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

 山海关前观山海 2016-01-18

,关于古体与近体.-

[B]什么是诗?这个相信不用我解释大家也都知道,诗是韵文之一-

[/B]在陶渊明时代,诗的体裁与当今我们所见到的不同.我们姑且把南北朝作为分水岭,之前称为古体,之后称为近体.-

[B]那么,什么是古体?什么又是近体呢?简单地说:-

[/B][B]古体:不受格律限制,用韵灵活.-

[/B]近体:要求遵守格律,用韵有了限制。-

[B]好了,这时你会产生疑问,既然近体诗受到了格律的束缚,为什么还要乐此不彼地发展她?放着简单的不干,非往麻烦里整?这不是有病吗?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格律代表的是时代的元素,体现的是社会的进步及语言的发展-

[B]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现代的仿古家具,你看,她还是故宫所展示的那样吗?不是了,她的工艺技术要复杂先进的多,因此,她既有古典特征又不乏现代气息.对于近体来讲,格律就相当于现代的工艺与技术-

既然诗分古体与近体,我们从哪入手呢?当然从距离最近的入手,舍近求远,我们从近体学起,当你很好的掌握了近体,才能更好的理解古体.近体也好,古体也好,我们说的都是诗,是诗就避不开用韵.由此引出了用韵的问题.-

二,关于用韵-

关于用韵的问题争论的太多了,我这里没必要重复,你也没必要追究韵书的一百零六个韵部是根据什么编排的.我要强调的只有一点:韵的最初可能与方言有关,但是现在她已经脱离了方言的险隘,成为一个通用标准,你要写诗就要遵从这一标准,否则,就不是诗.这里我作两个解释:-

1,有一种说法,说韵书是根据浙江口音编排的.这是不正确的.我们知道,诗圣杜工部是河南人,河南属于北方,如果韵书是南方口音,那么,对于北方人应该很困难,而事实上,杜老是格律用韵最出神入化的一个.-

如果说河南还不算北,那么,和凝祖籍山东,山东怎么也不算南方了吧?可见当时,韵书就是以通用标准的形式存在的.-

2,没有韵就不是诗.这就好比打篮球,尽管你拿了篮球,也有场地,还分组对抗,传球,带球,过人,整地挺象那么回事,但是,你没有关键的蓝筐,无法投篮,因此,你就不叫篮球.-

现在轮到你了.你需要记住的只有一点,就是运用和遵守.不仅仅是你,谁学写近体诗都要遵从.即使是联合国总统也没有优惠政策,只要写中国古诗就得遵从这个标准.你看,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写古诗,我们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遵守韵律,而砸自己的牌子呢?-

如果现在,你想深入了解韵的起源,想问个究竟.那么,韵就会告诉你: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这时,你只有重新回到诗经楚辞,回到蛮荒去寻找真理.但前提是:你是否能够找到时光隧道的入口,而且还能保证顺利返回.而你考察的结果不外乎如下两条-

1,你发现我再现的是历史,考查没有任何意义;-

2,你发现我歪曲了历史,从而使你产生厌恶;-

这两种结果都与你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你的穿越时空旅行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怀疑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不远的将来,你熟练掌握了古诗的写作与欣赏,你想进一步确证前人对韵的研究及成果的可靠性,韵就会告诉你:我踩着不变的步伐,是为了配合你的到来,在慌张迟疑的时候,请跟我来-

我这里所说的韵,皆指古韵.-

我们为什么从古韵开始学起?这和学诗先从近体开始比较相似.我这里举一个例子:考驾照.学过驾照的人都知道,我们学习是从手动挡开始的.一旦你学会了手动挡,再开自动拨便轻车熟路-

如果你先从自动档学起,那么.你只会开自动挡而不会开手动挡,若想驾驭手动,你还得重新学习.古韵与今韵就是手动与自动的关系.你学会了古韵,新韵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

这里有个问题我必须强调:即拘泥的问题.不拘泥的前提是熟练掌握.如果你连什么是古韵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大谈不拘泥,只能说明你在给自己的不用心找借口.-

[B]还是我前边举过的打篮球的例子.你在没有学会投篮时,必须从投篮开始练起,在你还不能作到基本百发百中时,你就效仿大明星的花样投篮动作,结果也只能是东施效颦.-

穿插一个我的观点,这也是我“较真”格律的原因,正如有些人,随便这个七言四句八句的就说是诗,说他出律,他说是新韵,说他也违反了新韵,他又说是古风,在我认为,人可以无知,但是不能对国粹亵渎,毕竟这个在很多人眼里束缚的格律毕竟造就了我们中华语言文字表达艺术的一个经典 -

[B]什么是押韵?这里举杜老的<戏为六绝句>的第一首:-

庾信文章老更成(cheng)-

凌云健笔意纵横(heng)-

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sheng)-

这里的"成","横","生",韵母都是"eng",用相同的韵母做句尾,就是押韵.-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诗韵共有106个韵部.其中: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因为我们先学近体,因此,这一讲里,我们所说的韵,均指平声韵.-

三,关于平仄-

题目-

七古.禅意-

    似水流年空幻景,  -

  如棋岁月命须臾。  -

  圣哲焉能观世象,  -

  先贤何以看天趋。  -

  乾坤转运凭心悟,  -

  沧海沉浮在意逾。  -

  菩提梵唱三生度,  -

  养性修身为自娱。-

小山可有异议??-

旋笑写的这首诗-

古体为什么不讲平仄?因为,魏晋时期汉字是不分四声的.南北朝以后,有批评家发现汉字有四种声调,特别是到了唐朝,这一学说得到了发展.声调学说的出现,推动了古诗由古体向近体的发展.这种发展,使诗歌又具备了音乐之美.-

什么是音乐美?这点比较好理解.这里我用一个例子说明.我们在科幻电影里经常看到会说话的机器人.当然不是那种完全可以乱真的机器人,比较原始的那种.这种机器人说话就是不分四声的,只有一个声阶,就是我们现在普通话的”一声”,-

听起来非常沉闷.在有就是外国人说汉语,由于掌握不好四声,因此显得非常滑稽.为什么感到沉闷,滑稽?因为没有抑扬顿挫,即音乐感.-

古代的四声和今天的普通话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相当于普通话的一声和二声;-

2,上声.相当于普通话的三声.但是,有一部分分化到四声.-

3,去声.相当于普通话的四声.-

4,入声.这部分可分化成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

上述四声中,1,为平声;2,3,4,为仄声.-

[B]这里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四声和韵的关系非常密切,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字不能算同韵,因此,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同韵字一般不能押韵.-

知道了四声,平仄也就迎刃而解了.先人们把四声分厂两大类:平和仄.顾名思义:平,即是平坦的意思,由平声字组成;仄就是不平的意思,由仄声字组成.还是以杜老的诗为例:-

庾信文章老更成(cheng)-

仄仄平平仄仄平-

凌云健笔意纵横(heng)-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人嗤点流传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觉前贤畏后生(sheng)-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上述的平仄交错排列中我们是否发现了一个规律呢?-

如果我们把上述例子的文字部分去掉,只留平仄,看看我们发现了什么?-

1、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2、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3、平平-仄仄-平平仄(句)-

4、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1,句内:平仄是交替的.我们把句内这个交替的规律叫"节奏".即她的节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两字一顿;-

2,句间:平仄是"对立"和"粘着"两种,而且,对、粘也是交替的.即第二句起:"偶"数句相"对","奇"数句相"粘".我们把句间的这种规律称为"粘对"-

下面来展示粘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奇数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偶数句-

请看括号里的字,平仄相反,称为【对】-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奇数句-

请看括号里的字,平仄相同,称为粘-

这个展示中,不难看出,粘对指的是下一句的第二字与上一句的第二字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次类推。-

押韵,平仄,粘对,对偶,统称为广义的格律.关于对偶,专门安排课程讲解.-

这里我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节奏与词义并非绝对一一对应,这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与实际演练中会经常遇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