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千老师讲脾生湿+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湿病的病机+如何理解中医所说的湿?+湿热体质的表现

 zhangshengli86 2014-12-29

大千老师讲脾生湿+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湿病的病机+如何理解中医所说的湿?+湿热体质的表现  

2012-11-12 09:26:00|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 |字号 订阅

大千老师讲脾生湿
转载自山上月

    关于脾生湿,何为湿,何为正常的湿气,正常的湿是一种什么样的湿,它有什么特性?何为不正常的湿?大千老师在讲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中给出了详细了解答,故把该部分内容摘取过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此有疑惑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所谓的中央生湿,这个湿我们学中医都知道风寒暑湿燥火,这都再熟悉不过了,我好像看过教材关于湿的一些解释,忘了是怎么解释的,大家说一下教材怎么解释的,大家打一下吧,我再从气团的角度讲一下湿的概念。热好理解,就是发热嘛,风也好理解,就是吹拂的状态。湿怎么理解呢,湿有生理的湿和病理的湿两种,体内要有湿,如果没有湿那就燥化了,对身体也不好,如果病理的湿就是气机凝滞,也不好,如果大家没人打字,我就从气团的角度来解释一下;所谓湿,它指的就是一团缓和之气,我们知道脾是生湿的,升清降浊嘛,也可以理解成空气中湿润的环境,如果说完全燥的话就没有生机了,所以对于湿,可以理解成缓和流畅湿润的生机之湿,这就是生理的湿或者叫五行之湿或正湿,而不是寒暑燥湿风火之湿,正湿是缓和流畅而又有生机的,这个非常重要。

 

     缓和代表湿的第一属性,它不急不烈,没有偏激而是缓缓和和的。咱们知道脾主湿,也就是说的脾的缓和之气,所以说脾病无急症嘛,《伤寒论》上也有嘛,太阴病都不是非常急性的,因为太阴脾脏禀的就是缓和之气,它和肝气是相对应的,肝气是急的,急劲之气,急而强劲,脾始终是缓和之气,所以能徐徐的导清气上蒸,即便是脾虚导致的慢惊风那么也是慢惊风,它也不是急惊风,急惊风一般是肝气劲急之气导致的,这是湿气的第一要义,湿着缓也,这个大家一定要深刻的印在脑子里,不然的话后面的关于脾证没办法进行了。你看我们说一个人的脾气好,不急不燥,稳稳当当,这是脾气好的表现。反之说的脾气急,那么不是脾气急,而是肝气急,是因为脾气虚而肝气急,是脾虚而肝旺的表现,还有凡是脾气缓和的人一般都可以做到心宽体胖,因为急是筋,缓是肉。如果说这人一身懒肉就是这人脾过于缓,没有急气跟着,浑身就是懒肉,我们没有说“懒骨、懒筋”的,所以说大家可以好好理解,脾气是宽厚的、缓和的,代表稳定的。大河缓缓的流动不像小溪一样哗啦啦的,这就是缓和而稳定,这个气缓下来之后啊,他就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说要持之以恒做一件事必须脾气好,这是一个大的前提,脾气不好很多事情没有办法来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凡是做大事都要历经坎坷磨难的,持之以恒,如果没有脾气的缓和稳重之气,那很难想象的,这就是说脾气是湿气的代表,这个湿就是缓和。

 

    我们看一下,中医基础上是这样说的:湿性重浊,重着沉重、重着之意,为水类,所以湿邪致病都有沉重重着的感觉,像头身的沉重,周身困重,四肢酸沉,这说的是狭义的湿,病理的湿,不是生理上的湿,或是正湿。我们在读《黄帝内经》和五脏辩证的时候就对湿缺乏正面的了解,所以中医对关于这个湿啊,他这个说法有失妥当,其它的都一样。比如说不能正确的理解湿的概念,那么变化成病理的湿或者是不足或者是亢进,都不好理解,这也就是我们学习气道可以全面把握中医的一个方面。

 

    湿的第二要义就是流畅、流动。如果仅仅是缓和那么水滞不行了,则容易生腐,这不符合正湿之气的本意,正湿之气的本意是在缓和稳重的基础上其中必虚流畅,流畅才有生机嘛,这也就是体现五行中央土气的决定的作用,土气不可无,就像脉细无胃气则死一样,在整个的五行当中起到关键的稳定的和运转生机的作用,所以说胃降而脾升,在脾升胃降的过程当中整个的生机流转,生命流畅的进行,所以说这是湿气的第二要义,就是流畅和充满生机。

 

   我们见过很多人,他们吃的也不错,家庭条件也好,有缓和的气但是没有流畅的气,这叫湿气中阻,像一滩死水一样不能畅游了,这就是病理的湿气。这个还不仅仅是水湿之气,湿为水类嘛,这样解释只是说了湿的一方面,并没有把另一方面说出来,我们知道《内经》上讲“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如雾,中焦如沤”我们可以串起来讲,水饮之气入胃,游溢精气,由脾气把整个的水气向上蒸腾,升清嘛,就是向上蒸腾精华的营养物质,我不知道精气是什么,没必要再做其它的转义,一个是食气一个是饮气,饮就是喝的汤饮,食就是食物,这些入胃以后经过胃的消化研磨之后,脾气带动整个水饮之气向上蒸腾,通过心脉和肺的敷布灌溉于全身,脾胃升清降浊都是气嘛,中央生湿指的是这个意思,这是湿的两大要义。

 

    如果湿不具备缓和流畅那就是病了,就是变异的湿气,那就是邪湿,邪湿以后要讲。中医基础关于湿性重浊只是说了很少的一部分,不能包括湿的全部,这股湿气也可以说是氤氲之气,后天脾土嘛,既非左又非右非上也非下,既不是开的,也不是合的,既不是升的,也不是降的,但是同时这个湿气由于有婉转流畅之性,那么他又有升降沉浮,所以它里面升降沉浮就可以接东西南北四行之气,没有黄婆金和木不能成为婚姻之道,水火也不能成为即济之道,另外黄婆缓和之气充满了生机,才能使四气周转运行,所以说可见湿气之重要,同时这个湿气化成脾胃的重要性也在这里面可见一斑。

 

   那么下面讲的“中央生湿,湿生土,”这个土为什么是湿而土,而不是土而湿呢?所谓中央生湿就是中央有这个湿气、缓和流畅之气,这个气在天地当中,尤其在地上化生为土,而不是土化生的湿,这个大家一定要搞清这个关系,先有气后有形,也就是气化而成形,湿气化最大的形是什么呢,就是气化为土,土包万物嘛!土气缓和,没有山那么刚强,也没有水那么柔润,那么土又无处不在,也就是道者基于土也,大道藏于土中嘛,我们无时不刻不是生活在大地的土壤当中的,受土壤的滋润和运化,所以说湿气化成土气,你看当泥土湿润的时候万物就生,草木生长于土,死于土,龙雷之火藏于土而发于土,金藏于土,火烧尽而成为土,所有的东西都归于土,所以说《伤寒》中说“土着,万物之所归,不复传。”因为到土这儿了,婉转流畅的化掉了,就不复传了,如果依然化传的话那么可想你的胃是多么热,所以说在《伤寒》当中也很好的体现了湿土的决定性作用,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大家在以后开方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护胃气,这也就是李东垣所强调的。胃气是其他气性之所化,包容而生化之嘛,这就是土伟大的地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嘛。我们作为君子要学习这个土,要厚德载物,所谓厚德就是说要有醇厚的品德等够承载万物,能够负重,能够行远,可以做好多的有益于大家的事情。大家在开方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子当中一定要有土气,没有土气的方子是不稳定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谓湿生土,土气的药有很多,凡是缓和的都可以说有土气,比如说阳土的茯苓、白术,阴土的麦冬、黄精、山药,还有甘草、粳米,还有我们所吃的食物都是禀土气的,没有过于偏烈的这种气,所以说土养万物,好的“中央生湿,湿生土”解释到这里。

 

   “土生甘”又涉及到一个根本的问题,味道当中我们讲了一个“糖醋拌萝卜条”,后来又开了几个方子,大家互相交流了一下,味道在开方治疗当中的作用上次讲过,甘味是什么味呢?所谓的甘味自然它不辣、不咸、不酸、也不苦,甘味是我们喜欢的一种味道,可以说是五味当中最不让人讨厌又容易让人沉溺的一种味道,甘味入口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所以说甘味就是禀了土气的缓和畅美之气,万物皆有甘味,如果没有甘味,万物没有办法生长,甘味输送养料,储存能量,我们说过厚德载物,甘味也是可以滋养万物的,所以说土生甘,也就是说甘味代表一种特性,这种特性是从大地当中生发出来的,所以可想甘味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甘味,那么营养不良、生机不现各方面都会受到致命的影响。

 

   现在很多的糖尿病患者不让吃糖,这个在中医上是不可理解的,糖尿病本身就是一个水谷精微不能收摄,人的肾精脾精衰微,使水谷精微之气不能收摄,那你如果说再不让吃糖的话,这个糖不是说的直接的糖了,说的是甘味的东西。本身就脾肾衰微了,再不吃甘味的东西那么怎么维持呢?不能因为尿中见糖、血中见糖你就不吃糖,这个就是因噎废食的意思了,非常不可取的,不知道为什么流行这么多年,相当于慢性自杀啊!尿糖血糖控制住了但是整体的情况确急剧的滑坡,再靠打一些药物维持呢,我看没有保证。在这一点上也很无奈,因为得了糖尿病你再让他吃糖现在于情于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说还要因人而化,还要把风气扭转,以后讲理的时候多结合一些方子,一些用方的指导思想告诉大家。所以说可见甘味在方药当中的作用,如果说没有甘味含在你方子里的话,那么你这个方子是不稳定的没有滋养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家开方的时候多照顾一下甘味的应用,并不是叫你用的很多,而是一定要有。就像脉要有胃气一样,开方也要有胃气,不然你吃大苦大辛的药物下肚之后首先脾胃受不了,其次这些药在你的经脉中横行恐怕对你的气血消耗也过大,这个大家可以看一下《伤寒》也好《金匮》也好,都是有甘味之品的。比如说很经典的桂枝汤啊,大枣,甘草,你不能因为它常出现你就忽视它,往往是它在保护和滋养着脾胃,大家不能视而不见。比如说白虎汤,这个重的一个方子,也有一个甘草和粳米,资粮嘛,没有资粮的士兵你去打仗,你吃什么喝什么?即便打下了营盘,你怎么来守?大家都要仔细来琢磨,你看这个麻黄汤当中也有炙甘草,几乎没有几个方子,除非就是非常要紧的。

 

   下面这个问题土生甘应该是很好理解的了,现在的人们对甘味唯恐避之不及,有时是很多女性身体很瘦的,甜的也不敢吃,她的生机还在吗?生机弱了,一旦上点岁数没有一定的脂肪营养做为基础保障,以后这个气血能充裕吗?稍微有点寒气或是情绪的波动你没有任何储备很难说的,所以一味的追求瘦身是有问题的。还有一种是无限的胖,胖起来之后呢,只有缓和之气了,没有了流畅的生机之气,这个是大问题,所以说湿气的两大要义缺一不可,这是生机之湿。


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脾虚湿盛症临床表现: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足跗时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

脾胃湿热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
症状是很容易区分的,脾虚湿盛以怕冷无力,舌苔白等来寒像判断,脾胃湿热以身热口苦,小便黄,舌苔黄等热像来判断。
     这个脾虚湿盛和脾虚湿热的区别就是一个寒,一个热。前者主要表现为寒,如这个怕冷,乏力等症状,后者主要是表现为热,如烦躁,口苦,尿黄等症状。
所以是很容易区分的。脾虚湿盛可以用参苓白术丸,脾胃湿热以温胆汤等来治疗

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这几天有湿热,该喝些凉茶调节调节。看中医时,也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中医认为致病的原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其中外因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邪”或“六淫”,意为淫邪伤人之气。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

        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也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防治湿症一要注意避免外部湿气的侵袭,例如不要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久待,居住之处不能湿度太大,寒冷潮湿天气尤要注意保暖等。如果患有湿症则要辨证施治。

        具有湿症的人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体检没有什么问题,但身体状况不佳,这就需要中医中药的祛湿调理。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并且常常与他邪夹杂致病

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德症状有:头痛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浮肿;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

健脾祛湿的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

   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 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归脾丸
  【成分】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参苓白术丸和归脾丸区别:

参苓白术丸 偏于调理脾气,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一系列的胃肠道消化系疾病。

归脾丸 主要是治疗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致使心神不安,而生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色少华而萎黄;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脾气虚则饮食无味,脾不健运则食后腹胀,胃气虚弱则不思饮食,或饮食减少;舌淡、脉缓弱,均为气虚、血少之征。
  

食疗法温补脾胃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莲子、茨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民间用赤小豆、薏米熬粥常食对健脾祛湿有很好疗效。

      

     此外居住之处湿度不能太大,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

湿病的病机(理论)
湿病的病变机制,称湿病的病机,即是湿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湿病的病机,一般分为气机失常、阴阳失衡、正虚邪留三种情况。

    一、气机失常

气机,及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它是脏腑功能运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一般而言,升降出入的生理表现,主要是升清阳,降浊阴。气机失常,是指脏腑气化功能的升降出入失常,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生水液环流障碍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湿病升降失常的病理表现:肺失宣降,津液失其敷布,水道失其通调,则无汗,尿少,水肿,胸闷,痰饮,咳嗽;脾不升清,运化失职,则便溏,飧泻;胃失降浊,则呃逆,暖气,恶心,呕吐痰涎;心肾气机升降失常,心阳不振,不能下温于肾,水液失其温煦,气化不利,则心悸、尿少、水肿,甚则水气凌心;胆不输泄而上逆,则口苦,黄疸,致湿热蕴结,甚或结石;肠胃传导太过,则泄泻不止;膀胱气化不行,则小便淋沥不畅,或癃闭、水肿。

二、阴阳失调

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协调关系受到破坏,出现阴阳偏盛,或偏衰的失调现象,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常见湿病阴阳失调的病理表现:阴盛则寒湿内生。阴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表现出阴气偏盛,脏腑功能障碍或减退,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的积聚。多因感受寒湿邪气,或过食生冷,寒湿内盛,阳不胜阴,而致水湿内停,出现脘腹冷痛,吐泻,头身困重,或浮肿。

阳虚则水泛: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功能减退或衰弱。多因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而致阳气不足,阳不制阴,使体内水液失于温煦蒸化,而造成泛呕清涎,尿少浮肿,或冷泻清谷,或白带清稀,或五更泄泻,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故前人谓:“人身阳盛则轻健,湿盛则重着”,乃至身重如山,筋脉拘紧痠楚,不能转侧,此皆阳虚所致。

三、正虚邪留

正,指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抗菌能力。邪,指致病因素。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过程,是正邪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在湿病的发生、在湿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常见有气虚失运,阳虚失化,正虚邪留等病机。

气虚失运:气行则水行,气虚则气化功能减退,使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的气化作用减弱,而致水湿潴留,造成痰饮,小便不利,浮肿。

阳虚失化:阳气具有温煦、生化作用。阳虚,使水液湿于温煦,而致水湿停滞,产生泛呕清涎,吐泻清冷,五更泄泻,尿少,尿闭,水肿。

正虚邪留:阳气虚衰,失其温煦蒸化,水湿留恋,往往造成慢性泄泻,尿少,浮肿;或痰湿胶着,上蒙清窍而造成痰厥,昏迷;正不胜邪,水肿严重时,可致水气凌心、水寒射肺等危急重症。

如何理解中医所说的湿?

        中医的理论,大多来源于生活实践,取象比类是最常用的手段。比如春天,万物生发,那么作为人,在春季也应该生发,对应的肝,属木,也主生发,所以春季养生的原则是养肝为主.《黄帝内经》 提出:"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 (到庭院中散步) ,以使志生 (使志气生发)",这些都是让人体在这个季节生发.

 

        那么,什么是湿呢?我们向外看,可以从大自然中找到这种现象;我们再向内看,也能从自己的身体中找到相应的状况来.在夏天,大家一定经历过桑拿天吧?对,这种天气,水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停留在半空中,湿度很大,人很难受,这就是大自然中的"湿".还有一种天气现象,是"雾霾"天气,情况也有点类似.湿,往往和浊联系在一起,让人感觉混沌不清,尤其是"雾霾"天气,更是体现出浊来.

湿是如何形成?

 

        大自然中的湿如何去除呢?第一是风,第二是热,第三是冷.桑拿天或者雾霾天,如果来一阵大风,或者大太阳一出来,或者气温骤降,湿气一定没了.大风一吹,湿气全无,这很好理解;大太阳一晒,热气一蒸腾,湿气也会一扫光;而天一冷,为何湿也没了呢?我们知道湿气,遇热,会变成气,遇冷会变成水,变成雨和雪沉降到地面.

 

        大自然中的湿是这样,那人体内的湿又如何表现呢?我们看看周边的人,一定不乏大胖子,这些胖子,大都脸色发暗发黑,一摸身上的肉,硬梆梆的,一捏就痛的要命.这种类型的人,不信你找中医师一看,他一定会告诉你,体内湿重,而且寒湿重.这部分人,大都是脾虚肾虚,大便不成形,浑身发懒不爱动.喜食冷饮啤酒等.

 

        既然我们明白了大自然中湿如何去除,那我们体内的湿如何去除,多少就应该清楚了.人体内的湿,大都由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第一是经络不通,第二是身体内阳气不足.经络不通,大都是因为过食垃圾食品;而阳气不足,是过食冷饮啤酒.同时,猛吹空调均是造成经络不通和阳气不足的重要原因.

 

        我们先来说第一点:经络不通.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提过很多次,经络不通,主要是由于吃了大量的垃圾食品.由于垃圾食品中,含有人体无法分解和代谢的添加剂,虽然就食品的个体而言,添加剂的含量很低,但是,人如果长期食用,就会在体内形成累积,到一定程度,我们体内就会形成垃圾堆积,阻碍我们经络的畅通.同时,夏天,外界很热,大自然本来是让我们在这个季节蒸腾一下,出出汗,将体内的毒素和垃圾代谢出来,但我们空调一吹,好嘛,垃圾被堵在体内出不来了,等到了冬季一进补,内热更是无处发泄,人必得大病.

 

        第二点,身体阳气不足.我们以前的文章强调了,人体得病不外乎三条,第一经络,第二血,第三气.也就是经络+阴+阳,就这三条.打个比方,如果把北京城比作一个人体,经络就相当于北京城的二环三环四环等各条重要的路,经络不通,就是路不通;车的多少好坏,就相当于血的数量和品质(阴);路的质量好坏,就相当于人的气是否足(阳).

 

        为什么说湿重的人,主要是阳不足呢?人体的阳气,就相当于自然界中的太阳.如果我们每天遇到的都是大晴天,自然就不会有湿的情况出现,大太阳一晒,湿气早就蒸发了.而人本身就是热血动物,生命之火靠的就是身体里的这一点点阳气.我们在中学都做过化学试验,如果我们想要加快试管里物质的化学反应,就要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那如果我们过食冷饮和啤酒,再狂吹空调,必然伤及我们的肠胃.我们的肠胃在吃过东西以后,本来是需要大量的血液帮助消化的,但我们吃的是凉的,吹的是凉的,给我们身体降温,必然降低了我们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和质量.如果我们是正常人,经络是通的话,湿还很好代谢掉,但我们恰恰是经络也不通,再加上我们体内阳气不足,无法气化体内的湿,无法变成汗和尿排出体外,这样,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大胖子,而且是黑胖子,因为身体里全是毒素,所以脸色发黑.

 如何去除寒湿?

 

        既然我们知道了,人体的湿是怎么造成的,那么,我们怎么样除去体内的湿毒呢?答案非常简单了,就18个字:减少垃圾食品,控制空调使用,加强户外运动.

 

        减少垃圾食品:如果我们想要完全杜绝垃圾食品,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超市里卖的大都是垃圾食品,我们总不能自己找个地方去种粮食和蔬菜吧,既然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垃圾食品,我们自己就可以选择我们应该吃什么了;

 

        控制空调使用: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夏天一年比一年热,如果我们没有空调,在家里还好办,穿的少点,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办公室里,汗流浃背总是不行的.但要记住,空调这东西,还是要尽量少吹;

 

        加强户外运动:生命在于运动.看看大自然中那些野生动物,奔跑的羚羊、鹿,那些.....,没有一个是湿重的.而动物园的动物呢,一个个体重都超标了,身体素质越来越差,道理很简单.因为吃的好,又不运动,体内的垃圾无法代谢掉,湿自然就形成了.因此,要想去掉湿,多运动吧,而且一定要到户外运动,当新鲜的空气进来了,体内有浊气才能排得出.有一些朋友为了图省事,每天爬楼,以为这是运动.其实,这个运动还是不做的为好,越做越对身体有害.因为,楼道里的空气,全是浊气,你爬楼,会加重你吸入这些浊气.不仅对身体健康无益,反而是有极大的害处.运动,就一定要到户外.人是动物,动物要和大自然接触,这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

 

        一些朋友要问了,如果我经络已经不通了,该怎么办呢?用常见的按摩刮痧拔罐去打通经络吧!湿和毒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人们才常说湿毒湿毒的.人体的湿一但去掉了,体内的毒素自然也就少多了,人还会得病吗?

    湿热体质的表现

    湿热体质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本专题为您介绍湿热体质的表现,湿热体质吃什么,湿热体质如何调理,湿热体质怎么办等相关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