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诗的创作与讨论

 虹72 2016-01-19


自由诗的创作与讨论

自由诗:
自由诗的语言不讲究格律,诗的段数、行数、字数也没有固定规格,但一般要求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而对于是否押韵,押什么韵,是否换韵、换韵的位置等并不强求。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代表作为《草叶集》。我国早期的作品有郭沫若的《女神》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
自由诗如果要分类,按我的意见,可分为传统自由诗和现代自由诗。
(一) 传统自由诗
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律,但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化的优良传统,读起来有韵律感,较多使用古典诗中比兴的艺术手法,刻画细腻,有较强的画面感,能引发丰富联想。在艺术上追求唯美,强调情景交融,作者的身心与诗作紧密融合,仿佛是处在同一个时空中。使人读来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因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但有时存在过分堆砌的问题。
精品欣赏: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作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烂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该诗在当时脍炙人口,至今不衰。吟诵起来,仿佛就是在歌唱,轻愁如烟,别绪似酒,有无穷的余味。这样的诗歌,为中国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当然自由诗也不全是这样“小资情调”的,在以后的实践中,也曾经作为战斗的号角,革命的武器,存在的问题是有时具概念化和口号式的倾向。 (二) 现代自由诗
什么是现代诗?其创作的初衷恐怕是出于个性解放、摒弃束缚和标新立异,成为新新人类自我表现的一种形式。现代诗抛弃一切格律,在语言上去除修饰,既无韵脚,也没有节奏,这样就使诗与音乐绝缘,同时还反对比兴,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追求绝对的一种自我感觉。
在这样的诗中,形式美已经无法存在,那么情感内涵呢?现代诗人拒绝激情拒绝陶醉,要求始终保持“冷静”,作者与诗中的情景并不处于同一时空,而以第三者的身份远远观望并作出客观的评论,那种僵硬的姿态、冷漠的语气,不介入的心情使人读后浑身冰凉,不寒而栗。
  请看当代诗坛上那些先锋派的现代诗,直白得就像白开水,粗俗得几乎就是叫喊,费解得就像梦呓。因此对于现代诗,目前许多评论家颇有微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言论便是现代诗已经失去了读者和市场,认为目前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为什么呢?
且看一首据说是在杂志上发表过的现代诗节选(也见于本论坛中):
……
坐在沙滩上歌者看到了鲨鱼嘴里亲切的温柔
烟雾充斥着一户人家丰盛的晚餐
稻花香 那些可疑的棺木抬过了国王的宫殿

丝绵被上覆盖的那层油漆叫***情
乞丐挥挥手,与财神同桌喝酒、共榻睡觉
铁水奔流的时刻一个小孩正在出生

江南的丝竹 敦煌
破败的血
全体病人离开医院

从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堆砌的意象,杂乱而缺乏有机的联系。涉及面广可谈不上深度,也很难找到美感。每段三句话里,就有三个中心,至少两个,结果便是没有中心。能够体现文采的妙句采撷不到,总体的意思更加无法捉摸。总之与梦呓无异。
对于现代诗的形式,尽管没有非常严格的定论,但我认为至少应该和其他文体(例如散文、小说等)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否则它存在的必要就值得置疑了。

有评论者认为,就现代诗内容存在的问题来说,一是思想性不高,诗人往往随意地宣泄,抒写自己一时一地的小小感悟,或者就是对某个严肃的主题调侃戏说一番;再或者就是所谓的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二是诗人大多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缺乏对我国优秀的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就像先天不足的孩子,或者是没有根基的浮萍和墙头芦苇,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底蕴。那些先锋派诗人们不屑学习我们祖国优秀的古典诗歌艺术,梦想建立现代诗歌的空中楼阁。这,可能就是现代诗在艺术上和审美上最大的缺陷吧!针对这一点,无怪鲁迅曾说:好诗在唐朝就做完了!诗人毛泽东也说过:“给我200块银元,我也不看新诗!”
  且看有人为现代诗所作的一首挽歌: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文一虫)
……
  当所有分行排列的文字
  都被标榜为诗
  当所有会写字的人
  都自称为诗人
  当诗歌的圣殿——
   堆满垃圾且污水横流
  还有——
  蚊蝇嗡嗡唱着赞歌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当寂寥雨巷中走出的丁香女孩
   许多年后一跃变成了——
   我的野蛮女友
   搔首弄姿般地走进诗行
   当再别康桥时
   不需要深情地作别西天的云彩
   只需要——
   大声地随意地骂一两句粗话
   缪斯啊,请不要哭泣
……
可见,曾经被视为“最美丽的语言”的诗歌,如果不走出语言垃圾化和内容诡异化的陷阱,恐怕是“前途无亮”的。
目前,诗体重建的课题已经摆在中国新诗面前,它关涉到新诗兴衰甚至存亡。专家认为,目前的新诗从文体考察,还处在幼稚的草创阶段,诗体重建主要有两个美学使命:规范自由诗和倡导格律诗。
新诗文体建设的核心是新诗的音乐性问题。音乐性是新诗最薄弱的一环,诗没有声律便失去了诗的原素。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是新诗文体建设中的四大误区:(1) 新诗拒绝音乐性; (2) 认为韵律就是刑具;(3)新诗贬低比兴;(4) 与民族诗歌传统的绝缘。
2004年9月19日至23日,由西南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和中国新诗研究所主办的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在西南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亚洲、欧洲、美洲、澳洲等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位华文诗学名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围绕“倡导中国新诗的二次革命,推动中国新诗的再次复兴”和“华文诗歌在全世界的整合与繁荣问题”两大主题,开展了对话与研讨,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新诗二次革命”是该论坛的中心话题。
吕进等专家认为,中国现代诗学需要科学地总结经验,应当向伪诗和伪诗学宣战,向商业化和“窝里捧”的诗评宣战。他认为,中国新诗正面临着三大前沿问题:实现“精神大解放”后的诗歌精神重建,实现“诗体大解放”后的诗体重建,和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的重建。这三大前沿问题就是二次革命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新诗的兴衰。
当前诗歌精神重建的中心,是对于诗歌和社会、时代关系的把握。诗以情感性为第一原则。诗与政治是一种对话关系,诗逃避不了社会和时代,但诗歌又常常超越现时政治。诗通过对生命的体验发挥对政治的作用又影响于政治,以它的独特审美通过对社会心理的精神性影响来对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社会身份,从而成为社会与时代的精神财富。
关于诗体重建,吕进等认为,当前,提升自由诗,成形现代格律诗,增多诗体是诗体重建的三个美学使命。
新诗二次革命这一口号的实际内容有四:1、更新诗歌精神世界:传承对真善美人性抒发的新诗传统,改变图解政治思想的庸俗化和“诗言欲”的堕落化倾向;2、调整情与理的关系:诗的本原在于抒情;3、规范诗体形式:恢复对汉字、汉诗的敬畏之心,继承旧诗的语言体系之所长,重构自己的语言体系;继承旧诗的节奏方式,确立自己的节奏体系,使诗歌易于吟诵和歌唱。4、诗歌要易懂,尊重读者的审美需要。

 

〔另外!自由詩也是詩、也要講究格式、除了遵循“律詩”的四、六、八句以外、可以參照“西詩”的十二行詩、十四行詩的格式……盡量不要出現“不倫不類”的單行格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