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医疗原创】朱杰:从集成、互操作到即插即用

 昵称30250473 2016-01-19


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e医疗专栏作家:朱杰

北京嘉和美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家里面买了个无线监控摄像头,突然看到配置菜单里面能找到自己书房台式机的共享硬盘,于是可以将视频监控的画面保存在硬盘上随时回放了;客厅遥控器太多, 研究一下发现机顶盒的遥控器上有几个按钮可以开关电视,调节电视音量, 这太棒了,电视遥控器基本上可以收起来了;装好了小米路由器,就可以远程用手机控制空气净化器、电灯和摄像头了……我们这些做软件系统的人整天还在为软件集成发愁,回头一看自己的家里电器设备之间已经在悄悄地玩“互操作性”了。多少年来,每到一个项目上总是焦头烂额地做方案、做接口、倒字典,忙得不亦乐乎——殊不知,自己还在互操作模型的底层徘徊。


  没错, 像所有的成熟度模型一样,互操作性也是有分级模型的。这个被称为LCPM(Level Of Conceptual Interoperability Model)的模型从0级到6级组合了所有可能的系统互操作情况,供各个系统对号入座。


  最初的0级自然是两个彻底独立无法连通的系统,不必多说。1级是指具备了基本的底层通讯协议,比如HTTP、 FTP什么的,两个系统可以互相发送数据,但是不保证数据可被接受者正确理解。比较常见的是被称为“语法级”和“语义”级的2~3两个级别,前者是指两个系统接口数据的格式定义清晰可被接受方解析,后者是指数据内容定义清晰可被理解。前者相当于两个人都说普通话可以明确地接受对方说的每一个词,但是由于一方在说专业术语,接受方能听到每一个词但就是不理解对方在说什么;后者的情况稍好一点,不但能够听清而且能够听懂每一个词(因为接受方也是专业人士或者有本字典在手边可以随时查看)。


  目前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医院信息系统集成2~3级的水平上,例如在2 级水平上我们可以在电子病历系统中接收来自病理系统的图文报告并且正确显示其样式和内容;在3级水平上我们不但可以浏览放射报告,并且重点关注其“诊断映像”部分的变化。


  在LCPM的4~5级的互操作水平要求就提高了,在4级(实用级)上要求接受方系统能够了解发送放的数据内容意义,并作出相应反应,在5级(动态级)上要求接受方能够根据发送放内部数据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反应。实现这样的互操作性就不是在系统上预留几个接口那么容易了。


  首先需要建立互操作性规范定义完成某个业务场景时,各个系统需要扮演的角色(Actor)和支持的交易(Transactions),然后各个系统按图索骥去完成拼盘,一个完整业务流程缺了任何一个角色都跑不下来。看过IHE的规范或者DICOM规范的读者会对Actor/Transaction和Object/Service 之间的关系有印像。没看过上述文件的读者可以想一下手机的蓝牙是怎么工作的:在设备配对的时候就会识别对方是个什么角色(Actor),如果是音响(或者立体声耳机)就会把音乐播放过去, 如果是个纯耳麦就只能接听电话了。

  

  LCPM的4~5级已经如此方便了,那么最高一级被称作(概念机)的第6 级实现效果如何呢?原文要求是:“系统之间完全感知对方的信息、过程、环境和建模假定”,通俗地解释就是四个字:即插即用。考虑到LCPM模型的设计初衷是美国国防部用来打通其跨军兵种的指挥情报信息系统的分析工具,我们站在医疗信息化角度对其最高境界缺乏想象力也不足为奇——好吧,我承认是我自己缺乏想象力。


  互操作性不是“互联互通”,因为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互操作性也不是“数据集成”, 有集成接口和能力仅仅是具备互操作性的前提:互操作性更不是解决系统互联互通的终极手段,毕竟还有“可组合性”和“即插即用” 这样的更高境界。但是对于医疗信息化来说,经过多年数据集成的煎熬,现在本着“系统平等,民主开放”的原则遵循一下互操作性规范,总是件省时省力、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况且,连我们客厅里面的家电都开始“互操作”了, 学习小米和苹果就从这里做起吧。


以上来源:e医疗2015年12月刊


- 完 -



1 月
阅读

您可点击订阅号下方菜单栏阅读“推荐”、“特别报道”中的往期精彩内容。


刊首语

【七月刊首语】自我发酵才见效

【八月刊首语】充分利用患者服务中心,博得“互联网 ”先机

【九月刊首语】趋利,卡住了分级诊疗的美好

【十月刊首语】当,身为患者家属时

【十一月刊首语】远程医疗应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间的可及性

【年终刊刊首语】这两个词,定义了不安分的2015年


年终特刊内容点击阅读:

【e医疗原创】蜜蜂会:首先是一种心情,然后是一种生活方式

【e医疗原创】“会虫儿”张震江:医院信息化的五个趋势

【e医疗原创】复旦肿瘤王奕:看得懂市场的企业,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e医疗原创】互操作平台、ESB和CDR,此平台与彼平台的辨析

【e医疗原创】叶荔珊:2015的那点事儿

【e医疗原创】朱晨:深挖洞 广积粮 缓称王

【e医疗原创】蒋昆:2015,分化与整合

【e医疗原创】徐浩:数据如水,2015百年老院的红红火火

【e医疗原创】糖翁黄昊:你的我的2016,会是怎样的?

【e医疗原创】衡反修:因需而动,这是IT人永恒的主题

【e医疗原创】汪鹏: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看未来数字医学这五件事

【e医疗原创】潘传迪:院前、院后的医疗关爱意义更重大

【e医疗原创】庄思良:在医院对接互联网的2015,忙碌并快乐着

【e医疗原创】辣评姐姐马丽明,年底只谈了这两件事!

【e医疗原创】刘云:三重三轻,医院信息化建设创新与变革的融合



推荐
关注

e医疗2015年12月刊

《科技新时代e医疗》订阅可选用以下两种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643;

2. 致电读者俱乐部,热线:(010)-65157887-666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