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 蔡希綜 《法書論》

 天地一人302 2016-01-19

唐 蔡希綜 《法書論》

2015-06-15



  餘家曆世皆傳儒素,尤尚書法。十九代祖東漢左中郎邕有篆、籀、八體之妙,六世祖陳侍中景曆,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記室君知,鹹能楷隸,俱為時所重;從叔父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有鄰,繼於八體之跡;第四兄緱氏主簿希逸,第七兄洛陽尉希寂,並深工草隸,頗為當代所稱也。

  周宣王史籀作大篆,秦始皇程邈改為隸書,東漢上谷王次仲以隸書改為楷法,仲又以楷法變為八分,其後繼跡者,伯喈得之極,元常或其亞。草聖始自楚屈原,章草興于漢章帝,楷法則曹喜、師宜官、梁鵠、皇象、羅景、趙嗣、邯鄲淳、胡昭、杜度;窮草法則崔瑗、崔寔、張芝、張昶、索靖、衛瓘、衛恒、羲、獻。宋齊 之間王僧虔、羊欣、李鎮東、蕭子雲、蕭思話、陶隱居、永禪師;唐初房喬、杜如晦、楊師道、裴行儉、高士廉、 歐陽詢、虞世南、陸柬之、褚遂良、薛稷,其次有琅琊王紹宗、潁川鐘紹京、范陽張庭珪,亦深有意焉。父子 兄弟相繼其能者,東漢崔瑗及寔、弘農張芝與弟昶、河東衛瓘及子恒、潁川鐘繇及子會、琅琊王羲之及子獻之、 西河宋令文及子之愻、東海徐嶠之及子浩、蘭陵蕭誠及弟諒,如是數公等,並遭盛明之世,得從容於筆硯。始其學也,則師資一同,及爾成功,乃菁華各擅,亦猶綠葉紅花、長松翠柏,雖沾雨露孕育於陰陽,而盤錯森梢,豐茸豔逸,各入門自媚,詎聞相下,鹹自我而作古,或因奇而立度。若盛傳千代以為貽家之寶,則八體之極是 歸乎鐘、蔡,草隸之雄是歸乎張、王,此四賢者,自數百載來未之逮也。

  右軍《筆陣圖》雲:“夫三端之妙,莫先用筆。” 昔李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曬其無骨;蔡書入鴻都 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近代以來多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夫書匪獨不調端周正,先藉其筆力,始其作也,須急回疾下,鷹視鵬遊,信之自然'猶鱗之得水,羽之乘風,高下恣情,流轉無礙。蔡中郎雲:“欲書先適意任情,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之毫不能佳也。”次須正坐靜慮,隨意所擬,言不出口,氣 不再息,則無不善矣。凡欲結構字體,未可虛發,皆須象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禾,若山若樹,若雲若霧, 縱橫有托,運用合度,可謂之書。

  昔鍾繇與胡昭俱能為行狎書。繇初師劉德升,後傳蔡邕筆法,由是學之致妙。繇臨終,於囊**授子會曰:“吾精思三十餘年,行坐未嘗忘此。常讀佗書,未能終盡,惟學其字,每見萬類悉書象。若之止息一處,則畫其地,周廣數步;若在寢息,則畫其被,皆為之穿。”用其功如此。

  右軍雲:“夫書之為意,取數非一。”故紙者,陣也;筆者,刀槊也;墨者,鑿甲也;水硯者,城池也;本領者,將帥也;心意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筆之次,吉凶之兆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若欲書,先乾研墨,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昔宋翼常作此書。翼繇外甥也,叱之。翼遂三年不敢見繇,潛心改跡,每畫一波,常三過折,每作一點,常隱鋒為之,由此而成。晉太康年,有人於許下破宋公墓,遂獲此法。審此而行,用筆之理明矣。

  右軍雲:“若作點,必須懸手而為之,若作波抑而複曳。忽一點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畫失所,如肚士之折一肱。”可謂難矣。每遼皆須骨氣雄中,爽爽然有飛動之態,屈折之狀,如鋼鐵為鉤,牽掣之蹤,若勁針直下,主客勝負,皆須姑息,先作者主也,後為者客也,既構筋力,然後裝束,必須舉措合則,起發相承,輕濃似雲霧往來,舒卷如林花間吐。每書一紙,或有重字,亦須字字意故殊。何延之雲:“右軍書《蘭亭》,每字皆措別體。”蓋其理也,時議多之。

  右軍每歎曰:“夫書者,玄妙之伎,自非達人君子,不可與談斯道。”右軍之跡,流行於代眾矣,就中《蘭亭序》《黃庭經》《太師箴》《樂毅論》《大雅吟》《東方先生畫替文》,鹹偶得其精妙。故陶隱居雲:“右軍此數帖,皆筆力鮮媚,紙墨精新,不可複得。”右軍亦自訝焉,或佗日更書,無複似者。乃歎而言曰:“此神助耳,何吾力能致。”又雲:“吾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過江游諸名山,見李斯、曹喜書;之許,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見蔡邕石經;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於是遂改本師,新於眾碑焉。”是知學成非一師之能致,非好奇博藝之士,不能存之。予頃嘗為《一體書賦》,亦略陳梗概,今複論之,用臻其理。

  夫始下筆,須藏鋒轉腕,前緩後急,字體形勢,壯如蟲蛇相鉤連,意莫令斷,乃須簡略為尚,不貴繁冗。至如棱側起伏,隨勢所立,大抵之意,圓規最妙,其有誤發,不可再摩,恐失其筆勢。若字有點處,須空中遙擲,下其勢猶高峰墜石。又下筆意如放箭,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然則思於草跡,亦須時時象其篆勢。八分、章草、古隸等體,要相合雜,發人意思,若直取俗事,則不能先發於箋毫。張伯英偏工於章草,代莫過之。每與人書,下筆必為楷,則雲:“匆匆不暇草書。”何者?若不以靜思閒雅發於中慮,則失其妙用也。以此言之,草法尤難。仲將每見伯英書,稱為草聖。衛、索靖俱效於張,亦各得其妙。議者以為衛得伯英之筋,索得伯英之肉。漢魏以來,章法彌盛。晉世右軍,特出不群,穎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創立制度,謂之新草。今傳《十七帖》是也。子敬以來,學者雖各擅其美,故亦抑之遠矣。

  邇來率府長史張旭,卓然孤立,聲被寰中,意象之奇,不有不全其古制,就王之內,彌更減省。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逸氣象,是為天縱。又乘興之後,方肆其筆,或施於壁,或紮於屏,則群象自形,有若飛動。議者以為張公亦小王之再出也。旭常雲:“或問書之妙,何得齊古人?曰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其次識法須口傳手授,勿使無度,所謂筆法也;其次在佈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變通適懷,縱合規矩;其次紙筆精佳。五者備矣,然後能齊古人。僕嘗聞褚河南用筆如印印泥,思所以,久不悟。後因閱江島間,平沙細地,令人欲書,複偶一利鋒,便取書之,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藎草正用筆,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於古人。”

  又崔長史雲:“其為書也,推意結字,以斷天下之疑;垂明示象,以紀天下之德。山川草木,反覆於寸紙之間;日月星辰,回環於尺牘之上。”漢光武以中興之主,急在安人,乃至去上林池禦之官,廢騁望弋獵之事,其以手賜萬國者,皆一紮十行,細書成文也。靈帝時,中郎伯喈碩學多聞,經籍去聖人久,俗求正宗六經。靈帝許之,遂令伯喈丹書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于時晚儒後學,鹹取正焉,觀視摹寫,車乘填溢。豈惟一台推妙,十部稱賢而已哉!古之君子,夙夜強學,不寶尺璧而重寸陰,或緝柳編蒲,或聚螢映雪,寢食靡暇,冀其業廣,匪直祿取一朝,故亦譽流千祀,勉旃為之。

 


[評點]

蔡希綜,唐代天寶年間書法家。曲阿(今江蘇丹陽)人。希逸、希寂之弟。希綜工翰墨。兄弟三人皆為時所重,唐《治浦橋記》即天寶十二載蔡希 綜撰並行書。

  《法書論》一卷,唐蔡希綜撰(《宋史·藝文志》作‘悰',又作‘宗'、‘琮')。自述家世及諸家授受淵源,雜采諸家論旨,而歸本於用筆。文見於《書苑菁華》十二,與《全唐文》三百六十五所收不同。


0

0条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