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牛”的走遍广州、发现广州——二十、 民国期间的特色建筑

 陈世万相 2016-01-18
二十、 民国期间的特色建筑



395. 永安堂
永安堂大厦,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坐西向东。解放前,它曾是仅次于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二高楼。它是著名爱国侨领胡文虎在国内生产和经销“虎标”万金油等良药的主要场所。
号称“万金油大王”和“报业大王”的胡文虎(1882-1954年),出生于缅甸仰光,祖籍福建省永定县,是南洋著名的华侨企业家、报业家和慈善家。1908年继承其父胡子钦留下的一间永安堂中药铺,根据中西药理,刻苦钻研中、印、缅古方,利用西方先进的制药技术,并重金聘请医师、药剂师,将其父创制的“玉树神散”秘方改良成既能涂又能内服,携带方便的“虎标”万金泊,曾风靡全世界。
据估计,当时地球上全人类有半数以上的人们购买和使用过“虎标良药”。广州永安堂就是胡文虎在他的事业鼎盛期在广州设立的分机构。此外,胡文虎还创立了群星灿烂的星系报业集团,形成遍及全球的庞大报业网。而且胡文虎一生乐善好施,慷慨大度,捐献的财物不计其数,仅为抗日贡献的钱财,英国学者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可见其赤子之心,爱国之切。
广州解放不久,有人诬指胡文虎为“汉奸 ”,广州永安堂因此被列为“敌产”,由省总工会进驻作为工会大厦。1992年省政府正式决定将永安堂归还胡的女儿胡仙。1995年胡仙将永安堂捐赠给广州市政府将其作为少年儿童图书馆。在捐赠仪式中,广州市向胡仙颁发了“爱心隽永”纪念匾;并将永安堂命名为“纪念胡文虎先生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探访侧记:其实很早就主意到了“永安堂”这栋建筑,步行或开车路过解放桥时都可以看见这栋比较特别的建筑,只是不知道其间的“故事”。这一圈看下来,觉得沿江路每栋有一定历史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故事”的,只是我们没有心情去关心,没有时间去了解而已。



396. 协和堂
协和堂,位于西增路协和中学内,为民国期间广州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址之一, 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开办 。协和堂建筑面积 350 多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红砖砌筑,楼高二层,前后开门,绿琉璃瓦顶,前后附四柱星檐角亭,外墙装饰简朴、素雅大方。协和中学内有几栋楼房风格与协和堂类同,形成特色建筑群。

探访侧记:第一次探访时,门卫不给进去,不进去拉倒!反正这类建筑见得比较多了,也没有再编个什么理由进去的动力了;后来看到报纸,说学校5月30日是开放日(为招高中生做宣传用的),想想就不看看吧!不要浪费机会,这次倒是大摇大摆地进去了,还受到了礼遇!如果我是校长,就会坚持至少每季度开放一次,而不是在招生时开放一天,这多少有些临时抱佛脚、急功近利的嫌疑。



397. 蝴蝶楼
蝴蝶楼,位于鱼窝头镇广州市双钱糖业有限公司内北侧。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据记载,“蝴蝶楼”是解放前被人称为“市桥皇帝”的大恶霸李塱鸡(李辅群)以武力霸占鱼窝头,兴建福隆糖厂时所建。该楼砖木水泥结构,楼顶布满枪眼,墙厚坚固。除了可以住人,还兼有防御功能。因为中间的门厅及楼梯通道连接左右两边形式相同的多边形随楼,看上去仿佛像一只展翅的蝴蝶,所以人们称之为“蝴蝶楼”。建国后鱼窝头乡政府曾在此办公。

探访侧记:探寻的难度系数是★★★。探访之前就有二个想法,一是这厂子应该是倒闭了,珠三角现在哪里还有什么糖厂呢?另外就是琢磨着如何与门卫打交道,因为蝴蝶楼是在工厂内。到糖厂倒是简单,南部快速干线下来,沿南沙大道南行几公里,坐转鱼窝头大道,直走就有路标指示去双钱糖业公司了。结果印证了自己的想法:厂子倒闭了,机器拆卖了;与门卫打交道并不轻松!其四个词不离口:安全、领导批准、周一上班再来,介绍信,但凭着自己的耐心与真诚,经过多次的软磨与商谈,其最终还是领我去蝴蝶楼看看了!其间本想整点“小惠”给他,被其严拒!


花絮——蝴蝶楼与陈壁君
日伪期间,汉奸汪精卫把南京作为伪都,广州则作为大后方,而汪精卫的妻子陈壁君则经常乘飞机往返于两地,有所谓“两月驻京(南京)、两月驻穗”之说。汪精卫在1944年死后,陈壁君处理完有关事务就马上飞回广州坐镇。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陈为防不测,在她的寓所(法政路30号)及附近实施紧急戒严,并在卧室放置烈性毒药一瓶,作为随时自杀之用。
1945年9月10日,国民党军统设局诱捕陈壁君,计划由郑鹤映执行。事前,郑鹤映将戴笠来电转示的蒋介石的手谕给陈壁君,称将派飞机接他们到重庆。12日,陈壁君等乘车出门,谁知不是往机场而是上船。一上船,又被告之,请陈壁君等到郊外安全地带暂时休息。12日晚,陈壁君等在鱼窝头“蝴蝶楼”,一住就是8天。到了9月21日农历中秋节,陈壁君等又被“送返”广州。10月14日,陈壁君等被送到南京被软禁。



398. 南方大厦
南方大厦地处广州沿江路,12层高的南方大厦是珠江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东边是爱群大厦,西边有古老的广州海关、邮政局和文化公园,再往前是沙面。附近还有西濠二马路、人民南、十三行等著名广州路段,长期是广州最著名的商业中心。南方大厦酒店前身是“大新公司”,创建于1918年,1938年在战火中被焚毁。解放后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重建,1954年国庆节正式开业,命名为南方大厦。

探访侧记:以前住在荔湾区,并且当时很少有大型商场,因此南方大厦就成了我们的选择!那时的南方大厦是非常热闹,现虽然几经“转变经营方式”,但终究是回天无力啊!人少,特别是缺乏消费能力的人流的支撑,显得有些衰败。在沿江路上拍南方大厦有些困难,那就到滨江路再拍一下吧!



399. 爱群大厦
爱群大厦,在广州旧城区珠江北岸堤岸边、现“沿江西路”和“长堤大马路”两条马路交汇的三角形基地上。爱群大厦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34年动工兴建,1937年夏竣工。该楼高64米,共15层。建筑风格独特,外形仿美国摩天大楼,具有端庄、明静、简洁、和谐的特色。在30年代她曾夺广州建筑物之冠,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并以设备最新式、完善、豪华而著称。爱群大酒店在当时执旅馆业之牛耳,在海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素有“南中国之冠”的美誉。
当年大酒店落成之日,国民党军政要人李宗仁、孙科等都亲自题词庆祝,富商名流争相捧场致贺,故翰墨题词,琳琅满目。前往观盛者熙熙攘攘,轰动一时。旧时代的“爱群”是显露权力和身份的场所,平民百姓是难以涉足的,就连其门前骑楼下的长廊,一般人都不敢随意踏入。50年代至60年代初,爱群大厦这座器宇轩昂的高级宾馆,既是广州的特征之一,又是涉外活动的重要场所。1985年3月,“人民大厦”复名为“爱群大厦”。1988年11月5日“爱群”复名为“爱群大酒店”,由88岁的著名书法家秦咢生书写招牌。

探访侧记:曾经在其上的旋转餐厅吃过饭;曾经在其设备已属一般的房间住过一晚,感受这历史的沧桑与无奈!不过,其自助餐不怎样,其住的也不怎么样,但是非常便宜!只是随着消费力的远去,随着自身硬件环境的限制,其衰落下去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00. 东亚酒店
东亚酒店,在长堤大马路长堤大马路320号,是广州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1949年10月14日成为广州解放日,15日清晨,萧响三等从东亚酒店三楼的窗口升起了广州解放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东亚大酒店由旅澳华侨马应彪集资于1914年兴建,落成后称“先施有限公司环球货品粤行东亚大酒店”,为当时广州规模较大的酒店。楼高7层,外表为欧洲古典建筑,内则全部用古色古香、做工精细的酸枝家具,外洋内中,陈设奇丽,堪称百粤之冠。民国时期,是富商巨贾、达官贵人经常出入的场所。

探访侧记:其就在人民路与沿江路的交叉之处。衰落的人民南路的商业,似乎更加凸显了酒店的历史。



401. 广州酒家
广州酒家,始建于1939年,位于文昌南路与上下九步行街交汇处。酒家以经营粤菜和中秋月饼而闻名,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广州酒家前身是西南酒家。1938年毁于战火,1939年重建,取名为广州大酒家。1954年公私合营后成为国营企业,文化大革命后沿用现名。先后被评为中华老字号、全国十佳酒家等称号。2005年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探访侧记:最好的探访就是去吃顿饭,可惜这次没有!最近的一次都已10年矣!


402. 新亚酒店
新亚大酒店,开业于1927年,由美国和新加坡华侨集资兴办。开业之初,“新亚”以高品位、高质量立店,成为上世纪20年代广州首屈一指的高级豪华酒店,与上海“和平饭店”齐名,在粤港澳乃至东南亚一带享负盛名。刘少奇、李宗仁曾下榻这里,可谓名人汇聚。 被被评定为“中华老字号”。
  
探访侧记:其就在人民路与沿江路的交叉之处,与新华大酒店相邻。衰落的人民南路的商业,似乎更加凸显了酒店的历史。



403. 广安钱庄
广安钱庄,位于梯云东路 188 号。始建于 1928 年。坐北朝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楼房 。天台的牌坊和通风亭已拆除,外立面有两根贯通三、四楼的爱奥尼式柱,楼房每层的墙上镶有壁画四幅,共有十六幅,内容都是才子佳人或者山水花鸟。房屋外立面保存完好,内部间隔有所改变。广安钱庄由周氏族人创办,只对周姓人氏开放,经营国内外周氏家族储款、汇款。1956 年公私合营时,成为旅店。

探访侧记:这钱庄不去看还好,一去看至少有二个方面的损失:一是,梯云东路给人的感觉是破破烂烂,加之到处是占道经营的小商铺,随意乱停的运货小面包车。这广安钱庄,其破烂程度真是出乎所料啊!其二,就是以后到酒店真还要少点一些所谓的“高档海货”,在这里看到一些大酒店来拿货的小面包车,所以,不论是大酒店还是小排档,其货源大致就如此了。

另外的记录是:有一次是从恩宁路回家,不小心走到了这梯云东路,那真是着急啊——拿货的、卸货的车不管你,只管装货就可以了!没有想到一个钱庄竟然是如此!



404. 南园酒家
南园酒家,在海珠区小港路晓港公园的西侧。具有岭南传统风格的园林式酒家建筑。假山、小桥、鱼池,回廊迂回曲折,厅堂布置雅致,具有浓郁的岭南建筑韵味。

探访侧记:特意去吃了顿饭。



405. 北园酒家
北园酒家,广州四大园林酒家之一,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当年,陈济棠主粤时期的广州市商会会长邹殿邦在十七中学右侧的一座别墅中开设北园酒家。因地处羊城北郊,毗邻白云山麓,树木茂盛,环境清静,更有小河从前面流过,故有"山前酒家、水尾茶寮"之称。吸引了市内不少官僚政客、富商巨贾、社会名流、中西医生、著名粤剧艺人常到酒家光顾。1947年因北园酒家原址在广州沦陷时被毁,故在原址附近的小北花圈口重建开业。
1957年国家投资改建,由著名建筑工程师莫伯治设计。把北园扩建成当时广州第一家古色古香、富有岭南庭园特色的园林酒家。朱光市长还为酒家书写"北园"招牌。1964年日本著名佛教大师、书法家天门海翁即席挥写"和平友好"条幅相赠。同年7月郭沫若出国赴越南访问在酒家饮早茶,赠诗一首"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到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刘海粟87岁高龄时,曾到此宴饮,即席挥毫"其味无穷"大字相赠。中山大学著名教授商承祚书赠"味道之腴"以表示对菜式的评价。先后被评为中华老字号、国家特级酒家。

探访侧记:路过很多次,但都没有进去看过、吃过。下次再找个时间去吃顿饭或者“早茶”吧!在广州这么多年似乎很少去喝什么早茶,特别是在1998年以后,工作一多,加之非广州籍同事的增加,似乎就没有再特意“叹早茶”了。



406. 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是广州著名的传统园林式酒家,建于南汉国“昌华苑”故址,因附近有小溪,故名“泮溪”。酒家倚湖畔而建,以游廊连接的厅堂、别院掩映在湖光水色之间。1959年扩建,由莫伯治设计,荟萃江南庭园特色精华,经过两年营建,成为驰誉中外的“江南第一家”。
泮溪酒家从60年代初成为最宏大、最负盛名的园林建筑,至80年代末仍然保持全国最大园林酒家的地位。这里荟萃江南庭园特色及其装饰艺术的精华。泮溪酒家的外围粉墙黛瓦,绿榕掩映。大门上墨绿色洒金牌匾,是当年朱光市长留下的墨宝。酒家内的布局迂回曲折,层次丰富,几组园林重景显耀着民族的睿智。先后被评为"中华老字号"、"国家特级酒家"。

探访侧记:泮溪酒家坐落荔湾区龙津西路,去吃过几次饭。这次探访,对着大门照相,服务员也大方应对。



407. 陈嘉庚堂
陈嘉庚堂,由华侨陈嘉庚先生捐资兴建的岭南大学附属小学礼堂。1919年6月落成。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对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将该礼堂命名为“陈嘉庚堂”。
陈嘉庚,华侨企业家,1874年出生于厦门市集美镇一个华侨世家。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中学等均由陈嘉庚创办。陈嘉庚还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地区着名华人企业家,生前曾为东南亚地区华侨领袖,爱国人士。1949年应毛泽东的邀请,回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后安葬于福建集美鳌园。

探访侧记:在中山大学,很自然地就到了陈嘉庚堂。



408. 太平餐馆
太平餐馆,地址在北京路342号,是广州第一家专营西餐的餐馆。20世纪初创办于北京路太平沙南关大巷,后因股东拆股,徐宝泉于1925年在财政厅前现址处开办“新太平餐馆”,与太平沙处的“太平餐馆”老馆竞争。后来,“新太平餐馆”被老馆收购,1927年7月将其改为“太平餐馆第一支店”,尔后,太平沙的太平餐馆结业,这里的太平餐馆第一支店则改名为“太平餐馆”。蒋介石、周恩来、林森、李济琛、陈洛棠等许多名人都曾在此就餐。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亦曾在太平餐馆设宴。

探访侧记:第一次是匆匆路过拍照而已;第二次再路过时就进到餐馆里面看了看,很多人在吃西餐。我啥也没有做,只是进去撒尿而已,看来熟悉环境就是好!至少可以应急,俗气但实用。老婆倒不喜欢这“太平餐馆”,似乎与什么“太平间”拉上了关系,唉!如果是这样,那“太平洋”、“天下太平”这词就不能用了?



409. 广东迎宾馆
广东迎宾馆,是广州市中心唯一园林式酒店,此处源溯于南朝梁武年间,为昔日王府之地。一九五二年建馆,接待中外政客无数,199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星级宾馆。

探访侧记:感觉是环境是不错的,只是酒店的设施有些老化了。



410. 粤海关大楼
粤海关大楼,俗称大钟楼,位于沿江西路。粤海关是我国政府最早设立的海关。1685年(清康熙24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粤海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咸丰十年(1860年)粤海关税务司在现关址正式建立公署。它原建于1860年,是两层简陋的楼房。1872年,楼房因被白蚁蛀蚀改建。1899年又遭火灾毁坏重建。民国元年又遭大火,楼层严重受损,已难修补。民国三年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重建。
粤海关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设计,古罗马风格的建筑,成为近代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之一。大楼主要材料全部由英国进口,最吸引入的还有顶层13米高的钟楼。因而粤海关大楼又叫大钟楼。顶筑穹隆顶钟楼,钟楼四面各砌塔司杆双柱,置大型四面时钟,内有5个大小不一的吊钟,为1915年英国制造。

探访侧记:在沿江路南方大厦这边有很多文物。这座建筑还是很浑厚、大气的!与之相比,现在的建筑似乎显得较为单薄。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很多照片。



411. 新华大酒店
新华大酒店,座落在珠江北岸,地处繁华的人民南路,连接十里商埠之称的长堤,建于1925年,比爱群大厦的历史还要长十多年,被誉为目前全国最宽最大的骑楼,在每段圆拱柱之上的墙面,都有一块巨大的卷涡形拱心石。

探访侧记:其就在人民路与沿江路的交叉之处。衰落的人民南路的商业,似乎更加凸显了酒店的历史。



412. 思明东校西校
思明东校,在花都区花山镇东村路六巷1号,是花都区唯一的一所由海外侨胞集资创办的初级中学,至今已经有80年历史。

探访侧记:其实就是现在的“华侨中学”,在GPS中设置目的地,就基本可直接达到,但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不要紧,远远就看见的一漂亮建筑就是它了。正巧赶上一批大巴、小车出来,原来是其78级的同学聚会!保安查问来干什么,答曰回校看看,就善意地“蒙蔽过了关卡”,女儿说我骗人技术还可以,呵呵。到学校转悠了一下。一教师诚邀到办公室坐下“饮茶”,主是热情但客不受,到现在还有一事不解——这建筑怎么这样红啊!?



413. 万源堂参茸行
万源堂参茸行,位于光复南路西荣巷 2 号。建于民国。该楼房在新中国成立前是关姓私产,为参茸老板关松芝所建。首层经营参茸药材生意,二层为寝室,三、四两层为仓库。门面一边为厨窗,摆放参、茸及洋酒货板,日本入侵广州后,生意破产,其后一直用作住宅。

探访侧记:找到这里并非难事,难的是行车困难,于是将车停得老远的,然后步行而至。步行也非容易事,不时要避开熙熙攘攘的人群,车轮滚滚的推车。这楼是有些特点,房屋外立面基本保存,内部间隔有所损坏,首层门面已改动。



414. 执信中学建筑群
执信中学,位于执信南路152号,于1921年孙中山先生为纪念朱执信而创办的。执信中学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境优雅,尤其是校内的文物建筑群古色古香,文化氛围浓郁。建于1923年的旧图书馆和东座、南座教师办公楼均为两层红墙绿瓦建筑,其外貌至今尚保持完好。

探访侧记:周末,雨天,学校基本没有人,但旧图书馆在装修中。保安没有过问,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进到学校。“功课”做得不深,不知道原在驷马岗的朱执信先生的陵墓已于1936年迁葬于校内,看来下次还得去到学校里探寻一下。



415. 中山大学石牌牌坊
中山大学石牌旧址,位于石牌五山路斜坡处,建于1935。牌楼灰白色,分五门。中门石柱并有狮头含环浮雕,柱内侧有一镶嵌大理石,上刻中山大学奠基于民国24年及校长邹鲁和诸董事姓名。牌楼主间横额,原镌刻“国立中山大学”,建国后改书“为人民服务”。

探访侧记:牌坊左侧写着是“华南理工大学”,右侧写着是“华南农业大学”,牌坊横梁上的字显然不是曾经的“国立中山大学”。牌坊脚下不再是来来往往的莘莘学子,而是穿梭的车辆,就我都穿行不下100次了,它显得有些落寞。我想很多华工、华农人都找不到它的。但这座牌坊已在珠江边和大学城复制了两次,有些泛滥了,但只有这牌楼才更有苍老的韵味。我想什么时候将其“为人民服务”改为“国立中山大学”,同时摘下“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二块误导人的牌子而给它正名呢?文物部门应该去做这个工作。



416.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
康乐园早期建筑群,含岭南大学建筑群(马丁堂、格兰堂)、岭南大学附小建筑群、马岗顶洋教授建筑、模范村中国教授住宅群、孙中山铜像、七进士牌坊。康乐园是晋朝时期著名诗人康乐公谢灵运被贬后的居住之地。钟灵毓秀,物华天宝。
走进康乐园,可以感受中式园林的古典美——大草坪中的惺亭,进士牌坊;可以在逸仙路上略影中大校园之古楼,参天大树,青青草坪;可以到有欧式别墅群的马岗顶缅怀大师,感受西方大学式的校园——草坪中分散的坐落着的一座座漂亮的别墅;这里是植物的王国,随处可见参天的茂盛大树,榕树、樟树、棕榈树、木棉树、芒果树。

探访侧记:经过考虑,为了完整起见,还是将“康乐园早期建筑群”单独列一条,虽然其中的一些内容,如马丁堂、七进士牌坊等已经有了单列。



417. 花县县立初级中学钟楼
花城中学,坐落在花都区花山镇北部,这里是花县县立中学、花县乡村师范学校旧址。

探访侧记:GPS可以直接找到。因是放假,校门紧闭,但透过栏杆,可见钟楼。广州称“花城”,这学校沾了“花城村”的光,就叫“花城中学”了,“帽子”戴得很大!不明就里的人,以为是一所很大的学校呢!其实是一普通农村中学而已。



418. 中山医学院校本部大楼
中山医学院校本部大楼,坐落于中山二路的原中山医科大学内,始建于1916年,是广州市现存民国初期建造、体现中西合璧建筑技术、为数不多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之一。

探访侧记:雨天探访。这栋楼的建筑还是很有特点的,在中山二路上看得很清楚,而且看起来更有气势!虽然路过很多次,但真正进来拍照还是第一次。



419. 陆军广州总医院旧建筑群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旧建筑群,含医院门楼、华侨楼、解放楼和胜利楼。 1933年陈济棠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医院,1949年广州解放,先后改为陆军总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并添建部分建筑。此建筑群是广州保存较好的近代建筑。

探访侧记:没有进到医院内部,就在路边大致看了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