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所周知,印石虽然构成成分都相差无几,但各石种之间,气质截然不同。而流派印的篆刻家们,虽同为以刀于方寸之地间创作,却也都有着大相径庭的风格气质。 邓石如——田黄 田黄石名头太大,不仅在清代被尊为“石帝”,也是当代寿山石之尊,市场的“风向标”。思来想去,能配得上这么尊贵的石头的篆刻家,唯有邓石如。 邓石如时代,正值皖浙两派称霸印坛,而他能以自己“四体皆精,国朝第一”的书法造诣为基础,打破了“师法汉印”的单一格局,真正做到了“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形成了刚健婀娜的风格,在印坛中卓然一派,与皖浙两派鼎足而三。邓石如之后的印人,罕有不宗其法者,论及对后世印坛的影响,恐怕也没有谁比邓石如更加有力。“印帝”之誉,非他莫属。 吴熙载——芙蓉 芙蓉石的特征是温润、凝腻,特别有亲和力。而吴熙载的篆刻风格承接邓石如,在邓的端庄、浑厚中更揉进了飘逸舒展的个人风格,然而又法度严谨,在浙派末流习气充斥印坛时,犹如一阵清新的风。吴昌硕曾评之曰“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足见推崇。 吴让之也曾给过赵之谦“刻印以老实为正,让头舒足为多事”的建议,可见其低调踏实,与芙蓉的柔和温婉、不炫不燥同气连枝。吴熙载作品甚多,一生治印万余方,而芙蓉石产量也颇为丰富。吴熙载配芙蓉石,正得“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辞之妙。 赵之谦——荔枝 赵之谦的篆刻作品,一眼看上去予人的感觉便是“惊才绝艳”,正如上好的荔枝洞石,明艳娇美,不可方物。赵之谦亦是学邓派出身,但才气纵横,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于金石间见笔墨腴润,风致潇洒,且从不墨守成规,善化人为己用。 他说“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可见其对创新的重视。赵之谦生平作品不多,传世仅四百余方,四十岁后便因目疾不再操刀。正如荔枝洞石,惊艳四方之后,很快便绝了矿脉,给天下爱石者徒留念想。赵之谦和荔枝洞,便是“从来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两句诗。 徐三庚——水洞高山 徐三庚的篆书被誉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其篆刻作品风靡一时,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大众审美”,正如水洞高山石,其色艳丽无俦,其质晶莹剔透,罕有人见之不喜。 徐三庚在当时是最“红”的印人,弟子无数,甚至有一支传到海外东瀛,成为日本印坛的鼻祖。而高山石亦产量巨大,为初学者最易上手的典型石种之一。 吴昌硕——杜陵 其实以吴昌硕在印坛中的地位,也可以配得上田黄,但田黄已经配给了邓石如巨巨,只好委屈吴昌硕巨巨配“山坑之首”的杜陵了。 杜陵坑,色分五彩,晶莹结凝,坚而不泐,叩之铿然。虽为山坑,其质地却几可媲美田黄。吴昌硕融金石书画于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其篆刻上取鼎彝,下挹秦汉,苍茫雄浑,气象峥嵘,为明清流派印之集大成者。杜陵石属于高山系,为大众审美中高格调的“硬派”,而吴昌硕篆刻的接受度亦很高,却能保持逼格,绝不流俗。从这一点上来看,杜陵坑与吴昌硕,似乎也有不少相通之处呢。 黄士陵——旗降 寿山石中“杜善旗”齐名,但旗降石却一向属于小众,识者不多。而黄士陵为篆刻“黟山派”开宗大师,成就极高,然而在印坛却也有些“曲高和寡”之风,能欣赏者甚少。 黄士陵篆刻博取彝鼎、权量、诏版、泉币、镜铭等文字入印,刀法为薄刃冲刀,干净爽利,状貌高古,而意趣清新。李尹桑评之曰“悲庵(赵之谦)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黄士陵)之功在三代以上”,十分中肯。旗降石与黄士陵,就像爱石(印)者的功力检测器,如果你懂得欣赏,那么恭喜,你已经登堂入室了。 齐白石——善伯 给齐白石大师配一种寿山石,其实颇难。寿山石整体风格均为温润柔美风,硬要配上大师生辣凌厉、不拘一格的篆刻风格,必须太为难了,于是干脆反其道而行之,配以最为不温不火、温柔讨喜的善伯洞石——要注意,这简直就是审美的两个极端,绝对不是同类哦! 然而善伯洞石却有一点意外地与齐白石颇有相通之处。善伯洞的挖掘者善伯,相传年轻时游手好闲,老来才幡然向善,并开掘出脍炙人口的善伯洞来。而齐白石在艺术方面也是大器晚成,其自作诗云:“挂书牛角宿缘持,廿七年华始有师。”两相对照,殊途同归,可为一趣。 陈巨来——坑头 陈巨来的篆刻也是独居特色,颇为好认的一位。他的朱文是极为工稳的元朱文,白文则是平正端方的汉铸印风格,极尽整饬精微,却毫无纤曼之气。如坑头石,乍看晶莹柔嫩,如观石录所谓“衣缨拂之有痕”,细品却坚致凝结,叩之铿然,别有风骨。 坑头石如今在印石市场上并不显山露水,然而却属于“三坑”中仅次于田坑的水坑,骨子里的贵气难以隐藏。而陈巨来的印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是沉静醇厚的气质亦掩盖不住的大家风范。 方介堪——汶洋 方介堪与陈巨来同为赵叔孺的入室弟子,风格相近,却不像陈巨来那般个性特别鲜明,而是更加多变,尤其是之前有学吴让之、徐三庚一路的底子,作品温润清雅,十分讨喜。若以石头比拟,温润妍媚的汶洋石,再合适不过。 汶洋石状貌极似芙蓉,而方介堪的作品亦如吴让之般有着温婉、严谨的君子气息。汶洋石问世较晚,且量大成材,深为刻家所爱。而方介堪身为西泠印社副社长,晚年桃李满门,为篆刻一途的传播发扬贡献良多。方介堪与汶洋石,或许高度谈不上登峰造极,却足够宽广,平易可亲。 来楚生——月尾紫 寿山石的审美普遍轻盈柔美,但也有异类。比如月尾紫,深沉的色调,不通明的质感,给了它与其他石种迥异的视觉感受,以其雕刻作品,有如紫铜般的金属质感,大气磅礴。而来楚生的作品亦是如此,粗犷、残破的线条间妙趣横生,痛快淋漓。 来楚生更有一“绝”是肖形印,生肖、佛象、草虫、故事、成语,均可容纳于方寸之间。一如月尾紫,因其材大,雕刻亦可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尽显雕刻者的风格个性,意趣十足。 本站提供的篆刻大家像什么印石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疏漏,欢迎联系本站,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丰富本站内容。 (图片来源:寿山石文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