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aidu9000 于 2012-6-9 22:30 编辑 学好中医固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儿,但也不是没有顿悟门径可循。可是,有很多人把中医看得太玄,误导初学不浅,学习门径一错,终身皆错。我把学习中医的门径之路公布出来,供初学参考。我目认为,这是最快的学习正统中医的方法。学习这些书籍无需古文基础(学习这些书本身就可以提高古文平),也无需中医基础,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既可。但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定要多思多悟,最好能摆脱其它爱好,一定要相信“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这句话,全身心投入到中医的学习中。好,闲话少说,下面就是我的学习书目。(以下书目皆需按序精读): (一).先学《伤寒论》:《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唐容川《伤寒论浅注补正》(学苑版) (二).再学《金匮》:《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唐容川《金匮要略浅注补正》(学苑版) (三).接着学各家温病名著:《温疫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温病纵横》等 (四).然后学综合性著作:《医宗金鉴》,《医学衷中参西录》,《黄元御医学全书》,金元四大家各家医学全书,陈士铎医学全书 (五).大量读医案及方论:《王绵之方剂学讲稿》、连建伟《新编历代名方》,《全国名医类案》,《临证指南医案》,《经方实验录》,《名医经方验案》等 (六).大量阅读《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易经》、医话,验方、偏方、“运气学说”等著作: 中医并不玄,学起来也不难。把以上各书精读完后,自成大家。 看着书很多,实际上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的,若真把最前面的六本书读精了,再看后面的书可以一目十行,读起来就非常容易。 前6本书要拿出5年的时间来精读。这六本书是: 1.《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2.《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3.唐容川《伤寒论浅注补正》; 4.《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6.唐容川《金匮要略浅注补》。 看完全部书籍只需要10年时间,因为只要把仲景书(前6本)弄熟了,后面的书记起来非常容易,像《医宗金鉴》一半内容都是在论仲景书,而这些内容,前6本书中都有引用过,你都记过了,这一次只是系统的看一看,其它书中的内容与前6本书也都有这样那样的重复,记起来都比较容易,所以都不难。看起来都是很厚的大部头,实际上内容都不出仲景书,前面都打好了基础,这些大部头根本就是小儿科了。因此,只需5年就可以了。特别强调:《胡希恕伤寒论讲座》,最好拿出3年时间精读此一本! 这样做就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后会大有发展。以后再读什么书,看一遍就能把全书的内容及作者的创见全部吸收。 精读前6本书要达到的效果: 1.提到一个知识点,头脑中有清晰印象,相关条文能脱口而出,也大概知道在书中的哪一页; 2.提到一个条文,立刻可立刻想到各家论述,及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 3.提到一个病机知道用哪个方来解决; 4.提到一个方就知道药物的组成、用量、用法等内容及各家对方证的论述; 5.提到一味药就知道各家(刘渡舟、胡希恕、唐容川、连建伟)是怎么论述的。 把前6本书读熟,你的水平就高于大多数中医大夫了,以目前中医的整体水平来说,你就相当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若再熟读6书后面的书目,再能够多临床,多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兼取百家之长的话,成为最上等中医的日子指日可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