歌曲《十送红军 》,创设问题情境:(1)这首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2)红军为什么长征?(3)你知道长征途中哪些英雄故事?(4)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然后,我再播放电视剧《长征》中的“飞夺卢定桥”和“过草地”片段等,通过这些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以前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愉快的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如能在讲授中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一则可以把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二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维,教给学生如何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必须着眼于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产生“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