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心独具 ——故宫精美竹木牙角匏器赏析(九)

 天宇楼33 2016-01-19


通   知

因本部会员企业要求,本部会员企业筹建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继续进行,征集范围古瓷器、玉器、金银铜器。要求器物完整,瓷器窑口清晰。本部会员手中如有想出手的合适藏品,请于1月20日前与本部电话或微信联系,不收任何费用。敬请非本部正式会员勿扰!

征集流程:会员将应征藏品图片发至本部互动微信平台,由本部分批提交给征集单位专家图片初鉴。通过初鉴,再由本部通知会员送实物鉴定并具体谈价。因工作量较大,如藏品初鉴不被通过,本部不再逐一回复。特此通知。

              收藏家俱乐部





(接上篇)



犀角雕双螭柄仿古螭虎纹杯,清中期,高8.3cm,口径9.4×6.9cm角形略圆,色如浅栗,呈盂杯形。杯口沿微敞,一侧翻卷成流,腹部圆鼓,足部收敛,底内凹成高圈足,圆中见方。杯柄由镂刻的大小双螭构成,大螭上攀,小螭下行。上攀者双爪把住杯的口沿,头向杯内窥视,下行者后爪和尾仍勾住杯口,昂首耸肩,前爪趴在大螭的腰和尾上,双螭气势雄健,生动活泼。杯身犹如圆形的罐盂,并在略鼓的腹部以弦纹开光,浅浮雕夔龙纹三组。此杯用非洲犀牛的后角制成,将角翻转倒置,截去顶尖部制成内凹的圈足,再利用犀角后端中空的特点剔清内壁,即成阔口敛足的盂形酒杯。此杯造型秀巧,纹饰细腻,刀法简洁流畅,盈手可握,是清中期犀角仿古作品中的佳作。



犀角雕仿古螭纹爵式杯,清中期,高9.8cm,口径8.6-6.8cm杯取商周时流行的礼器爵的某些特点,圆体,鼓腹,圜底,三足式。俯视其口部呈椭圆形,一侧稍窄,为流。侧视流部略高,弧线突出,两边内卷,构成宽平的流槽。器身短小,外壁饰一周装饰纹带,以阳线勾画回纹为地,其间浮雕二夔龙,并于流下处合拢成一兽面纹,基本构图取自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装饰,整体均以去地浮雕法表现,十分巧妙。口两侧有二短柱,各盘绕一镂雕螭纹,一朝向流,一朝向尾,一环于柱外,一环于内,隔杯口相呼应,颇具匠心。杯底部光素,三尖状足外撇,足上饰蕉叶纹区域,内填简化的几何纹样。杯配环状菱花形木座,下连三兽足。此杯足部的处理需将角尖一分为三,并通过加热或浸泡入烧碱溶液等特殊手段才能使其慢慢成型,此法使器物突破犀角外形的局限,从而成为此杯最具特点之处。此器吸取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及装饰因素,又适应犀角雕刻工艺而加以简化和改变,装饰手法则富有时代特色,具清中期仿古犀角雕刻的典型风格。



犀角雕松枝龙虎纹杯,清中期,高11.9cm,口径14.4cm-10.5cm,足径5.8cm-4cm此杯通体深红色,似经染色处理。敞口,小底,基本保留犀角天然形状,仅截去角尖,稍加剪裁,器型稳重大方。外壁以高浮雕及镂雕技法进行装饰。一面浮雕汹涌的波涛,云水冲天而起,一龙凸睛阔口,须发戟张,肩带火焰,探身将出;另一面浮雕崖岸边上一虎弓身露齿,尾举如鞭,肌肉紧绷,作势欲扑,二兽相持,张力十足。其一踞上角,其一占下边,构图十分讲究。题材虽非写实,处理却颇为生动。杯鋬以镂雕的山岩松树组成,松枝一直伸入杯口。



犀角雕螭柄花形杯,清中期,高6.1cm,口径13.5×9.4cm杯色呈棕黄,敞口,束足。杯口雕作一朵重瓣开放的花形,口沿外撇,并浅刻回纹一周为饰。杯壁有凸有凹成脊,圈足底内凹,为小高足杯状。杯柄镂雕成一条上攀的螭龙,螭首平贴于杯的口沿,似为杯中美酒所吸引。杯壁光素,仅有一兽面浮雕于杯的流口下方。螭龙纹也称螭虎纹,是春秋战国时期雕刻工艺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异兽纹。在装饰图案中,其形象为:头似猫,四足类似壁虎,常被雕刻成凸胸、曲颈、方嘴、阔唇,圆眼独角、四肢弯曲的形状,一般两足侧卧于地,另一侧两足腾起,粗尾,尾分叉并卷向两侧。此杯即以螭虎装饰为题材,用亚洲犀牛角制成,角质细润光泽,造型虽为仿古形式但又有所创新,纹饰细腻,线条简洁流畅,视之小巧典雅。



犀角雕螭柄海水螭纹杯,清中期,高12cm,口径16.4×11.6cm此器以亚洲犀角雕刻而成。杯敞口,连弧状口沿,口沿内饰精美的云纹一周。此杯雕有九螭,最大的螭紧抓杯口,并咬住杯的口沿,头部刻画精细,毛发细如游丝,目光锐利,螭身与尾部右向,足踏海浪,巧妙地形成一侧杯柄。杯的流部呈弓形,内壁雕一小螭,回首张望,双目炯炯有神,腿爪有力。外壁则分三部分雕刻,运用镂雕、浮雕、阴刻等手法。下部为海水,波涛汹涌,浪花飞溅,两螭仰首欲出。中部三螭相互追逐嬉戏,生动活泼而姿态各异。上部是由海水中升起的云气,云雾缭绕,沿着上述螭柄旁又形成一柄并直达顶部。云雾之中,两螭俯身下探,躬身露齿,作势欲扑,栩栩如生。该器纹饰复杂,制作精巧,琢磨精细,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堪称犀角雕刻中的瑰宝。



犀角镂雕三螭柄海水螭虎纹杯,清中期,高9.6cm,口径17×9.2cm杯以亚洲犀角雕制。蒸栗色,斗形,上阔下窄,口沿开敞较大,呈椭圆形,一侧翻卷成流。口沿内外均饰有回纹装饰带。杯鋬镂雕,由三螭盘旋而成。右侧一大螭紧抓杯口,螭首探入杯内,毛发细若游丝,目光锐利,口微张,齿清晰,刻划精细入微。左侧两小螭,上部的小螭右爪用力地蹬于口沿外,左腿置于大螭肩部,螭尾垂入杯内,俯身朝下,下部的小螭直身上挺,两螭面面相对,四爪紧握,生机勃勃。杯壁以波涛汹涌的海水为锦地,海水为平行的曲线,细如发丝,海浪上为云气,层次清晰。四条张牙舞爪、栩栩如生的螭虎于其中穿插翻滚,或昂首仰视,或侧首观望,形态各不相同,就连螭虎腾起时的浪花飞溅都刻划得精细入微。足部为高圈足,呈椭圆形,外撇,并饰以一周精美的回纹。该器纹饰布局均匀,刀法雄健,螭龙形态各异,气势非凡,是犀角雕刻中的精品。



犀角镂雕双螭柄仿古兽面螭纹杯,清中期,高11.3cm,口径13×9.8cm此杯以亚洲犀角制成。根部色如蜂蜜,晶莹剔透。杯觚形,敞口,口沿外壁阴刻精美的回纹一周,直沿,敛腹,高圈足,近似于高足杯,足外撇。此杯的精妙之处在于杯外壁原雕有一小环形把,而作者又围绕其镂雕两螭龙形成杯鋬,构思精巧且工艺高超。只见两螭相对而视,其中一小螭足部踏于杯的口沿之上,尾部自然弯曲垂于口沿内,另一大螭的螭身穿过环形把,尾部自然下垂,两螭凸睛阔口,须发戟张,肌肉紧绷,威猛之极。下方又雕一小螭,昂首挺胸,似欲纵身而上,活灵活现。此杯外壁上部无纹饰,色泽光润,外壁中下部及足上浅浮雕兽面纹,杯壁及足各有四道对称的出戟,古拙典雅。此杯工艺细致入微,制作严谨,为十分难得的精品。



犀角雕鹿形杯,清,高7.1cm,口径9.8-8.7cm杯圆体,壁稍厚,口沿一周磨平。此杯倒置后则呈一鹿形,首尾相环,以一条凸棱线表示其脊柱,为适应杯形而对鹿体各部位进行了适当的合并简化,鹿之头颈为杯足,额为杯底,处处显示出构思之精巧。鹿的面部形象刻划准确,眼、耳、口、鼻等部位以浮雕及阴刻技法表现,鹿角、下颌及所衔树枝则以镂雕为主,颈部以阴刻法刻划细密的茸毛,花斑与尾部亦用写意的阴纹处理,而伏卧的四肢仅以浮雕表现前后各一,虽简略却足以传达鹿之身体结构。此杯总体而言技法多变,雕刻精到。其造型出人意表,装饰匠心独运,是一件高明的陈设赏玩器物,在传世的犀角雕刻作品中属难得的珍品。



犀角雕水草纹杯,清,高4.2cm,口径9-6.5cm,足径2.8-2.4cm杯广口,敛底。其形自口部俯视近椭圆形,一侧稍宽而有尖端,一侧略窄而曲线圆滑,流、尾分明,呈一枚花瓣式,轮廓极优雅。杯外壁纹饰集中于下部,以浅浮雕表现水波纹,纹细如发丝,以图案化的构图表现水波环环相叠状,如涟漪荡漾,水波中伸出蓼草数茎,或直伸,或弯折,或叠压,物象虽简,但在留白的映衬下亦显得构图饱满。此杯颇小巧,杯身琢磨光润,显示出犀角本身质地的美感。雕琢在细节上用力甚多,如杯口沿花瓣尖端向下垂直伸延一道棱线,在不同的角度及光影下若隐若现,令人爱不释手。



犀角雕螭水纹荷叶式杯,清,高8.9cm,口径13.1-9.3cm,足径4.2-3.5cm杯敞口,窄身,小底。杯体如伸出水面之亭亭玉立的荷叶,边缘为不规则的内外翻卷形,器壁有纵向不均匀的凸凹,宛如叶片自然收拢而成。内壁阴刻叶脉,至底部成环形叶芯。外壁叶脉由阳纹构成,每条均呈图案化的分叉处理,极富装饰性。杯下部浮雕水波纹,纹理细如发丝,曲线流转优美,浪花分两层向相反方向涌动,在外底汇聚成涡漩。杯外壁一端水波内浮雕一螭,弯身似欲上攀,头尾镂雕,技法转换娴熟自然。相应的内壁处亦雕一螭,曲体回首,姿态独特,引人注目。



犀角雕瘿瘤纹杯,清,高7.4cm,口径12.6cm-8.7cm,足径4.3cm-3.9cm杯广口,细腰,敛底,口沿略近椭圆,并不规则,流部稍抬高。杯整体造型及装饰如截断的老树桩。口内一周磨平,至与流相对的尾部则阳起成凸棱线。杯壁似树干中空后的皮层,以浅浮雕为主要技法刻划瘿瘤的罅隙瘢痕为装饰,颇为独特。外壁大部分光素,仅于局部浮雕若干小瘤凸,一侧有剥裂的老皮,边缘纵向成阳纹。杯鋬处浮雕密集的大小瘿瘤,重重叠叠,相互交错,富有图案化的装饰效果。瘿瘤本是树病,但在我国古代却因其千姿百态的花纹与肌理而备受重视,瘿木雕刻甚至成为木雕中**的品种。而以树瘿作为装饰题材在犀角雕刻中也有所体现,这件瘿瘤纹杯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件。



犀角镂雕荷莲花果纹杯,清,高12.5cm,口径13.8cm-9cm此杯随犀角原形而制,广口敛体式。杯身似一花朵,口沿宛如花瓣翻卷,圆底正中有蒂梗,围绕花梗镂雕出茎杆和枝条,向下逐渐聚拢,向上则伸展至杯身外壁,连以浮雕的荷花、莲蓬以及荔枝果实等。杯身一侧镂雕禾草二茎,构成杯鋬式样。此杯纹饰既写实又富有装饰意味,浮雕与镂雕技法转换灵活,不拘一格,器物上部的稳重敦实和下部的轻盈灵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艺术效果强烈。



犀角镂雕莲纹杯,清,高20cm,口径7.8cm-8.2cm杯作筒形花式,口沿弯折,俯视呈三瓣连弧形,如苞待放,甚为优美。杯身下镂雕茎杆、莲蓬、莲叶、水仙以及蓼草等,下部茎杆圆雕成以绦带缠缚的一束,这种表现方法是将自宋代就流行于瓷器等工艺领域中的“一把莲”纹饰创造性地表现为立体式,颇有新意。杯身中部以玲珑剔透的镂雕形成数条修长匀美的竖直线条。为避免雷同,又利用茎的弯曲、叶片的翻转以及荷叶的椭圆面营造出线与面的对应关系,线与线的立体空间关系。这种以较少的造型元素构建成多变的装饰效果显现出高明的意匠。镂雕与杯身的浮雕以及下部聚拢的圆雕都过渡得很自然。此杯虽然保留犀角的自然形状,但通过巧妙的雕琢,造成了一件极具美感的艺术杰作。



犀角雕动物故事纹杯,清,口径15.1×11cm,高7.6cm此器以亚洲犀角雕成。角根部色如蜂蜜,杯底呈淡褐色。杯上阔下窄,口为椭圆形,一边稍宽,折沿,宽流。口沿内浮雕两条金鱼,相互嬉戏,鲜活灵动。外壁采用浮雕、镂雕等技法。外壁一侧上部雕有山石及楼阁一座,下部以阴刻的海水为衬,海水源自流的外壁,蜿蜒地流向杯底,虾、蟹、螺及多种鱼类畅游其间。另一侧以树石藤萝相隔,右上雕一头体硕健壮的牛悠闲地漫步,其旁一只小猴正在玩耍嬉戏,形态生动。下方镂雕楼阁,顺石阶而下,立有三人,一位头戴斗笠、慈眉善目的老者居后,手捻长髯,笑容可鞠,其前站立两童,皆手持荷叶,其一左腿弯曲作舞状,似在庆祝又一丰收之年。此画面表现了在安定的社会背景下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场景。此器立意吉祥,用刀流利、打磨精细、工艺精良。



犀角雕莲蓬荷叶形杯,清,高10.6cm,口径16.8-10.6cm杯以广角雕成杯口敞阔外撇的荷叶形,叶上筋脉生动。外壁下部镂刻荷花与微卷的小荷叶、蒲草,收束成把莲,并构成底座,平稳地架住杯身。杯内底有一洞与流相通,流口上翘。饮者托杯,不用倾斜,即可直接从流口吸入杯内之酒水。此杯造型别致,匠心独具,刻工精细,风格典雅清奇。



犀角雕葡萄花果纹杯,清,高21cm,口径17.7—11cm杯以非洲犀牛额前之角随形雕成,上阔下尖,葵花式口,宽流。杯身浮雕镂刻枝叶花果,有葡萄、寿桃、石榴、枇杷等,藤蔓萦绕,枝叶繁茂,硕果累累,寓意“多子多寿”。此犀角杯外观莹亮润泽,风格华美。细赏杯壁花果纹饰生气勃勃,举杯啜饮时,杯下端由葡萄串组成的尖足握于手中,感觉温润细腻,正与酒意之醇美相应和。此杯为清初随形犀角工艺品的杰作。



犀角雕螭耳凤纹三足杯,清,高4.7cm,口径11.6-6.5cm杯仿匜之造型,并加以改异,有明显的流部,口边内卷,内壁口、身结合处以一条折棱为界,外壁相应位置亦有明显的阴刻界线。器身微鼓,外壁阴刻弦纹带内饰去地浅浮雕阳纹夔凤纹。鋬扁平,呈S型,近口处渐变为圆雕螭首衔杯沿,鋬与器身之间的空隙处又高浮雕一横卧花尾螭纹,小巧圆浑,玲珑可爱。杯小圜底,下承三品字形矮足。



犀角雕人物故事纹杯,清,高9.5cm,口径13.1cm-8.9cm,足径5.1cm杯体厚重,杯内较浅,口部略开敞,近椭圆形。一端翘起稍高,内壁浅浮雕云气纹,其间高浮雕一螭龙隐现半身,层次分明,具图案化的装饰趣味。相对的一端口沿作内陷连弧形。外壁垂直向下,似山壁开裂状,雕刻泉水倾泻,至底部汇聚成涡,水纹用极细的阴刻线来表现,细腻流畅。裂罅两侧镂雕巉岩怪石,松柏挺立,并依次显现出田园景物。杯体一侧浮雕二人擎伞戴笠,拾级而上;另一侧浮雕担柴农夫和牧牛童子,错落分布于岩石上下。杯以镂雕山石为界浮雕出缭绕的云雾,其间垂柳楼台隐约可见,镂雕的苍龙,张牙舞爪,正追逐火珠,云龙图案增添了纹饰整体的浪漫气息。    器底磨出方形框,似为刻款所留。



犀角镂雕婴戏桂纹杯,清,高10cm,口径17.4cm-9.9cm,足径5.4cm-2.6cm此杯口部开敞较大,杯身瘦长,平底,器型端庄大方。内外壁打磨光滑,光素无纹,唯局部有细微的自然凹凸,似写意山岩状。杯鋬处镂雕桂树一株,生于石隙中,有三童子攀爬于其上。题材并不复杂,刻划却颇费功夫。一童位置最高,蹲踞于树干之上,一手揽抱树干,一手伸出拉住下面的同伴。而下面的小童背向而立,脸面扬起,只见其头顶,双手高举,足部猛蹬,奋力向上。另一童从旁侧枝干间探首而出,伸手抓住主干,似正招呼同伴。三小童姿势各异,衣纹细腻,人物的动态呼之欲出。其位置的布排约呈品字型,虽有远近之别,但相为呼应,加之树枝处理巧妙,因此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效果不同。杯鋬的精雕细刻与杯体的大片留白形成实与虚、动与静的对比关系,匠心别具。



犀角雕九螭纹杯,清,高20cm,口径14-10.3cm杯以亚洲犀角制成,保留原角形。杯打磨光润,但内外壁不平整,有较多沟纹,色泽亦显现深浅差异,形成斑驳陆离的效果。器表纹理稍粗,似模仿山岩状,外壁浮雕9条螭龙,攀爬缠绕,动感十足。6条螭环于杯口下,姿态多为横向,其中唯一螭长尾贯通上下,与另一组螭相联。另3条螭置于杯身下部,成波浪式布排。杯体粗壮,纹饰疏畅有力。此杯与精益求精的宫廷工艺品风格相比,在局部雕琢上稍显随意,但却生机勃勃,富于民间风味。




(本部整理  图文来自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