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评话杂弹(七):武力点评之《隋唐》篇之:武力排名

 赵太尉 2016-01-19

有关隋唐系列评书的武力,相比三国、水浒、岳传、英烈等书要简单的多,其中有排名,可说是一目了然,比较流行的是十三杰、四猛、四绝,而在现在流行的文本中,似乎都有缺陷,例如,在《说唐》中,缺了第十二到十五的人,在《兴唐传》中,程咬金、翟让居然排到了罗成之上,而单田芳版的是第十到十二的人老是在变动,还有一种是苏州评话版,似乎是宁滥毋缺,搞了三种排名:小辈十三杰、老辈十三杰、野辈十三杰,但凡有些本事的都进去了。下面且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在目前笔者所见的版本中,论语句流畅,文字精炼的,应该要说是《兴唐传》,但是,它的武力排名,却成为该书的一个缺陷,上面提到了,在《兴唐传》中,程咬金、翟让居然排到了罗成之上,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更叫人大跌眼镜的是,排名第八的罗成居然能轻松战胜第一的李元霸,就跟战胜尉迟敬德一样轻松?还有排名第九的秦琼居然能战胜第三的裴元庆?虽然书中说了,其实李元霸就力气大,武功稀松平常,远比不上罗成,秦琼的武艺也在裴元庆之上,那个排名只是力气的排名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把这个排名放到书里,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因为打仗较量比的必然是综合实力,不会单纯比力气的,因此,这个排名与书中武艺的安排有点格格不入,还不如干脆拿掉排名,谁高谁底,让读者或听众听了自己去排,这样事实上更好一些,不然的话,前面还看到排名,后面突然又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让人会产生突兀的感觉。就书中来讲,似乎罗家兄弟是最厉害的,至少从书中看来是这样,如果排名中直接把他们名列前茅的话,还说的过去,可偏偏罗成排名第八,这就很难令人接受他能战胜李元霸的说法,如果说是宇文成都、裴元庆战胜李元霸的话,倒还能接受,因为除了《说唐》中李元霸是强的近乎变态之外,其他各版本中,前三杰的差距并不是象《说唐》中那么巨大,就象在《小李飞刀》中,前三位的胜负关系是倒过来的,而第四、五与前三位的差距也是很小,他们之间无论谁胜都不会令人奇怪,但要让第七的蛇鞭、第八的金刚拐、第十玉箫去战胜天机、上官、小李的话,是无法让人信服的,但是,第八的金刚拐差点赢了第七的蛇鞭,这倒是能令人接受的。所以说,如果说罗成战胜雄阔海、伍天锡辈的话,倒还能接受。所以说,《兴唐传》中这个莫名其妙的排名,破坏了书中的武力逻辑,还不如拿掉更为妥当。

笔者最早看的隋唐连环画是《说唐》,所以对此印象很深,但《说唐》原著失之于粗,武力排名也很粗,如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为什么在罗成之上,没有理由,而在书中表现来看,这三人还不如罗成,三人合战元霸,居然一个照面兵刃就全飞了,而罗成虽然兵刃被李打断了,但还是紧攥在手里的。再有,就是《说唐》中李元霸是强的近乎变态,恐怕第二到第十八杰这些人一起群殴也不是他的对手,最后只能“老天”收拾他了,这样一来,故事也就无法吸引人了。

单版中的武力排名就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在这书里李元霸不是无敌的,至少宇文成都、裴元庆都能与他较量较量,而且还专门定了与李元霸能够并驾齐驱的“一猛”——“今世孟贲”罗士信,“一绝”——神枪将罗松,这三人要较量高低的话,无论谁赢,都是正常的。但单版的缺点是第十到十二的人老是在变动,就我记得有如下几种:

10、秦用,11、尚师徒,12、梁师泰。或者10、尚师徒,11、新文礼,12、梁师泰。又或者10、尚师徒,11、新文礼,12、杨义臣。

相应的“四猛”、“四绝”也老变动,“四猛”有:1.罗士信、2.来护儿、3.新文礼、4.王伯超。或者是:1.罗士信、2. 秦用、3. 来护儿、4. 新文礼。

“四绝”有:1罗松神枪为一绝(老单第一次说成了罗成,后来一直说是罗松,相信是口误),2、程咬金头三斧为二绝,3、尚师徒的四宝为三绝,4、侯君集的轻身功夫为四绝。或者是:1、罗松神枪为一绝,2、程咬金头三斧为二绝,3、秦琼交友为三绝,4、杨广的混蛋为四绝。这样一来就没有一个标准了,甚至连老单也不能自圆其说了,这不能不说是个缺陷。

下面主要谈谈苏州评话版,是搞了三种排名:小辈十三杰、老辈十三杰、野辈十三杰,没有“四猛”、“四绝”,但涵盖面更广,凡有些本事的都进去了。

小辈(指40岁以下)十三杰:

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4.雄阔海、5.伍云召6.伍天锡、7.罗成、8.新文礼、9.魏文通、10.尚师徒、11.梁师泰、12.殷岳、13.秦琼。

老辈(指60岁以上)十三杰:

1.成都王张须佗、2.渭西王焦本忠、3.枪祖宗姚子林、4.双枪将曹彦平、5.皇城总兵史万宝、6.潼关总兵屈突通、7.靠山王杨林、8. 刀祖宗杨义臣、9. 燕山王罗艺、10. 昌平王邱瑞、11.大元帅韩擒虎、12.定国公长孙晟、13.沙陀国王始罗失毕可汗。

野辈(除了小辈、老辈之外,包括外国人<少数民族>、出家人等各色人等)十三杰:

银地国太子拓拔朗司马、2.琉球国太子鳌鱼、3.北汉王铁木耳、4.北汉大将军乌铎脱金、5.红袍大力士蓝天毕、6.涿州留守孽世雄、7.山东郡马王九龙、8.和尚盖世雄、9.道士洪天英、10.沙陀国元帅左雄、11.荥阳总兵孙天、12.金提关总兵华公义、13.大梁王萧铣。

这里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在理论上,这种排名把天下英雄好汉分层十三级,每级三人,一般来讲,总是排名靠前的胜过排名靠后的,如第一杰,有李元霸、张须佗、拓跋朗司马,总归比第二级的宇文成都、焦本忠、鳌鱼要强一些,以下各层依次类推。当然,这也不能绝对化,其中经常会有例外,具体下面再讨论。这种排名至少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作为第二杰的宇文成都在第一杰的李元霸面前不堪一击,因为在第一级中李元霸是最强的,而在第二级中,宇文成都是最弱的,所以,李和宇文并不是单纯的一杰和二杰的差距,实际上,其中还隔了张须佗、朗司马、焦本忠、鳌鱼四位,以全部39条好汉来看的话,李元霸是第一杰,而宇文成都则已经是第六杰了,差距已经大了,所以才会显得宇文成都在李元霸面前不堪一击。

一般来说这三种排名里,老辈由于战场经验丰富,武艺纯熟,因此往往在较量时能依靠经验、技术弥补力量的不足,所以在作战时非但不显得吃亏,反而游刃有余。如“后车轮大战”这回书,老辈前三位成都王张须佗、渭西王焦本忠、枪祖宗姚子林分别与李元霸较量,虽然,论真实武力都逊于李元霸,但是在场面上并不吃亏,甚至还有点占上风的趋势,后来一拥而上更是把李元霸打得害怕了。好像记得是张须佗压住李元霸的右锤(65斤),姚子林压住李元霸的左锤(55斤),焦本忠跳到李元霸的背后往肩上就是一刀,但因李身穿宝铠没砍进去,焦大惊急跳下马甩手给李一镖,李双手不能用,所以急中生智用嘴咬住镖并使出吃奶的劲摆脱张、姚的束缚逃回本队。从此后,李元霸看见三老的旗帜就害怕。还有一次是昌平王邱瑞与裴元庆交手,本来按本领两人差得远,所以裴元庆很轻视邱瑞这个老头子,邱瑞就利用裴元庆的轻视,先装低调,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使出杀手鞭,一鞭化八鞭,敲了裴元庆一下。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而野辈基本上蛮笨者居多,绝对是给小辈人物来充当“绿叶”的,这里面值得一提的也就是银地国太子拓拔朗司马、山东郡马王九龙、沙陀国元帅左雄、金提关总兵华公义几人。拓拔朗司马与李元霸是同一个师父:老道士沧海公。所以本领也相差无几,他跟李元霸从马上打到步下都不分胜负,最后在与李比试车战时终因连续作战导致右臂少力而落败。本来按照解放前的说法是,李元霸是天上金翅大鹏下凡,不知道是不是当如来舅舅的那一只,而朗司马是天上西王母的黑鹰下凡。两人连续两天作战后打累了,休息睡着了,结果两人的元神还不罢休,只见两只大鸟从各自头上冒出来在空中继续撕咬,结果紫微星李世民看到后弯弓搭箭,一箭射中黑鹰的右翅,于是元神重新归位。到第三天再较量车战时,朗司马就觉得右臂少力了。故事相当荒诞也很有趣,在建国后,由于要割封资修的“尾巴”,这个算是封建迷信的东西,所以就不说了,到后来整部《隋唐》都被说成是封建主义了,就更加不提了。山东郡马王九龙是波斯胡人,他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曾经参加过破杨林的“一字长蛇阵”的战役的主力军,又是后来扬州书的重要人物之一,此人反复无常,实乃小人。沙陀国元帅左雄人不出名,是他的坐骑出名,《说唐》里是无尾驹,在评话里改编为是一种怪兽,是老虎和马杂交的品种,什么都吃,尤其是食腐、食毒,因此它放的屁也有毒。后来被左雄驯化,成为坐骑。后来左雄与伍云召交战不敌,于是就指使坐骑放屁,结果云召被屁熏晕被左雄结果性命。反正伍云召死的冤是肯定的了。金提关总兵华公义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为秦琼展示高难度动作“杀手锏”无偿作了奉献,其他也没有什么。总的来说,野辈人物基本上也是完成了他们作为“绿叶”的光辉使命。

分享到:
   阅读(482)评论(0)
上一篇: 该日志被锁定 下一篇:该日志被锁定有关隋唐系列评书的武力,相比三国、水浒、岳传、英烈等书要简单的多,其中有排名,可说是一目了然,比较流行的是十三杰、四猛、四绝,而在现在流行的文本中,似乎都有缺陷,例如,在《说唐》中,缺了第十二到十五的人,在《兴唐传》中,程咬金、翟让居然排到了罗成之上,而单田芳版的是第十到十二的人老是在变动,还有一种是苏州评话版,似乎是宁滥毋缺,搞了三种排名:小辈十三杰、老辈十三杰、野辈十三杰,但凡有些本事的都进去了。下面且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在目前笔者所见的版本中,论语句流畅,文字精炼的,应该要说是《兴唐传》,但是,它的武力排名,却成为该书的一个缺陷,上面提到了,在《兴唐传》中,程咬金、翟让居然排到了罗成之上,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更叫人大跌眼镜的是,排名第八的罗成居然能轻松战胜第一的李元霸,就跟战胜尉迟敬德一样轻松?还有排名第九的秦琼居然能战胜第三的裴元庆?虽然书中说了,其实李元霸就力气大,武功稀松平常,远比不上罗成,秦琼的武艺也在裴元庆之上,那个排名只是力气的排名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把这个排名放到书里,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因为打仗较量比的必然是综合实力,不会单纯比力气的,因此,这个排名与书中武艺的安排有点格格不入,还不如干脆拿掉排名,谁高谁底,让读者或听众听了自己去排,这样事实上更好一些,不然的话,前面还看到排名,后面突然又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让人会产生突兀的感觉。就书中来讲,似乎罗家兄弟是最厉害的,至少从书中看来是这样,如果排名中直接把他们名列前茅的话,还说的过去,可偏偏罗成排名第八,这就很难令人接受他能战胜李元霸的说法,如果说是宇文成都、裴元庆战胜李元霸的话,倒还能接受,因为除了《说唐》中李元霸是强的近乎变态之外,其他各版本中,前三杰的差距并不是象《说唐》中那么巨大,就象在《小李飞刀》中,前三位的胜负关系是倒过来的,而第四、五与前三位的差距也是很小,他们之间无论谁胜都不会令人奇怪,但要让第七的蛇鞭、第八的金刚拐、第十玉箫去战胜天机、上官、小李的话,是无法让人信服的,但是,第八的金刚拐差点赢了第七的蛇鞭,这倒是能令人接受的。所以说,如果说罗成战胜雄阔海、伍天锡辈的话,倒还能接受。所以说,《兴唐传》中这个莫名其妙的排名,破坏了书中的武力逻辑,还不如拿掉更为妥当。

笔者最早看的隋唐连环画是《说唐》,所以对此印象很深,但《说唐》原著失之于粗,武力排名也很粗,如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为什么在罗成之上,没有理由,而在书中表现来看,这三人还不如罗成,三人合战元霸,居然一个照面兵刃就全飞了,而罗成虽然兵刃被李打断了,但还是紧攥在手里的。再有,就是《说唐》中李元霸是强的近乎变态,恐怕第二到第十八杰这些人一起群殴也不是他的对手,最后只能“老天”收拾他了,这样一来,故事也就无法吸引人了。

单版中的武力排名就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在这书里李元霸不是无敌的,至少宇文成都、裴元庆都能与他较量较量,而且还专门定了与李元霸能够并驾齐驱的“一猛”——“今世孟贲”罗士信,“一绝”——神枪将罗松,这三人要较量高低的话,无论谁赢,都是正常的。但单版的缺点是第十到十二的人老是在变动,就我记得有如下几种:

10、秦用,11、尚师徒,12、梁师泰。或者10、尚师徒,11、新文礼,12、梁师泰。又或者10、尚师徒,11、新文礼,12、杨义臣。

相应的“四猛”、“四绝”也老变动,“四猛”有:1.罗士信、2.来护儿、3.新文礼、4.王伯超。或者是:1.罗士信、2. 秦用、3. 来护儿、4. 新文礼。

“四绝”有:1罗松神枪为一绝(老单第一次说成了罗成,后来一直说是罗松,相信是口误),2、程咬金头三斧为二绝,3、尚师徒的四宝为三绝,4、侯君集的轻身功夫为四绝。或者是:1、罗松神枪为一绝,2、程咬金头三斧为二绝,3、秦琼交友为三绝,4、杨广的混蛋为四绝。这样一来就没有一个标准了,甚至连老单也不能自圆其说了,这不能不说是个缺陷。

下面主要谈谈苏州评话版,是搞了三种排名:小辈十三杰、老辈十三杰、野辈十三杰,没有“四猛”、“四绝”,但涵盖面更广,凡有些本事的都进去了。

小辈(指40岁以下)十三杰:

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4.雄阔海、5.伍云召6.伍天锡、7.罗成、8.新文礼、9.魏文通、10.尚师徒、11.梁师泰、12.殷岳、13.秦琼。

老辈(指60岁以上)十三杰:

1.成都王张须佗、2.渭西王焦本忠、3.枪祖宗姚子林、4.双枪将曹彦平、5.皇城总兵史万宝、6.潼关总兵屈突通、7.靠山王杨林、8. 刀祖宗杨义臣、9. 燕山王罗艺、10. 昌平王邱瑞、11.大元帅韩擒虎、12.定国公长孙晟、13.沙陀国王始罗失毕可汗。

野辈(除了小辈、老辈之外,包括外国人<少数民族>、出家人等各色人等)十三杰:

银地国太子拓拔朗司马、2.琉球国太子鳌鱼、3.北汉王铁木耳、4.北汉大将军乌铎脱金、5.红袍大力士蓝天毕、6.涿州留守孽世雄、7.山东郡马王九龙、8.和尚盖世雄、9.道士洪天英、10.沙陀国元帅左雄、11.荥阳总兵孙天、12.金提关总兵华公义、13.大梁王萧铣。

这里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在理论上,这种排名把天下英雄好汉分层十三级,每级三人,一般来讲,总是排名靠前的胜过排名靠后的,如第一杰,有李元霸、张须佗、拓跋朗司马,总归比第二级的宇文成都、焦本忠、鳌鱼要强一些,以下各层依次类推。当然,这也不能绝对化,其中经常会有例外,具体下面再讨论。这种排名至少从理论上解释了为什么作为第二杰的宇文成都在第一杰的李元霸面前不堪一击,因为在第一级中李元霸是最强的,而在第二级中,宇文成都是最弱的,所以,李和宇文并不是单纯的一杰和二杰的差距,实际上,其中还隔了张须佗、朗司马、焦本忠、鳌鱼四位,以全部39条好汉来看的话,李元霸是第一杰,而宇文成都则已经是第六杰了,差距已经大了,所以才会显得宇文成都在李元霸面前不堪一击。

一般来说这三种排名里,老辈由于战场经验丰富,武艺纯熟,因此往往在较量时能依靠经验、技术弥补力量的不足,所以在作战时非但不显得吃亏,反而游刃有余。如“后车轮大战”这回书,老辈前三位成都王张须佗、渭西王焦本忠、枪祖宗姚子林分别与李元霸较量,虽然,论真实武力都逊于李元霸,但是在场面上并不吃亏,甚至还有点占上风的趋势,后来一拥而上更是把李元霸打得害怕了。好像记得是张须佗压住李元霸的右锤(65斤),姚子林压住李元霸的左锤(55斤),焦本忠跳到李元霸的背后往肩上就是一刀,但因李身穿宝铠没砍进去,焦大惊急跳下马甩手给李一镖,李双手不能用,所以急中生智用嘴咬住镖并使出吃奶的劲摆脱张、姚的束缚逃回本队。从此后,李元霸看见三老的旗帜就害怕。还有一次是昌平王邱瑞与裴元庆交手,本来按本领两人差得远,所以裴元庆很轻视邱瑞这个老头子,邱瑞就利用裴元庆的轻视,先装低调,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使出杀手鞭,一鞭化八鞭,敲了裴元庆一下。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而野辈基本上蛮笨者居多,绝对是给小辈人物来充当“绿叶”的,这里面值得一提的也就是银地国太子拓拔朗司马、山东郡马王九龙、沙陀国元帅左雄、金提关总兵华公义几人。拓拔朗司马与李元霸是同一个师父:老道士沧海公。所以本领也相差无几,他跟李元霸从马上打到步下都不分胜负,最后在与李比试车战时终因连续作战导致右臂少力而落败。本来按照解放前的说法是,李元霸是天上金翅大鹏下凡,不知道是不是当如来舅舅的那一只,而朗司马是天上西王母的黑鹰下凡。两人连续两天作战后打累了,休息睡着了,结果两人的元神还不罢休,只见两只大鸟从各自头上冒出来在空中继续撕咬,结果紫微星李世民看到后弯弓搭箭,一箭射中黑鹰的右翅,于是元神重新归位。到第三天再较量车战时,朗司马就觉得右臂少力了。故事相当荒诞也很有趣,在建国后,由于要割封资修的“尾巴”,这个算是封建迷信的东西,所以就不说了,到后来整部《隋唐》都被说成是封建主义了,就更加不提了。山东郡马王九龙是波斯胡人,他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曾经参加过破杨林的“一字长蛇阵”的战役的主力军,又是后来扬州书的重要人物之一,此人反复无常,实乃小人。沙陀国元帅左雄人不出名,是他的坐骑出名,《说唐》里是无尾驹,在评话里改编为是一种怪兽,是老虎和马杂交的品种,什么都吃,尤其是食腐、食毒,因此它放的屁也有毒。后来被左雄驯化,成为坐骑。后来左雄与伍云召交战不敌,于是就指使坐骑放屁,结果云召被屁熏晕被左雄结果性命。反正伍云召死的冤是肯定的了。金提关总兵华公义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为秦琼展示高难度动作“杀手锏”无偿作了奉献,其他也没有什么。总的来说,野辈人物基本上也是完成了他们作为“绿叶”的光辉使命。

分享到:
   阅读(482)评论(0)
上一篇: 该日志被锁定 下一篇:该日志被锁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